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登归来, 几点感想

回复: 短登归来, 几点感想

其实, 我以前常常想, 如果中国有日本这么发达, 我当年应该是不会离开的, 离家背井的还是挺难受的, 年轻在外头多看看, 老了以后还是会回去的.


同感!

离家背井的还是挺难受的, 在工作上对外国人还是会有玻璃天花板的. 在生活上要和本地人深度交往还是很难的....

不光是经济发达与否的问题, 还有社会环境的问题. 比如说, 在日本, 政府服务非常周到. 你的孩子快上小学了, 半年前政府部门会发信通知你. 安排各种手续和体检, 不用家长操心. 我想给小孩跨区上小学, 打电话去政府相关部门了解规定, 几句话解释想跨区上小学的原因, 然后去了相关部门花5分钟时间填了申请表就可以了. 接下来的事由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以及学校之间协调. 尽量为人提供方便. 要是在国内, 恐怕得找关系送东西...
 
回复: 短登归来, 几点感想

我想你是不了解这里, 才会有这种误会的, 加拿大的建筑,特别是public building 在building code 里是 level 1 的, 其安全性是最最高级别的, 所有的mall 都有好多个逃生出口, 和紧急消防措施, 这个非常严格, 如果building没达到安全标准, 是不可能投入使用的.

对日本我不了解, 但是我知道北美的building code 中对安全的考虑是世界上要求最标准和严格的.


我也知道欧美的building 中对安全的考虑应该是世界上要求最标准和严格的, 所以才觉得奇怪. 而且我注意到了所有的mall 都有好多个逃生出口EXIT.

问题是没有多几个顾客平常能出入的门. 工作人员的话会比较熟悉这些EXIT, 可能还会每年都有防灾演习. 可是普通顾客, 有些说不定第一次来, 不一定熟悉哪里有EXIT, 而且逃生出口或通道一般很狭窄, 有情况的时候惊慌失措或者浓烟滚滚很难找到EXIT的显示牌子, 不知道往哪里逃. 有时侯多一秒就会多条人命. 如果多几个平常就用的大门会安全很多.
 

cooleyes

逍遥派掌门
回复: 短登归来, 几点感想

我也知道欧美的building 中对安全的考虑应该是世界上要求最标准和严格的, 所以才觉得奇怪. 而且我注意到了所有的mall 都有好多个逃生出口EXIT.

问题是没有多几个顾客平常能出入的门. 工作人员的话会比较熟悉这些EXIT, 可能还会每年都有防灾演习. 可是普通顾客, 有些说不定第一次来, 不一定熟悉哪里有EXIT, 而且逃生出口或通道一般很狭窄, 有情况的时候惊慌失措或者浓烟滚滚很难找到EXIT的显示牌子, 不知道往哪里逃. 有时侯多一秒就会多条人命. 如果多几个平常就用的大门会安全很多.

我要说明的是:
1. building的好些地方都有逃生线路图还有标识紧急出口的location. 另外一旦报警器响, 视力能看到的地方都有emergency light, 并且会亮起, 引导逃生的人往经济出口跑.另外紧急出口通常是面向大街的, 特别是在mall里, 如果你留意紧急出口的设计就知道, 多数是非常宽的,有两扇门, 和大门差不多, 也不存在需要逃生通道问题, 就是一个出口大门.
你说的mall的大门出口一层就一个, 通常是不会这么设计的, mall的位置通常是连接了好几条街, 对每个街都有大门.

2. 当地的小孩在很小就在学校培养各种逃生技能和知识, 特别是火灾的. 另外如果你在一个楼里上班, 通常入公司的第一天的oriention, 都会告诉你遇到意外情况, 如何逃生, 还有逃生出口在哪里.
 
回复: 短登归来, 几点感想

在METROTOWN里逛,一开始的确有同感,但熟悉了之后,会发现很多很多出口的。

嗯, 下次去的话先把每个EXIT侦察一遍, 呵呵.

地震大国的日本人的安全意思很强, 搞得俺也小心翼翼的神经息息, 呵呵. 不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是小心为妙.
 
回复: 短登归来, 几点感想

我要说明的是:
1. building的好些地方都有逃生线路图还有标识紧急出口的location. 另外一旦报警器响, 视力能看到的地方都有emergency light, 并且会亮起, 引导逃生的人往经济出口跑.另外紧急出口通常是面向大街的, 特别是在mall里, 如果你留意紧急出口的设计就知道, 多数是非常宽的,有两扇门, 和大门差不多, 也不存在需要逃生通道问题, 就是一个出口大门.

2. 当地的小孩在很小就在学校培养各种逃生技能和知识, 特别是火灾的. 另外如果你在一个楼里上班, 通常入公司的第一天的oriention, 都会告诉你遇到意外情况, 如何逃生, 还有逃生出口在哪里.

emergency light? 这个我倒是没注意到. 嗯, 如果有比平常的EXIT的显示灯亮得多的emergency light问题会小很多. 看样子我多虑了. 谢谢指教.:wdb6:
 

cooleyes

逍遥派掌门
回复: 短登归来, 几点感想

emergency light? 这个我倒是没注意到. 嗯, 如果有比平常的EXIT的显示灯亮得多的emergency light问题会小很多. 看样子我多虑了. 谢谢指教.:wdb6:

不客气, emergency light 上写的就是EXIT, 平时是不亮的, 在头顶上方, 一旦报警器响, 马上就会亮起, 跟着emergency light 就可以到最近的逃生出口.

在公共安全方面, 你大可放心, 加拿大不会比日本差. 而且加拿大人口少, 一旦有什么事情, 更容易逃生.
 

oio

五千马甲§豁然贯
650
回复: 短登归来, 几点感想

楼主厉害,东洋西洋通吃。
我关心的是楼主住的哪一家家庭旅馆,好像离METROTOWN 不远,如果感觉很不错,可以帮人家捧捧场,以后其他人找旅馆就不要像没头苍蝇样的撞大运了。
 
回复: 短登归来, 几点感想

4. 房子
温的房子跌势汹涌. 看看星岛日报的关于房子买卖的专刊, 很多标了“减”字, 有一套温西的新的高层公寓1000多尺(100多平方吧)在79.8万上打个X 直接就降到59.8万. 估计真要买还可以讲价. 在去年年初最高时, 这样的公寓卖80万也毫不足奇, 短短几个月跌去至少25%,可见跌得多惨.:wdb1:
在家庭旅馆偶尔遇到来了30多年的老先生, 他有十几幢HOUSE. 别以为他是做生意有钱买的, 他一直做专业工作, 在房子低价时买进出租.他说他经历了起码4次房产低潮, 跌得惨不忍睹谁都不再提房子的时候他就买来出租(跟股票相似). 他说一般来说能淘到最高时候的一半的房子. 去年年初100万的就是50万了. :wdb23:
一般发达国家的房子跌起来有个惯性, 起码要跌2, 3年以上, 可能更长. 这次金融海啸的威力恐怕不比70年代的石油SHOCK小, 搞不好将接近1929年, 影响还会慢慢释放, 个人估计起码要2010年底2011年初才能见底, 然后会横盘一阵子. 刚好到时候可能考虑买房子, 开心. :wdb6:

据说东京的房价跌了90%是真的吗?
 
回复: 短登归来, 几点感想

你不可以移居日本吗?其实日本的福利也很好的呀

现在日本总人口减少, 老龄化严重, 需要劳动人口, 所以想长期居住日本很容易的. 只要有份工作100%给签证, 居住5年, 工作3年以上的就可以申请公民. 留学生的话就很容易留下来. 还有一些搞IT的, 直接从中国来工作或者先读语言学校, 再工作.

以前以为欧美的福利好, 现在比了比, 发现各有千秋. 欧美的福利倾向于真穷的人, 让他们至少能有吃有住. 而日本鼓励勤勤恳恳地劳动, 对很穷的人福利不怎么样. 虽然也有基本生活保障费, 但是有些预算紧张的地方想方设法不让人拿. 甚至发生过因为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几次三番申请不到生活保障而活活饿死的事件, 听起来简直不象在富裕的日本.

日本有些隐性的福利很不错. 比如托儿所, 为了鼓励妈妈出去工作, 日本发展了很多托儿所. 和幼儿园不一样的系统. 小孩生下来2个月就能送托儿所, 早上7点15左右一直可以给看到晚上6点15, 甚至到8点15. 因为跟西方国家很象, 日本的老人一般很少给孩子带小孩的, 所以托儿所对工作的父母极其有帮助. 费用很低, 如果家庭收入低的话几乎免费, 提供中餐和上午下午的点心, 以前去过的到8点15的那家还提供晚餐呢. 家庭收入即使比较高费用也不算高. 比如家庭收入10万美元的大概只收300美元左右一个月, 比加拿大同等收入的交费低多了.
 
回复: 短登归来, 几点感想

现在日本总人口减少, 老龄化严重, 需要劳动人口, 所以想长期居住日本很容易的. 只要有份工作100%给签证, 居住5年, 工作3年以上的就可以申请公民. 留学生的话就很容易留下来. 还有一些搞IT的, 直接从中国来工作或者先读语言学校, 再工作.

以前以为欧美的福利好, 现在比了比, 发现各有千秋. 欧美的福利倾向于真穷的人, 让他们至少能有吃有住. 而日本鼓励勤勤恳恳地劳动, 对很穷的人福利不怎么样. 虽然也有基本生活保障费, 但是有些预算紧张的地方想方设法不让人拿. 甚至发生过因为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几次三番申请不到生活保障而活活饿死的事件, 听起来简直不象在富裕的日本.

日本有些隐性的福利很不错. 比如托儿所, 为了鼓励妈妈出去工作, 日本发展了很多托儿所. 和幼儿园不一样的系统. 小孩生下来2个月就能送托儿所, 早上7点15左右一直可以给看到晚上6点15, 甚至到8点15. 因为跟西方国家很象, 日本的老人一般很少给孩子带小孩的, 所以托儿所对工作的父母极其有帮助. 费用很低, 如果家庭收入低的话几乎免费, 提供中餐和上午下午的点心, 以前去过的到8点15的那家还提供晚餐呢. 家庭收入即使比较高费用也不算高. 比如家庭收入10万美元的大概只收300美元左右一个月, 比加拿大同等收入的交费低多了.

呵呵,入籍加拿大后到日本打工去哦!:wdb6::wdb19: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