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热气腾腾的中国相比,温哥华的还是不紧不慢的老样子,但是列治文的变化挺大,与七八年前相比,多了不少建筑物。哥们告诉我,近年来华人来的挺多,都扎堆列治文了,还有要开冬奥,马上要开通天车了。
第二天一大早,哥们拉上我,黑灯瞎火地开到west broadway的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签证处,排队等候签证。这还没上班呢,已经是黑压压的人群,从走廊内排到后门停车场。天上下着雨,冷风嗖嗖,我排在室外,不禁打了几个寒噤。
“做中国人就是TMD命苦!”排在我后面的一个40多岁的男子大声骂了一句。我瞅了一眼他手中的猪肝色的中国护照,不解。
“我来做公证,国内要卖房,要委托!"男子主动跟我搭讪。我笑了笑,问他:“你来加拿大多久了?”。
“去年刚来的,我大连的。”男子朝地上吐了口痰,又赶忙用脚擦掉。我这才注意到,旁边还站着他的妻子和女儿,妻子穿着一般,女儿十八九岁的样子,打扮非常时髦,塞着耳机。
男子与我交谈,得知他是做饲料生意的,在中国有个加工厂,我估计是在大连郊区的某个县里。他一家三口是投资移民,前后花了大约100万人民币。到了温哥华后,在高贵林买了个独立屋,78万加币。
“国内生意不好,现在都挺难地,这里买房子贷款,国内接济不上,只好卖了国内的房子。”男子的东北口音挺重:“其实我们也不是什么有钱人,都是为了孩子。我们都不会英语,只好花钱了。像你们就挺好,技术移民,省不少钱呢”。
我问他:“那你觉得出国值不值得呢?”。
“在国内其实也不好整,官商勾结,没关系也挣不了钱。”他笑了笑,说道:“这里都挺好,就是没白酒喝,没烟抽,呵呵”。
排队等候了一个小时,来了个保安,给大家发号码。大厅的门也开了,大家伙儿一窝哄冲进签证大厅。男子一家与我不是同一个队伍,一下就看不见了。
又排了半天队,好容易轮到我,到了签证窗口,一个中年女工作人员冷冷地接过我手上的护照和申请表。我的申请表上,填写的职业和地址,都是我哥们的。申请签证的理由是探亲。
“现在按规定只能给你三个月一次”那中年女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说道。
“能不能给多次?我家里有事,需要来来回回,谢谢谢谢。”我央求道。
或许是被我的谦卑打动,中年女口气松了点:“最多只能给你半年两次,现在有规定”。
我不敢再争辩,赶紧连声道谢。出来后,我哥们跟我说:“你已经很幸运了,没要你上交中国护照”。我才知道,入籍后第一次到中国领事馆签证的,都要上缴原先的中国护照。我想或许是她的疏忽,或许是我的入籍时间已经过了很久了。
中国领事馆已经不再办理当天签证的加急业务,因此签证最快只能在第三天取。在温哥华的那两天内,我见到了几位过去的好朋友,总体上大家混得都还不错,买了房,有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有进步,就是好事”,我跟哥们说。
三天后,上午去中国领事馆取了护照签证,傍晚与哥们一家请我上馆子吃了顿皇帝蟹。我说:“今天应该我来买单”。
哥们把眼一瞪:“我知道你现在有钱了,但是,我要是请你吃不上这顿螃蟹,哥我岂不是白白在这里混了这么多年?”。
多好的兄弟,一直都这么照顾我,我想起了移民那三年,哥们一家给我的关照,才让我不至于感到孤单。
晚上十点左右,哥们把我送到温哥华机场,分别之时,我竟然有些凝噎。我紧紧握着患难兄弟的手:“哥们,有空回国看看,让我也好好接待接待你!”。
国泰的航班是凌晨一点的,安检过后,我漫步走进候机大厅。在靠近登机口的地方,我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正好转身一下就看见了我,我们都同时怔住了,他的嘴由于惊讶,张得老大,半天合不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