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我听说摩门教徒可是一夫多妻啊,我赶紧提出这个最关心的问题。也许有的摩门教徒会这样,可我们是不允许的。他们回答。还好!
我知道美国犹他州是摩门教集中的地方,而且今年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还有一个是摩门教徒,但好像你们的教规特别严格,我赶紧把所有的摩门教知识兜出来。
别人对我们有一些误解,我们的教规是帮助爱护我们的身体,不吸烟,不喝酒,不吸毒,不赌博,没有婚姻外的性行为(含婚前性行为),不文身,耳朵只能扎两个眼,女士不穿超短裙等暴露的衣服,不摄取超过需要的食物,注重运动和家庭。等等。
我听后觉得在中国这够得上圣人标准,怪不得中国没听说过摩门教,中国人的宗教比较注重实用性。而且女同胞更会接受一点。如果老公是摩门教徒该多放心啊。
在这点上看来还是老外的气质更适合这种宗教,他们都十九,二十岁,做传教士不仅没有报酬还需每月给教会400元,这个教堂的主教居然也是兼职的,他的本职工作是护士。望着那一个个英俊的年轻人,能感受他们身上不一样的气息,这也是我们目前难以达到和理解的。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转:【千网赵小沙 】 我认为自己有权力今天跳出来说几句自己的亲身感受, 是因为主页新闻上的摩门教的文章严重的误导的我们中国人, 特别是来自大陆的网友的视听, 毕竟这里可能是是很多中国人对摩门教唯一的了解来源。


好了, 开始说我的一些经历好了。 我来自中国大陆, 在美国已经学习工作7年了。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学校是美国的一所普通的州立大学。 和大部份新生一样住宿舍。 从那时, 我才了解了普通美国年轻人生活是多么的随便, 我的室友经常带不同男生回来过夜, 校园里也时常看到被用过的避孕套什么的。 我开始以为这就是美国的大学生生活, 乱交, 派对,酗酒, 大麻,什么都见的多了, 我都开始见惯不惯了。


一年后, 我转学去了杨百翰大学, 也就是摩门教的一所私立大学。 开始决定去那里主要应为两个原因, 第一, 就是因为便宜。 一般美国大学都要求国际学生支付比美国学生多的多的学费, 他们从我们身上不知赚了多少钱。 然而, 杨百翰大学, 只分教友学费和非教友学费, 非教友每学期也只要两千多块而已。 教友就更便宜。 他们还很支持中国学生, 我在以前的学校是没有奖学金的, 在这里, 竟然受到了3个不同奖学金。之所以会这样, 是应为摩门教友的十一奉献, 使得大学有足够资金。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杨百翰大学是一所教学很好的学校。 他们的会计, 商业信息专业特别出色。 MBA, Law School 也是美国前50 以上。


等我真正去了那里, 才知道真正的好处不在以上的两点。 杨百翰大学和其他教会大学一样(比如说Notre Dame大学), 有严格的 Honor code。 就是要求学生不可以有淫乱行为, 不可以穿着暴露, 不可以饮酒和吸烟。 对于我这个孤身一人在美国的女生来说, 真是给我很大的安全感。 每天走在美丽的校园里, 就算是半夜从图书观自己回家也从不担心。 因为每个同学都是那么clean cut, 也是因为大部分是教友的关系, 同学,教授都对人特别友好。 真是让我感到这里是真正的世外桃园。


最让我惊奇的是发现, 大学有中国教友支会, 而且规模很大。 单身支会有两个, 家庭支会一个, 这个不过几万人的大学城, 光中国教友就有差不多300人。 其中大半是台湾, 香港人, 中国大陆人也越来越多。 这是因为, 摩门教的传教士早已在除了中国大陆以外的大部分亚洲国家传教。


在台湾, 香港, 摩门教传教是有名的干净的美国青年, 讲着流利的中文和广东话。 摩门教也特别重视建立中国的友好关系。 在大陆, 摩门教派了大批年长的义务工作者, 许多在中国有名的义务服务医生, 外教,其实都是摩门教友。 在北京上海, 还有摩门教分会, 那里的外籍教友, 都是鼎鼎有名的驻中国国际公司的高层, 医生和律师。


中国政府也和摩门教有很多友好交流。 杨百翰大学为中国举办2008 奥运会做出了很大的帮助。 还帮助培养中国奥运会的义务服务者学习英文。


我在杨百翰大学的几年里, 北京市长, 邓朴方,中国驻美国大使, 都来这里参观, 演讲。 甚至邓小平的女儿也是在这所摩摩教的大学上过学。


再说所谓的最有名的一夫多妻制度。 稍稍查找一下历史就知道, 那是摩门教在一百多年前四处逃难时, 在大部分男子都死掉后不得不执行的应急措施。 目的是让幸存的男人可以照顾死掉丈夫的孤儿寡妇。 就连当时杨百翰的老婆们, 也都是孤寡妇, 与其说是娶了她们, 倒不如说是照顾她们而已。


而且, 这个制度也只执行了30 年而已。 早在一百年前, 摩门教就废除了它, 并早已宣布凡是还要一夫多妻的人, 都不再是真正的摩门教徒。


我在犹他州住了5年, 刚刚才搬来中部。 回想那五年, 亲身接触的无数摩门教徒, 大部份都是全心全意的爱护自己的配偶, 子女, 比其他美国人, 甚至中国人都有责任感, 对家庭更是忠诚不二。


今天发了不少感慨, 主要是因为觉得希望我的中国同胞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摩门教, 所谓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 一夫多妻制决对不是摩门教的精髓所在。 并且, 少数打着摩门教旗号宣传一夫多妻的, 早已是被真正的教会驱逐的残渣。


我总是觉得, 如果在这个世风日下的今天, 还有一群人,重视家庭观念,重视社区服务, 不淫乱, 不用毒品, 我倒是宁愿每天都和他们接触, 被他们所感染。 
 

carl_sun

不合格盟主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Richmond的在Garden City向北走到头,RiverRock
不过都是送别人去。。。
我是个纯洁的小孩,不沾赌毒。。。(烟酒女色,可以稍稍来一点,有益身体健康~)
建议你,毒和女色不可沾,赌可以小沾,烟酒无度,幸福一生。:wdb6: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楼主能帮我推荐家庭旅馆的名称吗?
我马上要短登了
谢谢!

我只住过一家家庭旅馆,主人是福建人,在温西,叫林家客栈。房间很干净,主人也很热情,肯帮助人,每天40-45加元,你可上网查一下。但如果你喜欢热闹点或中国人多一点,可选择richmond和本那比,那我就无发言权了,可问家园的老同志。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转:【千网赵小沙 】 我认为自己有权力今天跳出来说几句自己的亲身感受, 是因为主页新闻上的摩门教的文章严重的误导的我们中国人, 特别是来自大陆的网友的视听, 毕竟这里可能是是很多中国人对摩门教唯一的了解来源。


好了, 开始说我的一些经历好了。 我来自中国大陆, 在美国已经学习工作7年了。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学校是美国的一所普通的州立大学。 和大部份新生一样住宿舍。 从那时, 我才了解了普通美国年轻人生活是多么的随便, 我的室友经常带不同男生回来过夜, 校园里也时常看到被用过的避孕套什么的。 我开始以为这就是美国的大学生生活, 乱交, 派对,酗酒, 大麻,什么都见的多了, 我都开始见惯不惯了。


一年后, 我转学去了杨百翰大学, 也就是摩门教的一所私立大学。 开始决定去那里主要应为两个原因, 第一, 就是因为便宜。 一般美国大学都要求国际学生支付比美国学生多的多的学费, 他们从我们身上不知赚了多少钱。 然而, 杨百翰大学, 只分教友学费和非教友学费, 非教友每学期也只要两千多块而已。 教友就更便宜。 他们还很支持中国学生, 我在以前的学校是没有奖学金的, 在这里, 竟然受到了3个不同奖学金。之所以会这样, 是应为摩门教友的十一奉献, 使得大学有足够资金。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杨百翰大学是一所教学很好的学校。 他们的会计, 商业信息专业特别出色。 MBA, Law School 也是美国前50 以上。


等我真正去了那里, 才知道真正的好处不在以上的两点。 杨百翰大学和其他教会大学一样(比如说Notre Dame大学), 有严格的 Honor code。 就是要求学生不可以有淫乱行为, 不可以穿着暴露, 不可以饮酒和吸烟。 对于我这个孤身一人在美国的女生来说, 真是给我很大的安全感。 每天走在美丽的校园里, 就算是半夜从图书观自己回家也从不担心。 因为每个同学都是那么clean cut, 也是因为大部分是教友的关系, 同学,教授都对人特别友好。 真是让我感到这里是真正的世外桃园。


最让我惊奇的是发现, 大学有中国教友支会, 而且规模很大。 单身支会有两个, 家庭支会一个, 这个不过几万人的大学城, 光中国教友就有差不多300人。 其中大半是台湾, 香港人, 中国大陆人也越来越多。 这是因为, 摩门教的传教士早已在除了中国大陆以外的大部分亚洲国家传教。


在台湾, 香港, 摩门教传教是有名的干净的美国青年, 讲着流利的中文和广东话。 摩门教也特别重视建立中国的友好关系。 在大陆, 摩门教派了大批年长的义务工作者, 许多在中国有名的义务服务医生, 外教,其实都是摩门教友。 在北京上海, 还有摩门教分会, 那里的外籍教友, 都是鼎鼎有名的驻中国国际公司的高层, 医生和律师。


中国政府也和摩门教有很多友好交流。 杨百翰大学为中国举办2008 奥运会做出了很大的帮助。 还帮助培养中国奥运会的义务服务者学习英文。


我在杨百翰大学的几年里, 北京市长, 邓朴方,中国驻美国大使, 都来这里参观, 演讲。 甚至邓小平的女儿也是在这所摩摩教的大学上过学。


再说所谓的最有名的一夫多妻制度。 稍稍查找一下历史就知道, 那是摩门教在一百多年前四处逃难时, 在大部分男子都死掉后不得不执行的应急措施。 目的是让幸存的男人可以照顾死掉丈夫的孤儿寡妇。 就连当时杨百翰的老婆们, 也都是孤寡妇, 与其说是娶了她们, 倒不如说是照顾她们而已。


而且, 这个制度也只执行了30 年而已。 早在一百年前, 摩门教就废除了它, 并早已宣布凡是还要一夫多妻的人, 都不再是真正的摩门教徒。


我在犹他州住了5年, 刚刚才搬来中部。 回想那五年, 亲身接触的无数摩门教徒, 大部份都是全心全意的爱护自己的配偶, 子女, 比其他美国人, 甚至中国人都有责任感, 对家庭更是忠诚不二。


今天发了不少感慨, 主要是因为觉得希望我的中国同胞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摩门教, 所谓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 一夫多妻制决对不是摩门教的精髓所在。 并且, 少数打着摩门教旗号宣传一夫多妻的, 早已是被真正的教会驱逐的残渣。


我总是觉得, 如果在这个世风日下的今天, 还有一群人,重视家庭观念,重视社区服务, 不淫乱, 不用毒品, 我倒是宁愿每天都和他们接触, 被他们所感染。 

谢谢你的信息,我对他们印象挺好的,就是觉得他们对教徒的要求标准比较高,我们这些凡俗之人还难以达到。他们教堂里有12个传教士其中一半会说中文并且在努力学习中文,这还不是为了点化我们,为这一点我也挺感动。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十三 坐灰狗去惠斯勒滑雪
灰狗和滑雪都是久闻其名,想见识一下的。于是周日就安排了一次乘灰狗去惠斯勒的旅程。
现在算是旺季,往返票价是118元,票价中还包括乘缆车和租滑雪设施的钱,反正我觉得是相当便宜的。我们计划乘6:30的车,路线是先乘98B到granville然后换乘skytrain到灰狗车站。计划赶不上变化,首先忘了看时刻表,结果到车站眼睁睁地看着一辆绝尘而去,下一班是5:40,时间太紧了!幸好6:15赶到granville,却发现skytrain最早一班是近8点,情急之下我们在路口狂招手,希望像国内一样能拦到的士,奇迹发生了,居然一辆的士从马路对面驶来。这样我们准时赶到了车站。
这儿汽车站与火车站居然在一起,而灰狗也和国内的长途大巴一样,只是名字叫灰狗而已。
由于时差一直没认真倒,基本昨晚没睡觉,所以车一启动我就进入了梦乡,没有看见沿途据说很美的风光。这样也好,当我一睁眼已是惠斯勒了,没有沿途风光的铺垫,第一眼的感觉是颇震撼的!这是一个银白色的童话世界,触目皆白,白雪下隐约露出各式整洁美丽的欧式尖顶小屋,整个城市都还未醒来,一片寂静,白色带来的安宁和这种寂静混在一起,给你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周围环绕着雪山,雪山上是积雪覆盖的雪松。大自然对惠斯勒是偏爱的。
很美,但也很冷。由于觉得温哥华不冷,所以只加了一件秋衣和手套,腿感到冻得慌,脚也有点冷。赶紧随着人流去换滑雪装备,先在电脑上填一个表,然后打印出来,拿着打印的表格去选合适的滑雪鞋,再去挑选滑雪板,最后登记一下信用卡作为若有设施损坏的押金及租其他设施。在这儿找到可以租衣服的地方,租上衣或裤子每件22加元,比较贵,可穿上就比较暖和而且防水,如果经常滑雪看来得备这套行头。
滑雪鞋乍穿很重很不舒服,再加上要抗上滑雪板,有点举步维艰的感觉。一看我们就是来看热闹的。而老外们不仅个个装备精良,而且轻松愉快地享受运动和自然的乐趣。中西文化真不一样啊!尤其羡慕那些孩子,有的是学校组织,有的是家长带领,最小的可能只有3岁左右,也呼啸着从高高的山上掠下。如果我的儿子在加拿大成长,谁来教他滑雪?他怎样看待他不会滑雪的爸爸妈妈?
坐缆车上了山,除缆车外,还有吊椅,雪道在山间林中盘旋,从直线型到上下起伏的技术型以及大回转应有尽有,变化多样,富有挑战性。滑雪爱好者应有可充分享受的乐趣。但对我来说,所有地形都太难了。而且不知何处可找到老师。这次只能找找感觉而已。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请问楼主,托运行李是两个沃尔玛的158的袋子吗?是不是塑料的啊?另:随身携带的行李是准备箱子还是背包?我觉得即使不考虑托运的行李,让我一个人推着两个航空箱上机也是很恐怖的一件事了!!!不知道除了随身带上机的两件行李之外,我身上还能否再挂几个包包啊???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我只住过一家家庭旅馆,主人是福建人,在温西,叫林家客栈。房间很干净,主人也很热情,肯帮助人,每天40-45加元,你可上网查一下。但如果你喜欢热闹点或中国人多一点,可选择richmond和本那比,那我就无发言权了,可问家园的老同志。

请问 林家客栈具体在温西那里? 本人一家3口准备登陆后先住在温西。 因本人想让我的小孩上Magee中心。林家客栈是在Magee的学区吗?谢了。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十四 我爱中国,但我选择加拿大

很久没向大家汇报我的生活了,一是有点懒,三分钟热度;二是觉得大家反应不够热烈(嘿嘿,也不想想自己的水平);三是觉得对老移民来说,这点事也值得显摆,他们一定很好笑。还是不要自曝其丑了。

但后来一想,写这些本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就象博客一样,记录下自己的心情,毕竟很多都是我的第一次。第一次总是很珍贵的,那些感受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淡忘,归于平淡,但把他记录下来,就像如今的我捧读当年的日记,会惊讶那就是我吗?我曾经这样经历过,思想过!我曾经遇过这样的人,有过这样的心情!这不是我的不成熟,不是我的善变,这是时间的力量,生活的力量。

所以如果有那份心情,我还是断断续续的写一点,就当我的部分日记,也可以和有同感的人分享。

写给自己看!

在加拿大住了一个多月了,初步决定长登了。在情感上,我仍然爱中国,离开她我的心会痛,会酸,但我目前还是初步选择了加拿大。我有点不甘,爱一个人却选择离开她,总是有让人心酸的无奈。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在加拿大居不易!

中国的房子已经够贵了,但来过温哥华后,国内的房子显得非常的便宜,去年咬咬牙在国内买了200多万的房子(190平米),到温哥华一看,简直太便宜了!我住的附近正好有公寓开盘,跑去一看,将近90平米的2房2厅要卖45万(含税),那也300多万啦!虽然面积按实际面积而不是使用面积计算,而且全部装修的很好,但还是贵!看来看过温哥华的房价,心理承受能力大大提高。(可能有人会提出房价收入比、租金房价比、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区别以及房屋质量环境因素等等,这个问题太复杂,我不想搞两国房地产价值的比较,那是个非常庞大的题目,我只是想说明一个我认为的事实。)我也纳闷怎么国内的建设部官员不拿这个说事呢。像我回国如果再买房,心理价位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不会再嚷嚷房价太高了,只会说:啊,这么大,这么便宜!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