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Crystal 上
离开了VIVA之后,申请了EI,被拒之后参加了听证会,里面的人都向着我,于是拿到了EI,毕竟未来未知,多重保险总是好的。实际上,这个EI也就拿了3个月,因为高中并不是那么难,主要考察读写能力,这也算合理,因为除了中国人外的同学听说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在高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敢于做Presentation了。
成人高中一年分四个学期,两个月一期。每天有三节课,也就是说,如果你三节课全选的话,一个学期也只能学三门课。与普通高中一样,学校采用学分制。入学前需要进行入学测试,考试科目为英语和数学,用这个成绩分班。多伦多有5个成人高中,有的对College,有的对University。需要交50元的注册费,一年一次。这就是全年的学习费用了。 我把大学的成绩单递折算后,还需要修12学分,算了算如果参加summer school一年差不多搞定了。于是所有的课全选上各式各样的英语。
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身份也不同。相同点是口语都比我好,一直到今天,依然是无论我在哪混,口语总是最后一名。久而久之,我就习惯了“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Summer School后,每天只要上一门两个小时的课就可以拿够学分了,于是决定找一份中班的工作,夜班的话,第二天上午没精力上课。这次还是老调重弹——找中介,这次的中介在金牛城,口碑非常差,他们经常和客户吵架,我去的时候也是爱搭不理的。后来不知怎么的,看我顺眼点了,推荐了我份工作,而中介费只是一次性付清50$。
按中介地址找到了位于东约克的一个叫Crystal的化妆品厂,院子里一群大鹅正在大摇大摆的吃吃喝喝。面试居然是两轮,第一轮一对小男小女,第二轮HR经理,原来这次是直接被雇佣,薪水是12/H。这个工厂主要是代加工彩妆,包括我所知道的几乎所有品牌,什么兰蔻啊,亚斯蓝带,SK 2啥的。圣诞节前,每人送了一包化妆品,送了我俩包,里面就有兰蔻,我用来给图画上色。生产中有瑕疵的化妆品直接就扔在了垃圾桶里,许多女孩会偷偷捡出来,放到EBAY上去买。也有从生产线上偷拿的,有的工友会检举,那样会被开除。
公司是香港老板开的,管理层都是华人,员工70%华人,然后依次是菲律宾人,印巴人中东人,黑人,白人。华人在这里可是很扬眉吐气的,也只是华人有提升空间!企业的实力应该算比较强吧,具体的不了解,至少有SAP系统。
打过工的都知道在男性主体的工厂,女士会被照顾的很好;在女性为主体的工厂,男的就会清闲许多。这个工厂恰恰是女性为主体的,她们工作在包装线,平时由大Chief分配任务,Leader管理。只要发现哪里有工作,大家就像蝗虫一样,嗡的冲过去,远看白白的一片,过一会人散了,活也没了。平时就在流水线上包装产品,最大的福利是可以坐着工作,无论西人企业还是中国人企业,这不多见。
产品前段有3个部门,分别是称量部,油部,粉部。称量部按配方去仓库取原材料,按重量分装,然后交给油部和粉部;油部负责液体产品的炼制,然后交给粉部:粉部负责把粉状原材料压成细小颗粒,然后混合液体,放到搅拌机里搅匀。成品在进行烘培,分切,包装。中间还有一大堆,QA、QC、IT等各种辅助部门。
我被分到了粉部,CHIEF是个中年人,似乎叫JACK,人不错,语言也不错,也是从labor升到chief的。他每天都给大家开小会,我记得的就是Happy each other,这也成了我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他安排我先跟白班干一个星期,到现在我也没搞清白班的Leader是谁,看起来都差不多的样子,粉部的工友没有中国人,好像有几个默罕默德,几个菲律宾人,一个黑人,一个白人。
他们的英语我几乎听不懂,当然不怪人家,我就跟着他们看他们的动作,流程。其实也不难,就是把粉加到干粉泵里,通过过滤网,压缩成更小颗粒的粉,然后手工加到搅拌机里,我不确定搅拌机里面能不能加热。要命的是,粉的颗粒太小了,应该是小于PM2.5的,再小心也会有飞粉出来,而且这些飞粉还是有颜色的,于是每个人的工作服上颜色都不同,红色的,绿的的,所有你想象得到的五颜六色都会出现。头发上也不难幸免,回到家鼻子里,耳朵里,指甲里都是颜色,虽然说这些是植物精华,但面粉也是要蒸馒头吃的,不是用吸的。因为是刚开始工作,还不是非常熟悉设备,每天都尽量的多做一点,身体也比较累。和工友们没有什么交流,一直和默罕默德们亲近不下去。坚强如我,每天晚上心里都在打退堂鼓,又想到别人能做的工作我为什么不能做呢,问自己我比别人娇贵哪了。就这样靠着自我激励像前走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