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业进行时:我在列治文的洗衣店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Helen钱

温哥华劳工
回复: 再就业进行时:我在列治文的洗衣店

今天新闻看到这一段,女士衬衫干洗价格是男士的三倍左右。。。说是女士的只能手工熨烫,男士的上机台熨烫,女式耗时为男式的5倍。

http://www.ctvbc.ctv.ca/servlet/an/...price_gouge_/20111109?hub=BritishColumbiaHome
我们店里男衫3.10,女衫5.5刀。其实费时只是业内对外的一个共同说法。视频里的那个最新型的烫板,烫短袖衬衫还将就,烫长袖的就不灵光,烫后仍需要到另一个烫床上用蒸汽熨斗将袖口和肩部整形。

男衫收费便宜,是因为量大,靠薄利吸引洗衣服的主力军。男人穿衬衫打领带,领口必须坚挺,袖口必须平整。所以,男顾客与其说是来洗衬衫的,不如说是来烫衬衫的。穿过1天的衬衫,第二天基本走形的不能再穿。而女士们面临多种选择与搭配,不必每天穿衬衫,即便穿,因为不需要系领带,袖口领口不需要平贴,所以穿个三天五天的常有。

列治文有家公司,是我们的签约客户,员工每月洗烫衬衫西装没有限额,老板给我的名单上,男的占三分之一,女士占三分之二。可是,现在男的基本每周都来,女的一半的人我还没见到。男的拿来的衬衫很干净,从衣领上,基本看不出来是否穿过,而女的拿来的衬衫那简直是。。。此处省略若干字
这还是公家报销,不掏自己腰包的情况下,女人也不爱来店洗衬衫,来洗也是连着穿了好几天。

同样的道理,男士T恤比衬衫容易烫,收费却高于衬衫,也是量小的原因。

就我来讲,烫一件男衫4分钟,女衫5分钟。
 
回复: 再就业进行时:我在列治文的洗衣店

您还别说,我也有个顾客家有农场,隔三岔五给我带土豆和南瓜。只是上面带着泥土,个头大小不一,甚至相差很大。这次的还没吃一半,下一次又送来了。我有点纳闷,又不好意思问,农场不会只种这两样吧?啥时换个辣椒茄子也好呀。

俺出国前根本看不上土豆, 现在吃土豆吃得都吃怕了.
 

Helen钱

温哥华劳工
回复: 再就业进行时:我在列治文的洗衣店

俺出国前根本看不上土豆, 现在吃土豆吃得都吃怕了.
我们明天休息,你周六来吧。农场的土豆不一样。炒土豆丝炒出来的是黄色的而不是白色的。我以前用牛肉炖西红柿土豆,做好后,根本见不到土豆,全都融掉了。而这个农场的土豆就不会。
你来吧,我给你带些回家尝尝。
 
回复: 再就业进行时:我在列治文的洗衣店

我们明天休息,你周六来吧。农场的土豆不一样。炒土豆丝炒出来的是黄色的而不是白色的。我以前用牛肉炖西红柿土豆,做好后,根本见不到土豆,全都融掉了。而这个农场的土豆就不会。
你来吧,我给你带些回家尝尝。

谢你了, 我要带孩子, 她去哪, 我去哪, 不自由的.
 
回复: 再就业进行时:我在列治文的洗衣店

在杨宏宇的网站上看到有一个richmond的饼店转让,想开面包店的同学可以看看。
 

Helen钱

温哥华劳工
回复: 再就业进行时:我在列治文的洗衣店

在杨宏宇的网站上看到有一个richmond的饼店转让,想开面包店的同学可以看看。
:wdb11:现在有心无力,顾不了那么多了。知道是哪家饼店吗?

我有个朋友,他的亲戚在broadway上有家类似SUBWAY的连锁店,因为孩子去美国读书,老两口要卖店,要价不算高,才20几万。
 
回复: 再就业进行时:我在列治文的洗衣店

:wdb11:如果是Subway的话,真是超值了。 貌似subway生意都很好,没有见到卖的

:wdb11:现在有心无力,顾不了那么多了。知道是哪家饼店吗?

我有个朋友,他的亲戚在broadway上有家类似SUBWAY的连锁店,因为孩子去美国读书,老两口要卖店,要价不算高,才20几万。
 

Helen钱

温哥华劳工
回复: 再就业进行时:我在列治文的洗衣店

不同,是为了相爱(林琬)

黑人计程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小孩问:“为什么司机的肤色和我们不同?”
母亲答:“上帝怕世上只有一种颜色太单调,所以创造很多颜色的人,让世界缤纷,让大家能相爱。”

到了目的地,司机坚持不收车资。他说:“我小时候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天生注定比别人低一等。若当时母亲可以像你一样说出爱的话语,我一定会有不同的成就。我不收你的钱,希望你能时时告诉别人,不同是为了相爱。”

我们面对和我们不同的人和事物,最初的态度通常都是排斥的,但这只会造成人和人之间更大的分化。

其实,接受一个人,便能学会一种新的人生态度;接受一件事,便能丰富自己的人生。试着去接受不同,所有的不同都是在教我们如何相爱。

**** **** **** ****

在国内时,{知音}和{读者}是我最喜欢的两本杂志,来到加拿大后,我很快就找到公众市场有家书店在卖,3块半加币一本。暑假去美国玩,在通关时看了上面的那篇文章,当时没有太大感触,现在却有了许多认同。

看过我这个帖子的朋友都知道,当初雇佣这个印度大婶,是无奈之举。走马灯似的试过很多有经验的没经验的,净给人家做培训了,最后都不能独立胜任。另外,由于语言沟通有障碍,她要价又很高,高的我从没听过。但是,前店主坚持让我试一段时间再做决定,我服从了。

刚开始,我的心理就有抵触情绪。我老公公司里有印度裔同事,几年下来听到的故事已经不少,无外乎比较懒散,比较有心计,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印度人瞧不起中国人。我在一家清洁公司做事时,公司里的打蜡,油漆,房顶等工钱高的活老板都安排给印度人,每小时18-25元,我们中国人却只能被安排去做办公室清洁,公寓清洁这样9-10块钱起薪的活,印度人以技术工种自居,不仅看不起我们,连公司的香港老板也被瞧不起,经常被三哥们当面或背后取笑。有时工作的空房子里没有水喝,老板会外出买水,问大家喝什么,我们通常都是说可乐或者水就行,可三哥们高傲的说,我从不喝水,只喝牛奶。老板只能屁颠屁颠地去为他另买。

所以,先入为主,花高价雇印度人,我的心理很难接受,带着有色眼镜,看她的许多行为也就不会顺眼。
比如,她从素里开车过来,路上的时间不好把握,有时堵车或有交通意外,她会迟到十分八分的,最长的一次是近20分钟,那下班时,您就应该自觉地晚走20分钟补回来吧?我按小时PAY您,这20分钟也五六块钱呢。但人家没事一样正点下班走了。最让我生气的是,有几次我无意中看到,她如果道路顺畅,提前到达的话,却并不进店,而是坐在门外的车里等着时间到了,才下车准点走进来。

还有就是做事很慢,在能很快的情况下却能很好的掌握节奏,按照8个小时分配进度。说白了,6个小时完全能烫完的活,她能有条不紊的不间断的做到8个小时;需要9个小时才能做好的,她也能在8个小时内保质保量的全部完成,功底不凡。

后来,很短的时间内,她家有事接连请了几次假,圣诞节要回印度,又要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大概促使她对我感到一些不好意思,于是也主动修正了她自己的一些行为,并时常对我打开心扉。她告诉我当初并不想长做,认为我这个店不会坚持下去,理由很简单,这种夫妻档通常男人主持,女人做HELPER.她见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才来几年语言又不行,她根本没想到我会上手的这么快。我告诉她,只有他们印度,才会老爷爷当家,我们中国女人当家的多了。我在加拿大两年搬了4次家,买了2次房子又卖了一次房子,包括买这个店,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张罗,到最后拍板,我老公都是事后过来才知道房子和店在哪里。她张大了嘴巴,不相信。我说不信等我将来退休了,领你去中国看看,你只要自己买来中国的飞机票,你还可以带着你的丈夫来,让他跟你借借光,我负责你们在中国吃住玩的所有费用,让你看看什么叫做妇女能顶半边天。她听得半信半疑,但羡慕得眼珠子都快要从眼眶里掉出来了。。。

再后来,我跟她商量招租的事,她告诉我,改衣根本不必占店面,缝纫机摆在店的后面就好,做工本人也并不愿意在前面做活被人观看,我可以留着前面的地方另招其他生意。并且很内行地告诉我,我提供机器和场地很好找人,不必担心。因为许多制衣厂老板乐得发外件让女工在厂外做,不占用他的厂房和机器,也不用为她买保险付EI。结果,昨天,真的就按她说的一样,来了位沈阳大姐,制衣厂下来的,老板不但给她外件做,甚至借给她两台机器。(因为我的机器不能倒针,改衣还凑乎,车衣制衣就不够用了)。

现在,我遇到拿不准的衣服可以与她商量,她也主动为我操心一些事情,我的心态也由抵触到接受发生很大转变,另外,我也试着换个角度想问题,在工厂,学徒和八级工的工资待遇必然天壤之别。慢工出细活,快的同时很难保证细致严谨。她做的慢些,质量有保证,不用返工,没有事故,其实也是一种节能。


总之,还是是那句话:我们面对和我们不同的人和事物,最初的态度通常都是排斥,但这只会造成人和人之间更大的分化。

在这里,真诚的再多说一句,同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两岸三地,不管是大陆来的,还是来自香港台湾,毕竟血浓于水,可不可以试着互相了解,互相适应,互相接受一下,至少不再那么排斥呢(⊙o⊙)?
 
最后编辑: 2011-11-13
回复: 再就业进行时:我在列治文的洗衣店

看来这个待续,要等今天晚上了。期待Helen的故事:wdb19:

不同,是为了相爱(林琬)

黑人计程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小孩问:“为什么司机的肤色和我们不同?”
母亲答:“上帝怕世上只有一种颜色太单调,所以创造很多颜色的人,让世界缤纷,让大家能相爱。”

到了目的地,司机坚持不收车资。他说:“我小时候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天生注定比别人低一等。若当时母亲可以像你一样说出爱的话语,我一定会有不同的成就。我不收你的钱,希望你能时时告诉别人,不同是为了相爱。”

我们面对和我们不同的任何事物,最初的态度通常都是排斥的,但这只会造成人和人之间更大的分化。

其实,接受一个人,便能学会一种新的人生态度;接受一件事,便能丰富自己的人生。试着去接受不同,所有的不同都是在教我们如何相爱。

**** **** **** ****

在国内时,{知音}和{读者}是我最喜欢的两本杂志,来到加拿大后,我很快就找到公众市场有家书店在卖,3块半加币一本。暑假去美国玩,在通关时看了上面的那篇文章,当时没有太大感触,现在却有了许多认同。

看过我这个帖子的朋友都知道,当初雇佣这个印度大婶,是无奈之举。走马灯似的试过很多有经验的没经验的,净给人家做培训了,最后都不能独立胜任。另外,由于语言沟通有障碍,她要价又很高,高的我从没听过。但是,前店主坚持让我试一段时间再做决定,我服从了。

待续。。。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