突然想转一段文字,
呼吸與共鳴
不少人輕聲唱歌(高音用假音)也可很動聽,問題是輕聲唱歌就顯得單調,也欠缺抑揚頓挫的感覺。
歌唱發聲最主要是了解和訓練呼吸和共鳴。因為要有足夠的氣息才能產生準確的發音,有足夠的氣息才能維持長音,有足夠的氣息才能將產生的聲音輸送到頭上的共鳴腔而產生美化的作用。 還要能控制呼吸才能產生優美的震音,要能控制呼吸才能圓滑地轉腔。
唱歌與說話的發聲是分別在於共鳴的運用, 共鳴的作用是要將聲音美化,說話時聲音沒有經過共鳴腔的美化,所以顯得乾和弱。
腹式呼吸
我們說話時通常用咽喉控制呼吸,但唱歌時需要更有效的呼吸法。如果唱歌用咽喉控制呼吸,咽喉附近的肌肉很快便會疲勞。腹式呼吸是要運用橫隔膜控制呼吸,橫隔膜位於肺與胃之間,是一塊平而厚的肌肉。當我們深深吸氣時可將橫隔膜向下收縮,一方面可令肺部有更多位儲氣,另一方面要訓練橫隔膜去控制「深吸慢呼」。那就是訓練橫隔膜的力度,使其能忍著氣,使氣息慢而有力地呼出,使其能冲上頭上的共鳴腔,令聲音得以美化。想要証實我們是否正運用腹式呼吸,最佳方法是震音。震音時橫隔膜附近有震動便對了,如果震音時喉核有明顯震動那便錯了。
共鳴的運用和訓練
唱流行曲與藝術歌曲不同,不需每個音都有明顯共鳴。輕音和中音不太需要共鳴,高音則必需共鳴去修潤。 共鳴的原理是利用強而有力的氣息將聲音提升到口腔、咽腔、鼻腔及頭腔等共鳴腔,令聲音加上一些迴響。訓練共鳴發聲時要有
「意識」將聲音盡量推向後。(只需有意識,聲音當然不可能在頭後面出。)最初練習時因某些肌肉可能不當地被收緊,發出的聲音可能比較生硬,經過不斷練習後便會慢慢改善。
為何唱流行曲也要接受類似聲樂般的訓練?
如果我們時常像說話般唱歌,比較容易弄傷聲帶,特別是現代的流行曲一般都頗高音。另外,由於唱流行曲的發聲很多時在於說話與聲樂之間的發聲法,如果不以聲樂般的訓練,學習共鳴和腹式呼吸便比較難掌握。所以,
類似聲樂般的訓練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對流行歌手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