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70:话说省城(上)
[FONT=宋体]省城,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那是个大地方。东北农民“黑土”曾向央视名嘴崔永元显摆,说准备带老伴“白云”去大城市旅旅游,哪个大城市呀?铁岭![/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铁岭不过是个地级市,估计“黑土”压根儿没敢想过去省城。这一点那老两口子不如我,来了加拿大后,不但《十二城记》中提到的那十二个“大城市”我都去过了,我还去过省城。[/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想到这儿我才意识到,再不说说省城,哪天省城的市长就打上门来了:我说啥意思啊你?连人口不足[/FONT]2[FONT=宋体]万的白石你都说到了,咋就不提俺们省城呢?你是对俺们有意见?还是对省领导有意见啊?[/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都没意见,这就说说省城。[/FONT]
[FONT=宋体][/FONT]
1843[FONT=宋体]年,那个曾经为大温哥华地区开埠的哈德逊海湾公司,进一步把他们的生意向西扩张,跨过了乔治亚海峡,跑到温哥华岛上、在岛的南端建立了一个贸易“据点儿”,开始与岛上的土著人做皮毛生意。一度这个“据点儿”连个官称都没有,名字都是胡乱叫,后来公司领导一看这样不成,显得咱这买卖不正规,主事儿的几个人一研究,为了显示咱这买卖是天字第一号,干脆,就叫“维多利亚堡”!这招牌绝对够大的了吧?[/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维多利亚是谁呀?当时的英国女王啊!用皇上的名讳命名一个皮草行的分号,这事儿要是发生在大清这边,凡是参与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得绑赴菜市口开刀问斩,弄不好还得灭九族。但是英国人不讲究这个,他们认为女王的名字能写在这世界的每个角度是帝国至高无上的荣誉,这是在给女王唱赞歌呢![/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果然,消息传到伦敦,龙颜大悦,女王一高兴,把整个温哥华岛都“给”了哈德逊海湾公司。女王就这么不开眼吗?下面这点儿小小的马屁手段就给拍晕了?当然不是!因为这事儿赶寸了,英美两国刚刚签订了边境条约(俄勒冈条约),条约规定,北美大陆[/FONT]49[FONT=宋体]度纬度线以南,全部归美国所有(把大温三角洲区西南半岛的“岛尖”划给了美国,就是这个条约留下的“杰作”)。而这个“维多利亚堡”所在的温哥华岛南部,已经有大约占全岛四分之一的面积探进了北纬[/FONT]49[FONT=宋体]度线以南。为了保住这块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英国王室授权哈德逊海湾公司全面负责温哥华岛的殖民事务、立足维多利亚堡并控制该岛全境。这招儿英明啊,这么一来,小小的维多利亚堡就像一颗钉子一样,把整座温哥华岛、连带乔治亚海峡中的一些细碎小岛都牢牢地钉在了今天加拿大的版图内。[/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等战略要地,无论是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还是后来的加拿大自治政府,均给予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维多利亚堡于[/FONT]1862[FONT=宋体]年“升格儿”为“维多利亚市”,更是于[/FONT]1871[FONT=宋体]年从新西敏头上夺下了后者戴了[/FONT]12[FONT=宋体]年的“[/FONT]BC[FONT=宋体]省首府”的桂冠。[/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省城维多利亚,就是这么来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根据[/FONT]2006[FONT=宋体]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维多利亚市人口[/FONT]78000[FONT=宋体]人(大维多利亚地区人口为[/FONT]345000[FONT=宋体]人),少数族裔移民和土著人口只占总人口比例的[/FONT]15%[FONT=宋体],其余均为北美及欧洲白人。居住在维多利亚的华人约为[/FONT]3100[FONT=宋体]人,占少数族裔居民总数三分之一。从这组数据中不难看出,维多利亚和大温的西温、北温、新西敏、穆迪港、白石、拉德纳、措瓦森一样,也是一座“白人城市”。不过,维多利亚市的人口规模比那几个小城镇要大许多,省城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维多利亚堪称大温和温哥华岛这两个地区中最大的“白人城市”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维多利亚市的人口统计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数字:该市[/FONT]55[FONT=宋体]岁以上的居民,占全市人口的[/FONT]28%[FONT=宋体],这个数字超过了大温的白石([/FONT]26%[FONT=宋体]),使之成为加西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都说维多利亚是养老胜地,看来名不虚传。[/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为什么加拿大人退了休都爱往维多利亚跑呢?说起来很好理解。就居住条件来说,谁都知道温哥华有两大优势是加拿大内陆和东岸地区比不了的:一个是气候,一个是环境。可这两条儿,温哥华不敢在维多利亚面前显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先说气候。维多利亚、温哥华同属加西海岸地区,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一条俩城市是共享的。但是咱前面说过,温哥华的冬天阴郁多雨,那是因为她紧靠着海岸山脉,温暖的洋流一遇见高山就变成雨下来了。而维多利亚是在岛上,远离高山,所以这里“阳光灿烂的日子”要明显多于温哥华。[/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再说环境。俩城市都靠海,温哥华是在海岸边,维多利亚是在海岛上。“风景优美、景色怡人”这一条算是两家各有千秋,可是就空气质量来说,温哥华再好,只怕也好不过维多利亚去吧?毕竟前者是[/FONT]200[FONT=宋体]万人口的大都会区、经济中心城市,而后者连“郊区”算上才三十几万人,而且只是区域性的政治中心。[/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除去上面这两条,维多利亚市作为[/FONT]BC[FONT=宋体]省的省会,医疗卫生条件、公共服务设施一点也不比“大城市”温哥华差。再加上这座城市所特有的那种古典、优雅的英伦风情,不能不承认,这确实是个退休养老的好地方。[/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么好的条件,当然不是只对老头儿老太太有吸引力,谁也没规定年轻人就不能去维多利亚加定居。刚办移民那会儿,我一度非常向往这座城市,曾想将来移过去后把家安在那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这句诗代表了很多人的梦想吧……[/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可是,梦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梦,你只管闭着眼去做,不论是抢银行还是娶常娥都不犯法,但是在现实当中,有些事情你不得不考虑。拿我来说,真要是住在维多利亚,首先交通就是个问题。[/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从温哥华到维多利亚,先要穿过列治文和三角洲两个城区,从措瓦森乘渡轮到温哥华岛上[/FONT]Swartz Bay[FONT=宋体],然后从这里往南再走二十七、八公里,才到维多利亚市区。虽说这一路都有公交系统顺畅地连接,但至少也需要[/FONT]4[FONT=宋体]个小时才能完成。人家那些老头儿老太太往岛上一呆,兴许就没打算再“回头是岸”,咱不行啊,一年三四次打往返,这不是折腾吗?![/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还有,在一定程度上说咱是“奉女移民”,闺女将来读大学的事儿得提前考虑。不是说岛上没有好大学,位于维多利亚市区东北角上的“维多利亚大学”在加拿大综合类大学排名榜上近三年一直高居榜首。可是,咱不是还藏着奔[/FONT]UBC[FONT=宋体]的心气儿么,毕竟那是医学博士类大学排名榜上前三、四名的学校。如果真能考上[/FONT]UBC[FONT=宋体],咱住大温不是离闺女还近点么?说到心气儿了,不瞒列位看官,凡是“奉子(女)移民”的,落户到多伦多,十有八九是奔着“多大”去的;定居在温哥华,不斤不厘儿都是冲着[/FONT]UBC[FONT=宋体]来的。孩子是不是那块料单说,做父母的这片望子成龙的心意不难理解。[/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一想到上面这两个问题,这“维多利亚梦”至少暂时不能做了,所以,才有了登陆温哥华、落脚列治文的后话。[/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待续……[/FONT]
[FONT=宋体]省城,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那是个大地方。东北农民“黑土”曾向央视名嘴崔永元显摆,说准备带老伴“白云”去大城市旅旅游,哪个大城市呀?铁岭![/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铁岭不过是个地级市,估计“黑土”压根儿没敢想过去省城。这一点那老两口子不如我,来了加拿大后,不但《十二城记》中提到的那十二个“大城市”我都去过了,我还去过省城。[/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想到这儿我才意识到,再不说说省城,哪天省城的市长就打上门来了:我说啥意思啊你?连人口不足[/FONT]2[FONT=宋体]万的白石你都说到了,咋就不提俺们省城呢?你是对俺们有意见?还是对省领导有意见啊?[/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都没意见,这就说说省城。[/FONT]
[FONT=宋体][/FONT]
1843[FONT=宋体]年,那个曾经为大温哥华地区开埠的哈德逊海湾公司,进一步把他们的生意向西扩张,跨过了乔治亚海峡,跑到温哥华岛上、在岛的南端建立了一个贸易“据点儿”,开始与岛上的土著人做皮毛生意。一度这个“据点儿”连个官称都没有,名字都是胡乱叫,后来公司领导一看这样不成,显得咱这买卖不正规,主事儿的几个人一研究,为了显示咱这买卖是天字第一号,干脆,就叫“维多利亚堡”!这招牌绝对够大的了吧?[/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维多利亚是谁呀?当时的英国女王啊!用皇上的名讳命名一个皮草行的分号,这事儿要是发生在大清这边,凡是参与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得绑赴菜市口开刀问斩,弄不好还得灭九族。但是英国人不讲究这个,他们认为女王的名字能写在这世界的每个角度是帝国至高无上的荣誉,这是在给女王唱赞歌呢![/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果然,消息传到伦敦,龙颜大悦,女王一高兴,把整个温哥华岛都“给”了哈德逊海湾公司。女王就这么不开眼吗?下面这点儿小小的马屁手段就给拍晕了?当然不是!因为这事儿赶寸了,英美两国刚刚签订了边境条约(俄勒冈条约),条约规定,北美大陆[/FONT]49[FONT=宋体]度纬度线以南,全部归美国所有(把大温三角洲区西南半岛的“岛尖”划给了美国,就是这个条约留下的“杰作”)。而这个“维多利亚堡”所在的温哥华岛南部,已经有大约占全岛四分之一的面积探进了北纬[/FONT]49[FONT=宋体]度线以南。为了保住这块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英国王室授权哈德逊海湾公司全面负责温哥华岛的殖民事务、立足维多利亚堡并控制该岛全境。这招儿英明啊,这么一来,小小的维多利亚堡就像一颗钉子一样,把整座温哥华岛、连带乔治亚海峡中的一些细碎小岛都牢牢地钉在了今天加拿大的版图内。[/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等战略要地,无论是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还是后来的加拿大自治政府,均给予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维多利亚堡于[/FONT]1862[FONT=宋体]年“升格儿”为“维多利亚市”,更是于[/FONT]1871[FONT=宋体]年从新西敏头上夺下了后者戴了[/FONT]12[FONT=宋体]年的“[/FONT]BC[FONT=宋体]省首府”的桂冠。[/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省城维多利亚,就是这么来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根据[/FONT]2006[FONT=宋体]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维多利亚市人口[/FONT]78000[FONT=宋体]人(大维多利亚地区人口为[/FONT]345000[FONT=宋体]人),少数族裔移民和土著人口只占总人口比例的[/FONT]15%[FONT=宋体],其余均为北美及欧洲白人。居住在维多利亚的华人约为[/FONT]3100[FONT=宋体]人,占少数族裔居民总数三分之一。从这组数据中不难看出,维多利亚和大温的西温、北温、新西敏、穆迪港、白石、拉德纳、措瓦森一样,也是一座“白人城市”。不过,维多利亚市的人口规模比那几个小城镇要大许多,省城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维多利亚堪称大温和温哥华岛这两个地区中最大的“白人城市”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维多利亚市的人口统计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数字:该市[/FONT]55[FONT=宋体]岁以上的居民,占全市人口的[/FONT]28%[FONT=宋体],这个数字超过了大温的白石([/FONT]26%[FONT=宋体]),使之成为加西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都说维多利亚是养老胜地,看来名不虚传。[/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为什么加拿大人退了休都爱往维多利亚跑呢?说起来很好理解。就居住条件来说,谁都知道温哥华有两大优势是加拿大内陆和东岸地区比不了的:一个是气候,一个是环境。可这两条儿,温哥华不敢在维多利亚面前显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先说气候。维多利亚、温哥华同属加西海岸地区,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一条俩城市是共享的。但是咱前面说过,温哥华的冬天阴郁多雨,那是因为她紧靠着海岸山脉,温暖的洋流一遇见高山就变成雨下来了。而维多利亚是在岛上,远离高山,所以这里“阳光灿烂的日子”要明显多于温哥华。[/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再说环境。俩城市都靠海,温哥华是在海岸边,维多利亚是在海岛上。“风景优美、景色怡人”这一条算是两家各有千秋,可是就空气质量来说,温哥华再好,只怕也好不过维多利亚去吧?毕竟前者是[/FONT]200[FONT=宋体]万人口的大都会区、经济中心城市,而后者连“郊区”算上才三十几万人,而且只是区域性的政治中心。[/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除去上面这两条,维多利亚市作为[/FONT]BC[FONT=宋体]省的省会,医疗卫生条件、公共服务设施一点也不比“大城市”温哥华差。再加上这座城市所特有的那种古典、优雅的英伦风情,不能不承认,这确实是个退休养老的好地方。[/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么好的条件,当然不是只对老头儿老太太有吸引力,谁也没规定年轻人就不能去维多利亚加定居。刚办移民那会儿,我一度非常向往这座城市,曾想将来移过去后把家安在那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这句诗代表了很多人的梦想吧……[/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可是,梦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梦,你只管闭着眼去做,不论是抢银行还是娶常娥都不犯法,但是在现实当中,有些事情你不得不考虑。拿我来说,真要是住在维多利亚,首先交通就是个问题。[/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从温哥华到维多利亚,先要穿过列治文和三角洲两个城区,从措瓦森乘渡轮到温哥华岛上[/FONT]Swartz Bay[FONT=宋体],然后从这里往南再走二十七、八公里,才到维多利亚市区。虽说这一路都有公交系统顺畅地连接,但至少也需要[/FONT]4[FONT=宋体]个小时才能完成。人家那些老头儿老太太往岛上一呆,兴许就没打算再“回头是岸”,咱不行啊,一年三四次打往返,这不是折腾吗?![/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还有,在一定程度上说咱是“奉女移民”,闺女将来读大学的事儿得提前考虑。不是说岛上没有好大学,位于维多利亚市区东北角上的“维多利亚大学”在加拿大综合类大学排名榜上近三年一直高居榜首。可是,咱不是还藏着奔[/FONT]UBC[FONT=宋体]的心气儿么,毕竟那是医学博士类大学排名榜上前三、四名的学校。如果真能考上[/FONT]UBC[FONT=宋体],咱住大温不是离闺女还近点么?说到心气儿了,不瞒列位看官,凡是“奉子(女)移民”的,落户到多伦多,十有八九是奔着“多大”去的;定居在温哥华,不斤不厘儿都是冲着[/FONT]UBC[FONT=宋体]来的。孩子是不是那块料单说,做父母的这片望子成龙的心意不难理解。[/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一想到上面这两个问题,这“维多利亚梦”至少暂时不能做了,所以,才有了登陆温哥华、落脚列治文的后话。[/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待续……[/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