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加拿大上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大学越来越亚洲、万一白人学生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也知耻而后勇了、大学竞争日益激烈……说不定某天加国会突然宣布:

I服了U,鄙国正式引进中国的高考制度!
茶兄真幽默,I服了U too[/quote]

呵呵,世界各国的大学录取制度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主要是针对本国的情况而设置的。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各国的教育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来自国外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主要的留学目的地国家。

说引进中国的高考制度,确有调侃的成分,但大批中国学生的涌入对加国的大学体制势必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加国的一些学者说不主张加国大学像美国那样,在录取亚洲学生方面设置不同的录取条件。但是这种说法本身就说明了这种影响已经在起作用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华人多的地方,孩子学习一样不轻松啊。老公同学的孩子在温西一所学校上学,据说现在学业非常辛苦,做REPORT要到半夜,父母一起跟着受累。班里老师问,有多少同学想上美国的大学?只有两个同学说想上UBC,其余的都想去美国。这个孩子今年是九年级,已经为美国大学努力准备着了。我听了,长叹一口气。
茶兄,你家孩子不这样吧。

我家孩子上学的学校应该不属于所谓的“好学区”,其中本土学生有雄心壮志的不多,很多孩子大学都不打算上;一些留学生和新移民的孩子也大都属于上进心不强的,读到十一、二年级了有的ESL还没读出来。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自己这个年龄了,适应起来肯定有很多困难啦,有一个地方可以换换环境也不错啊

说得是!我也觉得,这个年龄了,没义务非得去适应别人了。换换环境,尝个新鲜,能适应就适应,适应不了的就保持原有的状态。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祝贺一下茶兄荣登200页, 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茶兄的好帖! 支持!


真是,200页了,又是一个里程碑了。:wdb6:

所有来喝茶、聊天、看贴子捧场的朋友都功不可没!谢啦!!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我的理解是,发达国家要做精英,要看你为大家,为社会付出了多少。
中国目前的现状是:要做精英,要看你从国家捞到多少好处。

虽然我是中国人,但我觉得某些中国人的这种心态值得探究啊:被欺压的人对于欺压他的人,不仅有恨,还有羡慕,嫉妒,相取而代之等心理。。。很少有人会想想如何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现状


这种反思很深刻。

但是对整个人类来说,有这种觉悟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仅是中国人。

西方的所谓主流社会建立起来的这种价值观,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人在一片黑暗中点起了这样的火种,为后世立下了这样的“规矩”。

把时间还原到美国建国之初,那时全世界还都是各自的国王说了算,一帮人推翻了一个强权,会立即建立起新的强权、自己当上新国王。华盛顿之辈从英国人手里取得了政权之后,老哥儿几个一商量,居然宣布: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人人生而平等”这词儿给的有多硬实!别忘了那可是在皇权至上、世袭罔替的封建时期啊。

更了不起的是那些人说到做到,定下了这样的“铁律”之后,那帮开国元勋果然就放下利剑回家种田去了。像《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居然最后死于贫困交加、身后欠了一屁股债。这些事情前一段国内上演的电视片《公司的力量》、《华尔街》中都有表述。

纵观人类历史,华盛顿、杰斐逊们无疑才是真正的圣人,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交给了人民(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是人民自己打下的江山),在他们之前没有这样的人。

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发达国家那种为大家、为社会做贡献的“精英意识”,比尔盖茨、巴菲特把财富不留给儿子而捐给社会,这些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美国、加拿大,什么坏事都可以做、什么代价都可以付,但立国之本不可动摇。所谓立国之本,就是前面引述的独立宣言中的那几句话。

华盛顿、杰斐逊们给他们开了一个好头,这个头儿一开,后世谁再想骑在人民头上,比登天都难。再加上这250年的延革,这种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

而我们呢? 几千年来走的就是两条路:生逢乱世,靠的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生逢治世,靠的则是笔杆子科考入仕。这“二杆子”也早已深入人心,由此造成人们对权力的无限崇拜。

不行,别再说了,弄不好又让人给“蔽”了……
 
最后编辑: 2010-12-05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想说我们小时候虽然物质不丰富,至少精神压力没有那么大,不也健康快乐地长大了么?

现在的小孩怎么这么苦?

我们小时候前面没有那么多诱惑。

那时候,学习再好也没大学可上,一律去农村插队。俺最终毕业时没赶上插队,差了几年,当时无比遗憾,因为听那些插队的大哥哥、大姐姐讲述,觉得集体农村插队的生活特别好玩。

那时候,当多大的官也没多少油水。前两天看“唐老鸭”的博客,有一篇是讲他的自行车的,其中有一张七十年代的老照片:当时庄则栋是体委主任,正部级,每天也骑一自行车上班。

那时候,本事再大也挣不着钱,就是挣着钱了也没地儿花去。每人每月就30斤粮票,差一两粮票,那根6分钱一根的油条就没人卖你。

那时候……咦?咱俩是一个“小时候”的么?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这种反思很深刻。

但是对整个人类来说,有这种觉悟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仅是中国人。

西方的所谓主流社会建立起来的这种价值观,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人在一片黑暗中点起了这样的火种,为后世立下了这样的“规矩”。

把时间还原到美国建国之初,那时全世界还都是各自的国王说了算,一帮人推翻了一个强权,会立即建立起新的强权、自己当上新国王。华盛顿之辈从英国人手里取得了政权之后,老哥儿几个一商量,居然宣布: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人人生而平等”这词儿给的有多硬实!别忘了那可是在皇权至上、世袭罔替的封建时期啊。

更了不起的是那些人说到做到,定下了这样的“铁律”之后,那帮开国元勋果然就放下利剑回家种田去了。像《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居然最后死于贫困交加、身后欠了一屁股债。这些事情前一段国内上演的电视片《公司的力量》、《华尔街》中都有表述。

纵观人类历史,华盛顿、杰斐逊们无疑才是真正的圣人,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交给了人民(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是人民自己打下的江山),在他们之前没有这样的人。

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发达国家那种为大家、为社会做贡献的“精英意识”,比尔盖茨、巴菲特把财富不留给儿子而捐给社会,这些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美国、加拿大,什么坏事都可以做、什么代价都可以付,但立国之本不可动摇。所谓立国之本,就是前面引述的独立宣言中的那几句话。

华盛顿、杰斐逊们给他们开了一个好头,这个头儿一开,后世谁再想骑在人民头上,比登天都难。再加上这250年的延革,这种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

而我们呢? 几千年来走的就是两条路:生逢乱世,靠的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生逢治世,靠的则是笔杆子科考入仕。这“二杆子”也早已深入人心,由此造成人们对权力的无限崇拜。

不行,别再说了,弄不好又让人给“蔽”了……

小时候,没有多少书看,但有了电视,黑白的,看了很多翻译过来的名著拍成的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海蒂》之类的。当时看到大人对孩子彬彬有礼对话,竟一时呆住了------人间竟还有这样的关系,这样的尊重!

看了那些故事,很多情节都忘记了,都是现在孩子又读这些书时,才恍然大悟当时看的是什么。但那种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那些甚至说不出来的东西,仿佛融化到血液中去了,仿佛就是自己心中一直盼望的一种生活的调子……

就像随着孩子看了很多孔子、孟子、老子的书,刚一翻看时,竟眼泪都下来了。为什么,我们小的时候没有读过这样的书?我们当时都学了些什么啊?多少东西都是用而不知啊,究竟多少是因为无知而走的弯路?

我们也都是上过大学的,其实,谁知道学的东西多少是有用的呢?现在的学校教育也是如此,很多书在瞎读,傻练,只为一个虚幻的分数,排名!其实,很多的题目还不知是在多仓促下出出来的,卷子是在多匆忙中看出来的。家长和孩子们如获至宝的捧着这样的分数,有多少意义呢?

现在的我们,成功的定义很狭窄。其实,人生可以有很多的活法,无所谓对错,只要本人感觉幸福,不妨碍其他人的生活,不违反法律。谁又能说不可以呢?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哈哈哈。。。还是说说天气,房价之类地比较安全。
请问茶兄,最近温哥华的房价有没有下降的趋势啊?

正好刚在本周的列治文“市报”The Richmond Review上读来的一组与大温房价有关的数据,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过去5年中,列治文的公寓价格上涨了48.8%,达到了340507元。文中没有说清楚这是中位价还是平均价。我感觉这个价格如果买比较新的高层混凝土公寓,大概只能买到了一个600多尺的一室一卫户型;如果买旧的木制低层公寓,大概是一套900至1000尺二室房型的价格。

过去5年中公寓价格的上涨幅度,列治文是整个大温最高的;西温以45%的涨幅排在第二位;伯纳比和新西敏并列第三,涨幅是42.5%。

列治文Townhouse的成交价格是524315元(感觉这个价格很难买到较新的Townhouse,尽管近两年建的Townhouse只有一千三、四百尺大小;如果买七、八十年代建的旧房,这个价格或许还差不多),5年来涨幅达到了55.3%。

列治文House的成交价是920410元(这个价格大约可以在中等社区内买到一栋占地五千尺左右、面积3000尺以内、二三十年房龄的旧宅),5年涨幅68.6%,仅次于温哥华西区排在大温地区涨幅的第二位。

就近期而言,刚刚过去的11月与10月份相比,house和公寓的交易数量分别上升了20.3%和12.8%;公寓和townhouse成交价的中价位(或许前面引述的也是中价位?)基本持平;House的中价位成交价则微落2.8%。

以上列治文这些数据,应该可以反映出大温地区的房事的基本状况。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正好刚在本周的列治文“市报”The Richmond Review上读来的一组与大温房价有关的数据,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过去5年中,列治文的公寓价格上涨了48.8%,达到了340507元。文中没有说清楚这是中位价还是平均价。我感觉这个价格如果买比较新的高层混凝土公寓,大概只能买到了一个600多尺的一室一卫户型;如果买旧的木制低层公寓,大概是一套900至1000尺二室房型的价格。

过去5年中公寓价格的上涨幅度,列治文是整个大温最高的;西温以45%的涨幅排在第二位;伯纳比和新西敏并列第三,涨幅是42.5%。

列治文Townhouse的成交价格是524315元(感觉这个价格很难买到较新的Townhouse,尽管近两年建的Townhouse只有一千三、四百尺大小;如果买七、八十年代建的旧房,这个价格或许还差不多),5年来涨幅达到了55.3%。

列治文House的成交价是920410元(这个价格大约可以在中等社区内买到一栋占地五千尺左右、面积3000尺以内、二三十年房龄的旧宅),5年涨幅68.6%,仅次于温哥华西区排在大温地区涨幅的第二位。

就近期而言,刚刚过去的11月与10月份相比,house和公寓的交易数量分别上升了20.3%和12.8%;公寓和townhouse成交价的中价位(或许前面引述的也是中价位?)基本持平;House的中价位成交价则微落2.8%。

以上列治文这些数据,应该可以反映出大温地区的房事的基本状况。


看见“涨”字就晕呀:wdb24::wdb24::wdb24: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我家小儿出生后,我就努力给他争取平等的权力,从不强迫他做不愿意做的事,遇事都是沟通商量说服,然后达成一致。希望让他健康幸福的成长。但是呀但是,这种努力好累人,不停的和环境抗争,和老师沟通疏通,这不,搞烦了奔“平等”加拿大去了...
呵呵,我家小儿性格温和大气,自信乐观,不是问题少年哟。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看来我得翻页呀! 200页的热点居然是小时候! 想想我们小时候, 真是无忧无虑的开心, 放学也没啥太多的作业, 一做完, 女孩子到弄堂里跳橡皮筋, 扔米接子翻麻将牌; 男孩子在地上玩打弹子, 拿着玩具枪冲锋陷阵来抓坏人的游戏。 那叫一个傻乐呀! 直到天黑被父母叫回家吃饭。 没有攀比、没有算计、没有暗地里使劲, 父母辈的也大多是脚碰脚差不多, 大家兜里都没啥钱,市场上没东西。所以别比, 都一样! 偶有爸爸下班带回块西点, 已经是梦了好久的美食了! 现在回过头来想, 心里有东西惦记着也是一种美! 现在兜里有钱了, 市场也丰富了, 也就没了念想了!吃嘛嘛不香了! 呵呵!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