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人来蒙城住了一阵子,回去后在天涯写了一篇感受

可支配收入不是年终节余,加村的最低支出都不亚于那个表中的最高值,成年人如果每年只支出1万2千加元,基本上只够维持最简单的生活。
可支配收入,应该就是加国的税后收入,net income.
 
加拿大华人的情况,呵呵,国内的人大多知道。
那些近几年傻B投移们还争先恐后地移民加拿大,在这里做不完的家务事,还说“享受加拿大生活”。
那是伪投移吧,真投移都是请人来做事的,包括房事。
 
可支配所得经济名词,英文为“Disposable Income”,简称“DI”,其概念为“实际收到的所得”(net pay)。实务上是由总所得扣除直接税而得。

与"Disposable Income"类似易混淆的概念为"Discretionary Income",目前无适当中文翻译。Discretionary Income为可支配所得(DI)扣除日常生活中的固定支出,例如:贷款利息、社会保险保费、税金、罚款、捐款及礼金等,也就是扣除不得不支出的费用后的所得净额。可视为更严格的可支配所得。
 
可支配所得经济名词,英文为“Disposable Income”,简称“DI”,其概念为“实际收到的所得”(net pay)。实务上是由总所得扣除直接税而得。

与"Disposable Income"类似易混淆的概念为"Discretionary Income",目前无适当中文翻译。Discretionary Income为可支配所得(DI)扣除日常生活中的固定支出,例如:贷款利息、社会保险保费、税金、罚款、捐款及礼金等,也就是扣除不得不支出的费用后的所得净额。可视为更严格的可支配所得。
第二个discretionary income 我有一个合适的中文 余钱
 
可支配所得经济名词,英文为“Disposable Income”,简称“DI”,其概念为“实际收到的所得”(net pay)。实务上是由总所得扣除直接税而得。

与"Disposable Income"类似易混淆的概念为"Discretionary Income",目前无适当中文翻译。Discretionary Income为可支配所得(DI)扣除日常生活中的固定支出,例如:贷款利息、社会保险保费、税金、罚款、捐款及礼金等,也就是扣除不得不支出的费用后的所得净额。可视为更严格的可支配所得。
维基关于这个的解释 英语里最后还有一段 误用

Despite the definitions above, disposable income is often incorrectly used to denote discretionary income. For example, people commonly refer to disposable income as the amount of "play money" left to spend or save.
 

yyddss

不活跃园友
大城市太杂乱,人太多,我是一直喜欢周围的二三线城市,比如苏州(据说房价剧贵)、无锡、杭州、南京、绍兴,看来无锡和绍兴还有点希望,无锡是我大学实习之地,印象非常的好,传说中的南翔小笼包还真不如无锡小笼包好吃。
只要国内的医保实现全国联网,比如上海人在任何这些城市看病的医疗都可以回上海医保去报,一线大城市的老人很多都愿意去这些环境好的小一点规模的城市养老。让年轻人去大城市,不和年轻人争抢公车座位。:D
 
只要国内的医保实现全国联网,比如上海人在任何这些城市看病的医疗都可以回上海医保去报,一线大城市的老人很多都愿意去这些环境好的小一点规模的城市养老。让年轻人去大城市,不和年轻人争抢公车座位。:D
这个应该不会远吧,医保联网迟早的事,关键是医疗资源一线大城市和二三线还是差的比较多,小病算了,大一点的病还得上北上广的三甲医院治疗,那些三甲医院的整天忙死了,都是外地人员在排队。
 

yyddss

不活跃园友
这个应该不会远吧,医保联网迟早的事,关键是医疗资源一线大城市和二三线还是差的比较多,小病算了,大一点的病还得上北上广的三甲医院治疗,那些三甲医院的整天忙死了,都是外地人员在排队。
主要就是小病,75岁以下的老人应该问题不大。
我有个亲戚为了和儿子在一起,所在的城市看病不能回家乡城市报销,小病不舍得去看,总凑合着忍着,去世挺早的。
 
反正我在南京看到的是:很多条件好的人把子女往北美(美国、加拿大)送,想方设法让他们留下来。移民有生活苦的,也有生活很好的。

你说漏嘴了。中国人生活条件好,再看家园头条,加拿大人把房子抵押借债花费,把RRSP的钱拿出来花费。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