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性好古,尤其对中国古文字有特别浓厚的兴趣,记得以前发过几个沉贴,谈抗字,谈贪与婪字。 尽管我的贴子全是沉贴,但是,还是想继续玩文字游戏, 解析汉字,今天我要谈的还是俩字相与象。
先谈相字,这个字在造字之初和现在的简化以后的汉字完全一样。 这个字左边是木字,右边是一只眼。 木在造字之初就定为树, 眼睛盯着树,什么意思?眼睛代表心灵, 有句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是心念着树。 想起一句最流行的话:相由心生, 的确如此,凡所有相皆是心通过眼反映出来。 比如一个人贪财, 如果把财从他的眼前全部拿掉, 也就是离开财相,他还会贪财吗? 想起一句世尊语录:离一切诸相即为佛。 是的,把眼从树上移开,那就不是相了, 而是木和目。 所以,我每次看到这个字就会想汉字确实伟大, 他能帮我在几秒钟之内理解世尊所说的离相为何物。
接下来再谈一下象字,象从外观来看造字之初就是指大象, 古人为什么用大象来代替万物之形呢,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以一种视觉的震撼力来决定的。 造字的时候眼睛所能看到的最庞大的、鼻子卷来卷去极富有动感的,就是大象了。 所以就用它来代替所有万物之外形。 象不是相,不能分开,所以你不可能离象, 你只能观或者体会象。 它不是由心造,它是自然存在的。当然也可以通过梦来造象,只是那时的象就如老子所言:大象无形,成了幻象了自然就是无形了。
由这两个字我想起两个词, 一个是装相,一个是幻象。
装相是假装成某种样子, 比如现在的抖音,现在的微信,还有脸书都是假装成某种样子。
幻象是由幻觉产生的形象, 比如现在的某一类人总在作一种梦,这个梦在梦中很美好,但是实际是梦幻。
我们可以把装相改为装象, 但是我们不可能把幻象改为幻相。 因为相本身就是可以离的,所以不存在梦幻,它是事实!真相大白,不能説真象大白。
当然也有特殊场合,即使相与象的前缀词是一个字,但意思完全不同。比如白象与白相。 白象是指大而无用的东西, 而白相则是上海话,指玩耍。当然不是一般的玩耍。
当然,还有我们常说的相亲,也不能用象亲来代替。 因为相亲是用眼去仔仔细细观看, 改成象亲根本就是扯淡!
写到这里想起最近新中国颁布的一部新法:
准备在今后的高考中不分文理都加重语文的分量。我举双手赞同。作为讲汉语的中国人对中国汉字的音形意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文。 真是愧对造字的老祖宗!
所以,尽管我的贴子还会是沉贴,我还是要把相与象简单分析一下, 既不要把装象当成装相,也不要把装相当成装象。
最后在补充一点就是像字,上古没有像字,象与像是通假字,读《易经》可以体会到这种现象, 其实我本人是特别欣赏上古文字的,言简意赅。大成若缺,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每次读道德经都会由衷地钦佩、赞叹上古文字!
先谈相字,这个字在造字之初和现在的简化以后的汉字完全一样。 这个字左边是木字,右边是一只眼。 木在造字之初就定为树, 眼睛盯着树,什么意思?眼睛代表心灵, 有句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是心念着树。 想起一句最流行的话:相由心生, 的确如此,凡所有相皆是心通过眼反映出来。 比如一个人贪财, 如果把财从他的眼前全部拿掉, 也就是离开财相,他还会贪财吗? 想起一句世尊语录:离一切诸相即为佛。 是的,把眼从树上移开,那就不是相了, 而是木和目。 所以,我每次看到这个字就会想汉字确实伟大, 他能帮我在几秒钟之内理解世尊所说的离相为何物。
接下来再谈一下象字,象从外观来看造字之初就是指大象, 古人为什么用大象来代替万物之形呢,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以一种视觉的震撼力来决定的。 造字的时候眼睛所能看到的最庞大的、鼻子卷来卷去极富有动感的,就是大象了。 所以就用它来代替所有万物之外形。 象不是相,不能分开,所以你不可能离象, 你只能观或者体会象。 它不是由心造,它是自然存在的。当然也可以通过梦来造象,只是那时的象就如老子所言:大象无形,成了幻象了自然就是无形了。
由这两个字我想起两个词, 一个是装相,一个是幻象。
装相是假装成某种样子, 比如现在的抖音,现在的微信,还有脸书都是假装成某种样子。
幻象是由幻觉产生的形象, 比如现在的某一类人总在作一种梦,这个梦在梦中很美好,但是实际是梦幻。
我们可以把装相改为装象, 但是我们不可能把幻象改为幻相。 因为相本身就是可以离的,所以不存在梦幻,它是事实!真相大白,不能説真象大白。
当然也有特殊场合,即使相与象的前缀词是一个字,但意思完全不同。比如白象与白相。 白象是指大而无用的东西, 而白相则是上海话,指玩耍。当然不是一般的玩耍。
当然,还有我们常说的相亲,也不能用象亲来代替。 因为相亲是用眼去仔仔细细观看, 改成象亲根本就是扯淡!
写到这里想起最近新中国颁布的一部新法:
准备在今后的高考中不分文理都加重语文的分量。我举双手赞同。作为讲汉语的中国人对中国汉字的音形意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文。 真是愧对造字的老祖宗!
所以,尽管我的贴子还会是沉贴,我还是要把相与象简单分析一下, 既不要把装象当成装相,也不要把装相当成装象。
最后在补充一点就是像字,上古没有像字,象与像是通假字,读《易经》可以体会到这种现象, 其实我本人是特别欣赏上古文字的,言简意赅。大成若缺,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每次读道德经都会由衷地钦佩、赞叹上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