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公立小学教育

我是个学习无用论者。其实所有人明白成绩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数学到了大学以后基本用不到。但还是有那么多中国家长让孩子补习数学。
在国内,要高考,这里没有高考压力,也不是数学好就能上好大学。乘法,幼儿园学,五年级学,有什么区别?学会了,不就是乘法吗?孩子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教育。
 
这里大概都是低龄小孩的家长。不打好数学基础,等到了11,12年级考大学的时候就等着哭吧。忍不住再说二句,别学西人,西人中天才只是小部分,大部分西人都进不了好大学,如果你只希望自己的小孩将来读langara college那你现在可以用西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我是个学习无用论者。其实所有人明白成绩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数学到了大学以后基本用不到。但还是有那么多中国家长让孩子补习数学。
在国内,要高考,这里没有高考压力,也不是数学好就能上好大学。乘法,幼儿园学,五年级学,有什么区别?学会了,不就是乘法吗?孩子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教育。
对学习无用论者,乘法五年级学还是有点早。12岁就可以让孩子参加工作,根本就不用学乘法。
 
中国孩子在大学前被父母逼着学了那么多,又有几个是通过这种方式学出来的。国外大学,无论常青藤,名校,普通学校,和专科学校,成绩好的,能力强的,绝大多数还是外国孩子,中国孩子,有,极少。那些很突出的中国孩子也大多不是这种教育方式教出来的。
说中国人数学好,就不说中国近几百年也没什么数学物理方面的贡献,就是国外大学里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中国学生比例也不高。中国学生所谓数学好,无非就是幼儿园把乘法都学了,然后和那些没有学的孩子比,所谓的好。等别人五年级学了,不比你幼儿园学的差。中国那种教育方式,优势在高中毕业后就不存在了,大学开始完全就反了过来。大学毕业后反而落后。这不是没有原因的。难道这不是和中国家长教育方式有关?
任何国家都有成绩好的,和不好的。小学和中学有什么好比的,这里的孩子高中调皮捣蛋,高中毕业去流浪,过几年想通了,一样回来上哈佛。别人真不是很在乎高中毕业一定要上名校。
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能自己选择是最好的。顺其自然也是最好的。
 
小学的课程,是可以在初中3年彻底补上的。但上了高中再补小初的课程,就难了。这里高中学的内容并不少,一学期要学完国内一学年的课程,不管洋人和国人的孩子,课外辅导还是必要的。若那门课,遇上一知半解的老师,恐怕就要全指望课外辅导了。
 
中国孩子在大学前被父母逼着学了那么多,又有几个是通过这种方式学出来的。国外大学,无论常青藤,名校,普通学校,和专科学校,成绩好的,能力强的,绝大多数还是外国孩子,中国孩子,有,极少。那些很突出的中国孩子也大多不是这种教育方式教出来的。
说中国人数学好,就不说中国近几百年也没什么数学物理方面的贡献,就是国外大学里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中国学生比例也不高。中国学生所谓数学好,无非就是幼儿园把乘法都学了,然后和那些没有学的孩子比,所谓的好。等别人五年级学了,不比你幼儿园学的差。中国那种教育方式,优势在高中毕业后就不存在了,大学开始完全就反了过来。大学毕业后反而落后。这不是没有原因的。难道这不是和中国家长教育方式有关?
任何国家都有成绩好的,和不好的。小学和中学有什么好比的,这里的孩子高中调皮捣蛋,高中毕业去流浪,过几年想通了,一样回来上哈佛。别人真不是很在乎高中毕业一定要上名校。
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能自己选择是最好的。顺其自然也是最好的。
大多移民是为了下一代,你的教育方式太西化,也太极端。但国人的孩子在社会上混,无论在独立性还是适应性,都比洋人的孩子差一些。太放养,估计最后也只有啃老了。
 
说到独立性与适应性,移民都是成年后才来的,适应性会有多好呢?

我告诉你吧,我同事中白女所谓会混的是什么样子的呢?第一就是颜值高,高挑漂亮,也勤劳,这样的人在那里都受欢迎,很快就提拔起来不用干活了;第二种就是颜值一般,嘴特会说,移民也比不过人家吧。

不是移民本身的素质问题,是因为你是移民,在人家的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你得照人家的规矩办事,这个规矩你很不熟悉;

独立性,在我看来技术移民的独立性绝不比本地人差;甚至更强;还有这些很难定量的比较,移民绝对比不过人家,因为裁判是白人;

但移民在工作中的吃苦耐劳,这些隐形优点被完全闭口不提了;

还有白人在职场受重用,得心应手,自然出手大方,穿着打扮入时,社交活跃,为职场得意加分;

移民如果不靠自己的金刚钻(吃苦耐劳及分数),连职场门坎都进不去,谈何其它?

我看移民在职场混得好的都靠的是硬件,会社交,会搞笑不是移民的方向;

大多移民是为了下一代,你的教育方式太西化,也太极端。但国人的孩子在社会上混,无论在独立性还是适应性,都比洋人的孩子差一些。太放养,估计最后也只有啃老了。
大多移民是为了下一代,你的教育方式太西化,也太极端。但国人的孩子在社会上混,无论在独立性还是适应性,都比洋人的孩子差一些。太放养,估计最后也只有啃老了。
 
首先您要定义什么是“学习无用论”。学习分许多种,有语数外等理论知识学习,有专业技术知识学习,还有实践知识的学习。试问:您能找出一个人什么都没有学习,就可以生活的不错?俗话说: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小学的孩子除了学一点点东西,还有其他的事情干吗?作为教学,也是有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几年级应该完成那些内容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您的孩子到五年级的时候去学二年级的东西,是可以学会,但他要么晚了几步,要么就要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数学到了大学以后用不到?这就是一个谬论吧?数学是许多专业理论学科的基础,您没有数学的基础能行吗?即使俺家娃现在在家做的最不需要技术的扫地工作,也是需要学习的。不学习他就扫不干净,打扫不到死角。不好意思,说多了!

我是个学习无用论者。其实所有人明白成绩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数学到了大学以后基本用不到。但还是有那么多中国家长让孩子补习数学。
在国内,要高考,这里没有高考压力,也不是数学好就能上好大学。乘法,幼儿园学,五年级学,有什么区别?学会了,不就是乘法吗?孩子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教育。
 
学习无用论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了。难道是指什么都不学?在家发呆?这种理解本身就比较偏激。学习无用论是指不去一味追求书本,成绩和所谓的文凭。
马云也好,王健林也好,霍英东也好。是因为成绩好,学历高,名牌大学毕业才有现在的成就吗?
从小到大,经历了那么多人,同学。到现在,当时班上,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到最后,也都差不多。有多大区别?我们当时还有中专,和技校,很多同学都没选择大学,最后也差不太多。
我个人是觉得孩子到时候当个Bus司机,卡车司机什么的,能平安过一生就行。但也取决他们的选择。他们选择的,只要不违法,我都支持。就像当时学钢琴,我几次都不想要孩子学了,是孩子说他要学,他可以坚持。现在他靠自己,也10级了。他数学也很好,但我们没有一天给他补习过,他就是喜欢,这里没有什么功课压力,无聊时,他就学数学,弹琴和阅读,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因为他二年级才从国内过来。其实我们也没有一定要他学这些,我们只是不准看电视,玩电脑,让他自己选择做有意义的事情,什么都行。现在马上上高中。每次考试,只要考100分,他是不会主动跟我说的,反而没考好,他会主动和我说,这次没考好。我们也不说他,因为其实也考得挺好,只是他自己觉得不好。每次就问他知道原因吗。他说知道就行。
这就是在没有压力中长大的结果。
 
不好意思,俺是半文盲,真的不知道学习无用论和数学无用论的内涵。不过看您家孩子好像也不认同您的教育,无聊时还是学数学,弹琴和阅读。假如您的教育成功了,孩子从不学习也不阅读也不主动干有意义的事情,天天看电视和玩游戏,估计您就没有这么淡定的讨论问题了吧?

这是加拿大,一味追求书本,我们有书本可以追求吗?一味追求成绩,学校最高分就是95,想考100也没机会啊。一周作业10分钟就完成,天天就是玩玩玩,孩子想有压力都不成啊。民主娃,散养娃还是很多的,您从哪里看到孩子有压力啊。

学习无用论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了。难道是指什么都不学?在家发呆?这种理解本身就比较偏激。学习无用论是指不去一味追求书本,成绩和所谓的文凭。
马云也好,王健林也好,霍英东也好。是因为成绩好,学历高,名牌大学毕业才有现在的成就吗?
从小到大,经历了那么多人,同学。到现在,当时班上,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到最后,也都差不多。有多大区别?我们当时还有中专,和技校,很多同学都没选择大学,最后也差不太多。
我个人是觉得孩子到时候当个Bus司机,卡车司机什么的,能平安过一生就行。但也取决他们的选择。他们选择的,只要不违法,我都支持。就像当时学钢琴,我几次都不想要孩子学了,是孩子说他要学,他可以坚持。现在他靠自己,也10级了。他数学也很好,但我们没有一天给他补习过,他就是喜欢,这里没有什么功课压力,无聊时,他就学数学,弹琴和阅读,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因为他二年级才从国内过来。其实我们也没有一定要他学这些,我们只是不准看电视,玩电脑,让他自己选择做有意义的事情,什么都行。现在马上上高中。每次考试,只要考100分,他是不会主动跟我说的,反而没考好,他会主动和我说,这次没考好。我们也不说他,因为其实也考得挺好,只是他自己觉得不好。每次就问他知道原因吗。他说知道就行。
这就是在没有压力中长大的结果。
 
我最有发言权,哈哈,都送过来我学校,亚裔孩子多,教学要求高,高的连幼儿园孩子都能写作文写3页了。
 
中国孩子在大学前被父母逼着学了那么多,又有几个是通过这种方式学出来的。国外大学,无论常青藤,名校,普通学校,和专科学校,成绩好的,能力强的,绝大多数还是外国孩子,中国孩子,有,极少。那些很突出的中国孩子也大多不是这种教育方式教出来的。
说中国人数学好,就不说中国近几百年也没什么数学物理方面的贡献,就是国外大学里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中国学生比例也不高。中国学生所谓数学好,无非就是幼儿园把乘法都学了,然后和那些没有学的孩子比,所谓的好。等别人五年级学了,不比你幼儿园学的差。中国那种教育方式,优势在高中毕业后就不存在了,大学开始完全就反了过来。大学毕业后反而落后。这不是没有原因的。难道这不是和中国家长教育方式有关?
任何国家都有成绩好的,和不好的。小学和中学有什么好比的,这里的孩子高中调皮捣蛋,高中毕业去流浪,过几年想通了,一样回来上哈佛。别人真不是很在乎高中毕业一定要上名校。
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能自己选择是最好的。顺其自然也是最好的。

这种比较是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语言。如果你把老外的尖子小孩送到中国的大学里,看看他的成绩吧;如果国际上各种论文期刊不是英语,而是汉语,看看能有几个母语是英文的学者;中国的基础教育很好,尤其是数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行,很大一块是吃在语言上;别人可以100%的精力放在学业上,中国人还得花上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在英语上(这只是对英语较好的人而言,英语不好或很不好的人根本没机会在国际上露脸)。
 

今非昔比

勤劳的小蜜蜂
我很贊同樓上一位同學的發言,什麽時候干什麽事,錯過了就很難再養成好的習慣。就像小學階段,是養成好習慣的最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如果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思考習慣,大了就難了。這邊的小學確實太輕鬆,5、6年級的孩子回家基本還是很少有作業,家長如果不介入給與孩子正確引導,那麽等到teenage的時候就會因爲沉迷遊戲之類的問題引起不愉快。
所以,我還是贊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送孩子去一些學習班,學些課外的東西,主要是給孩子提供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和好的學習習慣。
那些說西人孩子玩著玩著就去考哈佛的,要麽孩子真是天才,要不然就看看孩子父母,沒准也是哈佛畢業的。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