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的公开对外解释是:遵照习近平2014年9月28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要求“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和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指示“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对于在内蒙古推行汉语教学,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我原以为在中国境内所有学校都一直是汉语教学。中国登记在册的有56个民族,如果各民族都用自己的语言教学,那后果是灾难性的。拿我们的近邻印度为例:
印度有100多个民族,所谓主要民族印度斯坦族占比不到50%。民族众多,语言就更多了。现已正式登记的语言就有1662种,超过百万人使用的语言有33种,主体民族所谓印度斯坦族也并没有统一的语言。 因此,印度独立时宪法规定了14种语言为联邦官方语言,后来逐步增加到22种。这么多联邦官方语言显然不是考虑日常的行政、司法使用,只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真正的行政、司法语言是印地语和英语,后来为了凸显印度本位、去殖民化,英语在名义上被降级为附加官方语言,当然实际上英语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使用最广泛的本土语言印地语是43%的印度人的母语,可是地位也很脆弱。少数民族对印地语的官方地位并不买账,语言矛盾在印度时有发生。多民族、多语言的文化多样性是相关领域学者的心头好,但是象牙塔里看风景和实际社会生活是两回事。没有清晰的主体文化、主体语言,统一市场、教育普及、政治军事动员都会困难重重。
![0ab70c27a5d0c5e4175291a30a1c303f.png 0ab70c27a5d0c5e4175291a30a1c303f.png](https://forum.iask.ca/data/attachments/576/576555-6f1ea6439d2a7d46643ac82b2b5ec449.jpg)
实质上,语言文字的存亡取决于该民族的客观综合实力。比如英语,是工业革命的发生国英国的官方语言,也是当今世界老大美国的官方语言,这才有今天全世界人民趋之若鹜纷纷学英语的热潮,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语。汉语近年的兴起,与中国近20年的国力渐强有直接关系,特朗普总统的外孙女也在学中文。
在这个星球上出现过的人类语言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数字:5561种。但这只是现有的语言,在这之外,已经有很多种语言文字在世界上消失了。比如著名的哥特人和玛雅人的语言文字,以及赫梯语、卢维亚语、达尔马提亚语、苏默语等等。 消亡的语言一方面是伴随着那个语言的持有人种族灭亡,要么就是那个民族从人数到影响力都太微乎其微近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年轻一代趋向于掌握另一种更有助于谋生的语言。
蒙古族留给这个世界最大的痕迹无非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以目不识丁的二十万蒙古骑兵席卷并灭绝了世界若干伟大文明。对世界文明几乎没有任何贡献。维基百科对成吉思汗的部分评价:
对于他的继任者的评价:These campaigns were often accompanied by large-scale massacres of the civilian popul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Khwarazmian- and Western Xia–controlled lands. Because of this brutality, which left millions dead, he is considered by many to have been a brutal ruler.
蒙古语可以在历史研究和文物考古工作者范围内学习并使用,但是作为普通民众,把它当作从学龄孩子识字始必修的语言,只能增加与使用通行语言族群的隔阂,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Many of these invasions repeated the earlier large-scale slaughters of local populations. As a result, Genghis Khan and his empire have a fearsome reputation in local histories
一个国家通行一种语言对于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文沟通是至关重要的。鸡同鸭讲,则无法沟通。而且行政成本将是巨大的。我们身在加拿大,政府公文都用英法两种文字书写并公布。不知道增加一种文字对施政成本有怎样的影响,不过,只多一个还可以接受。如果是印度的22种,是不是所有政府公文都要有22种文字的版本?如果不,另外那些人看不懂政府的公文,政令如何下达、贯彻、执行?难怪印度经济改革这么举步维艰了。
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书同文 + 车同轨 + 行同伦 + 货币 + 程同准(度量衡)。雍正6年(1728年)8月6日,雍正上諭內閣曰:“凡官員有蒞民之責,其言語必使人人共曉,然後可以通達民情,熟悉地方事宜,辦理無誤。是以古者六書之訓,必使諧聲會意,嫻習言語,皆所以成遵道之風,著同文之盛也。
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展了“言文一致運動”以及文字改革运动,提倡廢除漢字。留学德国归来的国語改變主義者上田万年在日本作了《国语与国家》的演讲,提出了“一个国家、一个国民、一个国语”的三位一体国语观,稱“国语是国家的藩屏,国语是国民的慈母”。他指导明治政府设立的文部大臣直属機关「国語調查委員会」,主持编写《大日本国語辞典》,通过国民教育在日本推行标准日本语。
内蒙古人口2471万,如果下一代只会蒙古语,就只能在草原上放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