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你是如何知道被扣住的? 如果你得到的是海关的通知, 在通知单上一定会有联系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网站之类的, 要求你或者你儿子直接和他们联系.
药物通常是不能邮寄的, 尤其是如果里面有动植物成分(中药当然有这样的成分了). 如果是处方药还需要医生处方, 否则即使不是寄, 随身携带如果被查出来也有麻烦. 因为是药三分毒, 对于你是治病的药, 对于其他人可能就是要命的毒药. 美国和加拿大对药品管理很严格. 中药的管理我不清楚, 估计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反正看着怀疑的东西就扣下了. 你需要直接和他们联络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November 04
只恨生错了国家的Gregor
以前我说过, 加拿大的记者平时没啥事可干, 毕竟这里每天发生不了什么重大新闻可报道, 不想中国那么风风火火的每天都有无数新闻报料. 这两天除了报道南边邻居美国正在举行的黑人和老人之战的总统选举以外, 另外一个重要的新闻就是Gregor逃票罚款一案.
有一些新闻背景我先做一下陈述. Gregor是温哥华市长候选人, 马上就要参选温哥华市长, 算是一个温哥华知名人物. 按照中国的说法, 也算是个大官, 或者准大官. 前不久乘坐地铁的时候坐过了站, 或者说买错了票. 少付了一块钱的车票. 温哥华的地铁Skytrain是无人售票, 而且, 呵呵, 不可想象吧, 还是无人检票. 我第一次坐Skytrain的时候在售票机买了票以后到处找检票员也没有找到, 眼看地铁要开走了, 只好惴惴不安的手里举着票上了车. 全车的人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 他们越这么看, 我的票举得越高. 现在我还对我当时的愚蠢的新移民的举动羞愧不止. 因为Skytrain是无人检票. 自己买票车来了就上. 偶尔会遇到警察随机拦下来查票. 一旦被查就被处以巨额罚款和违法记录. 再说回来这个市长候选人. 那天不巧正好遇见警察查票. 于是因为少付一块钱票而多坐过两站, 不仅补交票款而且还领到一张176元的罚单. 176元对于准市长来说也不是小数目. 而且逃票乘车的罪行会严重影响他参加市长选举, 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 他同时也认为罚款176太重了. 于是想法庭申请听证, 申请减少罚金. 这两天闲着没事儿的记者纷纷追着这位倒霉的准市长报道他申诉的过程. 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我想这个倒霉的大官现在最后悔的就是自己生错了国家. 如果生在中国, 哪能碰见这么倒霉的事儿啊.
第一. 在中国当大官的根本不用坐地铁上下班. 就算是为工作需要去考察一下老百姓的交通系统肯定都是地铁公司老总陪同, 前呼后拥地. 地铁警察肯定事先都得到通知, 注意执法形象, 打扫一个卫生什么的. 电视台记者肯定也事先站好位置来报道. 当然, 不存在买票和逃票的问题了.

第二. 假设这大官真的发神经去买票乘地铁,买错了票肯定上不了车. 我做过的中国几个城市的地铁都有人员检票. 避免"买错"票的乘客"搭错车". 把这种错误遏制在萌芽阶段. 顶多是挨检票员一顿训斥:"这帮外地人连字都不认识还上北京来坐地铁凑热闹"

第三. 假设他确实上来车, 而且被意外的警察查票查到. 他大不必惊慌. 反而应该大声呵斥警察. "我是北京来的大官, 比你们市长的级别都高, 你能把我怎么样....". 相信没有哪个警察还不识抬举敢拿犯上找死.

第四. 就算遇到犯上找死的新警察, 准市长可以立即掏出手机打电话给警察总长, 然后把电话递给这执迷不悟的新警察, 让他接受一下现场就职培训. 然后臭骂新警察, 随后趾高气扬的骂骂咧咧的走开.

第五, 就算是当时没有电话, 或者真的什么人也找不到. 好汉不吃眼前亏. 先领下罚单. 回头打电话给手下人帮助给单子铲了. 然后把警察长叫来训一顿. 让他好好管教手下.

第六. 假使恰巧被现场录像拍下或者记者歪打误撞. 事后花个1万5千的把当事人找来, 吃个人, 认个干儿子就搞定了. 那录像资料, 什么录像资料? 谁见过听说过录像资料?在哪儿呢?

第七, 就算没有把记者的口给封了, 败露出去, 其实也大不了认个错. 丢了脸面罢了. 同时还落下一个亲民的形象. 绝对不会影响市长选举. 因为... 根本不用选.

你看, 这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多么残忍的伤害了一个立志为人父母的好官啊. 上天不公, 真的是生错了地方.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November 04
只恨生错了国家的Gregor
以前我说过, 加拿大的记者平时没啥事可干, 毕竟这里每天发生不了什么重大新闻可报道, 不想中国那么风风火火的每天都有无数新闻报料. 这两天除了报道南边邻居美国正在举行的黑人和老人之战的总统选举以外, 另外一个重要的新闻就是Gregor逃票罚款一案.
有一些新闻背景我先做一下陈述. Gregor是温哥华市长候选人, 马上就要参选温哥华市长, 算是一个温哥华知名人物. 按照中国的说法, 也算是个大官, 或者准大官. 前不久乘坐地铁的时候坐过了站, 或者说买错了票. 少付了一块钱的车票. 温哥华的地铁Skytrain是无人售票, 而且, 呵呵, 不可想象吧, 还是无人检票. 我第一次坐Skytrain的时候在售票机买了票以后到处找检票员也没有找到, 眼看地铁要开走了, 只好惴惴不安的手里举着票上了车. 全车的人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 他们越这么看, 我的票举得越高. 现在我还对我当时的愚蠢的新移民的举动羞愧不止. 因为Skytrain是无人检票. 自己买票车来了就上. 偶尔会遇到警察随机拦下来查票. 一旦被查就被处以巨额罚款和违法记录. 再说回来这个市长候选人. 那天不巧正好遇见警察查票. 于是因为少付一块钱票而多坐过两站, 不仅补交票款而且还领到一张176元的罚单. 176元对于准市长来说也不是小数目. 而且逃票乘车的罪行会严重影响他参加市长选举, 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 他同时也认为罚款176太重了. 于是想法庭申请听证, 申请减少罚金. 这两天闲着没事儿的记者纷纷追着这位倒霉的准市长报道他申诉的过程. 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我想这个倒霉的大官现在最后悔的就是自己生错了国家. 如果生在中国, 哪能碰见这么倒霉的事儿啊.
第一. 在中国当大官的根本不用坐地铁上下班. 就算是为工作需要去考察一下老百姓的交通系统肯定都是地铁公司老总陪同, 前呼后拥地. 地铁警察肯定事先都得到通知, 注意执法形象, 打扫一个卫生什么的. 电视台记者肯定也事先站好位置来报道. 当然, 不存在买票和逃票的问题了.

第二. 假设这大官真的发神经去买票乘地铁,买错了票肯定上不了车. 我做过的中国几个城市的地铁都有人员检票. 避免"买错"票的乘客"搭错车". 把这种错误遏制在萌芽阶段. 顶多是挨检票员一顿训斥:"这帮外地人连字都不认识还上北京来坐地铁凑热闹"

第三. 假设他确实上来车, 而且被意外的警察查票查到. 他大不必惊慌. 反而应该大声呵斥警察. "我是北京来的大官, 比你们市长的级别都高, 你能把我怎么样....". 相信没有哪个警察还不识抬举敢拿犯上找死.

第四. 就算遇到犯上找死的新警察, 准市长可以立即掏出手机打电话给警察总长, 然后把电话递给这执迷不悟的新警察, 让他接受一下现场就职培训. 然后臭骂新警察, 随后趾高气扬的骂骂咧咧的走开.

第五, 就算是当时没有电话, 或者真的什么人也找不到. 好汉不吃眼前亏. 先领下罚单. 回头打电话给手下人帮助给单子铲了. 然后把警察长叫来训一顿. 让他好好管教手下.

第六. 假使恰巧被现场录像拍下或者记者歪打误撞. 事后花个1万5千的把当事人找来, 吃个人, 认个干儿子就搞定了. 那录像资料, 什么录像资料? 谁见过听说过录像资料?在哪儿呢?

第七, 就算没有把记者的口给封了, 败露出去, 其实也大不了认个错. 丢了脸面罢了. 同时还落下一个亲民的形象. 绝对不会影响市长选举. 因为... 根本不用选.

你看, 这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多么残忍的伤害了一个立志为人父母的好官啊. 上天不公, 真的是生错了地方.

生动形象!可悲可叹!
:wdb20: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回答另一准移民的问题
回答另一准移民的问题. 我发现看我的blog的大多都是身在中国正在打算或者还在犹豫要不要移民的人. 已经来加拿大的很少看, 或者看了很少冒泡. 问我问题最多的一个是关于工作, 另一个就是关于是否应该移民. 关于类似的问题我一般都是公开回答, 这样的好处就是有类似疑问的人就直接得到答案了, 不必再问. 这次我得到的问题如下 ===== 高校教师(学计算机,有学历,但实践能力很差没经验),存款也不多,最多15W人民币,想移民加拿大还有希望?作为30多岁单身女性,是不是该放弃移民,还有什么困难没有认识清楚的?到加国有组建家庭的可能嘛?(其实就问问加国单身的国内男性还多?) 如果想移民如何提高实践能力(当然在不辞职的前提下),并能得到加国认可?能推荐方向那就更好了。 如果为了在加拿大享受到较好的福利条件,健康的生活环境,宽松的工作环境,而移民,现实不?一般多少年的辛苦能实现? 非常感谢,期待您的解答:) ===== 关于是否应该移民的问题我向来不会正面回答. 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能力特长,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中国, 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加拿大. 至于你属于哪个类别的只有你自己清楚, 我可不敢给你什么具体建议. 万一不适合你, 到头来埋怨我, 我可惨了. 毕竟是人生第一大事儿, 不可轻率. 我打算先根据我的经验具体回答一下这个朋友的提问, 然后再根据普遍情况给一些建议. 1. 有学历缺乏实践能力的人在找工作中会遇到困难, 因为加拿大的雇主都不是傻子, 也没有政府提供资金给新手当练兵场. 而且招个人来工资也都不低, 日后不合适要再开掉也还是有些麻烦的. 所以雇主一般很慎重地选择雇员. 对于缺乏加拿大本地经验和推荐人的雇员, 尤其是来自一个他们完全或者很难估计你的具体能力的国家( 比如中国)的人, 他们更加忧心忡忡. 这个就是新移民普遍的就业难的原因. 假设你说的不是谦虚的话而是事实, 那么你有比较大的可能需要参加一些职业培训, 或者干脆改行干别的. 记得当年曾经引导我来温哥华岛上定居的两个前辈牛人:杨柳和飞絮, 他们原是中国某大学的计算机老师, 来加以后干脆该行自己盖房子, 现在可算是加拿大的资产阶级了, 日子过得火得很. 2. 15W人民币虽然不多, 但是已经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加拿大人的存款额度了. 如果把所有加拿大人的存款排个对, 你至少可以排在前10%. 不过如果没有收入, 就看继续的话, 这15W也活不了多久. 加拿大物价之高是著名的. 3. 组建家庭的事儿我可没啥建议. 如果找白人的话, 可能存在文化差异比较难以克服, 找华人的话总体数量太少, 而且大多数都是有家有口移民来的, 单拨在加拿大混的华人男士可能也有, 但是数量极少, 没啥选择余地. 如果你在中国那么一个沃土上都寻找不到知音, 那么来加拿大这片熊比人多的地盘上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4. 实践经验全部靠干出来的, 不可能业余时间看看书就掌握了足以混过面试的"实践经验". 根据我参加过加拿大虽然屈指可数的只有两次面试经验, 我的感觉就是如果自己没有真正干过, 几乎不可能通过那样强度的面试的. 那个可不是中国学校里面或者各种证书考试. 5. 加拿大到底好不好,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有亲自来过, 并生活过的人才有体会. 揣着人民币来旅游消费的不算. 如果有可能, 最好亲自到美国或者加拿大(两个国家差不多, 哪个都行)亲自走走. 不是抱团参加旅行社, 有导游住酒店,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那种. 你要亲自体会一下这里本地人普通人的生活. 对比一下自己是否可以适应, 要不要适应, 或者值不值得去改变自己去适应. 如果去北美太难, 可能澳大利亚也行. 和加拿大差别也不太大. 去那里呆上一个月. 不要参团, 不要拉帮结伙. 自由行. 看看你在那里就算不挣钱, 自己活一个月有没有困难, 能不能交几个本地白人朋友, 能不能写篇像样的游记, 能不能找到你这一个月内生活必须的所有东西, 理解当地的生活规则, 不要被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外国游客. 如果你能做到, 我想你来加拿大也没啥问题. 随后再写一些普遍的. 中国和加拿大不仅仅有地理区别, 两个的社会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 中国虽然说有很多不公平不公正的制度, 但是你说不定就是这种制度的受益者. 先别急着说No. 我举几个例子. 1.你可以用n分之1的时薪雇一个小时工给你打扫卫生做饭带孩子, 你就是受益者. 因为现有的制度让大量的来自农村的劳动力无法收到良好教育而只能从事低级的体力劳动, 而你幸运, 可以雇佣他们. 2.你可以懒得做饭而去下馆子吃, 你也是受益者. 理由同上. 3.或多或少, 你有一些机会公费出差旅游下馆子参加会议, 或许还夜总会歌厅舞厅卡拉OK的消费, 你就是受益者 4.屋里水管漏水了, 电路故障了, 夹层玻璃漏气了, 你可以一边抱怨房屋质量差一边打电话臭骂物业让他们来修, 你就是受益者. 5.你一方面抱怨交通状况差, 一边开车骂骂咧咧的冲穿越的行人和骑车的怒目而视, 你就是受益者, 因为你至少是在坐着, 可是另外一些人, 他们在走. 排除他们锻炼身体的原因. 以上几个例子也许你没有享受其中的全部, 至少有一些你受益到了. 这些都是由于中国历史原因和现实困难造成的制度的问题. 你可能一方面受害, 另一方面却在收益. 这些害或者益在加拿大就大部分不存在或者淡化了. 你会发现, 尽管你在加拿大也算是白领, 但是你请不起保姆, 下不起馆子, 需要自己修汽车刷房子. 街上的流浪汉虽然穷困潦倒, 但是他们一点都不羞愧或者自卑, 你完全不能够歧视他们, 更不可以有言行表示出来. 当然, 好的一面是即使你是水管工, 也可以向Joe那样(美国最牛最著名的水管工), 把总统候选人奥巴马随时拦下来, 拍拍他的肩膀质问他为何出些狗屁政策来盘剥他的税收. 只要你不威胁奥巴马的人身安全, 特工也不敢把你哄走, 那候选人还必须笑脸相迎的拍你的马屁. 至少在摄像机前面必须如此. 在北京, 你敢把北京管交通的某个大官当街拦下来质问他为什么今天你的车能开可我的车要停车库这样的弱智问题吗? 如果你今天在中国的地位, 生活质量, 圈子, 资金等等都有很多程度来得益于现有中国的社会制度, 那么你需要考虑, 等着一些制度都不复存在的时候, 你是否仍然笑得出来. 如果你坚信即使没有这一些你能够得益的制度, 你仍然可以在相对人人平等的社会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生存下来而且笑得更开心的话, 那么你决定移民就一定是正确的. 或者用更加平衡的观点考虑. 你损失的既得利益是否可以平衡地从你获得的内心的安宁和舒适中得到补偿. 如果你是平衡的, 那么你移民就不是错误决定, 至少是一个公平的决定. 没有任何一个决定是只有利没有弊, 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世界上的天堂. 你每个决定必有损失也必有收获. 如果你最终觉得你的获得超过你的损失, 或者你认为你损失的那些虽然对于旁人很重要但是对于你是可以放弃的, 那么你就可以做出决定. 最后, 还是建议如果可能, 在移民之前最好亲自到北美大陆生活一下, 仔细斟酌一下体验一下. 这些体验都不是通过读读本开吻的Blog或者任何论坛帖子就能够体会到的. 如果你真正客观真实而且慎重的作出了决定, 那么你要知道, 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 不要想着一过来看看混个公民再会中国混. 我开吻个人最反对这种观点, 而且事实也证明了, 如果你没有义无反顾和背水一战的决心, 你必将两败俱伤. 真正的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很久没有来看开吻的帖子了,对于广大准移民的判断移民是否可行的总结性和可行性越发的精练了。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感恩节 Raise me up
Youtube禁止直接连接. 所以请把点击网址或者copy到浏览器上观看. 直接点击播放看来不能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1_MydgRFZw




When I am down and, oh my soul, so weary;
When troubles come and my heart burdened be;
Then, I am still and wait here in the silence,
Until you come and sit awhile with me.

You raise me up,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
You raise me up, to walk on stormy seas;
I am strong,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
You raise me up... To more than I can be.

You raise me up,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
You raise me up, to walk on stormy seas;
I am strong,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
You raise me up... To more than I can be.

There is no life - no life without its hunger;
Each restless heart beats so imperfectly;
But when you come and I am filled with wonder,
Sometimes, I think I glimpse eternity.

You raise me up,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
You raise me up, to walk on stormy seas;
I am strong,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
You raise me up... To more than I can be.

You raise me up,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
You raise me up, to walk on stormy seas;
I am strong,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
You raise me up... To more than I can be.

You raise me up... To more than I can be.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感恩节. 在北美, 所有人都要在这一天感恩.

我以此歌感谢我的父母. 尽管他们听不懂英文, 甚至没有宽带连接都不一定看得了Youtube的视频.
看着这段MTV视频, 我的泪水禁不住在眼眶中打转. 它让我想起我的父母, 回想起在我成长过程中他们付出多少艰辛. 这一幕幕场景随着Westlife的歌声一幕幕在我眼前重现.

记得小时候我淘气从楼上摔下来, 摔断了右臂. 现在我还清晰的记着当时的剧痛, 更让我清晰的记住的是爸妈风风火火抱着我去医院的过程. 我想在回想起来, 肯定他们比我还着急, 疼的比我还痛. 在随后的三个月, 我居然学会有左手写字, 而且还写得很好. 可惜后来右手恢复了以后左手就不再会写字了.

高考那一年, 我坚持要去北京上学. 当时虽然西安也有很多不错的高校, 但是去北京上学一直是我的理想. 虽然我父母也很希望我能够留在身边上大学, 但是他们知道, 我是肯定会飞到远方去的, 所以他们也都很支持. 于是我才上了清华. 成为我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我上大学的第一年. 一直喜欢音乐的我尽管和老师学了钢琴, 但是一直都没有自己拥有任何一个乐器. 那时候能够买得起钢琴的普通家庭还几乎没有. 我也从来没有奢求过会拥有自己的琴. 放暑假的时候, 我偶尔提起如果我可以有一台电子琴就可以在学校成立一个乐队了. 结果我爸居然就真的给我买了一台. 我十分清晰的记得爸爸带我去买琴的时候扣扣梭梭地从裤子最里侧的口袋掏出来1800块钱. 当时小偷盛行, 而且这1800块钱肯定是全家多年存下来的. 可谓是来之不易. 这台电子琴后来就成为我进入音乐殿堂的第一步. 虽然后来由于搞过几年电子音乐, 演奏过无数价值连城的高档电子合成器, 但是没有任何一台对于我的意义超过了那台Yamaha PSR38电子琴.

大学毕业后我定居在北京. 我父母也退休了. 也跟我一起在北京居住. 我们养了一条狗. 一条并不名贵但是很可爱的小狗. 这只小狗和我们相处一年多, 直到有一天我爸出去溜狗的时候被万恶城管抓去了. 因为没有花5000块钱去办狗证. 我肯定当时我爸肯定和那万恶的城管搏斗来着, 但是肯定地不过人家, 所以才让可怜的小狗被抓走了. 我妈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嚎啕大哭. 我也特别心痛. 那时候5000块钱是我当时所有的积蓄, 我真的舍不得拿出来办狗证. 但是看我妈哭得那么伤心, 于是一上班就请假取了钱想去把狗赎出来, 可惜中国的官僚机构太复杂, 以至于至少有3个管理机构有权利随时把你的爱犬抓走. 来回寻找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个部分的人干的. 他们都表示当天没有出勤抓狗. 于是跑了一整天, 一无所获. 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自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养过任何宠物. 而且也不再信任这些人民的公仆.

........

我现在长大了, 强壮了, 可以单飞在异国土地上, 但是他们却老了. 每当我看见这里的加拿大老人在洒满落叶的小路上散步, 我就想这时候我爸妈正在做什么呢. 经常性打电话去问去聊天, 虽然每次其实也都是日常性问候. 每次都可以感到电话对端传来的关怀和思念. 对于老人们来说能够见到儿女甚至能够听到儿女的问候都可能是他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事实上除了感恩, 我也没有什么可以为他们做的事情. 他们年纪大了, 有好吃的也吃不了了, 好玩的也玩不动了. 唯一就是希望我们过得好, 过得开心, 小Emma快乐健康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可以想象, 等Emma长大了, 肯定会有她自己的想法和生活. 也许她有一天会告诉我们她要去南美传教或者去非洲拯救野生动物, 我肯定满心的不愿意, 但是我肯定会支持她鼓励她. 因为这正是我的父母为我做到的, 我也要做到.

感谢我的父母, 他们是天下最伟大的父母. 感谢他们给了我生命, 感谢他们给了我信心勇气和知识, 希望他们的每一天都能够快乐健康.
一个人难能可贵的是他有智慧,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有情感,最难能可贵的是任何黑暗都不能剥夺他的智慧和情感。一个与你有共鸣的新移民。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谢谢你的生活日记。让我知道,午餐还需要带饭盒,那不回到了60年代的中国时代了,不过还是很有趣,可以吃到自己或是家人做的可口饭菜,看了学好厨艺很重要的。


1. 午餐
在中国的时候, 午餐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大家都是饥肠辘辘的等到接近12点就呼朋唤友的占据公司附近各个饭馆的位置. 这些饭馆主要就靠中午一顿狂挣钱, 尽管现在已经新开了很多家饭馆,但是在中午吃饭高峰时段仍然需要等座位. 大家都是凑在这段时间狂侃各地的新闻,网上的逸事, 以及安排晚上或者周末的计划. 除非事前有人安排,一般都是Go Dutch,这个在中国叫做AA制. 中午饭虽然并不是很贵,但是也很丰盛,一般就是一个人点一个菜这样的规模. 由于中国的饭馆都比较肯放油,所以一般的菜里面油都比较多, 这个是造成脂肪肝的主犯.
在加拿大这里就完全没有这种情况了. 大家都是各自带饭, 中午公司有厨房,可以简单热一下就吃. 当然如果你乐意在厨房做饭也可以,但是似乎没有人在厨房大张旗鼓升火造饭.基本都是微波炉或者烤箱一热就吃. 大家也是各吃各的, 有的洋人喜欢在休息室里面一边吃一边聊, 我的英语还不够好到可以听懂他们聊什么,所以就自己在自己的座位上简单一吃. 很多洋人中午都不吃饭, 或者吃公司提供的免费零食就一直扛到下班. 不知道他们早上都吃了什么高热量的东西,以至于中午不吃饭,而且还穿着短袖里外跑.
总之,在中国大家边吃边聊的午饭在这里是没有了. 十分怀念啊.
午餐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11月11日=国殇日=光棍节=夫妻节=?
如果评比一年中哪一天被定的节日数量最多, 恐怕是11月11日了. 这天是加拿大的Remembrance Day(有国人译为国殇日), 纪念战争中阵亡的将士的日子, 由于这四个1的日子类似四根光棍,所以在中国被戏称光棍节, 专门纪念单身的日子. 加拿大的华人社区今年开始兴起用这个日子表示一夫一妻一生一世来纪念和赞扬传统家庭和婚姻的价值观. 看来在同一天, 无论光棍的还是有家有小的, 还是家里死了亲人的, 都可以找到庆祝和纪念的内容. 不过穿着婚纱去为阵亡将士默哀可能是太离奇的新闻了吧. 光棍节和一夫一妻节我不多说, 都是一些民间的自定节日, 不过Remembrance Day确实是法定假日, 而且是加拿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重要的节日(另外一个就是国庆节Canada Day 7月1日). 在我家附近的Langford市中心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老兵纪念公园. 是我们西岸地区(是指维多利亚的西海岸, 不是约旦河西岸)主要的纪念阵亡将士的主会场. 我今天路过的时候正好接近上午11点. 于是就顺便驻足参加了一次加拿大的爱国主义现场教育. 由于是路过, 因此连纪念阵亡将士的小红罂粟花都没有带. 在所有在场的上千人当中, 可能唯一没有带小红花的仅我一个吧. 我不带, 并不是因为有些来自中国的移民拒绝佩戴这个小红花, 原因是这小红花中纪念的阵亡将士中包括在韩战中和中国志愿军对峙的加拿大军人. 我倒是觉得不必如此民族主义. 照此逻辑, 德国后裔是不是都不能佩戴了, 还有意大利后裔和日本人后裔呢. 再说了, 就战争本身而言都是罪恶的, 都是要杀人的. 被杀的人无论是中国人, 朝鲜人, 德国人, 日本人, 只要是人就全都是上帝的孩子. 最好是没有战争, 就不会有阵亡了, 也不会有小红花这件事儿了. 不过就人类文明的程度而言, 似乎消灭战争的可能性还是不存在的. 记得小时候都是学校和单位组织类似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事先要准备, 事后还要写作文. 连机会时候的表情和站立姿势都是事先排练过的. 无论你爱不爱去, 想不想去, 都得去. 加拿大这里就和在中国不同, 这里参加类似的机会完全都是自发和自愿的. 每年到时候附近的居民就自行前往这个公园的小广场参加这个纪念活动.自然没有着装要求了, 甚至开着轮椅车的, 推着婴儿车的, 头戴MP3的, 背着露营椅的, 千姿百态. 唯一统一的着装就是全部佩戴小红花, 除了我以外. 老兵纪念公园的小广场有一个和平女神的塑像, 旁边的小路路边上有很多金属砖头上面刻着在我们西岸地区所有参加历次战争阵亡者的名字和一些简要介绍. 算下来数量还不少. 来这里参加纪念活动的除了平民, 还有数量不少的加拿大老兵和现役军人. 维多利亚是加拿大最主要的太平洋海军基地. 因此军人数量不少. 平时看不见, 一过节都穿上军服出来了. 有不少老兵, 实在太老了, 但是还是穿上整齐的军服, 胸前佩戴满满的无数个勋章, 颤颤巍巍的走在游行的队伍中. 向他们曾经为之效力的国旗敬礼. 其中还有几个看起来像是华人的老头. 加拿大历史中有一段是加拿大被歧视的华人为了争取华人的选举权而自愿参加军队, 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歧视华人法律的废止, 换来华人拥有选举权. 整个仪式肃穆, 安静, 祥和. 我没有带相机, 否则可以留几张照片回来.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这些内容都是在我的MSN Blog里面的. 闲来无事就转贴在家园论坛中. 给大家消遣消遣, 也可以在没有来加拿大之前事先了解一些情况

我一有空就会继续在我的MSN Blog中继续写, 欢迎大家去看. 我也会定期贴一些在论坛中, 给那些没有机会去Blog看的朋友笑纳

============December 06 1:44 AM
新移民到加拿大的N种死法

(开吻原创)
1. 找不到工作,着急忧郁而死
2. 找到了工作,发现被扣各种税费,心痛而死
3. 买了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里胡哨,但是街上没有人看,委屈而死
4. 英语不过关,和老外吵架着急,不小心咬自己舌头而死
5. 一下班同事都各回各家,单身移民找不到人说话,只好自言自语,进而胡言乱语,最终精神错乱而死
6. 偶然回国,发现中国如此时尚,被人指认土气如农民进城,郁闷而死
7. 在家里后院遇见果子狸,以为SARS,惊吓而死.
8. 遇见果子狸见多识广没有吓死,但是开车遇见黑熊过马路,以为遇见外星人,最终仍被吓死
9. 想第9条死活也想不出来,绞尽脑汁而死......


========= December 26 9:15 AM
因为图机票便宜所以选择了圣诞前夜来温哥华绝对是一个错误。 因为这里过节不像中国的商家忙挣钱, 这里的商店圣诞节全休. 而且从圣诞前夜开始就很早关门了. 我落地以后什么都办不了. 连银行都关门了. 买车更始没戏, 还不知道车市什么时候能开业呢. 没有车在这里就十分艰苦了. 连饭都吃不上. 所以圣诞节这天就靠方便面度过的. 这方便面也是从朋友家里扫荡来唯一的食品了.
今天是Boxing day, 不是拳击的那个Boxing,而是商家疯狂打折群众排队购物的那么一天. 我没有车,所以什么也买不了, 只能等车市开门了赶快搞一个车来,然后买了东西去Victoria. 虽然我没有去排队购物,但是还是在网上抢购了一套电脑. 我也是耗费的大量时间等待在买到了. 网上的东西每天会放一点. 一不留神就被别人抢走了, 昨天我就晚了一步, 今天早早起来等, 结果终于抢到一台. 呵呵. 看来Early Bird真的有虫吃

这次倒时差十分成功. 在马峰家里硬挺着不睡觉,坚持到11点钟,结果一下子睡到早晨. 一次性倒过来.
今天的任务: 1. 手机号码 2.最好可以买到车. 车市怎么还不开门, 急死我了


=======January 03 2:53 PM
自从离开Richmond搬到Victoria起, 我就没有电脑使用了. 所以也没有办法写Blog了. 估计朋友们都着急了,不知道开吻现在近况如何, 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困难.
加拿大的工作效率就是低, 太低了. 26号网上购买的电脑今天还没有送到, 而且目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送到. 更加可气的是24号存的现金居然今天还没有到帐, 我都要破产了. 给我的BMO的客户经理打了电话, 他们很快就给我先入了账. 看来不打这个电话肯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有钱花了. 吃一堑长一智. 下次一定要排队直接交到人手里, 盯着他入账才OK. 否则谁知道哪天有人去打开存款机替你数钱呢.

马上出门, 先写这么多. 回来再接着写这些日子的经历.


=====January 03 5:57 PM 补交新生活日记-Victoria的第一周
上周的回忆录

===============买车

前回书说到开吻同志在温哥华惨淡度过2005年的圣诞节. 终于熬到了车行都上班的日子了. 开吻迫不及待的去买车. 那是28号的事情了. 我27号就约了一个在Surrey的一个车行, 说有Matrix, 价格还不错. 打电话过去说好了. 结果等我和我的朋友开车不远万里跑到Surrey去,结果那家伙改口说昨天晚上卖掉了. 狗P, 我才不相信大晚上有人现金去买二手车呢. 就骗我过去好买其它车. 门都没有. 当即扬长而去. 这种道德败坏的洋人还是比较少碰见的, 有生意也绝对不和他做. 然后返回West Minister我记下的另外一家. 到了那里已经快中午了. 是一个小车行. Sales是一个突尼斯人. 这加拿大真的是什么国家的人都有, 大杂烩. 看起来人还算老实, 他直接告诉我车子出过事故, 右侧门撞坏被换新的了, 有维修记录和ICBC的认证. 我看了看车子已经修的没有痕迹了. 把车子升起来看了看地盘也没有焊接的痕迹. 只好相信车子其它地方没有致命伤. 我试着开了一圈, 感觉还行. 就是噪音大. 不过这Matrix尤其是四轮驱动的版本著名的缺点就是噪音比较大. 而且是旧车,要求就更不能太高. 既然有事故,就得很咬事故砍价. 结果价格从14999砍到13000. 成交. 其实我有点后悔, 如果横下心来,说不定可以再要出几百块钱来. 不过我当时确实着急, 而且肚子饿得厉害. 我得赶快买了车,然后才能去Ikea买家具, 后面事情太多了, 不能再看第二家了. 于是立马买下. 后面的手续倒是真的简单, ICBC来了一个人现场办公. 买保险上牌一共10分钟搞定. 想想在中国买车还的排队上牌好几天呢. 上了牌子马上往回开. 肚子里面已经空了很久了. 一天没有吃饭, 眼看天都快黑了. 还要去Ikea买家具呢.

回到Richmond, 在朋友家随便趴了两口饭添了肚子, 立马去Ikea, 趁关门之前把电脑桌,被子,枕头,灯,各种小玩意儿都买齐了. 统统装近Matrix里面. 这Matrix真能装货. Ikea的Cashier都不相信这些东西我一个人能扛走.

从Ikea开回我的临时住处家庭旅馆已经很晚了. 开到楼下, 我连打开车门的力气都没有了. 在车里坐了一会儿,逐渐恢复体力才上楼睡觉. 搬家具搬得浑身臭汗, 本来打算洗澡再睡, 结果一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搬家去Victoria

醒的时候才6点. 不敢耽搁, 要赶比较早的船去Victoria一边能够在商店关门之前买到当天必备的东西.
把东西全部搬到车里, 然后先去Lily家里用他们家的电话打一个给futureshop的电话. 因为Futureshop要求我使用信用卡注册电话打给他们来确认我的合法身份. 真讨厌. 打完以后, 又蹭了一顿早餐然后立马去Tsawassen赶11点的船. 因为冬天游客少, 如果没有赶上11点的,就只能下午3点了.

这船我已经是第5次做了, 前两次还挺新鲜的上甲板看看海景, 这次我完全没有状态, 只想早点过去看看房子里面还需要什么赶快去买. 把后面的几个天亮的小时充分利用起来. 以免到晚上睡地板或者盖衣服. 想着想着就坐在车里睡着了.

到了Victoria, 因为有GPS的帮助没有费什么麻烦就找到房子了. 进去看了看. 还算满意,就是太脏了. 之前是Uvic的学生在住, 搞得乱七八糟,东西还没有拉走. 我想, 我确实有机会收拾屋子了.

接下来就是零七八碎的一大堆事情. 吃东西, 搬东西, 买东西, ...... 还有组装Ikea的家具. Nick送的电动螺丝刀起了大作用了. 没有那玩意儿, 我一个人短时间内很难把家具都安装起来. 还是Nick了解我的需求啊. 这工具的盒子上还有Nick亲笔签名: 劳动最光荣.

========= 在Victoria的前两天
前两天已经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了. 总之都是在混乱和忙乱中度过的. 帮旧房客把东西都弄走, 我才可以收拾屋子. 费了总共3天时间才把屋子打扫的可以住人了. 我这辈子最大强度的劳动就是在这几天度过的. 正如我这辈子最大强度的走路都是上周走的一样. 好在现在有了车了, 可以到附近的Shopping Mall买东西. 每次总是买不齐, 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没有这个没有那个. 加拿大商店很早就关门了. 当天不能买只能第2天. 这个时段正好节日特别多, 老碰见不开门的时候. 所以很多东西只能先凑合过. 速冻饺子和方便面成了我在加拿大的前N顿饭的主要食谱. 一直到昨天, 我才开始正式有米饭炒菜吃了. 真不容易啊. 不过最近应该是我体重下降最快的时候了, 估计脂肪肝也差不多好了. 所以哪位有脂肪肝治不好的, 麻烦来加拿大移民一趟. 今天已经可以比较轻松了. 中午把驾照笔试考过了, 然后就等有机会参加路考了. 一旦路考通过, 我计划在上班之前的所有事情都搞定了. 可以安心上班了

========== Victoria 印象
在Victoria已经住了快一个星期了. 谈谈印象. 主要是谈谈和温哥华比. 因为Victoria和中国的城市区别太大了, 拿来比没有太大的意义. 和温哥华距离不远倒是可以比比.
Victoria的华人明显比温哥华少太多了. 在温哥华的Richmond burnaby的华人比例已经高到几乎见不到洋人的地步了. 洋人们都被驱赶到Victoria或者温哥华北部的山区居住了. 平原地带已经全部给勇敢勤劳的华人占领了. Victoria整个城市人都很少, 华人当然就更少了. 平时不时很容易碰见亚洲人, 即使碰见中国人面孔的人, 很多也都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华人, 不一定说中文的. 所以在这里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英文的地方.
Victoria基本是山区或者丘陵地带, 路基本都不是直的,而且到处是上坡下坡. 在这种路况下四轮驱动确实有好处. 有很多上坡停车需要起步的时候, 很多前轮驱动的车子前轮都会打滑, 尤其这地方现在天天下雨. 四轮驱动就没有什么问题,轻松就爬上去了.
Victoria因为城市小, 所以很多服务没有温哥华方便了. 而且信息也不够发达, 现在还不知道哪里可以兑换货币比银行划算. 一切都需要自己慢慢摸索才知道. 这两天对周围的一些路已经有些熟悉了.相信很快都会熟悉起来的

========== 昨天去海边和湖边走了走
昨天天晴了一小会儿, 我正好没事儿, 就去海边走了走. 这里到处都是风景. 也不要钱, 随便那个地方停下车来, 在沙滩上走走都感觉很舒服的. 回程的时候路过Elk Lake,正好赶上太阳落山. 平静的湖面上漂来阵阵清雾, 显得宁静而美丽. 一些鸭子悠闲的游荡. 这个场景特别象 4400这个连续剧里面那4400个人回到世界中来时在的那个湖上. 说不定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呢. 我努力从薄雾中看有没有从飞碟上被释放的人从湖水中走出来


========January 05 11:12 AM路考失败, 今天是比较倒霉的一天
本来觉得信心挺足的, 结果居然Fail了.
主要的原因是速度太慢, 该闯的黄灯没有闯.
Shit, 如果不是考试我开那么慢干什么. 这个狗考官故意挑毛病. 还不是为了表现谨慎驾驶我才开这么面, 倒成了把柄了. 白白起那么早排队Walk-in Test了. 这一个星期就不能独自驾车,一直要到下周四又得起一个大早排队Walk-in Test. 下次坚决要过, 否则怎么上班啊.

回到家, 邮局送货的车刚开走, 给我送的电脑之类的东西只能自己去取了. 真倒霉. 还得想办法找一个有驾照的人坐旁边才可以开车. NND

不开车也好, 老老实实在家里看书学习. 省得总想出去玩了.



==========January 05 3:40 PM谈谈美国车日本车
驾照没有考过, 只能在家里学习了. 闲暇之余上网胡说几句.
上周的买车经历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的北美汽车市场的一边倒的风气. 言下之意就是日本汽车在北美市场毫不留情的把东道主,美国车,彻底打败了. 以前只是听说, 现在亲自来买车了,深有体会.
美国车有很多优点, 这些都不重复提了. 市场和口碑最说明问题. 日本车同样档次的比美国车要贵不少. 以前听说日本车靠价格便宜占领市场, 现在看来是美国车靠价格便宜来保住市场了. 这还是新车的市场, 如果看旧车市场, 美国车败得那叫个惨呐. 日本车二手车比新车价格差别不大, 换句话就是残值高. 再看看美国车, 3年跌一半算是不错的了. 所以在这里可以看到特别奇怪的一个现象. 一个2手的Echo 1.5升的, 国内叫雅酷, 就是我在中国开的那种(当然, 发动机和北美不同,天津产的档次低), 价格足够买一个同样新旧的4升以上的美国大SUV. 在中国很难想像一个雅酷居然这么值钱.
价格是一个方面, 口碑也是很重要的. 在这里不只是亚洲人, 包括这里的西方人,也都普遍认为日本车质量可靠信得过. 所以不是很多国内人评价的说只有华人没有骨气开日本车, 实际上洋人开日本车的更多. 倒是很多有钱的中国人开欧洲车(BMW,奔驰之类的)洋人特别穷的,年轻人多半开美国人, 稍微好点的开日本车. 再好的就又开高档的美国车和欧洲车了.
现在的日本车也很多不是在日本生产的了. 比如我买的Toyota Matrix就是在加拿大本土生产的. 这个Matrix似乎只在北美生产销售,在日本本土和中国等地都没有见到过.
Matrix也很能说明问题. Matrix和Toyota和GM合作开发的一个车子. 因此在GM就存在一个孪生兄弟, Pontiac Vibe. 这两个车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 除了牌子不同而已. 从发动机到底盘传动和配置,都是一样, 外形略有区别, 远处完全分不出来. 但是就倒霉的一个美国牌子, 车价就是卖不上去, 销量也少得多. 2手的更是难买到. 连1手都少,更别提2手的了. 我本来努力找Vibe买, 但是最终没有找到, 只好买Matrix了.
我买车的时候也试开了同样档次的美国车和日本车. 总体感觉确实美国车做工差. 很多接缝处都不均匀. 还是在表面上, 看不见的地方都不知道什么样了. 而且美国车设计的都很奇怪. 坐进去很不舒服, 明明很大的车身, 坐的位置确那么低. 看来必须身高2米的人做进去才行. 开起来噪音也很大. 也许碰撞的时候结实一些, 我没有敢去撞一下. 单独从碰撞试验的数字来看, 美国车并不占优.
可靠性和耐用性是很多人给出的结论, 而且是很多年获得的结论, 就是日本车还是大大好于美国车.
不知道美国这个汽车大国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也不知道日本鬼子怎么逐渐占据了北美车市的.
日本鬼子如果在政治上和感情上能够做出一些让步的话, 在亚洲,包括中国市场一定也会获得很大的成功的. 不过日本鬼子就是那么强硬, 死不认错. 从这方面来看, 中国国产汽车要想从质量和口碑和日本车竞争可能性太小了. 美国那么个大国不也是节节败退. 听说Ford又在大裁员了.

其实中国直接面对竞争的并不是日本, 而是印度巴西和韩国这样的国家. 和日本竞争应该还不是30-50年的目标,毕竟差的比较多. 所以一定要清晰看到差距. 抵制日货是必须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 占领市场. 至少占领自己家门口的市场. 别最终像美国一样, 把北美市场都给丢了.



=============January 09 4:46 PM谈谈买菜做饭
经历了一个多星期的奔波和劳苦, 到了上周已经一切步入正轨了. 前段时间一直被忽略的一日三餐现在成了比较重要的科目了. 而且由于还没有上班也没有别的什么事情要做, 所以做饭买菜成了一日中比较重要而且有意义的事情了.

先谈谈买菜. 这里Victoria没有Vancouver那样的Pulic Market菜市场, 所有东西都需要在超市里面买. 我住的地方还算是比较方便的地方, 附近大小规模的超市好几个. 比较常去的是Fairway, 是一个华人开办的超市,里面有一些中国的食品. 尽管是中国人开的超市,里面也没有几个华人. 在这里买东西有时候挺迷惑, 因为很多西人的食品种类繁杂, 从包装上也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 什么味道.而且包装还特别大个. 一旦买了不喜欢扔了也可惜. 硬吃下去也有点被迫喝药的感觉.所以每次都是拿起来左看又看,使劲努力闻闻,(其实包装很好,什么味道也闻不出来)最后还是放下了. 所以转半天也买不到什么东西. 感觉就像农村大妈进城一样. 不过慢慢的,经过多次喝药般的体验和尝试,也发现了一些牌子的东西很好吃. 慢慢的就熟悉起来了

虽然是中国人, 最擅长中餐了, 但是做中餐很费时间,而且油烟很大, 很容易引起房间里面的烟感报警器报警. 我虽然没有引起报警, 但是听见过其它中国邻居的报警, 声音巨大,够吓人的. 所以每次炒菜的时候都十分小心. 这洋人设计的房子抽油烟机都很差, 比中国的差远了. 但是做西餐就简单多了, 也没有烟, 也没有火, 而且半成品特别多, 做饭特别快,还很干净. 至于味道嘛, 有的还可以. 有的就如同喝药了. 每次做饭的时候我都努力研究食品上的英文包装中的烹饪说明. 努力发现一种新的西餐作法. 慢慢的我已经可以使用烤箱烤点熏肉什么的东西了. 三明治和热狗当然更容易了. 不过那只能算是快餐而不能算是西餐. 以后还的慢慢学习.

从价格上看, 加拿大的蔬菜价格相对肉食要贵一些. 不过菜都十分新鲜, 也不比担心有毒什么的. 很多菜味道和中国的不太一样. 大部分菜特别大个, 都包装的特别好看, 水灵灵的让人很乐意买, 不过味道很一般.

洋人的西餐主要的味道都是各种酱给调出来的. 所以这里的各种酱多得不得了. 就沙拉酱就能摆整整一柜台, 几十种之多. 绝大多数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只能吃一种好的就一直买下去. 烧烤酱也是一大排. 看来西餐也是博大精深, 让我等饮食大国来的国民也有点不知所措了.

等过些日子上班以后, 如果晚上有空的话, 打算去社区中心报名参加西餐培训班学习一下怎么做西餐. 到时候老婆过来了可以露一手.



===============January 09 5:23 PM教堂.图书馆.社区中心和公园
作为一个加拿大的新居民, 全面了解加拿大的社会和文化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总不应该到了加拿大还按照中国的生活习惯安排一切, 那跑这里来干什么来了. 所以这些日子跑了不少地方, 下面挨个说说.

===教堂

来Victoria两个星期, 我已经去过两次教堂了. 第一次是去了一个华语教堂, 第2次去了一个洋人教堂. 教堂是西方人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环节. 尤其是基督教堂, 不像天主教堂那么严肃, 反而更像一个大家的每周聚会的场所. 教堂也不是以前在中国时候看电影里面那样阴森高高的尖顶的建筑. 这里的教堂更像一个社区中心或者学校的大教室. 里面还有各种活动设施. 每周除了周日的礼拜以外几乎每天都有活动. 比如每周2给学生的免费圣餐, 周一上午的英语培训等等. 教堂是教徒们进行交流和奉献爱心的地方. 参加礼拜活动也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情. 平时都穿着十分随便的洋人这一天都穿着比较正式. 在礼拜过程中还要多次站起来唱歌. 圣歌一般都比较容易唱,而且旋律简单优美, 加上管风琴和钢琴的伴奏, 而且都是多声部的, 听起来很好听. 而且这些洋人的音乐素质都很不错. 多声部复调的作品每人都能唱, 而且不走调. 我想起来以前每年的红五月或者一二九这类的合唱活动, 我总是被邀请成为艺术指导, 每次都为纠正合唱队员的错误费太大的力气.

关于宗教, 我以后会多花一些文章来介绍. 我现在仅说一句. 基督教是现代西方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基础, 不了解基督教就等于不了解西方的主流社会. 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来看待,而是一种融合了太多东西的一个文化和社会现象来理解.

====图书馆
今天第一次去图书馆办了借书证. 但是还没有发现什么值得借的书. 本来就是去体验一些, 没打算借什么书. 加拿大的图书馆全部免费, 而且所有的居民都可以去. 借书还书的手续也是十分简单. 尤其是还书, 直接往一个窗口一放就可以了. 不用签什么东西证明你却是还了. 信用是整个西方社会的基础. 就好比不能吃人肉作为文明人类社会的一个基础一样.

====社区中心
社区中心如果对等到中国来说,应该是居委会. 不过这里的社区中心可不像中国的居委会一样, 中国的居委会的主要任务和配合政府和当地派出所管理本地居民, 提供诸如计划生育之类的政策执行机构. 加拿大的社区中心完全是一个为本地居民提供休闲生活的服务机构. 费用基本上是政府税收中来, 各种娱乐项目免费或者收很基本的费用. 服务项目五花八门. 除了各种运动项目以外,还有组织旅游, 陪老年人聊天,科普知识讲座,各种休闲生活培训,各种比赛之类的. 在加拿大, 让老百姓过上休闲生活是政府的一项义务, 如果哪界政府没有在竞选时承诺给老百姓更多的休闲生活的投入, 估计肯定下课了. 这里的洋人的休闲生活也太丰富了. 以后有了时间给大家慢慢道来.

===== 公园
这里的公园包括国家公园,省立公园和地区公园. 可以说victoria到处都是公园. 这里公园也没有卖票的, 都是免费的, 而且还有各种服务设施免费供游人使用. (比如荒郊野外公园里面的厕所都有手纸和暖风吹手的) . 在这里如果按照西方人的方式去休闲娱乐的话, 几乎没有任何费用发生. 因为这些费用都已经在税收中包含进去了, 不用白不用. 我这两天去了好几个Park. 包括 Elk lake, Swan Lake, Mt Douglas, Mt Works. 每个公园都是风景宜人,人烟稀少. 这些公园如果放到中国肯定要收巨贵的门票,而且门口一定停满了车, 人都排着队走,排队照相. 不过如果你感兴趣人文景观的话,加拿大估计不适合你. 这里没有什么历史. 几根印第安人立的图腾柱就被他们当文物给管理起来参观和瞻仰. 让我们来自怏怏古国的中国人嗤之以鼻. 所以要看文化看历史去中国, 看自然看风景, 来加拿大.

==============January 12 11:09 AM今天驾照路考顺利通过
今天是比较顺利的一天. 一大早起来就去ICBC排队Walk-in Road Test. 有了上次失败的经历, 这次确实比较紧张. 我以为我起得够早的了, 但是还是排到第6个. 由于上次因为没有过, 不能独自驾车回家, 弄得我十分尴尬, 所以这次事先作了准备, 找了同门师姐去给我作陪同, 以便万一再次失败可以有人陪同驾车回家. 不过这次师姐说只要她陪着去考试的没有一个不过的.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我一直焦急的等待到10:10才轮到我. 上次那个凶恶的女考官今天不出考, 只是在那里做内务工作. 千万别再碰见那个母夜叉了. 这次是一个男考官, 看起来比较和善的. 因为不是第一次考试, 也没有废话, 上车简单交待几句就走了. 今天仍然是小雨, 开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我一直担心考官扣我的分数,所以过一阵儿就看看他写什么东西在纸上没有,结果什么都没有写. 我心里预感到应该还不错. 结果很快, 兜了几个圈子就回到ICBC了. 考官对我说你开得很好,通过了. 一颗心终于放下来了.

回头看上次考试, 绝对是考官找茬. 因为这里考官几乎没有希望新移民第一次考试通过的, 否则一定会培养骄傲情绪,对安全驾驶不利. 所以第一次基本都Fail(90%). 第2次才比较客观. 我一向十分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的, 没想到第一次也Fail了.

无论如何,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加拿大驾照了. 以后不用随身携带枫叶卡和护照了, 驾照在这里就是最重要的身份证件. 而且我可以一个人随意驾车了, 不用去找人陪练了. 哈哈哈哈



==========January 16 7:52 PM第一天在加拿大上班
今天是1/16,到了我上班的日子了. 经过提前三周的准备, 我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可以上班了.
虽然在国内也是在外企上班,但是这次是在外国在一个基本都是老外的公司上班,还是有点莫名的担忧和兴奋.

ACD是一个很正规的公司. 虽然在我看来只是一个小公司,但是在加拿大软件公司里面已经算是很大的了. 公司内部井井有条, 管理的不错. 从新员工Orientation看起来就有这种感觉. 其实orientation十分简单,也就是半个小时多. 介绍公司基本情况, 工作时间, 公司的设施, 安全要求等等. 然后就是带领参观公司. 公司并不大, 但是里面什么都有. 健身房,医务室,厨房,休息间,餐厅. 工作环境还真的不错. 还有就是免费的饮料和零食.


第一天也干不了什么, 主要就是安装机器系统之类的,就下班了. 现在公司并不忙,正在讨论下一步的计划. 不知道忙的时候怎么样, 总之和中国的公司气氛很不一样. 相比而言,更加悠闲和自由. 人也都很Nice. 应该说第一天的感觉不错. 希望每天都可以如此



===============January 18 9:39 PM在加拿大的软件公司上班的初感受
今天已经是上班的第3天了.在一个新的国家上班还确实有点不同的感觉. 下面分别几个比较大的不同方面谈谈

1. 午餐
在中国的时候, 午餐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大家都是饥肠辘辘的等到接近12点就呼朋唤友的占据公司附近各个饭馆的位置. 这些饭馆主要就靠中午一顿狂挣钱, 尽管现在已经新开了很多家饭馆,但是在中午吃饭高峰时段仍然需要等座位. 大家都是凑在这段时间狂侃各地的新闻,网上的逸事, 以及安排晚上或者周末的计划. 除非事前有人安排,一般都是Go Dutch,这个在中国叫做AA制. 中午饭虽然并不是很贵,但是也很丰盛,一般就是一个人点一个菜这样的规模. 由于中国的饭馆都比较肯放油,所以一般的菜里面油都比较多, 这个是造成脂肪肝的主犯.
在加拿大这里就完全没有这种情况了. 大家都是各自带饭, 中午公司有厨房,可以简单热一下就吃. 当然如果你乐意在厨房做饭也可以,但是似乎没有人在厨房大张旗鼓升火造饭.基本都是微波炉或者烤箱一热就吃. 大家也是各吃各的, 有的洋人喜欢在休息室里面一边吃一边聊, 我的英语还不够好到可以听懂他们聊什么,所以就自己在自己的座位上简单一吃. 很多洋人中午都不吃饭, 或者吃公司提供的免费零食就一直扛到下班. 不知道他们早上都吃了什么高热量的东西,以至于中午不吃饭,而且还穿着短袖里外跑.
总之,在中国大家边吃边聊的午饭在这里是没有了. 十分怀念啊.

2.办公室
我所在的办公室一共3个人. 一个是Steven,就是推荐我进ACD的那位老朋友. 另外一个叫Mike,是土生土长的温哥华岛人. 据他说生在温哥华岛比较靠中央的一个地方,距离Mt Washionton比较近. 说不定祖上都是打鱼的. 虽然我和Steven都是华人,但是我们在办公室基本不说中文, 这一方面是公司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对Mike等其他洋人的礼貌. 不过我们两个的英文真都是不怎样, 搞笑的是有时候连Mike都听懂了我们两个在说什么,我们两个互相居然都没有听懂. 哈哈,中国式的英语.
我们办公室是比较差的一间, 没有窗户的黑屋子. 而且洋人还特别喜欢黑屋子, 好好的日光灯不开, 就开一个小台灯, 白天也像闹鬼一样. 其他的办公室有的有窗户的,窗外风景都特别棒. 毕竟Victoria是一个花园城市, 任何地方都是明信片. 有一个洋人在介绍他的办公室的时候, 我夸他说他的窗外风景很漂亮, 他就吹牛说这窗户是他自己画的.
办公室每人占据一个角落, 放自己的电脑. 每个人都有两个以上的显示器, 为了调试程序方便. Mike更夸张的有3个显示器一起工作. 一个显示器显示outlook,一个显示程序代码,一个显示运行结果. 一点不浪费.

3. 着装和工作纪律
也许是西海岸的软件公司的通用特点, 这里着装极为自由, 纪律也极为宽松. 我第一天还算正式穿了旅游鞋去上班, 今天就已经改拖鞋了. 据说还有光脚在公司里面遛达的, 不过我没有见到. 衣服就更加随便了, 洋人多半不怕冷,就穿个短袖. 华人体制比较弱,还有穿毛衣的外套的. 在一起你都看不出到底室温有几度.
工作时间理论上是9-5. 但是可以自由掌握. 公司要求10-4之间尽可能都在办公室. 所以几点来公司的都有. 一般来说,资格越老的来的越晚. 所以, of course,我去得最早

4. 入职教育
这里的入职教育也就是半个小时. 材料都准备好了, HR的人简单介绍一下就完事了. 好在内部网上东西比较全,而且公司里面到处都是字条,仔细看就都明白这里的规矩了.
就像华为给新员工每人发一个席子一样, 我上班第一天也收到了一个Survival Kit.就是救生包. 里面没有席子, 都是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还有一个字条,解释一下为什么放这些东西. 都是很逗的内容. 比如一个泡泡糖----作白日梦的必须品; 一个创可贴----遇到挫折的时候碰壁的时候用; 一个哨子-----成功的时候别忘记大家一起吹哨子; 等等, 都不知道谁出的点子.

5 停车
在ACD上班,停车是免费的. 不像很多在Down town的公司要自己掏钱停车. 这点最爽了. 让我等在北京饱受停车之苦的在这里彻底得到解放. 很大的一个停车楼,空了很多位置随便停. 人少就是好啊.

随着上班时间的增加,慢慢还会有很多的体会, 以后慢慢写吧
我平时偶尔开车,技术较差,想了解那边考试内容,能否多写一些,先谢谢了。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太极拳对亚健康人士有益,如果你愿意学,作为你的fans我愿意免费教你,但要等到09年1月19日我们长登后,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太极拳对亚健康人士有益,如果你愿意学,作为你的fans我愿意免费教你,但要等到09年1月19日我们长登后,

好呀. 等你来.
我前年的时候和一个会太极的同事学了几天, 更入门, 他就被Laid Off然后离开岛去大陆了. 所以就没有继续了. 等你来吧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好呀. 等你来.
我前年的时候和一个会太极的同事学了几天, 更入门, 他就被Laid Off然后离开岛去大陆了. 所以就没有继续了. 等你来吧

好的,希望有缘相会!谢谢你的信息,已收到并记下。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o la la.看到71页,发现开吻去了SCHNEIDER,呵呵,和我一个集团。不过现在我还在广州。
已经申请了1月底离开公司,工作基本交接完了,老板也不理我了,每天上网和背单词。今天上网到此为止,明天继续回来看。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我平时偶尔开车,技术较差,想了解那边考试内容,能否多写一些,先谢谢了。

如果是BC省, 看这个就全齐了.
http://www.icbc.com/licensing/lic_utility_resman_drivers.asp

我强烈建议所有来加拿大或者美国的人, 打算来这里开车的, 一定要先学习一下. 每个省和州略有区别, 但是大体一致.
这个也是考驾照的必修课.
即使你不打算一开始就考驾照, 而只是用中国驾照临时开车. 也一定要看看. 这个的规矩和中国不同. 错误的理解或者按照中国方式开车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误解甚至事故.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