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絮语

回复: 伦敦絮语

出来了吗?我出来前也不会烤滴,全拜加拿大所赐,付不起人工,很多事只能自己亲自上阵:wdb7::wdb7:

出来是出来了,拿工签瞎混呢。就是不钻研啊!
 
回复: 伦敦絮语

看这一段,您好象又是前辈了,:wdb17: 谢谢分享您的亲身感受:wdb19:
据我所知,这里的高中,不管公立私立,原则上,教育局对它的考核标准是一样的,正常的高中,出来的成绩应该为加拿大所有大学认可才对,大学招生,是只看学生的成绩是否到达录取要求,不能搞不同高中的歧视的。。所以,您说的情况中,UWO到底是否承认该高中成绩,我觉得,很关键。

看来是我表达不清。呵呵 不是不承认高中成绩,是在高中学的有些课程可以算读college的学分,就是你升到college,就少再选修了。UWO对此没有关照。哈哈,比Fanshaw牛点呗。
 
回复: 伦敦絮语

呵呵,你一猜就对。现在没有网络的国家还真不多了。其实确切地说是网络不普及,相当于我们国内90年代中期的样子,上网费用极贵,只有少数单位,如银行、高级宾馆才用得起。但我们住的RESORT,只有大堂一角有个房间可以租电脑上网,听说网速极慢,就没有想去用它。据导游说,古巴大学里的网络非常好,快且免费;中小学的电脑室能上网。那里的教育至今免费,而且年轻人可以选择大学中途休学,工作一两年后继续学业,这个比我们当年好得多了。

古巴的经济水平及生活状况比我原先想象中好得多,去之前从网上找到的“经验之谈”基本属于他们90年代的“过去时”,人家的“改革开放”也搞了十多年了,卓有成效,所以象肥皂、牙膏之类的小礼物人家已经不稀罕了,我们只好原包带回。现在受欢迎的礼物是服装、鞋子、电子产品。
加勒比海的风景一如想象中的美,推荐没去过的同学可以一去。

羡慕ing,向往ing,除了resort,不让到处溜达吗?
 
回复: 伦敦絮语

有一小阵没上来了,先向大家问个好:wdb6:
主要是忙着考g2、选保险。

从联系教练、订车票--去的时候卖票的mm把时间给弄差了,后果很严重,即预约的练4小时车的时间到了,俺人还在去的车上,赶紧联系教练,放弃了后一段车票,千辛万苦地找地铁,在多伦多大家居然都不知道往斯嘉伯方向的地铁怎么走:wdb2:,多亏问到一位热心的售彩票的亚裔老板娘,以为她会中文,结果不会,但她告诉俺旁边的一位先生会,大喜,2秒后、又悲催了,他只会粤语,我略懂2句,老先生倒很干脆--普通话一句不懂,老板娘(我们用英语交流了几句,她大致清楚方向了,我很不好意思,人家把生意都耽误下来了,俺让她先收钱卖彩票--其间来了2位彩民,她不让我讲话耽误她时间,但坚持先给我写路标,呵呵,英文夹杂着中文的东南西北(她会写几个中文字、不会说);以为大功告成了,要命的是西人看着这张中西合璧的东西还是搞不清,误打误撞,总算看到地铁站了,问一黑人检票员,一说地名,就让俺先买票,然后告诉我咋走,担心他没弄清,别投完币弄差了就麻烦了,他坚持,俺也管不了了,且对专业人事还是比较有信心,真不是盖的,这位活雷锋拿出张地铁地图,画了几个圈,上下一指,明明白白的,还把值班室锁了,要给我引路,俺赶紧谢了他,对这两位指路明灯真是心存感谢;好歹赶上练了2小时车,回程的车票又出了点状况)、观察天相(呵呵、真不是夸张、月初的一场场接连不断的雪总让俺担心不浅:大老远奔到斯嘉伯,万一停考:wdb5:,500来公里呢,考完才知道,还得加上200多公里:wdb23:,幸亏不知道一共这么远,不定还真不去了)。

好在辛苦没有白费,第二天才知道还有3位学员一起赴考,来回又奔波了200多公里,3人运气不错,其中一位60岁的扬州先生一句英语不懂,一把头从g1冲到g,着实了不起--在国内开了40年车;一位16岁小伙开得也稳当,那位30多的mm有点不走运,考了5回,我们都挺为她惋惜、劝慰了好一会。

这里也谢谢楼主,不辞辛苦地帮俺分析不同险种利弊、多方打听“诸葛先生”、谢谢ken22兄弟及时指点2个险种银子的巨大落差、也多谢大家拿兄弟关于于教练带他到考场练了半小时就让他驾车信心重建的表述,寥寥数语彻底坚定了我去找于教练的决心,的确是个人品好、擅长指导的教练,也感谢林子安先生不顾雪天路滑繁忙之中给我送行:wdb6::wdb17:
 
回复: 伦敦絮语

有同学了解TD MELOCHE MONNEX 车险吗?这家保费似乎是最低的了,可据网上有些评论:真要他们赔付很困难,只适合不出任何事故或碰撞,呵呵,不过这家的保险可以立马搞掂;我有点更倾向一家略贵的,服务更好些,(免得真出险了跟MELOCHE MONNEX 理论烦白了头、还要花钱染发:wdb12:,呵呵)但他们的程序--那是相当的慢,催了n遍仍不慌不忙的,俺真有点等不及了--这要命的连绵不绝的雪。

如果MELOCHE MONNEX并没那么糟,就好了,期待、也预先谢谢大家的高见!
 
回复: 伦敦絮语

羡慕ing,向往ing,除了resort,不让到处溜达吗?
呵呵,古巴不是朝鲜,你可以到处溜达。只不过是,我们在旅行社定的“打包价”,包含了来回飞机、酒店吃住及内部设施。为了“用足政策”,大部分人会选择大部分时间呆在酒店。酒店设施主要是指几个内部泳池及泳池边的免费饮料、小吃、泳池边的各种娱乐活动,及RESORT边的海滩及海滩上的躺椅、浴巾、船(脚踏、用桨及帆船)。帆船是小的那种,每船一个船手,估计游客最多也就能上两三个。除了两个普通饭店提供时间很长的早中晚饭,好几个SNACK BAR随时供应吃的喝的。一个星期内我们可以选择两顿SPECIAL MEAL,我们选了海鲜餐厅及意大利餐厅,吃下来,就是样子弄的正经些,一道一道地上菜,被人服务着的感觉,真没觉得味道更好点。
我们选择三天外出。一天是到RESORT所在地的VARADERO的DOWNTOWN溜达,因怀疑RESORT提供的吃的是否“正宗古巴”,硬是在DOWNTOWN的一家看似古巴的饭店(菜单全是西班牙文)点了点菜,味道一般。另一天是在饭店报名参加旅行社的古巴首都哈瓦那一日游,觉得物有所值,哈瓦那的老城值得一游,西班牙殖民时代的建筑古典恢弘,虽然大部分好象缺乏修缮,露出些破落相,但也因此使得历史的印迹更分明;看到了古巴人为之骄傲的“拓印”于白宫而据说略高于白宫的古巴国会大厦,现国会已搬空,正打算改成博物馆。午饭是在国会大厦对面的一家颇有点豪华的饭店进行,由于已是中午一点过后,加上吃饭的程序弄得复杂,吃的是一道一道颇需要耐心地等上来的东西,大家都觉得甜点特别好吃,回到RESORT的晚饭时候发现,普通餐厅里天天有这道点心,呵呵。第三天外出是参加旅行社的CRUISE一日游,一整天在海上看风景,中间有与海豚亲密和潜浮两个节目,午饭吃于一个小岛,是大盘菜性质,每人一大盆,但我倒觉得吃到了来北美后最好吃的龙虾。
总之,我们出去的三天,都觉得值。但是细想起来,其实我们想了解真正古巴的目的达不到。我们居住于著名的旅游岛,除了我们这些“外国人”,岛上居民基本都从业于旅游,不是古巴平均收入水平上的居民。我们入境古巴,“依法”要将加元换成“古巴外汇券”CUC,是专门供“外国人”使用的比索,银行的汇率是:一加元换0.93个CUC,而酒店的柜台上,只换给0.88, 也就是说,“外国人专用比索”比加元还贵,而据说当地人使用的比索,跟加元的实际汇率是25:1。我们在VARADERO商店里看到的洗发水,牌子和价格都跟加拿大卖的一样,平均月收入换算成CUC大概只有15元左右的古巴人不可能消费得起。有天我们在沙滩上逛得很远,走到了一个紧挨着保护地的在建酒店,那里的一个木工师傅,休息时间在海滩上拣贝壳,难得的是他能说简单的英语,告诉我们,他家在圣地亚哥,在此工作,31天赚12个CUC。
我们接触的古巴人,导游、酒店工作人员,对于古巴的热爱溢于言表,对自己国家的免费教育、免费医疗颇为自豪,90年代以后的改革,按导游的话说,“正朝更符合我们人性的方向改”,现在,住房和汽车都可交易买卖了,而住房的来源基本是两种:工作单位分给、父母那里继承。若是单位分给,先10年每个月付象征性的租金,10年后完全归私人,所以,一般人为住房,都尽量在一个单位工作满10年才考虑“跳槽”。
作为中年中国人,对古巴的很多事情感觉似曾相识。除了加勒比海“很外国”,一些新的人造景象很中国。古巴的旅游车是一色的中国“宇通客车”,在VARADERO的DOWNTOWN见到一辆巴士例外,竟然是苏州金龙。我们入住的连锁酒店LIU,风格非常“东南亚”,房间家具是柚木色和藤编的混合,电视是21寸旧款长虹,连酒店大堂的大顶,也是清水装饰木梁加黄色云石灯光片,休息区用了大量的云石灯光片灯饰,细一打量,是比较假的人造塑料的。弄得我们一直怀疑包括LIU在内的很多新建酒店都是承包给了中国装修公司在做,但无法求证。
我们这次去古巴,是通过家园的代理太平洋迅捷订的PACKAGE,旅行社是SUNWING,之前对SUNWING一无所知,但使用下来感觉性价比很好,在此强烈推荐。SUNWING除了有总部在多伦多、古巴酒店有办事处的旅行社,还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及机场停车场。我们来回坐的都是SUNWING飞机,停车在机场,SUNWING负责把我们从机场出入口到停车场之间来回“短驳”,8天付了67加元停车费,感觉又方便又划算。
 
回复: 伦敦絮语

有同学了解TD MELOCHE MONNEX 车险吗?这家保费似乎是最低的了,可据网上有些评论:真要他们赔付很困难,只适合不出任何事故或碰撞,呵呵,不过这家的保险可以立马搞掂;我有点更倾向一家略贵的,服务更好些,(免得真出险了跟MELOCHE MONNEX 理论烦白了头、还要花钱染发:wdb12:,呵呵)但他们的程序--那是相当的慢,催了n遍仍不慌不忙的,俺真有点等不及了--这要命的连绵不绝的雪。

如果MELOCHE MONNEX并没那么糟,就好了,期待、也预先谢谢大家的高见!
哈哈,有时候,事情不能了解得太细,过细了,烦恼反而多了。个人意见,如果价格相差不大,还是用没有明显坏口碑的吧?
至于加拿大的“慢动作”,没办法,慢慢地你也就习惯了:wdb12:
 
回复: 伦敦絮语

有一小阵没上来了,先向大家问个好:wdb6:
主要是忙着考g2、选保险。

从联系教练、订车票--去的时候卖票的mm把时间给弄差了,后果很严重,即预约的练4小时车的时间到了,俺人还在去的车上,赶紧联系教练,放弃了后一段车票,千辛万苦地找地铁,在多伦多大家居然都不知道往斯嘉伯方向的地铁怎么走:wdb2:,多亏问到一位热心的售彩票的亚裔老板娘,以为她会中文,结果不会,但她告诉俺旁边的一位先生会,大喜,2秒后、又悲催了,他只会粤语,我略懂2句,老先生倒很干脆--普通话一句不懂,老板娘(我们用英语交流了几句,她大致清楚方向了,我很不好意思,人家把生意都耽误下来了,俺让她先收钱卖彩票--其间来了2位彩民,她不让我讲话耽误她时间,但坚持先给我写路标,呵呵,英文夹杂着中文的东南西北(她会写几个中文字、不会说);以为大功告成了,要命的是西人看着这张中西合璧的东西还是搞不清,误打误撞,总算看到地铁站了,问一黑人检票员,一说地名,就让俺先买票,然后告诉我咋走,担心他没弄清,别投完币弄差了就麻烦了,他坚持,俺也管不了了,且对专业人事还是比较有信心,真不是盖的,这位活雷锋拿出张地铁地图,画了几个圈,上下一指,明明白白的,还把值班室锁了,要给我引路,俺赶紧谢了他,对这两位指路明灯真是心存感谢;好歹赶上练了2小时车,回程的车票又出了点状况)、观察天相(呵呵、真不是夸张、月初的一场场接连不断的雪总让俺担心不浅:大老远奔到斯嘉伯,万一停考:wdb5:,500来公里呢,考完才知道,还得加上200多公里:wdb23:,幸亏不知道一共这么远,不定还真不去了)。

好在辛苦没有白费,第二天才知道还有3位学员一起赴考,来回又奔波了200多公里,3人运气不错,其中一位60岁的扬州先生一句英语不懂,一把头从g1冲到g,着实了不起--在国内开了40年车;一位16岁小伙开得也稳当,那位30多的mm有点不走运,考了5回,我们都挺为她惋惜、劝慰了好一会。

这里也谢谢楼主,不辞辛苦地帮俺分析不同险种利弊、多方打听“诸葛先生”、谢谢ken22兄弟及时指点2个险种银子的巨大落差、也多谢大家拿兄弟关于于教练带他到考场练了半小时就让他驾车信心重建的表述,寥寥数语彻底坚定了我去找于教练的决心,的确是个人品好、擅长指导的教练,也感谢林子安先生不顾雪天路滑繁忙之中给我送行:wdb6::wdb17:


恭喜通过考试拿到驾照!

不过在这里还是要批评你做功课不仔细:首先订车票可以在家里上网搞定,打印出来即可;其次多伦多地铁怎么转乘出发之前就应该上网站搞清楚,有地图有说明。其实找个carpool是最理想的,根本犯不上这么折腾。
 
回复: 伦敦絮语

说实话,以前一直没觉得自己这么的三心二意,现在才感觉出来。考察了多伦多和温哥华,觉得都很好,但是一直没有定下来到底在哪里定居,今年8月份就必须过去了,所以天天上家园乱逛找感觉,前面看了oakville,觉得很不错,等到看完这一篇长篇,感觉london更好。不管怎么说,先留脚印,我已经75%倾向于london了,特别看了本贴的氛围,真是我所喜欢的呢!先祝各位龙年行大运了!
 
回复: 伦敦絮语

呵呵,古巴不是朝鲜,你可以到处溜达。只不过是,我们在旅行社定的“打包价”,包含了来回飞机、酒店吃住及内部设施。为了“用足政策”,大部分人会选择大部分时间呆在酒店。酒店设施主要是指几个内部泳池及泳池边的免费饮料、小吃、泳池边的各种娱乐活动,及RESORT边的海滩及海滩上的躺椅、浴巾、船(脚踏、用桨及帆船)。帆船是小的那种,每船一个船手,估计游客最多也就能上两三个。除了两个普通饭店提供时间很长的早中晚饭,好几个SNACK BAR随时供应吃的喝的。一个星期内我们可以选择两顿SPECIAL MEAL,我们选了海鲜餐厅及意大利餐厅,吃下来,就是样子弄的正经些,一道一道地上菜,被人服务着的感觉,真没觉得味道更好点。
我们选择三天外出。一天是到RESORT所在地的VARADERO的DOWNTOWN溜达,因怀疑RESORT提供的吃的是否“正宗古巴”,硬是在DOWNTOWN的一家看似古巴的饭店(菜单全是西班牙文)点了点菜,味道一般。另一天是在饭店报名参加旅行社的古巴首都哈瓦那一日游,觉得物有所值,哈瓦那的老城值得一游,西班牙殖民时代的建筑古典恢弘,虽然大部分好象缺乏修缮,露出些破落相,但也因此使得历史的印迹更分明;看到了古巴人为之骄傲的“拓印”于白宫而据说略高于白宫的古巴国会大厦,现国会已搬空,正打算改成博物馆。午饭是在国会大厦对面的一家颇有点豪华的饭店进行,由于已是中午一点过后,加上吃饭的程序弄得复杂,吃的是一道一道颇需要耐心地等上来的东西,大家都觉得甜点特别好吃,回到RESORT的晚饭时候发现,普通餐厅里天天有这道点心,呵呵。第三天外出是参加旅行社的CRUISE一日游,一整天在海上看风景,中间有与海豚亲密和潜浮两个节目,午饭吃于一个小岛,是大盘菜性质,每人一大盆,但我倒觉得吃到了来北美后最好吃的龙虾。
总之,我们出去的三天,都觉得值。但是细想起来,其实我们想了解真正古巴的目的达不到。我们居住于著名的旅游岛,除了我们这些“外国人”,岛上居民基本都从业于旅游,不是古巴平均收入水平上的居民。我们入境古巴,“依法”要将加元换成“古巴外汇券”CUC,是专门供“外国人”使用的比索,银行的汇率是:一加元换0.93个CUC,而酒店的柜台上,只换给0.88, 也就是说,“外国人专用比索”比加元还贵,而据说当地人使用的比索,跟加元的实际汇率是25:1。我们在VARADERO商店里看到的洗发水,牌子和价格都跟加拿大卖的一样,平均月收入换算成CUC大概只有15元左右的古巴人不可能消费得起。有天我们在沙滩上逛得很远,走到了一个紧挨着保护地的在建酒店,那里的一个木工师傅,休息时间在海滩上拣贝壳,难得的是他能说简单的英语,告诉我们,他家在圣地亚哥,在此工作,31天赚12个CUC。
我们接触的古巴人,导游、酒店工作人员,对于古巴的热爱溢于言表,对自己国家的免费教育、免费医疗颇为自豪,90年代以后的改革,按导游的话说,“正朝更符合我们人性的方向改”,现在,住房和汽车都可交易买卖了,而住房的来源基本是两种:工作单位分给、父母那里继承。若是单位分给,先10年每个月付象征性的租金,10年后完全归私人,所以,一般人为住房,都尽量在一个单位工作满10年才考虑“跳槽”。
作为中年中国人,对古巴的很多事情感觉似曾相识。除了加勒比海“很外国”,一些新的人造景象很中国。古巴的旅游车是一色的中国“宇通客车”,在VARADERO的DOWNTOWN见到一辆巴士例外,竟然是苏州金龙。我们入住的连锁酒店LIU,风格非常“东南亚”,房间家具是柚木色和藤编的混合,电视是21寸旧款长虹,连酒店大堂的大顶,也是清水装饰木梁加黄色云石灯光片,休息区用了大量的云石灯光片灯饰,细一打量,是比较假的人造塑料的。弄得我们一直怀疑包括LIU在内的很多新建酒店都是承包给了中国装修公司在做,但无法求证。
我们这次去古巴,是通过家园的代理太平洋迅捷订的PACKAGE,旅行社是SUNWING,之前对SUNWING一无所知,但使用下来感觉性价比很好,在此强烈推荐。SUNWING除了有总部在多伦多、古巴酒店有办事处的旅行社,还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及机场停车场。我们来回坐的都是SUNWING飞机,停车在机场,SUNWING负责把我们从机场出入口到停车场之间来回“短驳”,8天付了67加元停车费,感觉又方便又划算。

在冰天雪地的伦敦听楼主讲古巴故事:wdb37:,很羡慕的感觉,那里一定很阳光灿烂吧?
 
回复: 伦敦絮语

哈哈,有时候,事情不能了解得太细,过细了,烦恼反而多了。个人意见,如果价格相差不大,还是用没有明显坏口碑的吧?
至于加拿大的“慢动作”,没办法,慢慢地你也就习惯了:wdb12:

所言极是:wdb10:
的确、既然享受到了这里慢生活带来的种种利处,就不能不慢慢接纳、习惯随之而来的不便;人加拿大人民同样得先把门口的雪铲咯、把车慢慢开出来、然后才能加速行驶呢、呵呵
 
最后编辑: 2012-01-19
回复: 伦敦絮语

恭喜通过考试拿到驾照!

不过在这里还是要批评你做功课不仔细:首先订车票可以在家里上网搞定,打印出来即可;其次多伦多地铁怎么转乘出发之前就应该上网站搞清楚,有地图有说明。其实找个carpool是最理想的,根本犯不上这么折腾。

哈哈,虚心接受。没看到你的帖子前,我一直望文生义,还以为carpool就是停车场呢,今天一google,才明白,看来差距不是一点点呀、呵呵。学习了:wdb37:
 
回复: 伦敦絮语

说实话,以前一直没觉得自己这么的三心二意,现在才感觉出来。考察了多伦多和温哥华,觉得都很好,但是一直没有定下来到底在哪里定居,今年8月份就必须过去了,所以天天上家园乱逛找感觉,前面看了oakville,觉得很不错,等到看完这一篇长篇,感觉london更好。不管怎么说,先留脚印,我已经75%倾向于london了,特别看了本贴的氛围,真是我所喜欢的呢!先祝各位龙年行大运了!
登陆地的选择,确实颇费思量,估计大部分同学登陆前都跟你一样地三心二意过。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考察温哥华和多伦多的。实话说,我觉得,短期观光似地停留,往往带着一种游客的心态,所获得的感受,对于长居“过日子”未必有指导性意义。以我为例,即使是定下来居于伦敦,我自己的感觉,一年来的心态有很大变化,逐步逐步地由外来观光客心态过渡到居家过日子,犹如从漂浮于半空渐渐下降到地面,终于,每一步都感觉到土地的坚实了。这个过程,当时不自觉,回头看过程层次又似乎很清晰。奇妙。
作为“楼主”,我想提醒的是,有时候,文字所营造的氛围有一定的偏差的。而且,同样的一段文字,不同经历不同心性的人会得出不同的解读。长居地选择,需要感性和理性的充分结合,个人提倡理性分析占主导,找到“最合适”的地方,而非“最佳”。
祝福新年快乐!
 
回复: 伦敦絮语

在冰天雪地的伦敦听楼主讲古巴故事:wdb37:,很羡慕的感觉,那里一定很阳光灿烂吧?
哈哈,我们到古巴那一周,伦敦确实正好经历一段严寒。古巴也并非总是阳光灿烂。我们到的第二天就起风了,到第四天才风停重回阳光。事先做了功课,安排了凉快的两天游哈瓦那及VARADERO镇中心,挑了最热的一天坐游艇出海,也挑了温度适宜的一两天在海滩上晒太阳、游泳、驾小船。
古巴本就是个被海洋包围的国家,旅游胜地VARADERO更是个狭长的海岛,最宽处才1200米,窄的地方,坐在巴士上可见两边碧海绿浪。所以,其气候绝对的海洋性。这就是旅行中介一般不推荐淡季的夏天去古巴的原因,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夏天暴风频繁,很可能碰上一周都关在酒店吃大餐的尴尬事。:wdb5:
 
回复: 伦敦絮语

所言极是:wdb10:
的确、既然享受到了这里慢生活带来的种种利处,就不能不慢慢接纳、习惯随之而来的不便;人加拿大人民同样得先把门口的雪铲咯、把车慢慢开出来、然后才能加速行驶呢、呵呵
呵呵,入乡随俗,这个是必须的。我刚来那两个月,去年的冬天,那是几十年未遇的暴雪严寒。一日,和老公放学回家坐公交,先在一个站点转车,冻得够呛刚转上车,正享受车上的暖气呢,开了两站,车坏了,全体下车。开始以为是小毛病,后来却见连维修车都来了,东看西看,又表示问题大了,现场解决没辙。于是只能等下一辆。令我诧异的是,现场的情况看,我和老公两个是修养最差的,东张西望,先是操心车子能否很快修好,接着互相表示绝望,最后是一脸的望眼欲穿。。。。。。这帮LONDONERS,其中还有一群高中孩子,一个个穿得比我们薄,但是始终神定气闲,该聊天聊天,无天可聊的,安安静静淡定得如在欣赏街头风景。汗死。
换个角度,加拿大人的过于淡定,处于世界性的竞争中也未必是好事。毕竟竞争是需要效率的,财富是需要效率去创造的。纵然地下有很多资源,开采也需要时间成本的兑现对不?
再“意识流”下,最近ALBERT省直通美国的输油管提案被美国否决,哈勃他老人家很生气,说,是到了加拿大资源输出尽快实现多元化的时候了。我的中国心不由自主地窃喜。听说哈勃下月访问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想必比我英明得多,“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加油!
 
回复: 伦敦絮语

恭喜通过考试拿到驾照!

不过在这里还是要批评你做功课不仔细:首先订车票可以在家里上网搞定,打印出来即可;其次多伦多地铁怎么转乘出发之前就应该上网站搞清楚,有地图有说明。其实找个carpool是最理想的,根本犯不上这么折腾。

哈哈,虚心接受。没看到你的帖子前,我一直望文生义,还以为carpool就是停车场呢,今天一google,才明白,看来差距不是一点点呀、呵呵。学习了:wdb37:
瞧瞧,我们悔人不倦的ELLEN老师虚心求教的精神!:wdb17:
其实,是因为“高级知识分子”通常都只精通学术性词汇,象CARPOOL这种词,实在太APPLIED了,犹如孔夫子之于稻苗,一定要等到“上山下乡”后才可能予以关注。:wdb6:
 
回复: 伦敦絮语

今天是大年夜(其实是年廿九,今年是小年夜代大年夜),祝姐姐一家以及关注此贴的朋友们新春愉快,龙年大吉!!
 
回复: 伦敦絮语

london有华人超市吗?

越俎代庖一下。

据我所知有两个,一大一小,位置都还不错。小的那个店小停车场也小。

大的这个已经成为伦敦华人每周必去之地,小的那个有逐渐被人遗忘的趋势。
又大又新的兴业超市现在生意很好,不但我们华人必去,其他族彝的也去,经常在那里碰到我的同学老师。大家拿说的“小的那个”应该指以前的远东吧?11月份关张了,确实生意不好。
民以食为天,自从前年12月底大的华人超市开张,我觉得伦敦的华人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因为“中国胃”得到了满足。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