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18:期待与彷徨
[FONT=宋体]移民体检的有效期是一年。因此,体检了,取签还会远吗?[/FONT]
[FONT=宋体]现任顾问小姐告诉我,少则三个月,至多半年,就应该能拿到取签信了。按这个时间推算,应如前任顾问大姐所说,今年年内我就可以出去了。[/FONT]
[FONT=宋体]既然有了准谱儿,等待也就不再是煎熬。三十六拜都过去了,不差这一哆嗦,不就是三到六个月吗?等呗。[/FONT]
[FONT=宋体]进入九月,国庆黄金周已遥遥在望。每年的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我都会携全家去国外走走。出国旅游需要提前安排,今年去哪儿呢?老婆说:这个“十一”别出国了,按照我的掐算,咱们的取签信应该在节前就能下来。如果收到取签信,咱们就利用这个长假去香港,连取签带度假。[/FONT]
[FONT=宋体]是个好主意!那就不动了,等取签信。[/FONT]
[FONT=宋体]很快就到了九月底,移民局那边没有任何消息。显然,老婆大人的掐算本领较比诸葛亮还是颇有些距离的。[/FONT]
[FONT=宋体]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再安排出国已经来不及了,但假是不可以不度的。去哪儿呢?上海吧。女儿没有去过上海,老婆去上海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去加拿大之前让她们去上海看看,也好让她们知道,中国有比加拿大更现代、更时尚的城市。[/FONT]
[FONT=宋体]我们全家这几年没少出国旅游度假,平心而论,如果仅就安逸、享受来说,没有哪一个假期比得过[/FONT]
2007[FONT=宋体]年我们在上海度过的那个国庆长假。入住世界级的豪华酒店、轮流在各家老字号餐厅享用沪杭美食、出门打车代步、不安排任何行程景点、除了逛街下馆子就是懒懒地泡在酒店里……[/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
关于这次度假,本人写有一篇博文《另一个上海》,有兴趣的朋友敬请光临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2d6800100huep.html[/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您认为我是在炫耀吗?错了。我当然知道这个坛子里藏龙伏虎,哪位看官是《福布斯》排行榜上有名有姓的人物也不一定。在哪儿炫耀也不能在这里炫耀。其实,我也是苦出身,平时日子过得也是抠抠索索的,只是出旅游度假舍得花钱,一来是平日工作压力大,二来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特别爱好。之所以在这里提及那次度假,是因为这个话题与移民有关。我做了一个对比:这样一个堪称“豪华”的国内假期,其全部花费,尚不及国外一趟“经济”旅游费用的一半![/FONT]
[FONT=宋体]当然,这种简单的对比也许并不公平,毕竟出国的路费开销要远大于国内。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认:人民币在中国,一块是一块拿;到北美,要乘上六到七倍才能当一块使;拿到欧洲,更是要乘上十倍!所以死赖在中国不走的“老外”们有个论调:“中国的生活成本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中国的生活享受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水平。”考虑到汇率因素,诚哉斯言![/FONT]
[FONT=宋体]人民币被认为是世界上被严重低估的货币。本人无意在此批评我国的汇率政策,因为没有中国的低汇率政策,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就没有我辈以“投资移民”的嘴脸去国外招摇的机会。但是,如果抛开挣钱不谈,只说花钱,“老外”们揣上几个美元、英镑跑到中国,就可以过上天堂般的生活;而我这个“老中”,近百万人民币扔出去了,只买到一张去加拿大的“路条”……[/FONT]
[FONT=宋体]直到后来在加拿大的日子里,偶尔想起当年在上海那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假期,仍不禁唏嘘:为了移民,把自己的生活水准自动降低六个半档次,值么?自己把自己连抄家带发配,是不是太残忍了?[/FONT]
[FONT=宋体]一方面总是着急移民签证下不来,另一方面又时不时对自己的选择产生疑问,这种矛盾的心情时常纠缠在一起,惶惶不可终日。记得上中学时学过,矛盾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还好,在移民这件事上,对我来说前者才是主要矛盾,后者只是次要矛盾。所以,次要矛盾必须先放一放,还是要赶紧回到主要矛盾上来,接着说我苦等取签信的事。[/FONT]
[FONT=宋体]“十一”已经过了,取签信还是没影儿,看起来“今年年底前出去”的美丽幻想可以宣布彻底破灭了。[/FONT]
[FONT=宋体]再等下去,隐约觉得不太对劲了:我四月份体检,现在都到十一月底了,早已超出顾问小姐所说的半年上限。怎么回事,出什么问题了?[/FONT]
[FONT=宋体]不得已,只好再次去中介打探消息。有趣的是,我的移民顾问又换人了。那位许诺我“三个月到半年取签”的顾问小姐食言自肥,大概是觉得没脸见人,愤然挂印封金、辞职而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年龄介于第一任顾问大姐、第二任顾问小姐之间的“顾问二姐”。[/FONT]
[FONT=宋体]握着顾问二姐的手,我颇为感慨:我这个案子拖得太久了,连你们移民顾问,都让我熬跑了两个了,事不过三,希望在你的任内能有一个结果……[/FONT]
[FONT=宋体]顾问二姐把我案件的几个关键时间点推演了一番,也觉得事有蹊跷。二姐答应我,让她们公司总部的移民律师致函领事馆,了解一下情况,一有消息就尽快答复我。[/FONT]
2007[FONT=宋体]年[/FONT]
12[FONT=宋体]月初的一天,我接到了顾问二姐打来的电话,电话里传出她兴高采烈的声音:“您的运气来了,这几天赶紧去买彩票吧……”[/FONT]
[FONT=宋体]
待续……[/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