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记(后记)September 27 10:22 AM
本来买房记已经续完了, 但是觉得还有一些内容没有写,于是再补一个后记, 就好像<<终结者>>总有续集一样.
先说说加拿大的房子和中国房子的比较.
至于买房过程和交房手续之类的我以前已经提到过了. 现在主要说说房子的结构和设计.
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这个都是木头房子. 除了少数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或者钢混结构, 还有很多称为历史遗迹的古城堡采用砖石结构以外, 一般的住宅或者地层公寓都是木头结构的. 相比我们从小一直住在砖头水泥建筑长大的中国人来说, 木头房子第一感觉就是会不会不结实啊. 我开始也有这个疑惑, 尤其是刚来加拿大,住在家庭旅馆里面, 上下楼梯的时候都是咯咯想, 从担心哪天吃得过饱把楼板踩塌了. 但是慢慢的就发现其实这木头房子不但结实而且还耐久. 在Victoria, 轻易就可以发现大量100年以上的老房子, 除了外观看起来颜色老旧以外, 结构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中国的房子, 别说100年了, 50年还在的就凤毛麟角了. 以我小时候在西安住的那个苏联人给修的砖头楼房来说, 10年前就定义为危房了,也不过40年历史. 40年的房子在这里都不能算老房子.
木头房子的另外的优点就是结构轻, 万一遇到地震了, (北美西海岸是地震带, 虽然Victoria近100年来没有地震,但是威胁一直存在), 木头结构也不会造成生命威胁. 在中国, 唐山死的人大部分都是被混凝土砸死的, 唐山郊区的木头房子虽然倒了, 但是人员伤亡小多了.
木头房子的另外的好处就是木头本身是多孔结构, 隔温隔音吸潮. 我家里有温度湿度计, 上面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都是绿色表示的. 我住了一年了, 从来没有离开过绿色区域. 在北京住一年的话, 大约只有秋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让温湿度计指针停留在绿色位置, 其他时候不是太干就是太湿,不是太热就是太冷.
由于房子是木头的, 所以盖房间的同时盖出储藏间,壁柜或者衣帽间就十分容易. 以我住的房子为例, 一共4个卧室, 却总共有7个储藏间或者叫衣帽间. 不管多少东西搬进去, 放进壁柜里面就都消失了. 壁柜门一拉, 从表面看什么破烂都没有. 而且很多衣帽间都是步入式的, 可以在里面找衣服换衣服. 在中国家家都有常见的大衣柜在这里销声匿迹了.
不过很多在中国已经销声匿迹的装修材料在这里还十分流行, 最典型的就是地毯和地板革. 国内装修大部分都是磁砖+地板. 估计是因为灰尘太大的地方不适合地毯吧, 但是地板革为什么在中国也销声匿迹了我就不清楚了, 是不是觉得那东西太俗太便宜了. 我在这里住过的房子,厨房卫生间等需要清理的地方基本都是地板革. 而且似乎也没有因为年代久远就破烂的地板革. 卫生间的墙上也很少采用磁砖贴面, 大部分都是连墙的整体的浴缸(没有玻璃门, 和国内不同)或者直接刷防潮油漆. 地毯在这里是主流地面材料. 进年来也开始流行木地板了, 但是从比例上看还是不高. 因为比较整体环境干净, 所以不觉得地毯很难打理.
加拿大的家用电器和国内相比简直花样品种少得可怜. 国内常见的牌子这里完全没有, 各种多功能新功能的电器这里也全部见不到. 可能是因为电器都属于房子的一部分, 一般买卖房子的时候也不带走, 所以消费者直接自己去买电器的可能很小, 所以这个市场就火不起来. 而且这里的东西十分标准, 炉子全部都是一样大小, 洗碗机也都一样. 不同的牌子只是在表面材料和细小功能上有点差别而已. 国内很流行的0度保鲜冰箱在这里都没有人听说过. 至于中国流行的电磁灶这里也没有见到卖的. 这里的炉子多半都是一圈圈的电阻条的电炉, 我觉得这种落后的电热技术肯定热效率低下, 浪费能源.
电视的标准和中国也不同, 这里的电视是立体声带字幕的. 而且还是沿用的频道制度. 中国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中央N台是哪个频道的. 最近一年来, 平板电视开始逐渐流行起来, 以前商场里面还是热卖CRT的电视和背投, 看得我笑掉大牙. 另外十分奇怪的是国内的品牌这里都没有, 不知道是什么壁垒限制中国的廉价电视机进入北美市场. 如果中国电视进来了, 这里的电视至少降价一半.
这里电器的花样虽然少, 但是有很多设备以前在中国很少或者没有用过, 比如以前提到的遥控车库门, 定时自动灌溉系统和洗碗机, 还有自动控制湿度进行空气交换的排气扇和后院里面的烧烤炉. 割草机更不用说了, 在中国的时候都是物业的人负责了, 在这里要自己干. 除此以外就是大量的电动工具: 电钻电锯电刨电锤, 还有拉土拉肥料小推车, 把落叶吹走的Blower(不知道中文叫什么, 电吹机?), 洗车用的空气压缩机等等.
新的生活现在才刚刚开始,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本来买房记已经续完了, 但是觉得还有一些内容没有写,于是再补一个后记, 就好像<<终结者>>总有续集一样.
先说说加拿大的房子和中国房子的比较.
至于买房过程和交房手续之类的我以前已经提到过了. 现在主要说说房子的结构和设计.
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这个都是木头房子. 除了少数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或者钢混结构, 还有很多称为历史遗迹的古城堡采用砖石结构以外, 一般的住宅或者地层公寓都是木头结构的. 相比我们从小一直住在砖头水泥建筑长大的中国人来说, 木头房子第一感觉就是会不会不结实啊. 我开始也有这个疑惑, 尤其是刚来加拿大,住在家庭旅馆里面, 上下楼梯的时候都是咯咯想, 从担心哪天吃得过饱把楼板踩塌了. 但是慢慢的就发现其实这木头房子不但结实而且还耐久. 在Victoria, 轻易就可以发现大量100年以上的老房子, 除了外观看起来颜色老旧以外, 结构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中国的房子, 别说100年了, 50年还在的就凤毛麟角了. 以我小时候在西安住的那个苏联人给修的砖头楼房来说, 10年前就定义为危房了,也不过40年历史. 40年的房子在这里都不能算老房子.
木头房子的另外的优点就是结构轻, 万一遇到地震了, (北美西海岸是地震带, 虽然Victoria近100年来没有地震,但是威胁一直存在), 木头结构也不会造成生命威胁. 在中国, 唐山死的人大部分都是被混凝土砸死的, 唐山郊区的木头房子虽然倒了, 但是人员伤亡小多了.
木头房子的另外的好处就是木头本身是多孔结构, 隔温隔音吸潮. 我家里有温度湿度计, 上面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都是绿色表示的. 我住了一年了, 从来没有离开过绿色区域. 在北京住一年的话, 大约只有秋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让温湿度计指针停留在绿色位置, 其他时候不是太干就是太湿,不是太热就是太冷.
由于房子是木头的, 所以盖房间的同时盖出储藏间,壁柜或者衣帽间就十分容易. 以我住的房子为例, 一共4个卧室, 却总共有7个储藏间或者叫衣帽间. 不管多少东西搬进去, 放进壁柜里面就都消失了. 壁柜门一拉, 从表面看什么破烂都没有. 而且很多衣帽间都是步入式的, 可以在里面找衣服换衣服. 在中国家家都有常见的大衣柜在这里销声匿迹了.
不过很多在中国已经销声匿迹的装修材料在这里还十分流行, 最典型的就是地毯和地板革. 国内装修大部分都是磁砖+地板. 估计是因为灰尘太大的地方不适合地毯吧, 但是地板革为什么在中国也销声匿迹了我就不清楚了, 是不是觉得那东西太俗太便宜了. 我在这里住过的房子,厨房卫生间等需要清理的地方基本都是地板革. 而且似乎也没有因为年代久远就破烂的地板革. 卫生间的墙上也很少采用磁砖贴面, 大部分都是连墙的整体的浴缸(没有玻璃门, 和国内不同)或者直接刷防潮油漆. 地毯在这里是主流地面材料. 进年来也开始流行木地板了, 但是从比例上看还是不高. 因为比较整体环境干净, 所以不觉得地毯很难打理.
加拿大的家用电器和国内相比简直花样品种少得可怜. 国内常见的牌子这里完全没有, 各种多功能新功能的电器这里也全部见不到. 可能是因为电器都属于房子的一部分, 一般买卖房子的时候也不带走, 所以消费者直接自己去买电器的可能很小, 所以这个市场就火不起来. 而且这里的东西十分标准, 炉子全部都是一样大小, 洗碗机也都一样. 不同的牌子只是在表面材料和细小功能上有点差别而已. 国内很流行的0度保鲜冰箱在这里都没有人听说过. 至于中国流行的电磁灶这里也没有见到卖的. 这里的炉子多半都是一圈圈的电阻条的电炉, 我觉得这种落后的电热技术肯定热效率低下, 浪费能源.
电视的标准和中国也不同, 这里的电视是立体声带字幕的. 而且还是沿用的频道制度. 中国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中央N台是哪个频道的. 最近一年来, 平板电视开始逐渐流行起来, 以前商场里面还是热卖CRT的电视和背投, 看得我笑掉大牙. 另外十分奇怪的是国内的品牌这里都没有, 不知道是什么壁垒限制中国的廉价电视机进入北美市场. 如果中国电视进来了, 这里的电视至少降价一半.
这里电器的花样虽然少, 但是有很多设备以前在中国很少或者没有用过, 比如以前提到的遥控车库门, 定时自动灌溉系统和洗碗机, 还有自动控制湿度进行空气交换的排气扇和后院里面的烧烤炉. 割草机更不用说了, 在中国的时候都是物业的人负责了, 在这里要自己干. 除此以外就是大量的电动工具: 电钻电锯电刨电锤, 还有拉土拉肥料小推车, 把落叶吹走的Blower(不知道中文叫什么, 电吹机?), 洗车用的空气压缩机等等.
新的生活现在才刚刚开始,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