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絮语

回复: 伦敦絮语

:wdb19:非常高兴的看到关于房子的信息,楼主对选房非常有品味。后院太大维护起来太麻烦了,如果找一个小的后院,连着公共的绿地、树林或小河。那样即免得维护,又有景观,岂不是很好。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房子。
费点心思,我想能找到的。
我也是懒人一个,如果打理那么大的院子,还是挺害怕的,加国人工那么贵,没法象在国内那样动不动请人了,所以搞得我有时想想不如住公寓算了:wdb14:
 
回复: 伦敦絮语

秋天的学校景色真美!我看到黄色的校车旁有自行车,是不是也有孩子骑自行车上学啊?问下LZ姐姐,Lucas里一个班级华人孩子大致多少比例样子呢?南亚人多吗?
 
回复: 伦敦絮语

还了多少,人家没卖?
还了10%左右,对方再出价是454000.我们一开始就跟中介说,第一次出价就是最后价,不想来回讨价还价。
这套房子的优点和缺点都显而易见,从买方的角度,这个房子的POTENTIAL需要进一步挖掘,才能体现它的优势所在。这个挖掘的过程需要精力与金钱的投入。房子的潜在优势若得不到合理挖掘,不但是一种浪费,居住者也享受不到其乐趣。如果以对方的价格接受下来,再将院子和卫生间的问题解决的话,我认为总花费远超50万,从性价比看,就丧失了吸引力。
还有,正如我一再跟TX们说,买房一定要看现场,因为照片有欺骗性,很多角度现场感觉是不一样的。
 
回复: 伦敦絮语

:wdb19:非常高兴的看到关于房子的信息,楼主对选房非常有品味。后院太大维护起来太麻烦了,如果找一个小的后院,连着公共的绿地、树林或小河。那样即免得维护,又有景观,岂不是很好。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房子。
所见略同。这种房子有,跟中国一样,有景观的房子贵一些。
我们也在考虑这个思路。事实上,我觉得很多本地年轻人对大院子没有偏好的原因是因为跑到路上,到处都是“公园”,唾手可得的公共景致导致人们不需要“圈养”绿地。
有时候跟老公一起检讨:我们想要一大片院子的欲望是否源于一种矫枉过正的“农民思想”,由于世代属于被剥夺了土地权的,一旦有这个机会,就特想拥有一片,而且,还总想从上面种点庄稼出来。
呵呵!
 
回复: 伦敦絮语

非常希望楼主能多发些伦敦图片,透过图片,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感知这个美丽的小城。
要用相机找美丽的角度永远是容易的,但我个人感觉,就景致而言,伦敦一定不是安省最美的地方,因为相比很多其他小镇,它太“城市”,人类永远是大自然的破坏者。
不过,考虑到城市规模,我认为她还是美的,因为THAMES VALLEY RIVER贯穿整个城市,你可以从无数路口窥见河谷的美丽,而且,生活于其中的“城市人”可以举步便置身于非常野趣的大自然中。
上两张图片,是FANSHAWE 路西侧的一个THAMES 河谷口,天暖的时候很多人在里面玩。在中国,这个相当于我们旅游时候看到的“自然保护区”了。
 

附件

  • 20101029952.jpg
    20101029952.jpg
    237 KB · 查看: 45
  • 20101029953.jpg
    20101029953.jpg
    304.6 KB · 查看: 39
  • 20101029955.jpg
    20101029955.jpg
    537.7 KB · 查看: 43
回复: 伦敦絮语

大图是原始尺寸的,如果你想要小点的大图的话,需要自己先裁减一下大小。直接使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就可以,选“图像”里的“拉伸、扭曲”功能就可以。比如这样:
再次感谢。呵呵,我是个笨学生。
 
回复: 伦敦絮语

费点心思,我想能找到的。
我也是懒人一个,如果打理那么大的院子,还是挺害怕的,加国人工那么贵,没法象在国内那样动不动请人了,所以搞得我有时想想不如住公寓算了:wdb14:
就居住而言,公寓没啥不好,有很多HOUSE不具备的优势,不值得难过的。
我坦白从宽,我觉得自己总想拥有独立HOUSE的很大一个动因,是因为人性的GREED。:wdb12::wdb12:
 
回复: 伦敦絮语

秋天的学校景色真美!我看到黄色的校车旁有自行车,是不是也有孩子骑自行车上学啊?问下LZ姐姐,Lucas里一个班级华人孩子大致多少比例样子呢?南亚人多吗?
这时候也很美了,树上都爆了新芽,别是一番风景。
你真仔细,我都没注意到自行车。是的,肯定有孩子骑车的,不少离家近的孩子是走路上学的。这里的孩子习惯了,大雪天,走上一刻钟路上学不稀奇,要是俺家那小子,立刻就觉得我们“虐待”他了。也是,一方面我们更娇惯孩子些,另一方面,这里的孩子更抗寒。
这里的高中是走班制,由于每个学生选的科目都不一样,所以每堂课都有不同的同班同学。我儿子在班里大部分时间就他一个中国人,好象有个课堂上还有一个韩国人,有堂课上最近转入一个香港过来的,会讲一点国语,但是也经常用词错误,因此产生些乐子。
由于文化上的孤独感,原本非常SOCIAL的儿子来这里后对于本地孩子圈子并不热衷,尽管他曾经非常荣幸地受到他们的主动邀请(这种事情不常发生)。作为母亲,我很想推动他多接触本地土生土长的同学,但是我能理解他的现实感受,接受他逃避的理由:上课已经很累了,下了课需要一些放松的交往,跟洋人交往由于沟通上的困难好象是“社交工作”,跟中国同学、甚至亚洲同学一起,就有比较放松的休息的感觉,所以,继续PUSH他,就等于给他“加课”。
儿子在学校里一直试图多“团结”中国、尤其是大陆来的同学,就目前所知,不多,大约十几个吧。
伦敦这个城市,南亚人不少,另一个比较多的族邑是说西班牙语的哥伦比亚人。但这些外来族在本地学校占的比例都有限,LUCAS也如此,还是以本地生长的孩子为主。
 
回复: 伦敦絮语

猫猫,这也想搞清楚,是不是把你看得两眼斗鸡了?:wdb6::wdb6:
很明显,488的MM年轻得多,因为那个不是我:wdb7::wdb7:

对俺来说,冤枉:wdb7::wdb7:
对你家拍照的那位来说,:wdb45::wdb45:

为哈涅?


1、俺看两mm的背影绝不会比两分钟更多,你哪怕再给俺两小时,斗鸡再斗猫,俺也看不出谁比谁年轻。:wdb5::wdb5:

2、你家拍照那位厉害:两张照片的镜头焦点都在mm前方,俺第一个看到的就是两个mm正在走向着镜头的焦点处,多有动感!你说俺还需要斗鸡吗?:wdb23::wdb23:

3、俺一向聚焦细节、整体虚化,怪只怪你的照片细节太突出,让俺忘了其他内容了。猫族看世界奏是介样滴,不然门上也不装猫眼了,对不?:wdb23:
 
回复: 伦敦絮语

对俺来说,冤枉:wdb7::wdb7:
对你家拍照的那位来说,:wdb45::wdb45:

为哈涅?


1、俺看两mm的背影绝不会比两分钟更多,你哪怕再给俺两小时,斗鸡再斗猫,俺也看不出谁比谁年轻。:wdb5::wdb5:

2、你家拍照那位厉害:两张照片的镜头焦点都在mm前方,俺第一个看到的就是两个mm正在走向着镜头的焦点处,多有动感!你说俺还需要斗鸡吗?:wdb23::wdb23:

3、俺一向聚焦细节、整体虚化,怪只怪你的照片细节太突出,让俺忘了其他内容了。猫族看世界奏是介样滴,不然门上也不装猫眼了,对不:wdb23:
笑翻 :wdb45: :wdb25:
 
回复: 伦敦絮语

现在看来,网友们关心的问题主要是"三子":孩子、房子与票子(工作)。呵呵。
由于不断有同学通过悄悄话沟通,有时候就想把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问题提交到这个公开的帖子上来,因为显然大部分人的困惑是类似的。
当然在把这些问题放上来之前,我是征求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的,得到同意后才公开。
接下来的一组问题,是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
 
回复: 伦敦絮语

A同学悄悄话:
伦敦,我不是第一次听说,记得我老公几年前说他有个以前的同时在伦敦,说那个同事的女儿是天才班的,但和多伦多不同,就是几个孩子拿了书自己自学,我当时听了,觉的小城市教育资源就是少,呵呵.没想到当我自己为哪里落地头疼的时候,竟然看到了你的贴,掀起了去伦敦的欲望,只是有些问题还是想问下,你说的那两个有名的学校(第一和第二)有乐队吗?那里能找到好的小提琴老师吗?没有IB,AP课程,怎么能突出孩子的不同呢?学校的毕业去向都是哪里?考上加拿大最好的大学的多吗?问题很多,呵呵,麻烦你了,说实话我就是为了孩子去的,没有一点喜悦,就是带着壮士的牺牲精神决定为孩子拼一把的,所以,上好学校,上好大学是我唯一的安慰.我英语很烂,能在那里生活吗?我不需要工作,因为带两个孩子,但有时间时我会打打零工,这样语言主要是对付生活和学校,不知开家长会怎么办,有的城市学校给配翻译,我最大的担忧就是语言问题,所以一直以为只能去多伦多的,你帮我看看,英语不好在你那里能行吗?我喜欢单纯的人,单纯的人际关系,所以也喜欢伦敦.等我决定去了,一定去拜访你
 
回复: 伦敦絮语

我的第一个回复:

很高兴交流下看法.
如果你过来的唯一目标是让孩子能上好的大学,那么,我建议你在国内让孩子上ALEVEL高中(英国剑桥国际课程),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有这个班.因为英国的大学申请是通过最后的考分来衡量的,比较符合中国孩子的学习习惯,同时,ALEVELE的全英文授课也很大程度解决了孩子的语言适应问题。而加拿大的体制是根据孩子在12年级的6门课的平均分来申请大学的,这6门课的成绩是70%由平常作业、30%由平常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决定,对于中国孩子来说,由于文化背景的关系,这种方式构成先天的劣势。由于你是进入了加拿大高中的,本地大学是以本土学生的要求你的英语水平的,很多大学要求12年级英语是申请时候的必选科目,这对很多成绩优异的中国孩子也是个考验。我儿子国内ALEVEL读的高一,英语全球统考得A,最近雅思“裸考”8分,但是现在学校的英语课程照样处于劣势,不免为此纠结,他若在国内完成高中,原本是可以申请牛津剑桥的,至于加拿大大学,可以说任何大学、任何专业任意挑。所以我觉得,“为了孩子”,你若立足于让孩子更好更多地吃透加拿大文化、从而有可能成为一个中西融通的人,那么,带他们到加拿大读高中是对的,如果目标仅仅是“好的大学”,那么,留在中国对大人孩子都比较容易些。
加拿大所谓的好的中学,体现在学生的去向上,主要是申请UNIVERSITY的孩子比较多,一般的中学,更多孩子选择上COLLEGE 或直接工作。伦敦的CENTRAL或LUCAS究竟有多少孩子、上什么大学我都没有具体数据。一个老移民朋友的孩子现在是医生,他跟我讲起过,他儿子在医学院的时候,竟然发现LUCAS有7个同届毕业的学生在医学院,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据,因为有些中学,“纵观历史”,从没有学生当上医生的。
来了后见到很多孩子学钢琴,也碰到很多钢琴老师,但是没见到教提琴的。我儿子倒是学提琴,在国内早过了10级,也带过小朋友,但到这里后完全放下了,所以,也没这方面的讯息。
听说这里的学校,家长有权要求校方指派翻译,但是我没有实践过,不知道实际可行性有多少。呵呵,这个不是因为我英语好,而是我家孩子还算懂事,他自己与各方面沟通,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征求我的意见。
我觉得你的挑战主要在与学校沟通方面,生活而言,完全没问题,在伦敦北区,到处都可以碰到中国人,有中国店可以解决食品问题,银行起码有中文电话服务。不过如果孩子懂事,知道学习是自己的基本任务,那么,来自学校的挑战对你也不存在。
目前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呵呵,要去上学了。有事再联系
 
最后编辑: 2011-07-25
回复: 伦敦絮语

我的第二次回复:

抱歉,早上匆匆忙忙的,忘了些东西。这里的IB课程是在南面的一个学校有设置,AP好象是基于自习,然后参加考试拿成绩就可.我儿子正考虑AP的事情,是因为拿了学分可以抵大学的学分.因为儿子来时已经是高二,没有考虑过IB的事情,我觉得,所谓的天才班什么的可能对本地长大的中国孩子是有些意义的,因为普通学校里的课程实在太浅了。但是对于高中才过来的孩子,我个人意见,缺的不是学科深度,而是文化融入,所以,不如读普通公校,读普通课程,试图了解和理解本地普通孩子的思想和文化,对他们将来真正进入加拿大社会有好处.
早上还有一处错误,"没有碰到过钢琴老师",应该是"提琴老师",不好意思,让你费解了.
我觉得,你提的问题是现在还在国内的家长普遍会想的问题,而且考虑方式也很有代表性.所以,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很想把你的问题跟我的回答一并公开到帖子上.你若愿意,可以"暂隐其名". 当然,你若有顾虑,我会尊重.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