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北京到多伦多,说说定居这点事儿。(真图真相)
[FONT=宋体]两个月之前就想说说关于我身边的朋友[/FONT]C[FONT=宋体]女士遭遇的一个北美白色诈骗事儿,[/FONT]C[FONT=宋体]再三强调一定要在我写这个帖子里,并表示就算是给大家一个警示也好。[/FONT]
[FONT=宋体]去年12月末,C[/FONT][FONT=宋体]收到[/FONT]DHL[FONT=宋体]一张从美国寄来的支票[/FONT]USD$3950[FONT=宋体],[/FONT]C非常高兴还以为中了什么网上买的彩票了,因为她没事总在网上参加免费活动。以前她曾经拿到过一些奖品。这次她很激动去HSBC存了这张支票[FONT=宋体],结果[/FONT]HSBC[FONT=宋体]接受了这张支票,并在账户里显示多了[/FONT]3950[FONT=宋体]美金。不过第二天[/FONT]C[FONT=宋体]收到一封署名同一公司的邮件,整个事件仿佛就变的不同了。[/FONT]
[FONT=宋体]当时[/FONT]C[FONT=宋体]就很纳闷,她从来没有也在这家公司注册[/FONT]Secret Shopper[FONT=宋体]工作,怎么来的这汽车公司前期支付的佣金呢?下午她打电话问我,这事怎么办?我的第一直觉告诉她这是诈骗,能做的事情就是报警和按兵不动。她说不愿报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说还没让骗子得逞呢,还是按兵不动的好。接下来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骗子公司一连发了很多电子邮件,[/FONT]C[FONT=宋体]也没搭理这茬(不知道那是我真不知道C你是怎么想的)。一个月以后,银行打电话来说那是张空头支票。[/FONT]
[FONT=宋体]支票复印如下:[/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也许是出于以前职业原因,就上网查到很多关于这类的评论,这是近年来很典型的一类型诈骗。他们也利用了北美的信用体制及某些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来达到非法目的。整个流程如下:[/FONT]
[FONT=宋体]受害人收到支票[/FONT]----[FONT=宋体]〉利用个人信誉到银行兑换全部现金[/FONT]$3950[FONT=宋体](很多人以为账户显示多了[/FONT]3950[FONT=宋体],就可以支配了。(这点与中国的体系不通)[/FONT]----[FONT=宋体]〉按照指示扣除个人佣金[/FONT]$400/[FONT=宋体]天[/FONT]----[FONT=宋体]〉去沃尔玛或其他指定的商家消费(隐身评价)[/FONT]$500[FONT=宋体],所购商品按照骗子指示,但归受害人所有。[/FONT]----[FONT=宋体]〉再按照骗子指示去(隐身评价)某某汇款机构,按骗子指示把剩余[/FONT]$3050[FONT=宋体]汇给其他国家的某个受害人不认识的人。按照骗子的说法是用汇款的方式来调查这家汇款公司的服务。[/FONT]----[FONT=宋体]〉最后受害人收到银行的退票通知,结局是:受害人用自己的钱给自己开了[/FONT]$400/[FONT=宋体]天的工资,还有购了很多你本以为“免费”的商品,最后是受害人把自己的真正的[/FONT]$3050[FONT=宋体]汇给他国不认识的某个人。[/FONT]
[FONT=宋体]其实,从整个流程来看,骗子的手法不是很高明,但恰恰利用了先给点所谓的“甜头”来引君如翁的,后果自然是鸡飞蛋打了。[/FONT]
[FONT=宋体]值得庆幸的是[/FONT]C[FONT=宋体]最终没有损失一分钱,但还是小小的遭遇了打击,还连连说看来加拿大也不安全,天下就没有太平的地方吗?依我的观点,这事别埋怨加拿大,跟地方区域、太平、安全没关系,[/FONT][FONT=宋体]关键是自己的选择。很多人会说不能说选择,谁愿意选择被骗子骗呢?问题是为什么有人能被骗成功,为什么有人能稳坐泰山对于“诱惑”无动于衷?若不是你选择了骗子,就是骗子选择你,结果都是一样的悲惨。不是有一句俗语么: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有些话说得可能有点过火,请C别介意,你懂得我是就事论事的人。)[/FONT]
[FONT=宋体]远渡重洋来到这里容易么?在时刻准备着与这天下的骗子作斗争的同时,也要时刻铭记着以下的警言:不要乱存支票,不要乱签字,不要乱填个人信息,不要乱[/FONT]……[FONT=宋体]我还是不要乱给朋友建议,你也不要乱听别人的某些时候的胡言乱语[/FONT],[FONT=宋体]希望[/FONT]Tiffany[FONT=宋体]除外。[/FONT]
[FONT=宋体]两个月之前就想说说关于我身边的朋友[/FONT]C[FONT=宋体]女士遭遇的一个北美白色诈骗事儿,[/FONT]C[FONT=宋体]再三强调一定要在我写这个帖子里,并表示就算是给大家一个警示也好。[/FONT]
[FONT=宋体]去年12月末,C[/FONT][FONT=宋体]收到[/FONT]DHL[FONT=宋体]一张从美国寄来的支票[/FONT]USD$3950[FONT=宋体],[/FONT]C非常高兴还以为中了什么网上买的彩票了,因为她没事总在网上参加免费活动。以前她曾经拿到过一些奖品。这次她很激动去HSBC存了这张支票[FONT=宋体],结果[/FONT]HSBC[FONT=宋体]接受了这张支票,并在账户里显示多了[/FONT]3950[FONT=宋体]美金。不过第二天[/FONT]C[FONT=宋体]收到一封署名同一公司的邮件,整个事件仿佛就变的不同了。[/FONT]
[FONT=宋体]当时[/FONT]C[FONT=宋体]就很纳闷,她从来没有也在这家公司注册[/FONT]Secret Shopper[FONT=宋体]工作,怎么来的这汽车公司前期支付的佣金呢?下午她打电话问我,这事怎么办?我的第一直觉告诉她这是诈骗,能做的事情就是报警和按兵不动。她说不愿报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说还没让骗子得逞呢,还是按兵不动的好。接下来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骗子公司一连发了很多电子邮件,[/FONT]C[FONT=宋体]也没搭理这茬(不知道那是我真不知道C你是怎么想的)。一个月以后,银行打电话来说那是张空头支票。[/FONT]
[FONT=宋体]支票复印如下:[/FONT]
[FONT=宋体]
[FONT=宋体]也许是出于以前职业原因,就上网查到很多关于这类的评论,这是近年来很典型的一类型诈骗。他们也利用了北美的信用体制及某些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来达到非法目的。整个流程如下:[/FONT]
[FONT=宋体]受害人收到支票[/FONT]----[FONT=宋体]〉利用个人信誉到银行兑换全部现金[/FONT]$3950[FONT=宋体](很多人以为账户显示多了[/FONT]3950[FONT=宋体],就可以支配了。(这点与中国的体系不通)[/FONT]----[FONT=宋体]〉按照指示扣除个人佣金[/FONT]$400/[FONT=宋体]天[/FONT]----[FONT=宋体]〉去沃尔玛或其他指定的商家消费(隐身评价)[/FONT]$500[FONT=宋体],所购商品按照骗子指示,但归受害人所有。[/FONT]----[FONT=宋体]〉再按照骗子指示去(隐身评价)某某汇款机构,按骗子指示把剩余[/FONT]$3050[FONT=宋体]汇给其他国家的某个受害人不认识的人。按照骗子的说法是用汇款的方式来调查这家汇款公司的服务。[/FONT]----[FONT=宋体]〉最后受害人收到银行的退票通知,结局是:受害人用自己的钱给自己开了[/FONT]$400/[FONT=宋体]天的工资,还有购了很多你本以为“免费”的商品,最后是受害人把自己的真正的[/FONT]$3050[FONT=宋体]汇给他国不认识的某个人。[/FONT]
[FONT=宋体]其实,从整个流程来看,骗子的手法不是很高明,但恰恰利用了先给点所谓的“甜头”来引君如翁的,后果自然是鸡飞蛋打了。[/FONT]
[FONT=宋体]值得庆幸的是[/FONT]C[FONT=宋体]最终没有损失一分钱,但还是小小的遭遇了打击,还连连说看来加拿大也不安全,天下就没有太平的地方吗?依我的观点,这事别埋怨加拿大,跟地方区域、太平、安全没关系,[/FONT][FONT=宋体]关键是自己的选择。很多人会说不能说选择,谁愿意选择被骗子骗呢?问题是为什么有人能被骗成功,为什么有人能稳坐泰山对于“诱惑”无动于衷?若不是你选择了骗子,就是骗子选择你,结果都是一样的悲惨。不是有一句俗语么: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有些话说得可能有点过火,请C别介意,你懂得我是就事论事的人。)[/FONT]
[FONT=宋体]远渡重洋来到这里容易么?在时刻准备着与这天下的骗子作斗争的同时,也要时刻铭记着以下的警言:不要乱存支票,不要乱签字,不要乱填个人信息,不要乱[/FONT]……[FONT=宋体]我还是不要乱给朋友建议,你也不要乱听别人的某些时候的胡言乱语[/FONT],[FONT=宋体]希望[/FONT]Tiffany[FONT=宋体]除外。[/FONT]
最后编辑: 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