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期《罗辑思维》有一期讲“巨婴心理”,里面谈到了这个社会现象。
“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
——武志红
01
精神分析里学派非常多,最简单,大家都公认的有三条。
第一条,潜意识在控制人表面上的行为。
这一点心理学家有一个比方,叫大象和它的骑象人。意识或者说理性就是一个骑大象的人,潜意识是底下的那头大象,你这个骑象人对这个大象走的方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本质上大象怎么走,你是受它控制的,这是第一个假设。
第二条,任何人面对世界、关系和其他人,本质上是自己内心潜意识的一种投射。所以精神分析认为,任何心理障碍本质上都是关系障碍。
第三,一个人的一整套反应模式根源在你还是婴儿的时候,和父母、家庭的全套互动模式决定了你的人格,六岁之前基本就定板了。六岁之后的所有行为方式,基本上都是六岁之前的“强迫性重复”。
02
家庭的互动关系是会遗传的。
所以精神分析有一句格言,我们治疗的不是一个人,是一整条家族链。
03
武志红老师在他的新作《巨婴国》里提出一个概念——巨婴。
我问武志红老师,你怎么提出巨婴这个概念的呢?
他说灵感是来自于一部电影,冯小刚的《一九四二》,里面有个情节,一个军需官跑到妓院里去嫖娼,嫖的对象是老东家的女儿,当时只有17岁。这个人嫖娼的方式是往那儿一躺,你得伺候我,先得给我打洗脚水,帮我洗脚,然后伺候我吃,伺候我擦身子,然后一吹灯,我们俩再去上床做那件事。
当时武志红看到这个场景就惊呆了,脑子里就闪现出很多西方电影里也出现的嫖娼细节。在西方电影里面,虽然这种交易也很不道德,但是那毕竟是成人和成人之间的交易,大家的行为模式是成年男女之间在性爱上的行为模式。
可你再看这部电影,这个肥头大耳的军需官躺在那儿,似乎完全丧失了行动能力,像一个婴儿一样肥头大耳的,要等待妈妈喂他吃、喂他喝,伺候他一切,然后一吹灯还要做性事。他说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这里是不是有着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之间的那个沟?
他此前二十年的心理咨询的经验中大量的案例,突然就扑面而来,马上脑子里就蹦出了两个字——巨婴。
04
按照精神分析的说法,婴儿从生下来到六个月,叫口欲期。
他们通过嘴来感知世界,这是这个阶段婴儿的欲望中心,天天抱着妈妈的奶头在那儿嘬,嘴是他和世界最强悍的一个连接器。我们家罗思思、罗维维,现在差不多六个多月,确实你会发现,他们天天把手放在嘴里去感知世界。
那男人之所以爱抽烟,也不是因为尼古丁,而是因为他的心理发育有一部分退行到口欲期,所以天天都得嘴上弄个东西,才有快感。
巨婴,不是说这个人心态幼稚,而是说他的心理结构和反应模式停留在婴儿期,而且是早期,就是零到六个月的口欲期。
05
婴儿的心理主要是三条:第一叫母婴共生,第二叫全能自恋,第三条叫偏执分裂。
婴儿生下来到六个月的时候,他是完全没有任何行动能力的,一切吃喝拉撒睡玩都得靠母亲来伺候他。而且,这个时候他的主观意识其实分不清自我和外界之间的区别,所以这个时候的婴儿和母亲是完全的共生体,这就叫母婴共生。
全能自恋和偏执分裂,它本质上是一件事的两个面。这就是婴儿的心理状态,他觉得自己是神,所以叫全能自恋。如果没有
得到满足,要么就是绝对的愤怒表达出来,要么就是我干脆毁了自己,这就叫偏执分裂,世界对他来说没有灰度。
婴儿叫母婴共生,但是如果成人之后你还这么共生,这就叫病态共生。
06
家庭的定海神针应该是夫妻关系。
中国很多家庭一旦生完孩子之后,家庭的重要次序马上就变了,孩子变成这个家庭的核心,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成为家庭的关系核心。而丈夫本来就想逃离家庭,正好利用这个时机,就把孩子推给妻子,自己更加脱离出家庭。
我们家今年六月份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罗思思、罗维维后,我跟老婆进行了一次长谈。长谈的核心就是,我们家庭虽然来了两个小天使,但是我们两口子心里得清楚,她就是个房客嘛,一住十八年到二十年,剩下她要过自己的日子的。按照现在的医疗条件,我们这一辈子活个九十、一百岁很正常,我六十岁退休,剩下还有三四十年,是我们俩在一起过,我们俩的关系是这个家庭的核心,是这个家庭的第一关系,而不是跟孩子。
07
我们身边有大量这样的中国家庭,用三个词就能概括:一个极度焦虑的母亲,加上一个缺席的丈夫,再加上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08
家庭共生关系产生的结果,是中国家庭人和人之间的边界分不清楚。所以武志红讲,中国家庭有很多糨糊逻辑,都是边界不清楚。
第一,我的事就是你的事,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你们的关系我要管,我们的关系你也要处理;
第二,我,就等于我们;你,你就等于你们。比如老婆要是跟小姑子之间闹点矛盾,她回家是找丈夫毛病的,你就代表你们嘛。
第三个糨糊逻辑呢,是我们互相之间是不能有边界的。我们之间完全没有秘密,要共享所有的账户、密码等等。
第四个糨糊逻辑,连时间上的边界都没有,夫妻之间一吵架,陈芝麻烂谷子全部都兜出来。
这叫共生绞杀,这造成了中国的很多成人在心理结构上是个巨婴,就是没有办法摆脱病态共生。
09
唠叨不是话多,而是一种超越边界的控制性的咒语。
10
在当代中国,这种巨婴的社会心理,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后果。
第一个后果就是社会的戾气很重。
大家熟悉了这种极端化的表达,说白了就是偏执分裂。有的是表达为语言,比如说微博上的各种污言秽语,有的时候会表现为行动。
中国很多老人一旦在街上被人撞倒,你要去扶他,他醒来之后会讹上你。过去我们都以为是这些老人道德败坏,谋人家的钱财。但武志红分析,如果是这么大规模的现象,那肯定是一种心理上的表达——老人也是巨婴,他因为自己身体失控摔倒之后,一定要找到一个外在的恶意的魔鬼,然后迁怒过去。
第二个社会后果,就是中国社会经常会有那种毫无必要的社会纷争。
一个社会有纷争很正常,因为资源有限。但是在巨婴的世界里,纷争的起源不一样,只要不符合我的想象,我就要跟你起纷争,在巨婴的世界里,搞不清楚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区别。
那第三个后果,叫卓越强迫症,在巨婴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完全美好,毫无瑕疵的。
11
扪心自问,罗胖身上也有一个豁大豁大的巨婴,这些年稍微好一些。因为我已经体察到这一点,并且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治疗。
我自己的体会,有用的方式大概是四种。
第一种就是爱,爱是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追逐的一种能力。我们中国式父母经常说我对你好,那不叫爱,那叫摆布和控制。爱是什么?正好是它的反面,叫理解和接纳。
第二种方法,是用理智上认知自由主义,来治疗我们那个病态共生的集体主义,通过读书,通过读文章。在这方面对我影响比较突出的,是连岳、雾满拦江、和菜头和李笑来。
第三个方法,叫觉知。我们作为一个巨婴,当别人不符合我们的想象怒气蒸腾时,怎么办呢?稍微慢一拍再去说话。因为人对自己情绪的觉知和觉察,本身就在瓦解这个情绪。
最最重要的治疗方案,我觉得对我自己特别有用,就是行动。
一个巨婴他最恐怖的牢笼是永远在自己的脑子当中生活。一旦开始行动,这种行动包括各个层次的,有可能是做一把木头勺子,也可能是要去创建一家伟大的公司。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要踏出一步开始行动,马上就脱离了那个想象中的世界。因为你不断地要面临犯错,面临纠正,面临要和他人的协作,面对要说服他人,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步一步往前走,你就把自己身体里的那个巨婴抛在自己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