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人 生意(1)

confiture

熊猫出没注意
更新结束 中国病人 生意(2)中国病人 生意(3)

先祝大家节日快乐!

本文是边写边发的,我尽量在新年之前写完。不愿意被吊胃口的同学,可以再等一周,到时一起看。非常感谢!

生意(1)

我的实验得出了非常好的结果,好到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我非常愉快地写好了论文,写的时候文思泉涌宛如莎士比亚附体,以至于编辑给我回的email里盛赞我的英语比大多数母语者都好,并且说这篇论文能发在他们的杂志上是他们的荣幸。还没等我回信,收件箱里又多出几封信,打开一看居然是Science、Nature和Cell三本顶尖杂志的约稿!哈哈哈,我马上就要走上人生巅峰了,博导算什么,院士才将将配得上我的成就,诺奖也唾手可及!正在此时,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门口站了医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十几个人,为首的推开我说:老王,有人举报你数据造假,我们要查一下你的原始记录。我哈哈大笑,得意地对他们说:你们找错人了,老王在隔壁!

这时有人一边推我的肩膀,一边喊:“醒醒,醒醒!手术室打电话来了!”

我睁开眼睛,迷糊了两三秒,才意识到做了个无比夸张的美梦,现实是我根本没有自己的实验!真是郁闷。值班护士一边往外走一边嘟囔:什么人哪,睡个觉都能笑得这么恐怖……

我戴上眼镜,看看手机上的时间显示0点刚过。美梦破灭,还得面对的操蛋的生活和无尽的值班之夜。这个时候手术室打电话来肯定没好事,我一节节地把自己从值班室的床上撑起来,披上白大褂走到中央监护台拿起了电话。

电话是外科住院总范德昭打来的。范德昭是比我低五届的校友,算是外科新一代里的狠人。

现在能进三甲医院的医生学历越来越高,但是一般人精力有限,时间花在实验室里,相应的临床经验和技能上就会欠缺。而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如果按思维模式来分大概能算得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就像东北人和上海人的区别一样大:外科医生像东北人,能动手的绝对不啰嗦,手上见真章;内科医生像上海人,一定要先斗嘴,斗完嘴能不动手的绝不动手。所以虽然只会开刀的外科医生被人蔑称为开刀匠,可是如果让一个外科医生必须在开刀匠和不会开刀的嘴炮王之间选一个,大概100%的外科医生会选前者。

外科医生的本事全靠自己修炼,但是小医生没资格独立开刀,没资格独立开刀就难以锤炼技术和积累经验,水平不够就没资格独立开刀,这就变成了一个死循环。外科医生学技术的黄金年龄在30岁以前,所以要是在这之前没能打破这个死循环,一辈子的成就都会受影响。

唯一能够打破这个死循环的机会,就是为期一年的住院总医师职位,简称住院总。住院总是住院医生晋升主治之前必须的一个阶段,模式是一周连续值班六天六夜,从早到晚都住在医院,要第一手处理病房所有突发情况,还要看急诊。辛苦是非常辛苦,但是这一年也非常锻炼人,最妙的是住院总可以自己掌握急诊手术指征和床位,觉得自己能拿下来的手术就可以自己独立做。很多外科年轻医生一年住院总做下来,技术会有很大提高,所以大家都抢着做。

为啥说范德昭是狠人呢?他那一届外科一口气招了五个人,加上前后两年的,一共有十四个人,如果按照一年一个住院总的老规矩,可想而知做住院总的竞争有多激烈。范德昭拼关系拼不过别人,他另辟蹊径,用了个中国人的传统办法,写血书。据说他在外科主任办公室里,当着外科主任的面,用手术刀割开手指,不顾旁人的劝说和拉扯,在一张A4纸上写下了“住院总”三个字。即便是在手术台上见惯了腥风血雨的外科主任也没见过这种阵仗,毕竟病人不会一脸镇定地自己爬起来割自己一刀,所以当年就安排他做了住院总。范德昭其实平时很好说话,一张娃娃脸上总是笑嘻嘻的,毕业这么多年看上去还像个大学生,所以他割手指写血书才特别让人震惊。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从范德昭开始,外科把病房分为四个病区,每个病区每年安排一个住院总,才把小医生们要求进步的问题解决。

电话里传来范德昭标志性的魔性笑声,然后才是:“师兄啊,不好意思把你叫醒。你这儿还有空床吗?我刚开了个小肠切除,病人年纪比较大,七十多岁,想在ICU放几天。”

ICU还真有一张空床,有个胸外科的病人不幸下午刚去世。虽然我跟范德昭关系还不错,但是该问的还是要问:“病人现在怎么样?开的什么刀?”

“男病人,今天中饭多吃了几个汤圆,没多久就肚子疼。刚开始家里人没当回事,后来疼的厉害了,才送到我们医院拍了片子,发现是肠扭转。打开肚子发现小肠大部分都坏死了,虽然没有穿孔也只能切掉了,空回肠两头各剩了还有1米,还算好。手术前人已经休克了,但是现在麻醉科已经把病人的情况稳住了。呼吸还有点不大好,可能要用呼吸机。”

肠扭转指的是肠子朝一个方向转了一个角度,非要打个比方的话有点像绞毛巾。如果扭转的角度不大,或者发现早处理早,那么只要手术解除扭转,运气好的肠子可以完全没事;但如果扭转的角度大,比如转了一圈甚至更多,这样肠子就会完全缺血,时间长了肠子就坏死了,严重的会穿孔,那时就只能切除。显然这个病人比较倒霉,肠子坏死了很多。一般人空肠、回肠加起来平均有6米的小肠,他还剩2米,那么就是有差不多4米的小肠被切掉了。不过这还算好,2米的小肠虽然以后消化会有些问题,但是如果只剩1米以下,那就是短肠综合征,并发症、后遗症会更严重。我以前有个病人就是这样,大一学生入学军训跑5公里,也是肠扭转。校医误诊以为是阑尾炎,拖的时间太长,送到我们医院只能把所有小肠全部切掉,后来短肠导致各种并发症,拖了一年多还是没救回来。

不过既然小肠还有两米,病情也比较稳定,那还有救治的希望,先收了再说。过了半小时,范德昭和麻醉师一起陪着病人到了ICU。我一看病历,病人79岁,说七十几岁没毛病。我一边处理入科的一系列事情,一边和范德昭口头交班。

我拍拍范德昭的肩膀,说:“不错啊,住院总才做了半年多,连这么长的肠段切除也不要三线(住院总是二线,一线是值班的实习医生)上台了,技术进步很快啊!”范德昭使劲按捺住得意的表情,但是他上扬的嘴角和因为憋得很辛苦而抖动的眉梢还是出卖了他:“哪里哪里,都是师兄们指导得好!”

“肚子上没有造口袋,做的一期吻合?”

“是的,师兄放心,断端和保留的肠系膜我都用温盐水纱布敷了观察了半小时,血循环是好的,缝的时候还出血呢,应该不会有问题。”

肠坏死切多少以及切除后断端的处理很考验外科医生的水平。一般无论外科医生还是病人家属都倾向于尽量保留足够多的肠子,这样以后病人消化道功能保留多,后遗症少;但是有时候肠坏死会进展,也就是当时看着没事,但是后来又继续坏死,这时候如果没有切除足够多的肠子,术后吻合口就长不好,到时候肠内容物就会通过破裂的吻合口进入腹腔,导致严重腹腔感染,第一刀就算白开了,而且病人情况恶化,给后续手术增加了很多困难,甚至失去二次手术的机会。所以医生会尽量多观察一段时间,范德昭说的用温纱布湿敷是教科书式的处理办法,半小时的观察一般来说也足够长了。

但是有经验的老医生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宁可第一刀不做肠段吻合(一期吻合),而是把两个断端都拉到外边缝到腹部皮肤上做造口,这样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观察肠子断端的情况,如果观察几天或更长时间以后的确没有问题,再开第二刀做二期吻合。一期吻合手术相对比较激进,如果成功,那当然最好,一刀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如果不成功,那么病人开第二刀时的情况不可预计,因此存在较大风险;二期吻合则相对比较稳妥,但是因为肯定要开第二刀,所以比较麻烦,住院时间长花费高,有时候还要考虑家属的意愿。如何在这两种术式中选择,完全靠医生经验。

看范德昭这么自信,我也只能先相信他,希望一切如他所愿。交完班,范德昭的拷机又响了,他道了再见自己去忙了。

我刚想再去看看病人,病房的门铃响了,是病人的家属。我正好要找他们谈话,所以拿了些文件去开了门。

一开门,好家伙一下子围上来十多个人,都是病人的子女和他们的配偶,七嘴八舌地问我病人现在怎么样了。虽然乱,但是他们脸上的焦急不像是假的,这么晚了还全家都等在医院,也是挺孝顺的子女了,我对他们的初步印象不错。我介绍了一下病人目前的情况,然后又问了问病史和发病经过。

他们不是本地人,老家很穷,所以老大很早就出来做装修生意,慢慢站稳了脚跟,然后把弟妹们都接了出来,安排他们各自做不同建材生意,现在居然也是个像模像样的家族集团公司了。他们的母亲十多年前已经去世,发达以后他们把父亲也接到这个城市,给老人单独买了房,子女们轮流照顾。这天是元宵节,子女们知道父亲很喜欢吃糯米做的东西,各家都送了些,老先生元宵多吃了几个,然后就发病了。老先生平时胃有点不太好,所以刚开始也没当回事,吃点了胃药对付一下,后来肚子越来越痛才送到医院。

他们是外地户口,没有本地医保,全部自费。作为被医保把脖子卡得欲仙欲死的医生,看到是自费病人不敢说很愉快,至少可以说松了口气 ,不用考虑住院天数、周转率、住院费用这些令人头痛的东西了。子女中的老大拍着胸脯说:“陈医生,费用没问题,你给我们用最好的药最好的设备,只要命保住了就行。切个肠子,不就是和切那个‘烂(阑)尾’一样的小手术吗。过年的时候我爸去庙里烧过香,抽到的是上上签,庙里的老和尚说我爸会有些小坎但都不碍事,能享福到一百岁。你看还挺灵验的。”

我一听这话头不对,他们似乎对病情的严重性没有什么概念,心里不由得对范德昭有点不满,术前谈话谈得不够彻底啊。我只好严肃起来,把这个病详细介绍了一下,包括现在已经影响到呼吸系统、腹部有感染、吻合口还有可能长不好,以后还可能有并发症,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都跟他们讲了一遍。

我讲完了效果立现,子女们一下子都不说话了,面面相觑,能看出来他们在眼神里交流着什么。过了几秒,还是老大说话了:“陈医生,这样,我们先商量一下,等会再来找你,你看怎么样?”

我说:“好的,我今天值班,你们随时可以来找我。”

过了半小时门铃又响了,老大一个人站在门口。我开了门,他以严重不符合他大肚腩的敏捷钻了进来,顺手带上了门,又探头探脑地四周看了看,把我拉到一个护士看不到的角落,然后拿出一个信封递给我:“陈医生,不好意思,半夜了只有取款机能取钱,这些你先拿着,等我爸爸病好了,我们再好好感谢你。”

信封很饱满,目测大概有五千朝上。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奖金加起来也才六七千,我承认我的确动摇了那么一两秒。但是无数前车之鉴滑过我的脑海,我艰难地把目光从信封上移开,此时才反应过来,他们误解了我前面的谈话,以为我故意把病情往严重了说是为了变相索要红包,那这笔钱我是绝对不能碰的了。

我往门口退了几步,退到护士能看到的地方,摇了摇头,大声说:“金先生,我不是故意把病情说严重,而是病情的确还不明朗,要观察几天才能知道病情的发展,可能好,也可能不好。”

可能是我前面那一两秒的动摇,让老大更加误解了我这句话,他有点急了,但还是压低了声音:“陈医生,是不是不够?不行的话明天我再多拿点来。我生意不大,不过这点钱我还是拿得出的。”

我不禁有点哭笑不得,知道我情急之下前面的话说得仍旧有歧义,所以只好半真半假转而打推诚置腹友谊牌先把眼前的事往后推:“金先生,你误解我了。钱你先收起来,我们在这里推推拉拉,让护士看到了不好。这样吧,我们交个朋友,等老先生的病好了,你送多少我都收,怎么样?但是不管怎么样,你们放心,我都会把老先生当朋友的父亲,尽我全力治疗。”

老大还是不信,说:“陈医生是不是不相信我?你去打听一下,我这个人做生意信用很好的,从不瞎说。我说明天拿来,明天一定会拿来,你放心,比这个只多不少。要是你觉得在医院给你不好,我们明天中午一起吃个饭。”

我说:“我真不是要你们的钱,你也可以去打听一下,病人的情况我也从不瞎说。”

推让了几个回合,老大似乎终于相信我的确是真的不要红包,想了想,把信封收了起来,拿出张名片双手递给我:“好吧,陈医生,你这个朋友我交了,我叫金明。你有名片吗?“

我没有名片,给金明留了我的手机号码。

金明说:“陈医生,那做为朋友,你前面说的的确都是真的?”

我说:“真的,比真金还真。肠扭转这个病,就算是年轻人也不敢说一切顺利,我以前有个大学生病人才十九岁就是得这个病走了,不要说你爸爸年纪这么大了。下面最好再观察半个月,那时没事才是真的没事了。当然,也有可能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那样的话我们都高兴,我说这些只是要告诉你们也有变坏的可能。”

“那陈医生你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好坏的比例,比如有多少可能性变差?”

“现在我说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说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这下金明似乎才真的相信了我,他的神色也变得有点忐忑不复之前的轻松。等他进病房看了病人出来,走的时候若有所思。

我回到病房,拿出病历找到术前谈话记录,希望范德昭没有犯低级错误。还好,范德昭的术前谈话记录中规中矩,该写的都写了,明确写到术后有可能因为肠断继续坏死出现吻合口漏甚至断裂,需要二次手术等等,金明也签了字。那怎么金明和他的弟妹们前面会表现得如此乐观?(待续)
 
最后编辑: 2019-12-28
先祝大家节日快乐!

本文是边写边发的,我尽量在新年之前写完。如果不愿意被吊胃口的同学,可以再等一周,到时一起看。非常感谢!

生意(1)

我的实验得出了非常好的结果,好到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我非常愉快地写好了论文,写的时候文思泉涌宛如莎士比亚附体,以至于编辑给我回的email里盛赞我的英语比大多数母语者都好,并且说这篇论文能发在他们的杂志上是他们的荣幸。还没等我回信,收件箱里又多出几封信,打开一看居然是Science、Nature和Cell三本顶尖杂志的约稿!哈哈哈,我马上就要走上人生巅峰了,博导算什么,院士才将将配得上我的成就,诺奖也唾手可及!正在此时,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门口站了医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十几个人,为首的推开我说:老王,有人举报你数据造假,我们要查一下你的原始记录。我哈哈大笑,得意地对他们说:你们找错人了,老王在隔壁!

这时有人一边推我的肩膀,一边喊:“醒醒,醒醒!手术室打电话来了!”

我睁开眼睛,迷糊了两三秒,才意识到做了个无比夸张的美梦,现实是我根本没有自己的实验!真是郁闷。值班护士一边往外走一边嘟囔:什么人哪,睡个觉都能笑得这么恐怖……

我戴上眼镜,看看手机上的时间显示0点刚过。美梦破灭,还得面对的操蛋的生活和无尽的值班之夜。这个时候手术室打电话来肯定没好事,我一节节地把自己从值班室的床上撑起来,披上白大褂走到中央监护台拿起了电话。

电话是外科住院总范德昭打来的。范德昭是比我低五届的校友,算是外科新一代里的狠人。

现在能进三甲医院的医生学历越来越高,但是一般人精力有限,时间花在实验室里,相应的临床经验和技能上就会欠缺。而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如果按思维模式来分大概能算得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就像东北人和上海人的区别一样大:外科医生像东北人,能动手的绝对不啰嗦,手上见真章;内科医生像上海人,一定要先斗嘴,斗完嘴能不动手的绝不动手。所以虽然只会开刀的外科医生被人蔑称为开刀匠,可是如果让一个外科医生必须在开刀匠和不会开刀的嘴炮王之间选一个,大概100%的外科医生会选前者。

外科医生的本事全靠自己修炼,但是小医生没资格独立开刀,没资格独立开刀就难以锤炼技术和积累经验,水平不够就没资格独立开刀,这就变成了一个死循环。外科医生学技术的黄金年龄在30岁以前,所以要是在这之前没能打破这个死循环,一辈子的成就都会受影响。

唯一能够打破这个死循环的机会,就是为期一年的住院总医师职位,简称住院总。住院总是住院医生晋升主治之前必须的一个阶段,模式是一周连续值班六天六夜,从早到晚都住在医院,要第一手处理病房所有突发情况,还要看急诊。辛苦是非常辛苦,但是这一年也非常锻炼人,最妙的是住院总可以自己掌握急诊手术指征和床位,觉得自己能拿下来的手术就可以自己独立做。很多外科年轻医生一年住院总做下来,技术会有很大提高,所以大家都抢着做。

为啥说范德昭是狠人呢?他那一届外科一口气招了五个人,加上前后两年的,一共有十四个人,如果按照一年一个住院总的老规矩,可想而知做住院总的竞争有多激烈。范德昭拼关系拼不过别人,他另辟蹊径,用了个中国人的传统办法,写血书。据说他在外科主任办公室里,当着外科主任的面,用手术刀割开手指,不顾旁人的劝说和拉扯,在一张A4纸上写下了“住院总”三个字。即便是在手术台上见惯了腥风血雨的外科主任也没见过这种阵仗,毕竟病人不会一脸镇定地自己爬起来割自己一刀,所以当年就安排他做了住院总。范德昭其实平时很好说话,一张娃娃脸上总是笑嘻嘻的,毕业这么多年看上去还像个大学生,所以他割手指写血书才特别让人震惊。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从范德昭开始,外科把病房分为四个病区,每个病区每年安排一个住院总,才把小医生们要求进步的问题解决。

电话里传来范德昭标志性的魔性笑声,然后才是:“师兄啊,不好意思把你叫醒。你这儿还有空床吗?我刚开了个小肠切除,病人年纪比较大,七十多岁,想在ICU放几天。”

ICU还真有一张空床,有个胸外科的病人不幸下午刚去世。虽然我跟范德昭关系还不错,但是该问的还是要问:“病人现在怎么样?开的什么刀?”

“男病人,今天中饭多吃了几个汤圆,没多久就肚子疼。刚开始家里人没当回事,后来疼的厉害了,才送到我们医院拍了片子,发现是肠扭转。打开肚子发现小肠大部分都坏死了,虽然没有穿孔也只能切掉了,空回肠两头各剩了还有1米,还算好。手术前人已经休克了,但是现在麻醉科已经把病人的情况稳住了。呼吸还有点不大好,可能要用呼吸机。”

肠扭转指的是肠子朝一个方向转了一个角度,非要打个比方的话有点像绞毛巾。如果扭转的角度不大,或者发现早处理早,那么只要手术解除扭转,运气好的肠子可以完全没事;但如果扭转的角度大,比如转了一圈甚至更多,这样肠子就会完全缺血,时间长了肠子就坏死了,严重的会穿孔,那时就只能切除。显然这个病人比较倒霉,肠子坏死了很多。一般人空肠、回肠加起来平均有6米的小肠,他还剩2米,那么就是有差不多4米的小肠被切掉了。不过这还算好,2米的小肠虽然以后消化会有些问题,但是如果只剩1米以下,那就是短肠综合征,并发症、后遗症会更严重。我以前有个病人就是这样,大一学生入学军训跑5公里,也是肠扭转。校医误诊以为是阑尾炎,拖的时间太长,送到我们医院只能把所有小肠全部切掉,后来短肠导致各种并发症,拖了一年多还是没救回来。

不过既然小肠还有两米,病情也比较稳定,那还有救治的希望,先收了再说。过了半小时,范德昭和麻醉师一起陪着病人到了ICU。我一看病历,病人79岁,说七十几岁没毛病。我一边处理入科的一系列事情,一边和范德昭口头交班。

我拍拍范德昭的肩膀,说:“不错啊,住院总才做了半年多,连这么长的肠段切除也不要三线(住院总是二线,一线是值班的实习医生)上台了,技术进步很快啊!”范德昭使劲按捺住得意的表情,但是他上扬的嘴角和因为憋得很辛苦而抖动的眉梢还是出卖了他:“哪里哪里,都是师兄们指导得好!”

“肚子上没有造口袋,做的一期吻合?”

“是的,师兄放心,断端和保留的肠系膜我都用温盐水纱布敷了观察了半小时,血循环是好的,缝的时候还出血呢,应该不会有问题。”

肠坏死切多少以及切除后断端的处理很考验外科医生的水平。一般无论外科医生还是病人家属都倾向于尽量保留足够多的肠子,这样以后病人消化道功能保留多,后遗症少;但是有时候肠坏死会进展,也就是当时看着没事,但是后来又继续坏死,这时候如果没有切除足够多的肠子,术后吻合口就长不好,到时候肠内容物就会通过破裂的吻合口进入腹腔,导致严重腹腔感染,第一刀就算白开了,而且病人情况恶化,给后续手术增加了很多困难,甚至失去二次手术的机会。所以医生会尽量多观察一段时间,范德昭说的用温纱布湿敷是教科书式的处理办法,半小时的观察一般来说也足够长了。

但是有经验的老医生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宁可第一刀不做肠段吻合(一期吻合),而是把两个断端都拉到外边缝到腹部皮肤上做造口,这样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观察肠子断端的情况,如果观察几天或更长时间以后的确没有问题,再开第二刀做二期吻合。一期吻合手术相对比较激进,如果成功,那当然最好,一刀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如果不成功,那么病人开第二刀时的情况不可预计,因此存在较大风险;二期吻合则相对比较稳妥,但是因为肯定要开第二刀,所以比较麻烦,住院时间长花费高,有时候还要考虑家属的意愿。如何在这两种术式中选择,完全靠医生经验。

看范德昭这么自信,我也只能先相信他,希望一切如他所愿。交完班,范德昭的拷机又响了,他道了再见自己去忙了。

我刚想再去看看病人,病房的门铃响了,是病人的家属。我正好要找他们谈话,所以拿了些文件去开了门。

一开门,好家伙一下子围上来十多个人,都是病人的子女和他们的配偶,七嘴八舌地问我病人现在怎么样了。虽然乱,但是他们脸上的焦急不像是假的,这么晚了还全家都等在医院,也是挺孝顺的子女了,我对他们的初步印象不错。我介绍了一下病人目前的情况,然后又问了问病史和发病经过。

他们不是本地人,老家很穷,所以老大很早就出来做装修生意,慢慢站稳了脚跟,然后把弟妹们都接了出来,安排他们各自做不同建材生意,现在居然也是个像模像样的家族集团公司了。他们的母亲十多年前已经去世,发达以后他们把父亲也接到这个城市,给老人单独买了房,子女们轮流照顾。这天是元宵节,子女们知道父亲很喜欢吃糯米做的东西,各家都送了些,老先生元宵多吃了几个,然后就发病了。老先生平时胃有点不太好,所以刚开始也没当回事,吃点了胃药对付一下,后来肚子越来越痛才送到医院。

他们是外地户口,没有本地医保,全部自费。作为被医保把脖子卡得欲仙欲死的医生,看到是自费病人不敢说很愉快,至少可以说松了口气 ,不用考虑住院天数、周转率、住院费用这些令人头痛的东西了。子女中的老大拍着胸脯说:“陈医生,费用没问题,你给我们用最好的药最好的设备,只要命保住了就行。切个肠子,不就是和切那个‘烂(阑)尾’一样的小手术吗。过年的时候我爸去庙里烧过香,抽到的是上上签,庙里的老和尚说我爸会有些小坎但都不碍事,能享福到一百岁。你看还挺灵验的。”

我一听这话头不对,他们似乎对病情的严重性没有什么概念,心里不由得对范德昭有点不满,术前谈话谈得不够彻底啊。我只好严肃起来,把这个病详细介绍了一下,包括现在已经影响到呼吸系统、腹部有感染、吻合口还有可能长不好,以后还可能有并发症,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都跟他们讲了一遍。

我讲完了效果立现,子女们一下子都不说话了,面面相觑,能看出来他们在眼神里交流着什么。过了几秒,还是老大说话了:“陈医生,这样,我们先商量一下,等会再来找你,你看怎么样?”

我说:“好的,我今天值班,你们随时可以来找我。”

过了半小时门铃又响了,老大一个人站在门口。我开了门,他以严重不符合他大肚腩的敏捷钻了进来,顺手带上了门,又探头探脑地四周看了看,把我拉到一个护士看不到的角落,然后拿出一个信封递给我:“陈医生,不好意思,半夜了只有取款机能取钱,这些你先拿着,等我爸爸病好了,我们再好好感谢你。”

信封很饱满,目测大概有五千朝上。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奖金加起来也才六七千,我承认我的确动摇了那么一两秒。但是无数前车之鉴滑过我的脑海,我艰难地把目光从信封上移开,此时才反应过来,他们误解了我前面的谈话,以为我故意把病情往严重了说是为了变相索要红包,那这笔钱我是绝对不能碰的了。

我往门口退了几步,退到护士能看到的地方,摇了摇头,大声说:“金先生,我不是故意把病情说严重,而是病情的确还不明朗,要观察几天才能知道病情的发展,可能好,也可能不好。”

可能是我前面那一两秒的动摇,让老大更加误解了我这句话,他有点急了,但还是压低了声音:“陈医生,是不是不够?不行的话明天我再多拿点来。我生意不大,不过这点钱我还是拿得出的。”

我不禁有点哭笑不得,知道我情急之下前面的话说得仍旧有歧义,所以只好半真半假转而打推诚置腹友谊牌先把眼前的事往后推:“金先生,你误解我了。钱你先收起来,我们在这里推推拉拉,让护士看到了不好。这样吧,我们交个朋友,等老先生的病好了,你送多少我都收,怎么样?但是不管怎么样,你们放心,我都会把老先生当朋友的父亲,尽我全力治疗。”

老大还是不信,说:“陈医生是不是不相信我?你去打听一下,我这个人做生意信用很好的,从不瞎说。我说明天拿来,明天一定会拿来,你放心,比这个只多不少。要是你觉得在医院给你不好,我们明天中午一起吃个饭。”

我说:“我真不是要你们的钱,你也可以去打听一下,病人的情况我也从不瞎说。”

推让了几个回合,老大似乎终于相信我的确是真的不要红包,想了想,把信封收了起来,拿出张名片双手递给我:“好吧,陈医生,你这个朋友我交了,我叫金明。你有名片吗?“

我没有名片,给金明留了我的手机号码。

金明说:“陈医生,那做为朋友,你前面说的的确都是真的?”

我说:“真的,比真金还真。肠扭转这个病,就算是年轻人也不敢说一切顺利,我以前有个大学生病人才十九岁就是得这个病走了,不要说你爸爸年纪这么大了。下面最好再观察半个月,那时没事才是真的没事了。当然,也有可能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那样的话我们都高兴,我说这些只是要告诉你们也有变坏的可能。”

“那陈医生你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好坏的比例,比如有多少可能性变差?”

“现在我说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说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这下金明似乎才真的相信了我,他的神色也变得有点忐忑不复之前的轻松。等他进病房看了病人出来,走的时候若有所思。

我回到病房,拿出病历找到术前谈话记录,希望范德昭没有犯低级错误。还好,范德昭的术前谈话记录中规中矩,该写的都写了,明确写到术后有可能因为肠断继续坏死出现吻合口漏甚至断裂,需要二次手术等等,金明也签了字。那怎么金明和他的弟妹们前面会表现得如此乐观?(待续)

为什么是陈医生?
 
我有学医的朋友 特爱听他们讲故事
外科是高端 说医生有上帝情节 主要说外科

一个朋友在协和念了四年过来的 重新进医学院 特想做外科 心里一直忐忑 因为外科的时间有限 50以后眼花手抖 黄金岁月只有20年 所以医院有年龄歧视 他因为年龄大了四五岁 最后 外科没进去 去了麻醉

我这个朋友说 外科做到大腕 在医院就跟神一样 同时开两台手术 全是徒弟上阵 自己就在旁边抽烟 逛论坛 存在的价值 就是偶尔出了篓子 能转危为安 学生有他在旁边抽烟 就踏实了 不怕出错
 

confiture

熊猫出没注意
我有学医的朋友 特爱听他们讲故事
外科是高端 说医生有上帝情节 主要说外科

一个朋友在协和念了四年过来的 重新进医学院 特想做外科 心里一直忐忑 因为外科的时间有限 50以后眼花手抖 黄金岁月只有20年 所以医院有年龄歧视 他因为年龄大了四五岁 最后 外科没进去 去了麻醉

我这个朋友说 外科做到大腕 在医院就跟神一样 同时开两台手术 全是徒弟上阵 自己就在旁边抽烟 逛论坛 存在的价值 就是偶尔出了篓子 能转危为安 学生有他在旁边抽烟 就踏实了 不怕出错

这就是老医生的价值,镇宅 :giggle:

不过手术室抽烟太夸张了吧,我反正没见过。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