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2011短登记录

艾米丽娃娃

THE Defiant
回复: 短登记录

在班夫景区游玩的时候,有白人对我们朋友的儿子不知道说了一句什么侮辱性的话(他一个人走在我们后面,有一定距离,我们没有听到,也至今不知缘由),害得他闷闷不乐了一个下午,因为想不通。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对方说了什么,他都不肯说,只是恨恨地说了一句:“白人就是自以为是。” 反正对方肯定骂了一句挺难听的话,他也老实不客气地回敬了一句。

也许小伙子不走运碰到了一个种族主义者,当然也有可能他自己先做出了什么不地道的举动 - 不过后一个可能性比较小,因为这个男孩应该说是很懂道理的。看,照他的话来说,“白人”不很“自以为是”吗?大概还“自以为是”到以为我们的小伙子不懂英文,于是口不择言地骂人,没想到被回敬了一句,哈哈。

我觉得小伙子当场以牙还牙没错,但事后继续生闷气不太值得。接受有可能不被“白人”理解的事实(也许他们白人也觉得我们不理解他们呢),抓大放小,调节好心情,毕竟友好的白人也很多。
 

艾米丽娃娃

THE Defiant
回复: 短登记录

前两天在温哥华一家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购物,我们买了5件小礼物,营业员小姐用一个四四方方的纸袋子把这五件小礼物一起装进去。我们觉得这袋子挺好的,礼物放在里面送出去很体面,便问能不能给每个礼物都配个这样的纸袋子。没想到她非常认真地摇头说不行,因为“these bags are expensive”。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买化妆品之类时的那种纸袋子而已,真没搞清为什么这竟然expensive。不过她说可以给我们5个塑料袋用于装礼物。这样总比把东西“赤果果”地给朋友好,所以我们也欣然接受了。

第一反应,可能是觉得这家店(甚至加拿大人,呵呵)挺小气的,想想在国内买东西,这种纸袋子给起来貌似相当爽气的啊。不过再想想,凡事都讲个相对性。也许这纸袋子对他们来说,真的是算expensive的。

我当时还由此想到以前去澳洲旅游时,我一到凯恩斯,就把我的背包忘在出租车上,要命的是还没拿票!好在凯恩斯只有一家运营van出租车的公司,打电话过去要求查,他们用短信联系车队所有司机,可迟迟没有回音。我的许多必要用品都在那包里啊,哪里肯善罢甘休。我问“短信没回复,你们可以打电话给所有司机吗?” 对方觉得非常为难,说“我们整个车队共有150多名司机呢”。哈哈,这个数字对来自大上海的我来说,实在是太可笑了(虽然当时我简直要晕过去,呵呵),对他们来说,150多名司机就好像大海捞针,在我看来,却就像探囊取物。

不光数字在不同国家是个相对概念,其它事物,同样如此。
 

艾米丽娃娃

THE Defiant
回复: 短登记录

今天回到多伦多。

我们的雪佛兰开到最后一分钟,然后留温哥华的朋友那了。作为赠予,在保险公司填妥一张相关的表格,并将买车的发票等相关文件也留给朋友。这样等她把这辆车送去检查后(因为是卡尔加里买的,到了温哥华上保险上牌前得先检查),就可以买保险、上牌,之后或用或卖,就由她处理了。

回到多伦多朋友的家里,收到了3封信,分别是我和老公的TD信用卡、以及我的G1驾照,咔咔 - 笔试当天拿到的临时驾照是一张纸,今天鸟枪换炮是一张卡啦。虽然大概这次短登期间不会用它来开车,但是手头多了一个身份证明。就是老公还没有,有点小小的遗憾 :-(
 
回复: 短登记录

今天回到多伦多。

我们的雪佛兰开到最后一分钟,然后留温哥华的朋友那了。作为赠予,在保险公司填妥一张相关的表格,并将买车的发票等相关文件也留给朋友。这样等她把这辆车送去检查后(因为是卡尔加里买的,到了温哥华上保险上牌前得先检查),就可以买保险、上牌,之后或用或卖,就由她处理了。

回到多伦多朋友的家里,收到了3封信,分别是我和老公的TD信用卡、以及我的G1驾照,咔咔 - 笔试当天拿到的临时驾照是一张纸,今天鸟枪换炮是一张卡啦。虽然大概这次短登期间不会用它来开车,但是手头多了一个身份证明。就是老公还没有,有点小小的遗憾 :-(

前面还和老公一起关心那辆车!惦记没有人买,我们去时候卖给我们!哈哈!遗憾留到下次吧!你们这一路横跨加拿大一路走来,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啊!加油!
 
回复: 短登记录

今天回到多伦多。

我们的雪佛兰开到最后一分钟,然后留温哥华的朋友那了。作为赠予,在保险公司填妥一张相关的表格,并将买车的发票等相关文件也留给朋友。这样等她把这辆车送去检查后(因为是卡尔加里买的,到了温哥华上保险上牌前得先检查),就可以买保险、上牌,之后或用或卖,就由她处理了。

回到多伦多朋友的家里,收到了3封信,分别是我和老公的TD信用卡、以及我的G1驾照,咔咔 - 笔试当天拿到的临时驾照是一张纸,今天鸟枪换炮是一张卡啦。虽然大概这次短登期间不会用它来开车,但是手头多了一个身份证明。就是老公还没有,有点小小的遗憾 :-(
你们很慷慨啊!一送就送一辆汽车给朋友!难道你们的朋友之前没有汽车吗?还是多多益善?
 

艾米丽娃娃

THE Defiant
回复: 短登记录

你们很慷慨啊!一送就送一辆汽车给朋友!难道你们的朋友之前没有汽车吗?还是多多益善?

回答:他们的确还没车,因为他们也登陆不久。不过我们这辆车算辆破车(虽然我还是很爱它,哈哈,而且引擎动力目前看来依然行啊),那位朋友是投资移民过来的,对她来说这还真的不算啥。她已经发话了,以后即使这车留着,他们也会买辆新车的。
 
回复: 短登记录

回答:他们的确还没车,因为他们也登陆不久。不过我们这辆车算辆破车(虽然我还是很爱它,哈哈,而且引擎动力目前看来依然行啊),那位朋友是投资移民过来的,对她来说这还真的不算啥。她已经发话了,以后即使这车留着,他们也会买辆新车的。
只看到你想租车的帖子,没看到买车的帖子,所以以为是辆新车。不过送旧车依然是generous!
 

艾米丽娃娃

THE Defiant
回复: 短登记录

对了既然朋友也是短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我稍微聊一聊我们在加的2个朋友的移民情况吧,其中有些信息也许比较有意思:

我提到过不止一次的那个身高1米90的小伙子(也是Stampede上调皮地吃一长串薯片的照片里的那个),在上海的市重点南模中学读完初三后,来到加拿大读书(他父亲走的是魁省路线,但是现住多伦多),成绩优秀,为人机敏自信,今年高中毕业已被多伦多大学数学系录取(他好像还在加拿大得了一个数学竞赛奖),9月便将成为大学生了。

他父母并没有买加国的学区房,就读的高中不算排名高的,不过他在学校里读书名列前茅,据他自己说,学习上,除了一个印度人可以和他抗衡,其他学生都不是他的对手 - 除了英语这门课(相当于我们的语文课)。他的经历,让我觉得颠覆了“买房要买学区房”的神话,哈哈。

这个男孩喜爱体育,仗着身高,国内初中时还是学校篮球队的,但是到了这里,他还是觉得自己的运动能力比不过老外同学。啧啧,窃以为:这样的男孩都发此感叹,让中国的其他孩子情何以堪啊!

对了,因为他的学校排名不高,所住地段也不算学区房,所以学校里中国学生很少,基本都是老外。

还有,他觉得化学课稍微有点难,因为动手实验要求较高,化学名称的英文单词也比较难背。
 

艾米丽娃娃

THE Defiant
回复: 短登记录

温哥华的朋友,投资移民过来,也刚到不久,孩子学习情况尚不详,不过他们的孩子国内已经读到高二了,听他们口气,1)英语好像不太行 2)对一年后在这里考大学不太乐观,担心一年时间太短,不一定考得上。

他们目前租了一套公寓房子,一室一厅,不过挺宽敞的,我看比国内的一室一厅要大,大概可以算一室两厅了,月租金1400刀左右,算学区房,附近有个排名较好的高中。

今天在温哥华这个朋友家吃午饭,他们正好又有国内的投资移民朋友家庭来登陆,刚落地。这个家庭借住别人的house,反正房东不在,我们就去看了看那栋house。200万刀,虽然有3层,但其实也就2卧2卫,面积不算大。在我们眼里,200万刀绝对不是小数目,不过今天那个刚落地的投资移民家庭,走进这栋house没多久,就表示如果附近还有这样的房子,那也买一套。貌似花200万刀对他们就像花200块人民币一样。乖乖龙地洞,我终于亲身领教了投资移民的厉害。哦,同时我也直观感受到了:温哥华的房价,果真就是这样被炒起来的!
 
回复: 短登记录

温哥华的朋友,投资移民过来,也刚到不久,孩子学习情况尚不详,不过他们的孩子国内已经读到高二了,听他们口气,1)英语好像不太行 2)对一年后在这里考大学不太乐观,担心一年时间太短,不一定考得上。

他们目前租了一套公寓房子,一室一厅,不过挺宽敞的,我看比国内的一室一厅要大,大概可以算一室两厅了,月租金1400刀左右,算学区房,附近有个排名较好的高中。

今天在温哥华这个朋友家吃午饭,他们正好又有国内的投资移民朋友家庭来登陆,刚落地。这个家庭借住别人的house,反正房东不在,我们就去看了看那栋house。200万刀,虽然有3层,但其实也就2卧2卫,面积不算大。在我们眼里,200万刀绝对不是小数目,不过今天那个刚落地的投资移民家庭,走进这栋house没多久,就表示如果附近还有这样的房子,那也买一套。貌似花200万刀对他们就像花200块人民币一样。乖乖龙地洞,我终于亲身领教了投资移民的厉害。哦,同时我也直观感受到了:温哥华的房价,果真就是这样被炒起来的!
我深深受到刺激! 我前段时间看白石的房子据说平均都70万!和200万刀简直小巫见大巫!
 

艾米丽娃娃

THE Defiant
回复: 短登记录

在温哥华期间,当然要去一些标志性景点,不过这些地方恐怕也都属于beaten track了,移友们即使没去过,大概也已阅有关照片无数。

到温的第一天,我去和阔别多年的高中同学碰了个头,其余人则前往Stanley Park等地游玩,所以下列照片,有些属于借花献佛,呵呵,用了他们的照片。

话说我这位高中同学,不算我的密友,平时联系并不太多,以前总听和她熟悉的老同学们说,她当年在国内的一家外企混得不错,后来被transfer到了加拿大。

这次与她在异国他乡见面,边吃着上海小龙馒头边叙旧(btw,她说那家的小笼已经算是比较正宗的,我吃吃觉得还是比不上上海老城隍庙里的,看来国内厨师精英还是没有外流,可可),才了解到当年她在那家外企里非常勤奋,每天上班早出晚归,她妈妈大概一周只能在周末两天看见她,因为平日里她出门前妈妈还没起床,下班后妈妈早就睡了。我被她这么一说也想起来,曾经有一个冬日的晚上,我在一家商场里瞎转悠,碰到她步履匆匆地从旁边的写字楼里出来去赶回家的地铁...... 成功真的不是没有理由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她工作几年后,也是申请了技术移民。那天在饭桌上,她告诉我:那些年的辛苦工作,总算最终换来了她的大老板打给加拿大分公司老板的一个电话,然后,她就顺利地transfer过来了。所以在加拿大落地之后,应该说她的生活就一直比较easy,不仅有一份现成的工作,就连住,也有这边的同事事先帮她借好了房子。

今年,她可谓三喜临门,年初结了婚,目前有5个多月的身孕(已经不上班,可以享受一年的带薪假期),还拿到了在该公司工作10年的Ten Year Reward。当然有得也有失,作为同龄人,我的孩子都已经9岁了。人生就是无数个选择,你作了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了什么样的生活。

这个同学和她的丈夫(也是我们中国大陆的)看上去都非常平和,她说在加拿大待久了就会这样。真的吗?希望哦!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