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追着看完了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哭了个稀里花啦------
太惨了,天底下没有不疼儿女的父母,只有不孝顺父母的儿女.
不知道将来等我们老了的时候,会不会遭遇被儿子赶出家门,抛弃荒郊野外的下场;也不知道国内现在啃老一族利欲熏心丧尽天良的现象多不多;人性啊,在金钱利益面前消失殆尽.
子欲养而亲不在.趁儿子上大学之后好好回去陪父母,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是我们做子女应尽的义务,
我也支持孩子住校。这是一个全然不同的生活经历。其实大学里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不完全是书本上的。人脉也重要。
原本俺也有回去照顾老爸的打算。春节时,俺和他提了,老人沉默了一会儿,说,算了,你还是在那边待着吧,那里空气好,对身体有好处。
俺还有个家族任务,要牺牲一下,继续扎根敌营,等着照顾这一俩年就要过来读中学的亲戚孩子。
加拿大高中教育体系之完备是经得起推敲的。如果孩子在公校确实出类拔萃成再发展将受到各种阻碍,那就去私校。前几天坛子里在讨论公校私校的选择问题,大家七嘴八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抒己见,好不热闹.
其实天下父母的心都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愿意将最好的教育都给与孩子.
当初在我家仔仔升中学的时候,我先生也是想送孩子上私校,但遭到了我和孩子的消极对抗.
我是这样想的:加拿大的教育体制在世界上是属于领先地位的,公立中学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计划,针对质历不同的孩子有着多种多样的选择,有快车道也有慢车道,只要孩子优秀,是不会埋没他的.加拿大三级政府每年都投入巨额的税收收入在公校,公校的资源一点都不输与私校,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就拿我家仔仔就读的IB来说,除了每年每个学生花费政府大约$8000元的教育费用外,学校局购买了整个IB的教育计划,无偿地给选读IB的学生们,家长需要付的费用仅仅只是IB毕业考试的试卷费用$1000元.
这种IB教育在国内和香港是需要近二十万港币费用的,而且是需要家长全额PAY的,而在加拿大的公校,是无偿的.
私校的孩子得到的照顾的确好一些.但孩子一但上了大学,面对的不是贵族式的小班教育,也没有了以往老师精心照料,到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关键时候,孩子要在短时间里克服失落感,尽快完成中学向大学的过渡,还是要克服困难的.
做为一个小女人,我还有一个小小的我.在此需要检讨,就是想少花钱多办事.在加拿大,作为纳税人,每年都为国家做贡献,子女上公校实际上就是拿回一些上缴的税,为什么不呢?
当然话又说回来,上私立学校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家庭环境优越的中产阶层,他们的孩子上私利学校,上学的费用是可以抵税的,因为每年十几万的收入反正都要交税,负担子女的学校费用和捐赠都可以抵税,一样都是上缴,交给学校和政府,前者是花在孩子身上,后者却去向不明.世界名校哈普耶每年的收入很大一部分就是顶级校友捐赠的.
如果家庭条件许可,让孩子享受私立教育,从小养成小绅士淑女的风度,也是让人羡慕的.
加拿大高中教育体系之完备是经得起推敲的。如果孩子在公校确实出类拔萃成再发展将受到各种阻碍,那就去私校。
倘若所有教育的目标就只是为了成才的话,恐怕也是扭曲的。
前两天,在我家先生的安排下,我带着仔仔拜会了来自国内某上市证券公司的首席分析师,细心聆听了来自专业人士的教诲,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现在国内证券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和世界级别的投行靠拢.无论是经营管理模式,还是招人用人机制,都是不拘一格,十分灵活.而且面向世界,只要有能力有魄力,无论白人黑人,无任欢迎.
分析师对我儿子说:年轻人,走向社会后,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为人处世的品行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行得正才能走得远,做对一件事干好一个项目是容易的,但做得一个好人并不容易.
-------
孩子听了专家讲述了在培养助手过程中的钟种事例,似乎明白了许多,知道了除了专业能力之外,一个成功的人首先是一个正直的,喜欢助人为乐的人,也知道了行业之间竞争的残酷.
孩子大了,早一点了解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早一点知道为人处世的自然法则,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