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VO是PT的北京统计帖
2.23登陆,现已登陆41天,今天回家向版主和大家汇报近况:
登陆后每一天都是busy schedule, 没有倒时差的时间。办各种手续(现已收到枫叶卡,Sin卡,convenience card,credit card,library card);找公寓,租了在sheppard& Don mills 北边的公寓(没有job reference 不一定要交一年或半年的deposit,我只先交了2个月的:1个是3月份的,另一个作为押金;另外,2月份住几天是按天算的),我租的是juior one bedroom, 因为妈妈马上从Vancouver过来;找到CARE center(帮助海外护士做回本行的机构),清楚了自己想做回护士今后该如何做;买新的和二手的家具,电器(现已齐全,包括空调);办home phone, cable, Internet, cell phone;在YMCA评估语言:6,6,8,7,3月8日开始在Victorian park上5级的Linc 班(他的5级和6级是一个班),本月12日将转到CARE center 自己的Linc班(benchmark6+);在March break时上的workshop;考了First-aid,CPR, AED,HCP的证(六日两天时间的课,今后做与health相关的volunteer都是需要的);上周开始在晚上和周六在Overland learning center上ESL。 周一到周四,每天三种课,9:00AM-9:00PM, 周五:9:00Am-2:30PM,周六上到8:30Am-12:30PM,周日没课(一直在寻找理想的教堂,流浪的灵魂还没找到归宿)。
老公登陆一周后回国上班,多伦多的整体就业市场并不景气,来这之前都说Toronto是加拿大工作机会最多的地方,但事实很不理想。让他放弃中国的工作,实在很残酷,也不理智。若想从事医疗行业,在这没有执照根本不可能工作,有执照没本地经验很难找到工作,有执照没本地学历很容易被laid off。
对于没有本科学历的我,不能申请RN,只能申请RPN(Registered Practical Nurse), 曾经在登陆前为此哭过一晚上,一万个不甘心。可是到了加拿大,参加关于Resume,Calling card, cover letter的workshop,上了各种网站,听到各国新老移民关于工作的抱怨。了解目前护理的市场情况,和自身的差距,完全接受先拿下PRN,再上两年RPN-BsN的课程,再考RN,似乎路程长了些,但local Bachelor degree是必须要拿的,我需要经历两年残酷的折磨才能重生。上个月因为医疗拨款紧缩,已经有两家医院均在laid off RN, PRN, NA(各医院每一级10名左右)。
Toronto是各国移民的聚集地,流动人口多,小偷多,前天的报纸写到Toronto汽车盗窃(书包或钱包放在车里,在几分钟内会打破玻璃,或撬车锁偷走)每天达到65起。公寓或codo丢东西的报道不少,有的公寓是有通用钥匙,一把钥匙能开各个单元,而且很不可思议的是同一个牌子,相同的锁可以用一把钥匙通开。友情警告:在自己公寓一定不要放现金(我自己也是受害者)和首饰。 另一个不同是,家具一般不给送(很贵的delivery),而且买回的家具一般都是自己装。我的餐桌和餐椅到现在还和厂家纠结。
现在还没有时间仔细琢磨多伦多的医疗的benefit,健康卡下月底才能拿到,到时需要找家庭医生(中国医生很难找,每个医生收满了就不再接受新病人;而且这边大陆的医生少之又少,几乎都是香港去的)。另外,买药要花钱的,一个Linc班的同学看Walk in 的doctor,开了21粒阿莫西林,花了19加币,其实他只是简单的感冒,但为了尝试医疗过程,他也是带药过去的,只是英文潦草的处方无法看懂。关于低收入的补助也还没时间了解。另外,没有考驾照(虽然有6年的驾照本,但在中国很少摸车),也没考G1,深知没有车的辛苦,虽然今年很暖和没怎么受苦,买个个小购物车买菜,好在鼎泰近在咫尺。
虽然来了后一些情况比想象的更残酷,但日子还是很幸福:Linc班免费;workshop免费,还能报token(车票)和提供refreshment;ESL也是只需要交7加币,可以上一年(从9月到转年6月)各个学校的各种ESL的课(包括IELTS, TOFEL),若没有身份,ESL一小时的课程收费6加币;打开电视100多英语频道,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回家后也开着,再也不用担心在中国网速慢,时断时续的英语节目;Creater Toronto的报纸在Linc班每天可以免费拿一份。自己像是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掉到英语的糖堆里,贪婪享受在其中(但老移民友对我情提醒:刚来一般所有的人马力都开的足,上上可能就没劲了)。
周围所有的同学,老师不相信我才来了一个多月,而且原来是中国的护士,英语可以说的这么流利,我明白这是鼓励,到了这里所有人都变得很Canadian,这也是Canadian culture的一部分.ESL的IELTS老师认为我上Linc班是在浪费时间,但目前Linc班讲的Canadian culture, policy, 各种benefit,对刚到加拿大的人还是很有用的(没有臭显摆的意思,因为我看到绝大多数PT同学都已变17,必须面对新的生活,只是希望在这里大家能够你追我赶,彼此给多些压力,早日过上心中希望的日子,而不有违移民的初衷,和漫长等待的辛苦;而北京论坛中的一些同学还在经受贝雕的折磨,9.1后的一些同学还在无奈的等待ME,所以不想发表新主题)。而且我在等护士局的评估结果,7月份还要考雅思A(minimum:speaking7,其他三项均要达到6.5,比去年的要求又高了)目前学专业英语的精力达不到(以前考美国护士执照时,深有体会,一段时间只能攻一项),深知在这边拿speaking 7的难度,但我一定要结束雅思噩梦。很清楚自己的差距,知道英语的重要性,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这,知道时间的意义。
最后,祝大家心想事成。Happy E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