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工作很没安全感

good4ever

随便玩儿玩儿
想多赚钱又担心丢工作,这是不是有点矛盾?照我看来,要想多赚钱就得不停的跳工作,至少每几年要跳一次,每跳一次涨一截工资,既然如此还怕什么丢工作?
没矛盾呀,越是工资高的工作越是难找, 而且面试时间越长,自己也越觉得拿EI难过。我要是拿基本工资的,还焦虑啥呀?Tim不行了就去Starbucks.
 
没矛盾呀,越是工资高的工作越是难找, 而且面试时间越长,自己也越觉得拿EI难过。我要是拿基本工资的,还焦虑啥呀?Tim不行了就去Starbucks.

公司裁人会发补偿金的,我们公司每年给1个月,我老婆那边是每年给3个星期,把这个拿完了才轮到EI ,搞IT的一般还轮不到拿EI就找到新的岗位了,我家两个都换过工作,但从来没享受过EI , 没什么好担心的

即使拿EI也没什么,钱不够可以取RRSP ,只是取了以后RRSP额度会减少,再也还不回去了
 

good4ever

随便玩儿玩儿
我说了,你的问题其实大伙儿都有,只是很少人承认罢了,承认的几个都是大五毛
1. 你来的城市有多大。如果是从上海北京,到这里的纽约洛杉矶,那是平级城市,机会一样多。如果来多伦多,降一级,加上初代移民,机会少不少。如果来更小的地方,比如某些那啥辉煌过现在都要逃猫本的城市,不点名了,机会就少太多了。
2. 选择的城市也不是越大越好。选择纽约,机会接近上海了,但是房价优势完全没了。想住大房子?可以,但是机会就少了。反正没法两全。
3. 这边开销大,赚得也多,所以其实没啥区别。注意!我说的是平级。比如你在上海做director,这边也是,那你不会觉得开销大的。但是我的观察是很多人都觉得开销大了,因为有的人降了一级,出来从经理变成了干活儿的,有的人降了N级,变成了大统华切肉的,那就惨了。如果有人很幸运没有降级,那就还好,甚至花钱比国内买到的东西还好一些。
加拿大其实就业环境应该算是国内的二线城市,所以就业机会的确不能和上海北京比。
在国内一线城市做个manager就是30-50万,到这边也差不多这个价格60K-100K。工资的话我自身来讲是没差别,在国内也就这数,在这边也差不多,但其实拿到手的比国内少,因为国内的工资构成比较复杂,公积金呀这些都不扣税的。而且我觉得是这边基本开销比国内高,所以感觉存不下来钱!!
 
加拿大其实就业环境应该算是国内的二线城市,所以就业机会的确不能和上海北京比。
在国内一线城市做个manager就是30-50万,到这边也差不多这个价格60K-100K。工资的话我自身来讲是没差别,在国内也就这数,在这边也差不多,但其实拿到手的比国内少,因为国内的工资构成比较复杂,公积金呀这些都不扣税的。而且我觉得是这边基本开销比国内高,所以感觉存不下来钱!!

以前我在国内每个月就花1000多点,隔三岔五就去银行存钱,每个月至少存1万,那个日子真是太轻松,还是铁饭碗,可以说是无忧无虑。
 
我说了,你的问题其实大伙儿都有,只是很少人承认罢了,承认的几个都是大五毛
1. 你来的城市有多大。如果是从上海北京,到这里的纽约洛杉矶,那是平级城市,机会一样多。如果来多伦多,降一级,加上初代移民,机会少不少。如果来更小的地方,比如某些那啥辉煌过现在都要逃猫本的城市,不点名了,机会就少太多了。
2. 选择的城市也不是越大越好。选择纽约,机会接近上海了,但是房价优势完全没了。想住大房子?可以,但是机会就少了。反正没法两全。
3. 这边开销大,赚得也多,所以其实没啥区别。注意!我说的是平级。比如你在上海做director,这边也是,那你不会觉得开销大的。但是我的观察是很多人都觉得开销大了,因为有的人降了一级,出来从经理变成了干活儿的,有的人降了N级,变成了大统华切肉的,那就惨了。如果有人很幸运没有降级,那就还好,甚至花钱比国内买到的东西还好一些。

第三点完全说到了点子上,can't agree more.
 
住宅维护正常报价是商业一个价,私人自家做一个价。。。市场行情。。。不这么出价会被同行骂的。。另外,商业利润就是高一些。。。也有一方面是因为商业维护事情相对私人住宅会多一点,麻烦一点。比如时间要求,必须是上午几点到下午几点之间,不能影响其他住户,要与管理员沟通等。也有不少,是物业自己找认识的维护公司,再随便打两家做个对比,中间的门道就更说不清了。。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lucky的,回来加拿大之前就找好了工作和住处。我搬到加拿大职位是平移的,薪水也没啥变化。 在加拿大待了快三年了,越发觉得没安全感。第一是这边基础开销比国内大,感觉断了收入老本就会消耗很快。第二这边工资涨幅度几乎只能平通胀,而我身边国内的人薪水涨幅大,基本他们又上了一个台阶了。 第三这边被裁了之后补偿很少,以前在国内的标准是N+1(好点的公司N+3),拿半年工资再找工作心理负担会低不少。第四感觉国内就业机会比较多, 而且面试流程也没那么长,很快能找到新的工作。

引用不是太会用 :)

难道大家都没有焦虑感么?
我以前觉得是管理委员会浪费,所以我现在就自己去当选了委员。 发现实际问题是维修公司都随便收费,而且无法律监管,各种垄断,基本想收多少就多少。比如找人来停车场加个两个残疾人车位的标志, 安装标牌的人要收700刀, 找了3家公司比价格,都是这个区间中。 安装只管按,还不管划地上的线。 为了地上的两条线找另一家公司,人家收400刀。还别说电梯维护啊,修水管啊,大楼的保险了。。。
 
我倒是感觉这边生活,如果努力工作,不上不下。。。不会被饿着,也不会太富裕。。。国内的同学基本上工资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这边很多时候是一个工作就卡在那边。不上不下。。一做就好多年。。基本上,除了做屋顶,保温棉,装修,橱柜,记件刀手。。。这一类的labour工与高级的办公室工作,有机会多赚一点。。其他的labour 工与基础类的办公室工作。。月工资基本在2000多到4000之间,很难涨了。。但是除去租房,食物,交通开支。。。如果不经常下馆子的话,还是有一小部分剩余了。。。国内现在也在计划出台地税。。。食物什么的都涨得很快。看病很贵(虽然已有相对健全的全民医疗。。但是大小城市之间福利相差很多),加拿大基本上是免费了。。。(当然也有免费,等待期长的问题 :))
 
没用的,有技术移民来了之后很多考不出来证,而且有没能力买保险,必须挂靠公司。公司就收我们楼150一个钟头,本地有证的师傅拿60刀,剩下的110都给公司了。

很多人不是考不出证,而是被非技术壁垒拦住了,很多工作加拿大规定要先从学徒做起,做满多少小时可以进行下一步考试,一步一步做到拿证得3-5年,而一些高级工作比如医科更是得重新上学熬个7-8年?这还是大学肯收你的情况下

中年移民过来的人能有几个3-5年7-8年呢?只有2种情况,不缺钱的人,那就也不用工作了,直接享受生活。缺钱的人基本就是手停口停,每天埋头苦干,根本没精力去考虑以后了
 

民工加拿大

著名园友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lucky的,回来加拿大之前就找好了工作和住处。我搬到加拿大职位是平移的,薪水也没啥变化。 在加拿大待了快三年了,越发觉得没安全感。第一是这边基础开销比国内大,感觉断了收入老本就会消耗很快。第二这边工资涨幅度几乎只能平通胀,而我身边国内的人薪水涨幅大,基本他们又上了一个台阶了。 第三这边被裁了之后补偿很少,以前在国内的标准是N+1(好点的公司N+3),拿半年工资再找工作心理负担会低不少。第四感觉国内就业机会比较多, 而且面试流程也没那么长,很快能找到新的工作。

难道大家都没有焦虑感么?
人往高处走,冷暖自知
 
我以前觉得是管理委员会浪费,所以我现在就自己去当选了委员。 发现实际问题是维修公司都随便收费,而且无法律监管,各种垄断,基本想收多少就多少。比如找人来停车场加个两个残疾人车位的标志, 安装标牌的人要收700刀, 找了3家公司比价格,都是这个区间中。 安装只管按,还不管划地上的线。 为了地上的两条线找另一家公司,人家收400刀。还别说电梯维护啊,修水管啊,大楼的保险了。。。
太对了
 
我以前觉得是管理委员会浪费,所以我现在就自己去当选了委员。 发现实际问题是维修公司都随便收费,而且无法律监管,各种垄断,基本想收多少就多少。比如找人来停车场加个两个残疾人车位的标志, 安装标牌的人要收700刀, 找了3家公司比价格,都是这个区间中。 安装只管按,还不管划地上的线。 为了地上的两条线找另一家公司,人家收400刀。还别说电梯维护啊,修水管啊,大楼的保险了。。。
其实这里收费问题最大的根源是工会的问题,只要有工会的行业,哪个收费低的? 工会的本质就是垄断和漫天要价。虽然我也在工会,也是既得利益者。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lucky的,回来加拿大之前就找好了工作和住处。我搬到加拿大职位是平移的,薪水也没啥变化。 在加拿大待了快三年了,越发觉得没安全感。第一是这边基础开销比国内大,感觉断了收入老本就会消耗很快。第二这边工资涨幅度几乎只能平通胀,而我身边国内的人薪水涨幅大,基本他们又上了一个台阶了。 第三这边被裁了之后补偿很少,以前在国内的标准是N+1(好点的公司N+3),拿半年工资再找工作心理负担会低不少。第四感觉国内就业机会比较多, 而且面试流程也没那么长,很快能找到新的工作。

难道大家都没有焦虑感么?
你过了45就不会这样想了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