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移民后能否混得好到底取决于什么
先对不想看偶回帖的朋友说一句,麻烦你跳过这段,谢谢!
一庐春秋:没想到对待孩子的养育问题上咱们是如此的相似,支持你也支持我自己一把,但孩子大了房梁的有些观点我们对我们还是适用的。
呵呵,握手!强度不够,咱就再拥抱一下
楼上大家的很多观点都各有各的理,其实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同样的教育方法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比如有的人你可以用激将法鼓励他上进,有的人用激将法可能导致更加的自卑,还有的人可能根本就没有任何效果,很多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的,不是吗?
你说得很对!
我之所以强调用心,用智慧,正是因为每个孩子个性不同,所以才需要做家长的花时间和精力在自己孩子身上,观察孩子的喜好,掌握孩子各方面的特点。如果家长用心不够,和自己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够,必然对孩子了解不够。如果对自己孩子了解不够,自然没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我始终坚持,不能教条照搬别人的教育理念,要根据自己孩子所处的环境,自己孩子的个性,自己孩子的特点,变通地运用合理的教育理念。就比如,其实很多小孩子特别是男孩子,虽然会骑车,但是喜欢逞强超速乱闯,遇事的应变能力并不强。交通安全状况很好的情况下,让大一点的孩子骑车去上学没什么问题。如果自家孩子上学所经之路明明是车祸高发区,很不安全,却为了教条地运用所谓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教育理念或者压根就是没动脑筋而让孩子骑车上学,出了车祸的话,孩子不懂事,难道家长也是不懂事的么?车祸的偶然性无法避免,但是家长完全可以帮助孩子把关而杜绝车祸的必然性。发生车祸的概率当然不是百分百,但若被自家孩子摊上,对这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而这些本不需要多少智慧,只需要家长稍微用点心就可以避免的。还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家长们喜欢在一起谈论孩子的点点滴滴变化,孩子可以喝多少奶了,几个月出牙了,几个月会讲话了,多大可以翻身,多大会走路,等等。如果单纯是交流信息,对大人孩子来说都是好事,可以知道孩子大概的状况是否正常。但是,有些交流到最后变成了攀比。人家孩子喝的奶多,自家孩子喝的奶少,急!其实大人饭量也有差异。人家孩子出牙了,自己孩子没出牙,急!发育有早晚,只要医生检查了不缺钙,急什么急?人家孩子会讲话了,自己孩子不会冒话,急!可人家整天跟孩子说话,你跟孩子说了多少话?你自己又是多大会说话的?人家孩子会走路,自家孩子不会走路,急!乱急,没毛病的孩子总是会走路的,晚几天走路能耽误什么事?可是看到有的家长不顾自己孩子块头大身子重(越是块头大的孩子越易缺钙),早早就让孩子站立行走,愣是把孩子搞成小罗圈,孩子长大恨死家长。我有时候甚至疑惑这些家长是不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在国内时,经常在商场里听到遗失儿童认领广播。每次听到,偶都会在心里鄙视这些家长,看住一个孩子就那么难么?只是牵住小手这么简单的事啊。还有就是带孩子上街,让孩子走在里侧,自己走在外侧,这样对孩子更安全。这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须稍许用心就能想到。关键是,家长用心了没有?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感受没有?
呵呵,紫函,偶的这些话不是针对你的,只是借题发挥了,请多包涵!
首先,车祸虽然很多,但毕竟是偶然事件,不能因为车祸就否定孩子骑车的本事。那高速公路也车祸,以后也别让孩子学开车,飞机也坠毁,也别坐飞机。
这个得看概率,理由已在前面说过了,不再重复
我朋友的孩子学习成绩一流,却不会料理生活,这样的孩子国内很多。
这个,既有教育制度的悲哀,也有家长教育的失败,没时间料理生活和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是两回事。其实,生活自理,是多么简单的事
第四,全托幼儿园,有的说是残酷的,其实孩子从小上全托不仅是系鞋带这样的小事,关键是孩子懂得社交,从小在一个集体里长大,面对老师同学,要自己处理事情,这样的孩子见识就比在家强多了。3岁看老,一个人童年成长环境会决定一生,鞋带这样的小事不足挂齿。
拜托,全托和日托的差别只在于一个是晚上在幼儿园睡觉,没有地方可以撒娇,一个是回家睡觉,可以搂着妈妈脖子撒娇。呵呵,睡觉的时间是不需要社交的吧。培养社交能力一说只是美好的愿望,再仔细想想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所以我才会说,上全托无非比上日托的小朋友衣服穿得好穿得快,鞋带系得好系得快。对了,为什么很多孩子明明自己会做的事偏要大人帮她做呢?家长往往认为是孩子懒,其实不完全是。有时,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和情感测试,孩子小手一伸,妈妈抱!如果妈妈抱了,嗯,证明妈妈喜欢她,放心了 ^_^ 同样的,要妈妈喂,要妈妈帮忙穿衣服等等,都是一种情感需求。怎么合理地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满足孩子正常的情感心理需求,这些都需要家长用心。我孩子小学时有同学是从全托幼儿园毕业的,刚入学时,的确显得比较能干,一年后,没有任何优势
特别不可取的是,父母把孩子拉过来,说,儿子,站好了,我要开始教育教育你。
现在有这样教育孩子的吗?我们姑且称之为:小品式教育。很像小品哦,呵呵~
你反复强调的养育孩子需要用心,用智慧,其实不一定多高的智商。智商高的父母不见得会教育孩子。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做好任何事都需要灵性,教育孩子也不例外。智商高的父母,如果没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用心,换句话说,没把聪明用在教育孩子上,也许他的孩子不是很糟,但是如果得到父母的悉心关注,孩子的状态会达到最佳。
也许有朋友会说,某某某的孩子,父母从来不管他,他一样很出色。要知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定有人对其产生长远的影响,不是父母,就是老师,或者是某个亲戚邻居。这种没得到父母关注而结果不错的孩子确实存在,就像有人中大奖这种极小概率事件确实存在一样。抛开责任义务不谈,有人愿意拿自己孩子去赌这种小概率么?养孩子毕竟不是买彩票哈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很倦,似乎跑题也跑得离奇。偶尊重你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同时准备行使偶可以保持沉默的权利。你的帖子你做主,偶只回复到此。谢谢你所有的回复!不管赞同与否,毕竟激活了偶的思维和回忆,偶喜欢友好平等的交流,观点不一才能使大家的精神层面得到丰富和发展
呵呵~可以请你谈谈对“结果”的看法么?什么才是好的“结果”呢?
没有冒犯的意思哦,我知道加拿大这里学医貌似要本科毕业后才可以申请。以前以为美国也是。但我儿子当年申请美国大学本科时,其中一间大学的医学院录了他,我孩子只是报了理论物理专业,根本没有申请医学院。但是这个录取让孩子产生了好奇,跑去查了一下医学专业录取情况,不查不知道,在美国,普通工科录取学生与申请学生的比率在百分之四五十,而医学院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二,也就是说,一百个申请者只录取两个(本科的情况)。出现被没申请的医学院录取的现象,我们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家庭经济状况决定我们只能选择有全奖的学校,这个大学没有设立全奖,但很有诚意录我孩子,所以用医学院的录取吸引孩子。二是录取专业为临床医学实验,凡是行医所需的课程全部要学,另外还要加学更多课程,估计一般的美国孩子很难接受那样的学习强度。但是就业率是百分之百。可惜,虽然校方给了学校的最高奖学金,但是没有全奖我们还是读不起,只好放弃,因为孩子坚持如果家里为他读大学卖房子,他宁可不去留学。
因为这件事把我们弄糊涂了,所以,一直没搞明白,究竟美国大学学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很理解你为孩子做的一切,如果是我,估计也会这样。只是,我们现在已经帮不上孩子。
呵呵~累了,也许绕行是个好办法。偶也准备保持沉默,现在只想去看《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