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应该是我们这个年龄段忘不了的记忆,那时几乎没有什么电视节目,收视率肯定非常的高,周润发赵雅芝没有这个电视剧也不会这么家喻户晓,很遗憾,上海滩的故事不是创自上海人之手,要轮到香港人来拍上海灘, 葉麗儀
小猫的脑容量很大,大脑皮层勾回应该比正常人多得多。我的趣味范围很窄,所以对于不知道的只能看你们评论,小猫真行,几乎覆盖了流行音乐的全部范围,你和哈哥小狼也很厉害,就看看不光知道了很多新歌,也受益了你们的评论。
再问一下去德国村是去西雅图的顺路吗?4小时的路程对我来说很长,中途有没有可以歇歇看看的小镇?一直想去看波音的工厂,飞机事故后没了急切感,6月份去看看,我是老土,还没去过美国,仅仅在和平门绕了个圈又回加拿大了,纯粹是为了登陆。
哪会有人笑话啊,大家都是业余爱好,即使评论错了也没关系,能说出真实感受就行
没人会笑话你,你也不用后悔,艺术的魅力就在此,每个人的感受都不是一样的,不需要也没必要统一思想。”From Mao to Mozart: Isaac Stern in China” 这部电影如有兴趣可以去国书馆借来看看。Isaac Stern曾是纽约朱莉亚音乐学院的导师,也曾是马友友等人的导师。其中有两个片段是他用很通俗的语言复导如何去演绎音乐。“唱是很自然的动作,是因为听到美妙的声音而跟着唱出来的。你刚才唱的几个音调比你拉小提琴时要好,你就要想办法如何演绎出来,用脑子想,怎么想就怎么演奏。”他这样对个小姑娘说,并且做示范,同样的音符他居然可以演奏出两种不同的风格,一个是有感情的,一个是没感情的!你们可千万别笑话我。有时我写完还挺后悔的,觉得别人肯定会笑话我的理解偏差。我只不过说岀来了,真正的牛人只是笑而不语。
看了维基,汪明荃是祖籍上海青浦,出生于崇明岛,9岁逃难到香港。我还真不知道她是上海人,应该是很小的时候就去了香港,只知道她最早时是唱粤剧的。黎明,刘嘉玲都是很小的时候去了香港。
苹果姐,我全心全意接受你的想法。只是第一点对我有一点点难度,古典音乐道道我不精通,虽然我能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古典音乐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慢慢体会,也许要用尽余生来感受古典音乐的美。我只能说,我觉得自己太幸运,在30+的年纪里就有幸进入到古典音乐的世界里,这也是为何我想你和其他来这个帖子听音乐的人,能够在我的启发下,慢慢感受古典音乐之美,洗涤心灵。我不得不承认,柴克夫斯基的一响起,我瞬间就被征服了。你们团长的性格,非常适合团长这个职位。她的背景是什么?专业的行政的?
很期望你贴交响乐,但我有些想法,你看看可行不可行?
1. 从基础开始:比如,什么是交响乐,什么是古曲音乐,古典音乐一定是交响乐吗?要如何去欣赏它们……
2. 不要多:一天一个小 piece, 或一周一个 piece?便于我们消化,也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
3. 耐心回答网友的问题:注意语言、语气等。
4. 我的问题有时肯定会很幼稚可笑:不许取笑我 (你肯定不会的,说给其他人的)
5. 还有什么,我随时补充加上。
上次回上海,我在团里听了一场贾然演绎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音乐会是晚上八点开始,正好是本宫困的时候,我强忍着时差的反应,和家人们去团里演艺厅听了这场音乐会。我自私一下下,想回味一下这个美妙的夜晚:)
舒伯特-A大调第十三钢琴奏鸣曲,D664
音乐会海报
浏览附件535754
应该是我概念不清。我以为古典音乐就以前的很老的意思,因为那个古字。我还以为古典音乐就是交响乐呢 你看,我是啥也不懂。苹果姐,我全心全意接受你的想法。只是第一点对我有一点点难度,古典音乐道道我不精通,虽然我能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古典音乐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慢慢体会,也许要用尽余生来感受古典音乐的美。我只能说,我觉得自己太幸运,在30+的年纪里就有幸进入到古典音乐的世界里,这也是为何我想你和其他来这个帖子听音乐的人,能够在我的启发下,慢慢感受古典音乐之美,洗涤心灵。
好是好,可我就怕这个。你这 Duang 扔过来一大块,我都不知道从哪儿开牙微信推送~
贾然的三种时间模式
@上交
与往常演绎全集的演奏家不同,贾然选择用两周去完成这一趟奇妙的舒伯特之旅。在每一场音乐会里,她都去安排听众感受舒伯特早期与晚期奏鸣曲的不同特色,这样一位仅仅拥有30多年短暂人生的作曲家,年轻的贾然又如何将其前后相差10年的11首作品转化为自己的音乐时间?唯一让我想到的是老师格拉夫曼曾对她的琴声所做出的评价:“直觉”。因此我会带着这一问题去听,无论是第一首D537还是最后一首D960,贾然的琴声究竟是如何在“直觉”的框架下实现她内心的想像,从而去展开琴声里的几种时间模式?
静默的时间:在休止小节里听到了什么?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里的“休止”总是那么独具生机,当我在听贾然前两场音乐会时,吸引我的可能并不是她的跳音处理、旋律线条勾勒,反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积微成著的休止小节处理,这恰恰是录音无法满足的。而在现场,因为钢琴家的呼吸、踏板运用、情感拿捏等等因素,休止符也许会被忽视甚至破坏掉,但拥有优越音乐直觉能力的贾然,却始终没有放弃任何一处休止,当然演绎完成性就不同时间而言会呈现不同效果:当我听到D959第二乐章中间部分里,激烈狂暴进行尾声处的四次坚定休止呼吸,被贾然处理地富有层次感,一种被静态表象掩盖的涌动在踏板后被释放出来,但这让人完全忘记此时正处于一个戏剧冲突异常强烈的乐章,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某种听不见的“声音”;而当我听到D958第一乐章主部与副部间的两拍半休止时,我会自觉地去接受贾然接下来所开始的自由发展,那些曾经被轻易忽略的音乐时间在这里寻到了。
个性的时间:打破一切预设的机制?
贾然作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演奏者之一,她的演绎无疑会带有自己的人格声音,甚至会通过一些个性化的演奏方式,去勾勒出属于自己的轮廓。相较于后两场,前两场音乐会中,我几乎可以得出贾然在演奏一些和弦时其润色度的结论——在D958第二乐章里,那处被赋予延长记号的和弦,原本在时间长度上拥有独立存在的修饰机会,但贾然却深知舒伯特留在这里的深意,用她屏住呼吸的一瞬间,在这处舒伯特所打破的乐句平衡传统里,达到了她当晚音色呈现的顶峰,这种音色极少能够在其他钢琴家的“舒伯特”里听到。当然这样的声音也宣告了贾然某种演奏风格的出现:善于打破作曲家以及她个人所预设的一些独特机制,从而去叙述一段个性化的声音时间。
传递的时间:如何平衡“两种声音”?
作为钢琴家,贾然无疑非常具有个人想法,她的毫不夸张以及张弛有度,总是在传递一些特殊的声音。听完四场后,我认为有这几组声音出现——感性or理性?自古以来人就拥有感性直觉与理性知觉,我相信贾然在理解舒伯特后再将舒伯特传递给听众时,反而将情感与分析更加平衡地投入到声音的把握中,这才会在听觉而不是从谱面上感受到D959第二乐章流浪者形象和叹息音调的同在;自然or人格?这组声音源自贾然在第三场音乐会中D894第一乐章的演绎,很多人描述这是一个用大量同音反复表现自然景象的乐章,但在听完贾然的声音后,又觉得“自然”与她人格的声音在这里融合,并感受到贾然深谙舒伯特人格声音的独特气质;内在or外在?相信完整听完贾然四场音乐会的听众,定会发现她是一个表情细腻、但又内敛真挚的演奏者,从中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声音亦是如此。
回国不久的贾然,在上交18-19音乐季给所有听众带来了一场别致的舒伯特之旅。10多年前,贾然在德国同样演绎过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很多人说贾然抓住了舒伯特的本质。但时至今日,她对于舒伯特的理解早已发生过无数次变化,她经历过人生的低谷与高潮,以此才逐渐锻造出属于贾然的三种时间模式,尽管这不是达到“十分”的完美舒伯特,但值得听众去思考的是她将音乐转化为时间艺术的这一过程,也因此我会更加期待或许她在下一次为我们带来的舒伯特甚至更多作品的时间模式。
没关系,我也不懂,只是纯粹喜欢,还有带着对上交的情怀:)应该是我概念不清。我以为古典音乐就以前的很老的意思,因为那个古字。我还以为古典音乐就是交响乐呢 你看,我是啥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