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December 29
谈谈信仰(4) 看来基督教宣教工作存在很多误区
节前去一个华人朋友家里聚会. 席间不知道怎么七拐八拐谈到基督教话题上来了. 当我说我是基督徒时, 大家顿时开始用一种神秘和陌生的眼光重新打量我. 我是席间唯一一个新基督教的. 接下来就是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 大部分问得我自己的稀里糊涂的. 我这才知道, 原来在华人圈子里面有这么多对基督教的误解. 看来基督教宣教工作确实存在一些误区.
我已经记不住全部的问题了, 我能记住一些我自己觉得很有趣的下出来, 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有一些不是这次席间被问到的, 而是在此前一些朋友陆陆续续问过的, 我都集中起来在这里了.

Q1. 你真的信有上帝吗?
A. 这个其实不用回答了.

Q2. 加入教会是不是一个很恐怖的组织? 是不是每周必须去教堂祈祷, 如果不去教会的人会来胁迫或者逼迫去?
A. 我没有觉得恐怖啊. 我不清楚其他教派有没有"胁迫"别人去教堂. 我自己没有感觉到过. 一切都是自由自愿的. 去不去教会不是信仰基督教的必要条件. 再说了, 去教会的不见得都是信基督教的, 信基督教的不见得一定要去. 中国有大量的家庭教会, 连教堂都没有, 自然不用去了. 信仰是十分个人的事情. 去教会是因为有一批经常见面的持同样信仰的朋友大家在一起聚会和教会, 是一种集体生活. 不存在胁迫的问题.

Q3. 加入教会以后是不是要把收入的1/10上缴教会?
A. 那个好像是税务局干的事儿, 不是教会干的. 不知道其他教会情况. 我们这里没有听说过. 我的收入交了税, 再交了各种贷款和账单和注册储蓄计划, 剩下的还不到1/10, 全给教会都不够. 教会肯定要把我开除了. 呵呵

Q4. 能不能自己偷偷信基督, 不去教会?
A. 我说过, 信仰是很个人的事情. 去不去都是你的自由. 就好比爱听音乐的, 你可以在家里自己的音响系统听, 也可以去音乐厅和成千上万有共同爱好的人一起听. 一般来说后者效果更好, 但是要花钱. 奉献给教会的钱也不是给上帝花的. 上帝要钱也没用. 如果他真需要, 自己造点出来就是了, 犯不着找我们这些凡人去借. 那些钱是为了支持教会的运作, 和教会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 人家提供了服务, 理应得到收入. 这个是天经地义的. 你去饭馆吃饭也应该给小费, 一样的. 你得到了服务, 理应付出人家应得的.

Q5. 去教会崇拜是不是就在那里读经, 特别无聊, 浪费时间.
A. 读经的确无聊. 我自己也不喜欢. 不过除了读经以外更多的是分享生活中的感触和知识. 多半时候你不会觉得是浪费时间.

Q6. 参加过教会组织的一些针对慕道者的活动, 一上来就读圣经, 读完了还是读. 无聊至极, 以后除了吃饭的活动以外, 一律不去
A. 这个是宣教活动中一些失败的例子吧. 希望以后吃饭的时候还要去. 吃多了, 就对读经感兴趣了. 我个人建议是展开讨论. 在没有信仰的时候读经确实是浪费时间, 也是将慕道者赶走的最好方法.

Q7. 如果对信仰基督教的人挑战说没有上帝, 是不是会遭到严重的抗议和敌对? 有疑问能不能提?
A. 有的人也许会. 我不会抗议或者敌对. 我认为十分正常. 我就是连续提问了几十年最后信的. 有提问和挑战是值得鼓励的. 如果有传道人和你说, 不要问了, 问多了上帝会发怒的. 只要信了自然就没有问题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 多半是他自己也回答不清楚.

Q8. 是不是要等把圣经全部琢磨清楚了才能信?
A. 这个有难度. 我相信没有人能够全部琢磨清楚圣经的全部内容. 一边信一边学习一边研究吧. 学无止境.

Q9. 信上帝有什么好处?
A. 如果一切事情必须有好处才干的话, 那么我就要问, 活着有什么好处? 活着的好处不必死了更多,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尽一切努力活着. 信上帝谈不上获得什么好处, 只是你自己给自己的心打开了一扇门, 了解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

Q10. 不信上帝, 信别的可以吗?
A. 信仰是十分个人的事情. 信或者不信, 信什么都是你自己的自由. 我十分尊重其他宗教信仰和持无神论者. 好比有人爱听民族音乐, 有人爱听摇滚有人爱听爵士. 我就不听民乐, 我听爵士和电子. 这不代表我比听民乐的人更洋或者更怎么怎么着, 只是我喜欢和不喜欢而已. 我觉得无论信什么宗教的, 其实都从里面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 都是值得欢喜的事情.

Q11. 现在很多本地白人都不信基督教, 你们还跑去学什么呀?
A. 我说过, 信仰是十分个人的事情. 这不是可以随大流赶潮流的东西. 的确有不少本地白人 , 尤其是年轻人不信上帝. 但是这个和我信不信上帝没有任何关系. 我也没有打算凑热闹或者赶潮流.

Q12. 你信上帝是不是受到很大程度上的西方文化的影响.
A. 这个是绝对的. 在北美有这样的环境可以使你有状态和时间去思考. 而且周围有很多人和事可以影响你. 如果脱离这些环境的话估计我的信主历程会更久

Q13."信则有, 不信则无"吗?
A. 不管你信还是不信, 该有的都有, 该无的都无.

Q14. 信上帝的是不是都不信进化论?
A. 很多基督徒是这样的. 不过我不是. 我对进化论和圣经有我自己的观点. 说起来篇幅会很长, 以后我会另辟专题讨论.

Q15. 信上帝以后是不是运气会更好, 是不是会挣更多的钱, 会不会....?
A. 还是老话:不管你信还是不信, 该有的都有, 该无的都无. 你会不会运气好会不会挣大钱都和信主没有关心. 世间的事情早已经定好了的, 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 如果你信了主耶稣, 你运气好的时候不会过于趾高气扬, 运气差的时候不会过于气势低落. 良好的心态最终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Q16. 信上帝必须去受洗吗?
A. 信仰是个人的事情, 没有任何是必须的. 受洗是一个仪式而已. 不办婚礼不等于没有结婚. 我和我家马领导就没有办婚礼, 一样是合法婚姻.

Q17. 你受洗以后有没有看到什么神迹, 异象, 比如天使在飞?
A. 这个问题很有趣. 我不是耶稣, 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再说我对这些神迹完全不感兴趣. 更多是从内心中的来的感动和变化, 我完全不认为会有这样的神迹比如牧师突然从教堂的讲坛上飞起来, 转两圈再下来, 那个不是牧师的工作, 那是魔术师的工作.
 

平平常常心

Guest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基督徒没什么不好,我有很多朋友事。但有的老是讲,你啥时候信主被解救啊?好像我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信主了就是得救了,好傻。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是啊, 老是唠唠叨叨要救别人是挺烦的. 信仰要靠自觉. 对于有兴趣, 想了解和研究的, 我乐不得多讨论讨论. 对于没有兴趣的, 那就是时候未到, 主自有他的安排, 唠唠叨叨没有好的作用, 只有负面作用. 我是不是已经开始唠唠叨叨了?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宗教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很神秘,因为我们平时没接触过。都是从电影电视上看到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内心的好奇还是有的。以后有机会多了解才能有个正确的选择。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开吻,问个问题:

我在论坛看到一些文章,有些老移民移民加拿大十多年了,但总也摆脱不了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而新移民这种感觉更明显,请问你有这种感觉吗?
 

平平常常心

Guest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我可以回答楼上的问题。这完全是个人的感觉而已。我就从没有这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到哪我都是充满乐观和自信,所以读书找工作和工作上都不费力气。自信心太重要了。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我不是太清楚寄人篱下是什么样的感觉. 可能我从来没有寄过自己于他人篱下过吧, 或者没有认为自己寄人过篱下吧.

我的感觉是在加拿大比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等简单很多. 当然, 不仅仅是中国了, 韩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都是有类似的社会人际关系. 在加拿大, 人际关系十分简单, 你不需要像在中国那样考虑求人办事儿装孙子, 或者别人求自己办事装爷爷. 无论是求人还是被人求, 在这里平等的概念基本上可以行得通. 当然了, 如果你有机会当政府要员或者议会议员的话, 可能要各位认真的把中国的人际关系学灵活应用在加拿大. 如果就当一个普通老百姓, 恐怕可以一个字"简单"概括.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我不是太清楚寄人篱下是什么样的感觉. 可能我从来没有寄过自己于他人篱下过吧, 或者没有认为自己寄人过篱下吧.

我的感觉是在加拿大比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等简单很多. 当然, 不仅仅是中国了, 韩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都是有类似的社会人际关系. 在加拿大, 人际关系十分简单, 你不需要像在中国那样考虑求人办事儿装孙子, 或者别人求自己办事装爷爷. 无论是求人还是被人求, 在这里平等的概念基本上可以行得通. 当然了, 如果你有机会当政府要员或者议会议员的话, 可能要各位认真的把中国的人际关系学灵活应用在加拿大. 如果就当一个普通老百姓, 恐怕可以一个字"简单"概括.

谢谢开吻!

:wdb17:

可能很多人还是无法融入当地文化吧。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开吻:一直看你的大作,你真行!我们登陆温尼伯一个月了,要不要买房呢?这个地方值不值得买房呢?是不是现在决定太快了!:wdb2: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开吻:一直看你的大作,你真行!我们登陆温尼伯一个月了,要不要买房呢?这个地方值不值得买房呢?是不是现在决定太快了!:wdb2:

如果你得到的信息足够多, 分析的足够透彻. 没有任何决定是太快的. 前提是你一定要确认你的信息和分析是足够的.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December 31
我也凑热闹盘点一下我的2008
这两天一打开网络就看到各路朋友纷纷盘点自己的2008. 我也慢赶潮流, 谢谢自己的2008, 总算留个脚印.

大潮流主旋律, 什么奥运啦, 地震啦, 神七啦,经济危机啊, 我就都不提了. 太多人都提过了, 我也不必人家写的更精彩. 我只是谢谢我的2008.

1. 2008是我在加拿大生活的第三个年头. 数着指头都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呆满了三年, 移民监算是快坐够了. 要刑满释放了. 来加拿大之前盘算着三年是多长的一段时间啊, 大学都快都完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也就是弹指一挥间, 时光岁月静悄悄的溜走了, 新移民变成老移民了. 我这个Blog的名字"开吻的新生活"不知道是不是也该换个名字了.

2. 到2008 年底Emma已经三岁半了.记得去年这个时候Emma说话还是语无伦次的, 现在已经开始中英文并用的和我讨论问题了. 孩子还是发展的快. 我原以为在英语国家呆上三年可以说流利的英语了. 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流利, 可能永远也就这样了.

3. 2008年圣诞前夕, 我受洗成了基督徒. 完成了一个历时将近20年的马拉松式的信仰历程. 不过这也只是新生命的一个开始, 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同时改了自己的名字. 以后入籍的时候省事儿了
4. 2008年我们一家去了墨西哥, 去了美国度假. 北美洲三个国家都踏上了一脚. 但是距离真正的旅游还差很远. 希望2009年能够有更多机会全家一起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5. 2008年我换了工作, 学了新的知识, 而且还在继续的学, 不断的学. 经过三年的磨练, 已经体会到其实在北美就算做一个程序员也还不错.
6. 2008年我开始了一项新的体育运动Kayak. 这样从冬到夏, 一年四季都有可玩的东西了.
7. 2008年我的血糖水平得到的一定程度的控制. 保险公司终于认为我还有可能再活20年了. 为了能够多活些年头来享受我的养老金, 我要继续努力控制血糖水平到正常人的范围. 我的理想就是努力提前退休年龄, 推后不能享受生活的年龄. 争取让一生中有足够长的时间享受自由和生活, 不要到头来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就Game Over了, 那太亏了.
8.2008年我已经定下来下一个5年计划, 现在还是处于保密阶段. 我总是给自己定一个长期的计划, 一个中期的计划和一个短期的计划. 短期的计划为长期计划服务. 这样每次实现一个短期计划就等于为长期计划走了一小步. 这样一个一个小步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大步. 这样一步步的就走向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了.
9. 2008年, 我们两个都经历着经济危机, 但是好在到今天为止(2008的最后一天)我们都还没有下岗. 期待2009年底的时候我还能如是说.
10. 没有想出来, 就再重复上面第9条. 还好, 我们都没有下岗.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January 02
学习学习再学习, Silverlight, Windows Azure, Live Mesh,etc. etc.. etc...
圣诞节期间去上班绝对是一个好主意. 虽然政府公布的假期只有圣诞节一天, 元旦一天. 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把Boxing Day也列为假日. 而且绝大多数人也会在这段时间集中休假. 因此就算上班也和不上班没有太大差别, 工资不少拿, 但是没有人找你干活儿. 大中小老板和QA们都在休假, 没有人会来找麻烦. 因此这段时间是学习知识补充能量的最好时机.

其实我从一两个月前就开始利用这个冬季来学习新技术了. 一方面白天天很短. 这里是高纬度地区, 冬天每天没有几个小时是天亮的, 而且今年下雪很大. 基本上没有什么户外运动可以进行, 除了滑雪. 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移民也不像这里的本地人, 七大姑八大姨的每年圣诞时候疯狂应付. 对了, 加拿大没有计划生育, 而且鼓励多生孩子, 所以一家四五个孩子也不奇怪. 因此我们的圣诞节可以过得清清静静的. 正好是学习的好时机.

另外一个考虑就是觉得自己到了该补充新知识的时候了. 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其实我基本不会写程序. 虽然以前写过, 但是那时10年前的事儿了. 好在运气不错, 有人指点. 我居然找到一份写程序的工作. 而且就这么写了三年. 这三年过来慢慢的喜欢上写程序这行了. 虽然家庭医生一再强调程序员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的职业, 但是好处也很多啊. 比如语言障碍不明显, 上下班时间自由, 上班时候着装自由, 怎么舒服怎么穿. 外界人看起来也算是一个白领( 尽管拿着比蓝领还低的工资). 不过干这一行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一旦入行了就必须不停的学习. 其他行业由于发展的速度远不及IT行业快, 因此靠吃老牌经验是可以稳定的. IT行业, 尤其是软件开发这个分支, 光靠啃老经验是绝对不灵的. 要想混的好, 一方面还必须要足够的多年积累的经验, 另一方面还必须紧跟形势, 不断学习新知识. 否则不出三年, 肯定被年轻人给无情淘汰了. 所以在这行业里面不乏有头发胡子都白了的老帮菜还天天向年轻20岁的人学习.

还另外一个角度看, 也正是因为这样, 才一直有机会给努力学习的人. 否则已经丢掉编程专业10年的我来加拿大怎么可能找到工作. 因为新东西来了, 甭管你是一直在干的, 还是撂下10年的, 统统格式化重来. 聪明卖力的最终会超过倚老卖老的.

如果要学, 那么学什么? 我的想法和目标是不是看现在就业市场和技术需求, 而是瞄准随后3-5年, 甚至10年的趋势去学. 因为如果学现在有需求的技术, 自己肯定不占优势, 因为竞争对手已经在3-5年前学上了, 现在正好在用. 我现在学无论如何也差一大截子. 等我学好了, 技术淘汰了. 前后都赶不上趟. 必须瞄准未来成为趋势的技术, 哪怕现在还十分不成熟, 只要看准方向, 提前准备. 到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这一招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已经屡试不爽. N年前别人学习DOS的时候我研究Windows, 别人研究Windows了我研究Linux, 别人从Basic转到C的时候, 我开始C++了. 在上一个工作中写C++的时候自己业余时间学习C#, 于是得以跳槽换到现在这个工作. 现在我正在研究的是下一代的软件开发模式. 我自认为在随后的3-5年, 甚至更长的时段内会逐渐成为主流, 渐渐替代现有的软件开发模式. 那就是RIA + 云计算.

这个趋势我是绝对敢押宝, 但是我现在基本不踏实的就是我押宝在微软的技术平台上. 这至少有50%的风险. 微软虽然现在仍然是软件巨人, 万一日后真的日薄西山了, 我们这些DotNET的开发人员就搭错车上错船了. 在五年前估计没有人会怀疑微软的实力, 现在确实可以怀疑一下了. 毕竟树大招风, 微软面对的是一群新起来的竞争对手, 一个打多个, 而且对手们还是不按照微软的招数出牌的. 这胜负就很难预测. 这一点是我最担心的. 让我放心的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我也没有微软的巨额股票, 养活我一只小小的代码猴子应该问题不大.

这些日子在学习这些技术. 越学越觉得可怕. 为什么可怕呢? 因为越学越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 不知道的东西太多. 本来一开始就是看看Silverlight, 想编写小东西给Emma当游戏玩. 后来学进去了就发现, 光Silverlight不行, 还有WCF, WPF得研究. ASP.NET就可以直接跨过, 那个属于上个世纪的技术了. 再看, 这个还不行, 服务器端还必须上云计算. 于是Windows Azure进入我的射程. 虽然这东西才问世两个月, 越新越过瘾. 接着Live Mesh Service也进入我的To Do List, 这玩意儿更好玩, 而且现在还是免费的beta阶段. 现在还不知道下一个上我的雷达的将会是什么, 总之我的List越来越长, 发现自己要学的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 同时感觉的, 虽然微软在前些年走了弯路, 被竞争对手超过, 但是它似乎从来没有放弃反击的机会. 从Windows Azure, Live Mesh和Silverlight来看, 这些概念都不是微软发明的新东西, 但是微软的强项就是从别人那里学习然后加以简化和普及. 现在看起来微软的优势并不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普及率(以前我认为), 现在我认为是微软几十年来培育了大量习惯微软开发模式的开发人员. 这才是微软的真正财富.

话说的罗嗦. 如果这时候有人问, 我心目中未来的软件开发的模式会是什么样的. 我现在认为前端是Silverlight, 或者类似的RIA. 后端就是云计算的服务, 中间靠Internet链接起来, 跑着各种各样的WCF. 当然这一些都是微软平台的构想. 我相信竞争对手也有类似的方案出来. 开发纯桌面软件恐怕日后没有太大市场了. HTML加上纯JavaScript制造丰富的炫目的界面也实在太艰苦了, 也不时髦了. 终端平台也不仅仅是针对Windows平台的, 换句话说, 你运行什么操作系统, 是什么类型的计算机已经不重要了. 只要任何一种可以接入网络的终端, 手机, PC, Netbook等, 都一样使用. 人们关注的是云里面的服务, 而不是如何接入这个云.

我语无伦次, 懒得接着写了. 这样写下去恐怕停不下来了. 就打住再次. 日后有时间再继续补充我的学习日记.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看到开吻说Kayak,呵呵,突然想起当年在香港花了HKD500多去学习了两天并拿了两个Kayak证书(现在忘记这证书是干嘛用的了)。当时学习玩得都很爽。后来很自豪地和一个外国朋友说起这事,他瞪大眼睛很惊讶地问:“天啊,这也要给钱去学?”:-( 把我搞得无限郁闷。希望去到加也可以找到机会参加户外运动-我已经在一个酷爱户外运动的朋友的强烈建议下买了好几双户外的袜子以备不时之需,哈哈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2008年我已经定下来下一个5年计划, 现在还是处于保密阶段. 我总是给自己定一个长期的计划, 一个中期的计划和一个短期的计划. 短期的计划为长期计划服务. 这样每次实现一个短期计划就等于为长期计划走了一小步. 这样一个一个小步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大步. 这样一步步的就走向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了.


真的吗?我也试试吧。看来这个圣诞节过得紧巴巴的,不那么轻松写意呢。加油!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如果你真正客观真实而且慎重的作出了决定, 那么你要知道, 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 不要想着一过来看看混个公民再会中国混. 我开吻个人最反对这种观点, 而且事实也证明了, 如果你没有义无反顾和背水一战的决心, 你必将两败俱伤. 真正的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看了这句话,深表同意。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January 04
静雅思听和Joel Osteen
有人问我平时用iPod听什么? 虽然我有大量的MP3音乐库, 但是平时听的最多的却都是PodCast. 这个基本上是我使用iPod的最主要的原因了, 排在第2位的应用是Gmail, 第三位的是Google Reader, 其他的功能还包括Youtube视频和天气预告, 还有一个电视节目时间表的应用程序. 此外的应用软件我基本是玩一次就不再使用了.

我订了不少PodCast的节目, 包括音乐类的, 有Smotth Jazz Podcast, 还有我最喜欢的DJ Tiesto的TechnoTrance. 学习英语的ESLpod, 不过最近随着听力的提高, 觉得这个太简单了, 听的少了. 我最喜欢的其实是两个节目, 一个叫做静雅思听, 是中文普通话的. 这可能是我唯一找得到的中文Podcast. 另外一个是一个叫Joel Osteen的牧师的节目.

静雅思听我可以给予极高的评价. 我也推荐这个Podcast给听中文节目的所有朋友. 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 思想性知识性都很丰富. 我听静雅思听有点小时候读读者文摘的感觉. 他们也有一个网站. www.justing.com.cn . 我觉得值得去听听. 如果有iPod, 订这个精品频道是一个好主意. 这样每天有空的时候随时听几段.

我听到Joel Osteen已经好一两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候练听力的时候看一个叫做60分钟杂志的电视节目. 有一集就是采访Joel, 这个可能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牧师. 他讲道的时候是在一个万人体育场里(lakewood church), 而且是座无虚席. 前两天去一个哥们家看到他正在看Joel的书, 对Joel称赞有加. 今天去另外一个朋友家, 发现他正在看Joel早晨(东部时间很早)讲道的录像. 于是我也就陪着一同第一次完整看他的讲道. 发现的却非同凡响. 回来立刻就订了Joel的Podcast频道, 仔细看了几段. 名嘴就是名嘴. Joel虽然其貌不扬, 长了一副美国南部农民的模样(他太太Victoria Osteen,就好多了), 带着得克萨斯的牛仔口音, 但是他的讲演十分精彩. 每星期的讲演都希望数万人亲自聚集的体育馆听现场, 还有无数Fans从电视和网络上看他的精彩讲演. 作为一个牧师, 他讲演很少(也许从不)打开圣经. 虽然他经常饮用圣经中的经典段落, 但是演讲的内容却都是教人如何更为精彩快乐的生活. 完全没有沉闷和严肃的内容. 我听了几段, 深有感触. 真正的牧师根本是不用讲圣经的, 而是已经把神的话语融会贯通于日常生活中. 把神的指点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来转达的芸芸众生. 让所有人, 无论是基督徒还是慕道者都从中得到生活的快乐和平安, 更深刻的审视生活的意义和精彩. 我建议所有读我的blog的朋友去听听Joel Osteen的系列讲演. 这样的话可能原本对基督教的陈腐印象会一扫而空. 用一种更新更深刻的视角看待神与人的关系.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看到开吻说Kayak,呵呵,突然想起当年在香港花了HKD500多去学习了两天并拿了两个Kayak证书(现在忘记这证书是干嘛用的了)。当时学习玩得都很爽。后来很自豪地和一个外国朋友说起这事,他瞪大眼睛很惊讶地问:“天啊,这也要给钱去学?”:-( 把我搞得无限郁闷。希望去到加也可以找到机会参加户外运动-我已经在一个酷爱户外运动的朋友的强烈建议下买了好几双户外的袜子以备不时之需,哈哈

我也都是自己学的. 毕竟这里学费可不便宜. 我宁愿省下来买器材.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