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伦敦絮语
我在东南亚国家,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有过春节的经历。这边春节假期不长,但是舞龙舞狮的还是保留的很好,还有各武术班子进行比赛和表演,很是热闹。但是真正的年味还是自己过出来的,我们也是一样,几家凑到一起,拼桌子吃饭、喝点小酒,第二天又换一家,挨家挨户去拜年,小孩子拿红包,感觉还是挺高兴的。反而现在国内大城市过年的朋友,貌似也是冷冷清清的,也不互相走动,最多就是去餐馆聚聚餐,其余时间呆在家里。有的时候,感觉这种东西,随时只有一丝,也会让人回味的。
这个倒是,即使在国内, 年味还是要靠自己过出来的. 我感觉,国外, 若是华人集中的地方,中国传统反而保留得好, 大概都是跟我一样的怀念的缘故,很把"从前"当回事. 旅居国外的家长,会跟孩子讲"中国传统"\"中国风俗", 如此,"海外华人"反而一代一代地保留了"最正宗"的中国风. 现在国内是洋节越过越热闹,象舞龙舞狮这些传统民间习俗,反而变成"政府行为"了,偶尔象征性地搞一下. 我前两天还跟老公提小时候,在乡下的老太太家, 过年有各村女孩子们自发组织演出的"马灯调", 装扮\曲调和舞蹈都非常江南, 走巷穿村巡演的时候若是碰上临村的表演队伍,还会自发地"别苗头"赛上一赛. 浙江农村还有一种非常地方特色的"大头和尚", 表演者一般都是男性, 戴着颜色非常夸张的面具, 摇着一把硕大的扇子, 扭着非常奇特的步子. 他若是对哪个看客感兴趣,就一摇一摆直冲过去, 对着人家又是摇扇又是作揖, 团团转到你给钱或给足够的糖为止. 由于其造型怪异,女人孩子若被他"看中", 多半被吓个半死, 尖叫救命, 惹得观众们大笑. 我那时侯因为怕, 对"大头和尚"是非常警惕的,但也还是被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大头和尚"逮住过好几次,吓得半死之余都是乡下的叔叔阿姨们救的"命". 那时候, 舞狮舞龙是演出队伍的重头戏, 但是漂亮女孩们组成的马灯调和身高马大者扮演的大头和尚, 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 往往使气氛走向高潮.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往事,回头看, 非常温暖,非常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