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谢谢KWS的解答。看来买投资房出租比出租自用房更划算一些。

不要客气。

投资房和自用房哪个更划算,一定要看个人情况,如果是你说的有高收入的情况,简单地投资出租房,因为税务关系,租金近一半变税金,不是很划算。在这种情况下,租金收入已经不是生活的决定因素了,你可以做其他选择,比如:

1.买大型的自用房,现在,这种房子被设计成主人有2000尺左右的使用空间,外加两套各800-900尺的有独立出入的出租单位,租金收入会增加很多。据我所知,如果租金是收的现金,是没有人为这部分收入报税的。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将来房子的增值部分完全免税。

2.买不久的将来有开发潜力的住宅用地或者农业用地,这种土地一般会有一栋或新或旧的房子和一块巨大的土地,可以有少量的收入,最好要保证这些收入能完全覆盖所有费用,这种土地一旦被开发,利益将是巨大的。当然,如果没有等到被开发的那一天,也会应为你持有了一段时间,更加接近被开发的日子,从而有一定的回报。
 
最后编辑: 2010-03-2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学习了这么多天这个精华帖,也想交个作业,供楼主和其他各位贤达评判一下,看看是否可行?

非常赞同尽快解决财务自由这个问题,但是人人能力不同,我的能力有限,目标也应该不同,斗胆晒晒我的目标:
1、准备好60万登陆费:50万买房,解决了住才能安心这是中国人的典型心理,尽管也可以考虑贷款一部分款省下的理财,如果能超过银行贷款利率就赚了。50万买房在大多地区应该没问题,10万安家?(这个够不够暂时不知道,离安家还早,先考虑大框架)。这一笔总共就是400万人民币。
2、每年3~4万的过日子费用:这是参考前面各位的帖子,有说够有说不够的,先按这个吧。我的情况是国内连根拔起,全家流放,所以没有了收入----那就只能靠理财。按保守的理财方式年收益达到5%的话,那就必须有80万的本金,之所以要保守投资,是因为我就80万本金不能有损失,否则就麻烦了。这一笔又是550万人民币。

这样就是说:如果在登陆后几年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如果具备了1000万人民币左右的资本,应该是能过日子的?不知道我算的对不对、全不全?当然是大概算,可能手一松很多莫名的费用又出来了。

问题:
1、如何每年把这3~4万转入加拿大(之所以放在国内是觉得可能还是国内新兴市场机会更好)?还是根本没人管(金额小)?如果申报为理财收入显然就要纳税了,如果一直说是国内资产慢慢转移是不是有些牵强?看另外一个资产申报的帖子说如果这550万在国内是房产可能好报税,但是如果在国内以房产的形式存在显然无法创造5%的收益啊?如果以股票、基金、存款的形式存在应该能做到5%以上的收益,但必须报税啊?总不能假装以房产的形式存在?
2、战胜通货膨胀。现在3~4万够过日子,不意味着5年后还够过日子,还必须加上通货膨胀率,这就更需要学习理财的知识了。

以上想法可能不成熟,请赐教。

在目前的状况下,有1000万的资产,能够恰当的理财,完全可以做到生活无忧了(包括无惧通胀的影响)。

你的买房安家,以及日常生活的安排没有什么问题,完全可行。

只是需要注意登陆前后的资产申报要合理。这样,每年从国内转3-4万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有一个细节要考虑,留在国内的那部分资产如果不是自住房形式,每年要申报海外资产,同时还要为这部分资产的投资收益报税缴税。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您说的总的原则俺很认同,但是,每个月1,500~2,000的生活费,在加拿大生活不是不可以,但是,生活水平与国内的相比,实在差距太大.


在大多地区,俺的投资移民朋友们,要么自己买房,要么就租住公寓或者CONDO,而租一个两居室的这类房子的房租,每个月就要1,300以上.如果还要养车,新移民的保险费相对很高,每年没有两千刀是下不来的.加上油费(加拿大的油费比美国的要高出1/4左右),每个月养一台车的费用,不会低于300刀(除非不开,不开白花保险费做什么呢?).


在这里一家人如果只是自己家里做着吃,并且还总是买那些打折的食品,全家一个月400刀也能够保证鸡鸭鱼肉蛋全的伙食水平.但是,如果要像在国内一样,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是奢侈消费),完全不计算,这点钱是不够的.


这里的猪肉很便宜,因为洋人不怎么吃.这里的牛奶和橙汁质量很好,价格与国内的差不了多少.这里的很好吃的巧克力比国内的便宜很多.除了这些食品而外,其他的食品,尤其是俺们中国人喜欢吃的许多食品,价格都不便宜.这里一磅青菜在华人超市中,要卖到1.49刀,西红柿要1.5刀/磅,青椒和辣椒等,都要2.5刀/磅.其他的所有来自中国的调料,基本上都要比国内的价格翻上几倍.好牛肉在这里的价格比国内的也贵不少.


俺们一家三口每个月平均花费在吃的上面的钱,大概在600~800刀之间,因为俺们不想在吃的方面太抠抠嗦嗦的了.与国内生活相比,这里的生活样样都需要自己动手,已经使生活水平下降了一大块,就不要使自己感觉更难受了.


不给孩子买巨无霸,是因为感觉这里的巨无霸相对国内的来说太贵,心理上接受不了.这里的巨无霸看上去比国内的要小一点(俺表妹夫说:现在加拿大的巨无霸的大小只有原来的3/4),一个要卖到9刀多还是10刀,还要加税.相比较国内的巨无霸套餐也才20多元来说,确属价格较高.何况这种东西也不是什么健康食品,所以,才拒绝为孩子买的(俺实际上非常高兴孩子终于有他自己想吃的想要的,而俺还可以堂堂皇皇予以拒绝购买的食品或者其他东西存在).


俺不相信人人都愿意回到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去,也不相信人人都是因为喜欢做家务才自己做所有这些家务.在这里做家务只不过是为生活所迫,所以,不想给自己找什么牵强附会的理由.


但是,作为一个乐观派,俺会尽量寻找做家务的乐趣,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不是成天哀叹自己的生活水平移民后下降了很多.


但是,对于还没有登陆的TX们来说,俺一定要告诉大家这里生活的真相,让大家行前对此有个充分的思想准备.

前面我已经声明了,我说的1500-2000生活开支是不包括房租或者还贷的。各位这里的朋友即便是有不买房子的原因,也有额外支付租金的能力,比如,打算买房子的那笔资金用来投资,用回报来支付租金。

车险是挺高的,不过,如果有安全驾驶记录,折扣可按每年5%递增,最大至43%,新移民朋友可以在国内保险公司开无事故证明并需要公证。

就国内和这里的生活水平做比较,我认为要通盘考虑,不能单方面看。

比如,按你所述可以接受的生活品质,需要800一个月的食品开销,比之国内要高很多,但是,你的房子、汽车等,以相似品质、地理位置算,国内更是高的惊人。就我所知道的温哥华,相似地段的房子不比北京、上海、深圳价格高,如果是house,这里还要便宜很多,100万加币的house在北京上海至少要200万加币以上,我在浦东看到一栋house,据说要3000万(约440万加币)。再如汽车,随便以BMW X5 xDrive4.8i为例,国内是170万,这里是7万加币,大约48万。这些“西瓜”已经让你省下来不少资金了,在食物上多花几百也就很正常了。就算把买“西瓜”省下来的资金,合理投资理财,得到的回报也远远大于在买“芝麻”上多付出的开销了。
 
最后编辑: 2010-03-2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俺不能说自己在股票投资上成功,但是,俺还是通过股票帐户和股票基金的投资赚了钱,并且,对此的感性认识也越来越强.

实际上,在日益严重的通胀预期下,不投资股市,也许比投资股市的风险更大.


PE产品就是"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就是购买那些有上市可能的,但是尚未上市的各类公司的股票,既可以是原始股,也可以是次原始股.这个产品有时银行也有卖的.当然,也许机会更多的在于民间...

这些年,祖国的变化是巨大的,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如各种基金、理财产品,因为没有很好的渠道了解,到现在也是一知半解的。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点。
 
最后编辑: 2010-03-2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FONT=宋体]加拿大人就不攀比了吗?[/FONT]


[FONT=宋体]一直听老移民们说:国内的人以“衣帽取人”,而在加拿大,没有人会在乎你穿什么,名牌也好,非名牌也好,一切悉随尊便。你完全没有必要在乎别人对自己衣着的看法。老移民们经常用这一说法作为挺加贬中的论据之一。[/FONT]


[FONT=宋体]事实是不是这样呢?[/FONT]


[FONT=宋体]在加拿大生活了七个月后,俺觉得这一说法有失偏颇。[/FONT]


[FONT=宋体]首先,加拿大人不是不注重衣着,而是平时并不注重,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却相当注重。即便是参加家庭聚会,西人们的衣着也都十分讲究。主人家的女孩子穿露背晚礼服,大人们也穿得很正式,化妆,佩带首饰。[/FONT]

[FONT=宋体]俺在加拿大注意到的日常最注重穿着的人们,是各类理财专家和保险推销员中的佼佼者们。他们不仅普遍都开着奔驰沃尔沃之类的好车,同时,绝对不随随便便地穿着牛仔裤示人。他们通常给人的印象都是刻意打扮过的,平时就十分讲究。俺认为这是他们工作的需要,但也说明,这样的行头有助于他们工作的成功。否则,他们就没有必要如此刻意装扮。[/FONT]


[FONT=宋体]国内的情况正好相反。除了少部分文艺界人士而外,国内人们很少有机会穿礼服类的衣装。加上国内衣服的花色品种和档次相对比加拿大的丰富了太多,所以,大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少人平时就喜欢不断地置装,和打扮自己。[/FONT]


[FONT=宋体]事实上,这些年国内普罗大众平时衣着的风格与水平与这里人的并不二致,除了一些公司上班要求正装而外,许多人平时都是仔裤一族。[/FONT]


[FONT=宋体]国内人们的攀比还表现在车和房子上。俺觉得这里人同样如此。差别只是在于:由于国内高档进口轿车与普通车的差价太过悬殊,所以,导致人们对两者之间比较的感觉印象更为深刻;而在加拿大,高档车与中低档车的差价不像国内的那样悬殊,所以,这种比较的感觉印象较为不深刻罢了。[/FONT]


[FONT=宋体]这里的人们衡量有钱与没有钱的标准,主要就是看你住的房子的价值。一位朋友说他的老板开着一辆新的中档车,但住在自己百万级的房子里;而老板的司机,则开着一辆破奔驰,租住在一个较差的地区。[/FONT]


[FONT=宋体]儿子的朋友们来到俺家,也会评价评价俺家的房子,并与他们自己家的相比较。俺儿子去到同学家回来,也会详细介绍同学家的房子的情形。[/FONT]

[FONT=宋体]甚至在这里的[/FONT]LINC[FONT=宋体]班里,无论老师还是同学,一说住在哪个区,大家就会知道他[/FONT]/[FONT=宋体]她是属于有钱人还是属于没钱的人。每当有同学搬去一个大家共认的好区,连老师在内的其他人都会很羡慕。[/FONT]


[FONT=宋体]这里的攀比中另一个很重要之点是:比去哪里旅游了。尤其是孩子们更是如此。[/FONT]

[FONT=宋体]俺在这里的姐妹淘移民加拿大十多年了,她的孩子比俺儿子小[/FONT]1[FONT=宋体]岁。前段时间的春假期间,他们一家去了拉斯维加斯。回来后说:没有办法,孩子之间互相比着,你家去了哪里,我家去了哪里。别人去过的地方,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去过,就觉得没面子。[/FONT]


[FONT=宋体]俺的这个姐妹淘说:为了保持中产的收入水平,使得孩子在学校有面子,所以,她才一直去上班。虽然,她觉得上班很累,因为她是做机械制图的,每天就像个画匠,不停地画。[/FONT]


[FONT=宋体]俺儿子回家也是说:他的西人[/FONT]TX[FONT=宋体]春假也大都跟随父母出去旅行了。走之前孩子们就在比着,回来之后又比较了一番各自的旅游目的地。这种现象是俺们在国内从来没有碰到过的。[/FONT]

[FONT=宋体]孩子们在学校也比较服装,也是喜欢名牌的运动装,和比较新型的电子产品。[/FONT]


[FONT=宋体]俺在这里认识的几个老移民,其中包括了俺的姐妹淘,包括了俺的房东,也包括了俺表妹两口子,他们都喜欢在周末去看[/FONT]OPEN HOUSE[FONT=宋体]。回来之后自然是对那些毫宅艳羡不已。虽然说这种举动也有相当多的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成分在内,但是,那种对于财富的渴望,却也是溢于言表的。[/FONT]


[FONT=宋体]在俺同这里的西人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西人们对他人的职业和职位的关注。所有的邻居只要在一起聊天,第一次见面,一定会问俺[/FONT]LG[FONT=宋体]和俺在中国的职业,甚至职位,。在他们平时的闲聊中,这也是他们的话题之一。[/FONT]

[FONT=宋体]俺家隔壁住着一个医生,她的工作很忙,每天还要接送孩子去这里那里训练和比赛打冰球,所以,无暇出席邻居们办的每一场[/FONT]PARTY[FONT=宋体]。但是,当一天俺俩在门口碰到,所以站下开始寒暄聊天后,她就问俺是不是过去在大学当过老师,她还能够清楚地说出俺的其他履历,令俺清楚地了解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俺的[/FONT]-[FONT=宋体]芳邻们很在乎俺们的各种背景:受教育程度,职业和职位。当然,其背后应该也不乏对于俺们的经济实力的基本评估。[/FONT]


[FONT=宋体]哪里的人性都差不多,不要指望加拿大人就会有什么明显的优异之处。[/FONT]

多生活几年,有些体会就会改变了。

攀比在哪里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有的直接一些,有的含蓄一点;有些人偏于物质,有些人偏于精神。同时,我们常常还要加上自己的解读,而在座各位又多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对自己的观点是非常有自信的,这样就容易把客观变得很主观了。

就如开奔驰宝马的佼佼者,除了展示自己,增强自信以外,他也是在配合客户的需要,也就是说客户的“攀比”决定了他们需要这样。这种现象出现在同胞中的远大于当地人,我接触过很多地产经纪,同胞经纪开的都是高档豪华车,而当地经纪开的车要差几个档次。另外,他们大多数是用租赁的方式来支持汽车费用的,这样费用会在税务上完全减免,所以租赁高档车会显得划算一些。

衣着方面,只有极少数场合有衣着规矩,大多数情况还是随意的。和国内不同的是,在大多数场合,讲究和不讲究的衣着可以相安无事的同时存在,当地人不会太在意对方有多么昂贵、多么名牌的服饰。即便是相互谈到这方面了,也得到了对方的赞赏,那也多半是礼节使然。因为彼此关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房子也是类似的情况,中华的文化教育咱们要安居乐业,近几年被解读为先安居才能乐业。西人的想法有些不一样,我有一家当地人租客,他们的收入应该有10多万吧,但消费习惯让他们近期不愿意买房,我看不出他们会和我攀比房子。同时,他们会在闲暇时,开着自己的游艇出海钓鱼玩,这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但我绝不会去攀比他们的游艇。

而邻居间相互了解、和好奇,更多是考虑社区安全方面,以及对自身生活的影响,攀比的成分要少一些。

还有一种现象是攀比做好事。我遇到过很多很多感人的事迹,体现出的是人们的淳朴,善良和热心。就如LZ这样无私地为广大移友奉献,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据我观察大家都已经为之而感动。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俺还想提醒大家:换汇一定要放到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把握时机,否则过来后样样要花钱,会感觉到捉襟见肘.如果事先有立刻充足的准备,过来后的感觉会好很多.

明白、明白!俺会高度关注汇率并及时操作的!:wdb9::wdb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我有一朋友就是类似做法,在加拿大交些税,造成是公司外派到国内工作的假象,去年枫叶卡到期,全家回温哥华更新卡可却被拒了,主要理由是因外派等原因而不能满足居住时间,事先也应提出申请的。所以要这样做的移友可要注意了!


-----谢谢你的很重要的资讯, 学习了.:wdb1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

而如果市场比较温和,不能做到每年一倍的变化,比如:3000-4000-5000-6000-5000-4000-3000-2500-2000-1500-2000-2500-3000,一个周期用了12年,按定投方式,我用excel计算了一下,总投入12W,最终资产12.553502W,12年的收益率只有4.61%,年均复利只有大约0.75%。这个差距太大了,是我没有计算对吗?

还有,这个投资思路中,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制定的长期投资规则操作,还是可以“适当”做出调整?是每年操作一次,不去理会市场相对的高点和低点,还是达到某个点位才操作?
......

您计算数据没有问题,在假设的情况下,收益率就是非常低。我测算过中国A股上证指数过去18年中所有连续10年的定投收益率,最低的10年收益率是负数,最高的10年年均复利超过20%。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 http://yoee163.blogbus.com/logs/61351363.html

关于第2个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按照既定的时间点进行调整,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市场的高点和低点,市场就是长期看向上,短期看随机。统计数据表明,每月定投、每季定投,甚至每年定投,虽然投资的时间点不同,但是长期收益的差距其实很小。
 
最后编辑: 2010-03-30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本金加码了,试试再从6000到3000走一趟.

如果从6000点一直下降到3000点,那肯定是当前的资产大缩水。但是如果这是你定投的投入期,而你到退休还有很长时间(例如20年),那就不用担心,也许还可以稍微高兴下。等60岁退休了,还有超过20年的预期寿命呢。其实熊市定投,牛市定赎,退休才更有保证。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关于财务自由,美国很久以前有个研究,产生了"安全提领比例4%"这一著名研究结果,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http://bobsfiles.home.att.net/trinity.htm。简单说,就是退休后每年提取比例只要不超过退休时资产的4%,那么就几乎不会遇到“人没死,钱没了”,而是“人死了,钱没花完”。(虽然研究中考虑了通胀,但是美国的通胀总的来说比较低)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FONT=宋体]信托产品[/FONT]---[FONT=宋体]可资选择的类定存投资品种之一[/FONT]


[FONT=宋体]一直对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深怀好感,是因为曾经投过的几只都曾经获得过令自己满意的收入,也是因为信托产品是俺平生接触过的第一种除银行存款而外的非银行金融系统发行的理财产品。[/FONT]

[FONT=宋体]俺曾经在[/FONT]04[FONT=宋体]年和[/FONT]05[FONT=宋体]年分别投资了两只信托产品,第一只是为房地产公司贷款的理财产品,那家地产商以七通一平熟地的[/FONT]60%[FONT=宋体]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给信托公司,然后,由信托公司和一家银行一起融资,将贷款利息的大部分作为固定回报,到期后返还给投资者。[/FONT]


[FONT=宋体]第二只信托产品是为南京某大型国有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募集的贷款,由地方政府做保,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募集资金,监管资金投向,然后,到期后将固定的回报返还给投资者。[/FONT]

[FONT=宋体]以上两只产品的回报在[/FONT]4[FONT=宋体]。[/FONT]5[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和[/FONT]5%/[FONT=宋体]年,虽然听上去不高,但是,比起当时的五年期定存的利息来([/FONT]2[FONT=宋体]。[/FONT]25%/[FONT=宋体]年),还是要高了不少,并且,还不用交利息税,而资本利得在国内是不用上税的。投资期限分别都是两年。俺觉得这个投资期限很合适,既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太长了容易损失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太短了又无益于资产安排,降低投资效率。[/FONT]

[FONT=宋体]俺投的第三只也是一个房地产贷款项目,[/FONT]08[FONT=宋体]年上半年做的,投资回报率是[/FONT]10%/[FONT=宋体]年。投资期限也是两年。可是,投资到一年半时,就由贷款方单独决定提早还款,从而缩短了实际投资的年限。这是此类产品的特点之一,也是它的弊病之一[/FONT][FONT=宋体]容易破坏投资者的整体投资计划。[/FONT]


[FONT=宋体](未完待续)[/FONT]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