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在加拿大居不易!

中国的房子已经够贵了,但来过温哥华后,国内的房子显得非常的便宜,去年咬咬牙在国内买了200多万的房子(190平米),到温哥华一看,简直太便宜了!我住的附近正好有公寓开盘,跑去一看,将近90平米的2房2厅要卖45万(含税),那也300多万啦!虽然面积按实际面积而不是使用面积计算,而且全部装修的很好,但还是贵!看来看过温哥华的房价,心理承受能力大大提高。(可能有人会提出房价收入比、租金房价比、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区别以及房屋质量环境因素等等,这个问题太复杂,我不想搞两国房地产价值的比较,那是个非常庞大的题目,我只是想说明一个我认为的事实。)我也纳闷怎么国内的建设部官员不拿这个说事呢。像我回国如果再买房,心理价位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不会再嚷嚷房价太高了,只会说:啊,这么大,这么便宜!

这得看你挣的是人民币还是加元了.如果在这边挣钱,房价的压力其实比北京上海并没高多少,甚至可能还不如. 90多平方米差不多是1000平方英尺了,才45万,算是很便宜的了. 当然,这边挣钱回中国买房,压力更小了.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在加拿大食不易!

加拿大食品种类很丰富,来自世界各国的食品在大超市里琳琅满目,很多品种名没见过,说明也不是太懂,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而且中国食品品种很全,我居然见过黄骨鱼啊!(有时想家园哪位好心的前辈能把加拿大常用的食品和日用品的品牌比较,使用方式做一简要介绍,起码对我来说功德无量啊!)所以我经常在超市里拿着快译通,一边翻译说明,一边在琢磨这个应该是什么味,怎么吃。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来体验不同品牌的差别,不同东西的滋味。

物质丰富,价格也不便宜。除少数几样东西和国内物价接轨外,大多数要贵2倍以上。大米最少一斤5元人民币以上,豆腐一块得10元人民币。而且好多商品要记住乘以12%的消费税喔。刚来也不知买那些东西合算,在哪里买便宜,也只好花钱买经验值。

在外面吃自然更贵,一般的快餐得人民币40元上算,点菜自然更贵,一次去川菜馆点了2个好点的菜,还没舍得点汤,喝茶代替了,一结帐得500多人民币。
特别合口味的餐厅还不是那么好找,本来在国内比较爱吃肯德基和必胜客,一想来到了它们的故乡了,实在不好解决吃饭问题,就靠他们了!满怀期待地奔向他们的怀抱,完全不是一个味!原来我们这么多年吃的是为中国人创造的肯德基和必胜客啊!不要说国内享受腐败时的山珍海味,就是我家楼下小餐馆的泡椒田鸡和水煮活鱼就让我口水长流。这儿即使有这两道菜,你也得买得到新鲜的大头鱼和田鸡啊!(这儿我也不想讨论鱼和田鸡在中国是怎样长大的,这涉及到两国食品安全标准问题,也太庞大,我只想表达在中国我们是多么容易和便宜地满足我们的中国胃啊。)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这得看你挣的是人民币还是加元了.如果在这边挣钱,房价的压力其实比北京上海并没高多少,甚至可能还不如. 90多平方米差不多是1000平方英尺了,才45万,算是很便宜的了. 当然,这边挣钱回中国买房,压力更小了.

纠正一下,是接近900尺,我老换算不清楚。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我说楼主,你什么都乘以7后当然是贵的不得了啦.
你要是去买金针菇更要晕倒,12块人民币一把,只有1两重.一个粽子也是20多人民币. 快餐40人民币的根本不能吃. 不过两个好菜就500多,那也是70多加元了,这个餐馆有些黑啊,不知是哪个川菜馆.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在加拿大享受服务也不易!

在加拿大如果不是很有钱,你基本得DIY了。

想请个人帮帮手吧,保姆工资估计得近万,自己开始从头学起吧。遥想当年在国内的豪气,扬言要请两个保姆,一个全职带孩子,一个钟点做饭和打扫卫生,美其名曰合理安排劳动强度、合理分工。(在我妈年富力强,我成天啥事不干的前提下)

想打理一下自己的外形,不想在加拿大变恐龙,希望能保持一点时尚的感觉,去了看上去挺时尚的美发厅,一问价格,剪发50加币,染发呢,170加币,还没算小费呢。遥想当年在国内可都是去比较好的美发厅啊,剪发80多,买储值卡打7折,还享受最少45分钟的洗头和按摩啊。

疲劳了,想放松一下,还没敢去打听按摩的价格。遥想当年在国内且不说穿着睡衣就去楼下发廊按摩按摩,那中医按摩、足浴还不是想去抬腿就走。在这儿估计得靠说服老公的觉悟来解决了。

对男同胞来说,休闲服务的内容在国内更丰富,更多了。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在加拿大满足情感需求也不易!

在这儿你基本脱离了在国内的关系网和情感联系,就像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一切要重新建立。

设想一下在国内我可不可以失踪两天。晚点回家吃饭家人等你吃饭的电话就响了,关机两天,朋友约你的牌局饭局,客户找你的事务就排满了未接来电的名单。因为很多人需要你,关心你,你已经身处一个情感和利益织就的网络中。
有一天夜深,我在微雨中走在寂静的大街上,突然想:如果现在我出了什么事,除了国内的家人会找我,在此处我等于是完全不存在的。几乎没人认识我,几乎没人需要我,我就像游走于这个社会之外的一个漂浮物。在这个意义上,我的意义恐怕就在于在消费时促进一点经济增长,缴纳一点消费税,同时偶尔消费一点他们的公共资源而已。

无所不在的文化也是情感需求的重要部分。在母语环境下,我们引章居典,口若悬河,在这儿表达最基本的需求,也得比手划脚,磕磕吧吧;在母语环境下,我们博览群书,纵横历史五千年,在这儿得从中学读物读起,从生活常识的ABC学起。

夸张地掉一句文吧,宛如重生。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可我还是义无反顾,违背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离开了从小浸润在其中,如鱼得水的文化,离开了我的小资和腐败生活,来到了居不易的温哥华,重新做人。

因为我有些事想不通,有些事爱生气。因为物质生活有时对我并不意味着一切。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加油,继续等着看~~~~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泛起出国的念头很久了。

最早在读大学时,虽然我自诩为很成熟,很冷静,但毕竟还有年轻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那一代的政治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当学生运动兴起时,我正在读中国历次革命的历史,当时我预言学生运动没有好下场,奔走在一线充满激情的我们不过是工具,最后的胜利果实不会属于我们。但我在情感上还是希望年轻人的热情被珍惜和爱护,会有好的结果,毕竟时代在前进。事实是我不幸言中了,历史真的在一遍遍地重演。在失落中,我第一次想离开我的祖国。

毕业了,结婚了,生活步入正轨,出国的念头也淡化了,又一件事强化了我出国的念头。有一天我老公一夜未归,打电话到单位说既没请假也没上班,电话也关机,到了第二天下午我有点紧张了,会不会出了车祸,打电话去了交警大队,说这两天没有车祸发生,医院也没有意外死亡的人;又想是不是和朋友去了不该去的场所,被扫黄了,打到认识的公安局的朋友,说这两天没扫黄,没抓人。那去了哪儿呢?正在焦急地发动所有认识的人找人时,有朋友传来消息,他被关进了派出所。

原来他有几个不是很熟的朋友要离开这个城市,被人拖去送行,喝酒时和旁边桌发生了冲突,对方是地头蛇,很快纠集了人员,打了群架,但他是个文弱书生,冲突一起,就拖了一个服务员躲了一旁,以为和他无关,挺多是个目击者。等别人都逃离现场了,他还不着急,结果被闻讯赶来的公安抓个正着。

我开始松了一口气,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和他无关,又有证人,可能马上就能放他出来。还跟朋友开着他的玩笑。说他连派出所都进去过了,出来可以很牛地说,我可是从里面出来的人。

我太幼稚了,不仅不放人,而且见一面都不行。找了一切能帮忙的人,终于可以远远看一眼,不能说话,那样也行,起码他知道我在救他,可以不着急了。
这一眼让我的心都凉了。我第一次知道派出所的拘留所是什么样的。那是一间水泥屋,水泥地白墙,窗户很高很小,什么也看不见,也透不了什么光,门上有个可打开的小窗。屋内什么也没有,没有床,没有凳子,只有水泥地,墙角有个下水道可以解小便,有个水龙头可以喝自来水和洗脸洗手,除此设施空无一物。没有被子,只有报纸可铺可盖,每天拳头大的最便宜的小面包3个,喝自来水,除了审讯外不能出屋,吃喝拉撒都在那间小屋中。最让我震惊的是他的眼神,他一向骄傲和自信,我从未见过他那样乞怜的眼神。我不再想再和谁争个是非黑白,只想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把他救出来。因为晚了可能他的精神就受到永久的创伤,即使不会,这么冷的天睡水泥地,最少也得落下风湿。

到处找人,请客送礼,可以送床被子进去了,还是没放人。我无法入睡,像疯了一样地绕着派出所转,想买个高音喇叭,在派出所外喊话;想去市政府门口静坐;想睡在派出所门口,理智告诉我这都不是办法。綜于在赔偿了餐厅所有损失和七七八八的相关费用,付了几千块之后(那时是很多钱),放了人。我和他抱头痛哭,我对他说,我一定要离开这个国家。

之后又过了若干年,我们步入了中年和中产阶级,曾经的痛苦回忆也淡化了。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可我还是义无反顾,违背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离开了从小浸润在其中,如鱼得水的文化,离开了我的小资和腐败生活,来到了居不易的温哥华,重新做人。

因为我有些事想不通,有些事爱生气。因为物质生活有时对我并不意味着一切。

好文章呀!前提是你这些想不通,爱生气的事情都是啥?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在腾飞,社会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世界注意到了我们,我们的声音大了,腰杆直了,舆论开始说未来会是中国的时代,亚洲的时代。我们以超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速度在变化,在发财。出国的中国人不再是躲在酒店吃榨菜和方便面好省点钱买大件的穷中国人,我们开始买豪宅和名车,在赌场一掷千金;出国的中国人不再是穿着蹩脚的所谓西服的乡下人,我们见多识广,追随潮流,有些老外在我们有些人的眼里倒有点土了;我们灯红酒绿,在我们有些人眼里,老外实在不算懂得生活;海外亲戚带的那点针头线脑不再入我们的眼,每次轻装回国,来加拿大大包小裹好像在逃荒。这是多么大的改变,多么伟大的成绩啊!

我再也没有去过派出所或监狱,我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它们也一定变了,可能条件会有所改善。但我不敢确定,因为还有报道在说,某某被刑讯逼供致死致残,因为还有报道在说,某某被城管活活打死。这种概率落在我身上的概率极低,比被车撞死还难,但万一我中彩了,我承受不了那种后果。
 
回复: 新温哥华人,也说感受

我生气,是因为我纳的税不知被拿去做了什么,也许它化为了一碗鱼翅燕窝,慰劳了哪位官员的辛苦,也许它是豪华的“白宫或天安门”的一砖一瓦,甚至是哪个考察团的路费,让他们来了一次加拿大几日游。有人在说财政支出少公布了几万亿,就是公布了,你能看得懂吗?你能核实它的真实性吗?你不同意他这样花你的钱有用吗?

我生气,是因为新加坡和香港在经济增长,财政盈余后,大幅还富于民,大派利市,让大家特别是弱势群体也分享经济成长的成果。让我也大开眼界,原来财政支出还可以这样花。中国的税收成长远远高于GDP和工资的增长幅度,财政之充裕前所未有,在国内CPI超过8%,而且农村涨幅高于城市的情况下,我们只看到中国大手笔向外投资,某某某某亏了多少多少亿的报道,看到各个城市你追我赶,大手笔地上马一个又一个的工程,谁来考虑一下农民和城市平民还能不能吃好饭,能不能没有温饱之忧。

我生气是因为不让我们享受纳税人的自豪感,我们不清楚我们每进行一次消费,我们都在为国家尽责任,做贡献,我们的购物单上永远没有纳税的金额;我们的纳税申报都是罚则很少奖励;没有税收返还;个人纳税多了没有公开的表扬和物质奖励;我们没有牛奶金,没有全民养老金,没有全民医疗,没有托儿补助。哪儿遭灾了,送去慰问物资,都是感谢党感谢政府,好像他们会变钱,从来没听说感谢依法纳税的公民,包括他自己。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