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粗略看,CAD/CNY经过反弹以后再次跌下来有可能到达5.7上下附近,也许更低,但是现在还看不出。
老师这么快就回复了,真是非常感谢!:wdb37::wdb10:
我也请教过其他大侠,也是说大致能有不错的行情,现在老师也这么说,我心中多少有底了,争取今年给换个比较好些的点,不要再象上次吃亏那么多了:wdb6: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刚才写了差不多接近8000字了,不知道碰了键盘什么地方一下子全没了......气死人了!

实在没心气靠回忆再写一遍了,就回忆一下概要吧。


1 中国自身拥有足够庞大的市场,才是形成制造业大国的基础条件。
人口多市场细分,低档好销,中高档未必,因为中国广大平民只消费得起低档产品,有钱人到国外消费因为高档商品国外便宜,中产最苦逼,要么移民,要么被动消费有毒产品。

2 成熟的产业配套规模。
各行各业产能过剩,目前是投资拉动GDP

3 全面的原材料生产供应体系。
中国的能源缺乏,能源利用率世界最低。目前这种竭泽而渔地消耗子孙能源的状态还能持续多久?

4 中国市场的产品消费力庞大,消费习惯与世界同纬度大多数国家相似。
与1相同

5 中国拥有相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群体。
高素质的要么当官,要么已经或正在移民。反而是外国人都拥到中国来找饭碗。
6 中国已经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物流系统。
这个得承认,但物流成本的增加(油费,过桥过路费,物价,人工),最终会回到生产成本,中国的制造成本优势还有么?

以上这些,世界上能找到第二个国家可以取代中国么?所以,这个世界工厂的名头不是忽悠来的,时寒冰的视角只能说太专注于片段了,那些成本的因素是可以通过各方博弈逐渐实现磨合匹配,属于市场机制的范畴,根本不用去操心。应该看到中国作为加工中心的天然优势,那些在不同阶段出现的芝麻绿豆的不协调因素并不会扭转大局。

事实上很多其它低成本国家仅仅原材料供应、产业配套、人力资源这三条就是难以实现的巨大障碍,更不用说它们不具有中国这样的市场深度。

谢谢老师这么快就回复,还辛苦码字8000.下次要写长篇时不妨用word,边写边存。
关于您的观点,我在上面红字加了问题,再次请教。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刚才写了差不多接近8000字了,不知道碰了键盘什么地方一下子全没了......气死人了!

实在没心气靠回忆再写一遍了,就回忆一下概要吧。


1 中国自身拥有足够庞大的市场,才是形成制造业大国的基础条件。

2 成熟的产业配套规模。

3 全面的原材料生产供应体系。

4 中国市场的产品消费力庞大,消费习惯与世界同纬度大多数国家相似。

5 中国拥有相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群体。

6 中国已经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物流系统。

以上这些,世界上能找到第二个国家可以取代中国么?所以,这个世界工厂的名头不是忽悠来的,时寒冰的视角只能说太专注于片段了,那些成本的因素是可以通过各方博弈逐渐实现磨合匹配,属于市场机制的范畴,根本不用去操心。应该看到中国作为加工中心的天然优势,那些在不同阶段出现的芝麻绿豆的不协调因素并不会扭转大局。

事实上很多其它低成本国家仅仅原材料供应、产业配套、人力资源这三条就是难以实现的巨大障碍,更不用说它们不具有中国这样的市场深度。

非常赞同以上观点.:wdb45: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谢谢老师这么快就回复,还辛苦码字8000.下次要写长篇时不妨用word,边写边存。
关于您的观点,我在上面红字加了问题,再次请教。
看你的红字部分,你已经和网络愤青们是一个调调了,网络上大多数人是不具备格局思维的,这些人只会因为瑕疵而牢骚满腹,这也正常,因为大多数人只关心眼前看到的社会焦点,习惯上会把这些为焦点放大,这个道理和大多数股民是赔钱的完全相同,真有本事能看清趋势的也只是极少数人,看国家的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真正能看明白事情的人是没工夫发牢骚的。所以,郎咸平、时寒冰这类所谓的“公知”都只是在搞“汇评”,而不是真正的交易者,真正的交易者是没闲心去看汇评的,只有真正的交易者写的行情判断才是价值黄金万两的,而交易者的视角永远是把主趋势放在第一位,不会去对局部的涨跌毛刺、数据好坏做太多的评价。相反,倒是外行们会很有兴趣对细节谈天说地,所以对国家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郎、时这类人物只是在迎合大众趣味而已,本质上他们没有能力参与真正的“交易”,当走过几十年后再回来看他们现在的观点,你也只会摇摇头罢了。

任何时候社会都会存在着大量的否定性舆情,美国在高速发展的1900-1930这个阶段,去看看当时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英国的金融时报都经常有看空美国的特约评论,那时候更是阴谋论盛行,美国也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出现很多的社会问题,股市也是黑暗的一塌糊涂,也一样是毒牛肉、毒牛奶被黑心商人推向市场,美国倒了么?不是一样发展成了世界第一强国?为什么?因为所有的那些毛病都不能阻挡大环境形成的趋势,社会经济会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渐消化掉或者逐渐修正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瑕疵,这就是趋势的力量,但到今天美国就没毛病了?也一样有,今天的美国比100年前的美国哪方面都要好很多吧?但是经济发展却遇到瓶颈了,毛病少了反而走不动了,为啥?还是趋势的阶段性状态在起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水至清则无鱼”,东方哲学是可以解释这类现象的。

现在公知们操心的现象不奇怪,94年我受老师的弟弟邀请去深圳帮着筹建展览公司,就去老师父亲家里拜访,老师的父亲是从南航一把手的位置上退下来的,和这位共产党高级干部聊天的过程中,老先生大声喊道“虚假繁荣!虚假繁荣!很快就要出大问题啦!你们搞什么展览公司啊!”......那可是94年的时候啊,这样看来,还是邓小平对趋势看的更明白些,呵呵。所以,不论这位老先生怎么看社会的问题,趋势就是趋势,南航一样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航空公司,现在排名也是全世界前十位吧。说明任何时候都会有人看错趋势,并且大多数人都会看错,但是大多数人又在不自觉的迎合趋势,其实郎、时这类人看跌趋势不就是因为上升趋势过程中的大众恐惧心起作用才有了他们存在的舞台么?这算什么公知人物?只是迎合大众逆反心理而已。趋势才不管他们在说什么。

1 中国自身拥有足够庞大的市场,才是形成制造业大国的基础条件。
人口多市场细分,低档好销,中高档未必,因为中国广大平民只消费得起低档产品,有钱人到国外消费因为高档商品国外便宜,中产最苦逼,要么移民,要么被动消费有毒产品。
大多数工业制成品都是中低端,中国没打算全部产品都在中国制造,宝马三系在中国造,奔驰S系还在德国本土生产吧?中国具有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市场,且每个层次的市场群体都是巨大的,几十年内发展中国家当中还能找到中国这样的市场么?全体人民都消费高档产品?美国人行么?欧洲人行么?你这样思考问题是不是钻牛角尖了?消费有毒产品?你有没有想过中国的有毒产品实际上都是洋人玩剩下的?很多都是在欧美流行了很多年的有毒商品,我们在制度缺失的情况下给了这些东西存在的空间,慢慢完善制度和执行制度的手段,慢慢不就会变好了么?这算是什么大问题么?没人告诉你中国人特别喜爱有毒商品吧?
2 成熟的产业配套规模。
各行各业产能过剩,目前是投资拉动GDP要么产能不足,要么产能过剩,你永远不可能做到刚刚好,适度的产能过剩可以被未来的需求膨胀消化掉,就像北京的环路建设,修路总是跟不上车辆增多的发展,要看到需求的趋势是不断的增长的,是做提前量准备好些呢?还是总是产能跟不上需求,被动的急匆匆的提高产能?产业布局也是需要做前景规划的,很多东西的配置是需要做提前量的,就像小孩子穿衣服,长身体的阶段总是要买稍稍大一些的好。所以,产能不足也会有人批评政府没有长远眼光,耽误了国家的发展,产能过剩也会有人批评劳民伤财,投资占比太大,那你问问他怎么弄才刚好合适呢?他屁都说不出来。这个世界批评者其实多数都是最无能的。

产业配套的问题不是随便哪个国家就能提供的,中国几千万锭的棉纺织机的规模,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越南行么?越南根本就不是一个产棉的国家,原料都没有,他怎么做配套?电子、汽车工业大多数零部件中国都能做到本地配套,很多情况是在一个地方的工业园区内就可以实现大多数零部件的短距离供应,相应的研发配套也能看到很多大企业逐渐在把研发中心放在中国,这些研发中心不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而是对加工链条的一种近距离配置的目的。这种趋势怎么可能在几十年间停止?



3 全面的原材料生产供应体系。
中国的能源缺乏,能源利用率世界最低。目前这种竭泽而渔地消耗子孙能源的状态还能持续多久?能源可以去买,经济全球化啦,彼此间一定是互通有无,有能源的国家未必有能力形成制造业规模,中国具有的优势也不会因为短板就变得不复存在,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种全球分工协作的模式,俄罗斯、澳洲、加拿大都是能源、矿产大国,怎么他们就形不成制造业规模呢?一定是因为他们在某些地方有短板,那好,大家互补一下好了,互相形成利益输送的平衡不就行了?所以能源也不是绝对过不去的坎。拿纺织业来说,中国拥有世界上高质量的棉花品种和巨大的产量,但作为纺织产品供应大国仍有一定数量的棉花缺口,这部分就进口美国的棉花来填补缺口,美国产棉,但美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成为棉纺大国,它只能是原料供应的角色了,印尼、越南根本不产棉,所以纺织业在越南很难成气候,只能是很边缘的来料加工,作为中国以外的补充而已。中国拥有庞大的化纤产业集群,这部分根本不是外资的天下,洋人是搬不走的,其他成本低的小国也没有实力形成化纤产业的规模,所以,纺织业这种依赖基础原料的产业配套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鲜有能形成竞争优势的。所以,你怎么只盯着能源呢,促成一个制造业系统的因素有很多,能源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我们具有的优势是别人弄不出来的,我们的短板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补充的,市场的行为就是在各种不利和有利的因素中实现综合的抉择,一个强大的人也不是霍金的脑袋和阿诺的肌肉同时都具备,但他强大的原因一定是综合的,对吧?

4 中国市场的产品消费力庞大,消费习惯与世界同纬度大多数国家相似。
与1相同
上哪还能找到中国这样拥有十几亿人的大国市场?中国的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实现20-30%的本地消化能力,这本身就是巨大的市场机会,正是因为中国拥有产品本地消化的能力才吸引了制造业集体搬迁到中国来,越南行么?印尼行么?印度行么?短期内非洲行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欧美差异不是很大,拿服装产业来说,中国人的体格是东亚中最接近欧美的人群,也就不用专门针对中国人做特殊的改版加工,并且中国的纬度决定了四季分明,各类服装都具有消费需求,越南行么?印尼行么?非洲行么?羽绒服放在越南生产加工,别指望越南人会消化一部分产量,那个湿热的气候穿羽绒服只会捂出痱子,他们倒是可以全年都是大裤衩和凉拖,所以消费习惯和消费人群规模决定了产品消化能力,自然就影响制造业的形成。其他种类的产品都是一样的道理。

5 中国拥有相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群体。
高素质的要么当官,要么已经或正在移民。反而是外国人都拥到中国来找饭碗。还是请你谈论问题不要演变成社会上那种愤青发牢骚的调调。那样的话什么都谈不下去了。
中国具有人力资源的造血能力,足够多的高校和技工学校可以为制造业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一个工厂上至厂长、总工,下至设备维护技工都可以招募到合适的人才,如果把中国的全部纺织机放到越南去,能不能找到伺候这几百万台设备正常运转的维修技工都是个大问题,因为越南连纺织机自己都不能制造,所以相应的产业环境中的人力资源配套根本没法实现,制造业是靠人来维持运转的,具有经验的产业工人群体不是几年光景就能鼓捣出来的,是一个国家长期进行产业积累才会拥有的,你却扯什么当官、移民......哪跟哪啊?制造业需要的大多数人力资源中国都能满足,具体到某些尖端技术的人力资源,可以引进,美国的模式不就是满世界挖墙脚么?现在已经是有能力的人都来中国寻找机会,这也是一种趋势特征。当然,制造业不需要的人才中国也能提供,例如党委书记之类的。


6 中国已经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物流系统。
这个得承认,但物流成本的增加(油费,过桥过路费,物价,人工),最终会回到生产成本,中国的制造成本优势还有么?这个问题是个市场机制的问题,其实不用太操心,成本高了,订单少了,工资开不出来了,地方税收萎缩了,自然价码就下来了,一定是各方博弈逐渐形成平衡的结果,属于市场自己的调节机制的范畴,这有什么好讨论的?相反,这种物流的基础建设规模是其它低成本国家根本弄不起来的,最大规模的远洋运输船队、密集的航空运输线路,几十年间形成的道路网络,还有被骂得狗血淋头的高铁,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的本钱,其它低成本国家行么?产量一旦上去,他运都运不出来,你以为英国现在行啊?放在100年前他行,现在的市场规模,英国人根本应付不了运输问题的,他上哪短时间能整出足够吨位量的远洋干散货船队?就靠那个英国面条商能解决这个问题?越南人行么?非洲人行么?印度人行么?物流的基础建设是一定要长时间砸大本钱才会有的,就这一点来说,中国人还真的是很有魄力的。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谢谢老师的耐心回答.其实我不是愤青了.郎咸平的文章看过1-2遍就够了,时寒冰应该还是有些东西的.
趋势这个东西很难看清,比如美国的房地产,当年谁看清了?现在的中国房地产,也一样看不清趋势.
老百姓没那么多数据供分析,除了yaoyue老师这样的专业人士,才有渠道获得第一手资料。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谢谢老师的耐心回答.其实我不是愤青了.郎咸平的文章看过1-2遍就够了,时寒冰应该还是有些东西的.
趋势这个东西很难看清,比如美国的房地产,当年谁看清了?现在的中国房地产,也一样看不清趋势.
老百姓没那么多数据供分析,除了yaoyue老师这样的专业人士,才有渠道获得第一手资料。
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我的专业就是画画搞设计,后来做展会施工很多年,再后来稀里糊涂在外汇交易上的打拼到今天,所以我其实一点都谈不上专业,但我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看事物的主趋势,这也是这么多年外汇交易的锻炼才形成的思维习惯,看问题是需要在时间轴上站得稍微远一些看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动态规律是怎样的,说到底是人的思维习惯决定了看事情的视角。

做展会施工的8年时间里,每年的2月开始一直要忙到年末,也就是说北京的4大展馆几乎是不间断的档期,这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出现的展会密度,而且全都是国际化的大展览,还要经常性的跟着国际大企业做全国性的巡回展,当然,我也在丰厚收入之余思考为什么会这么忙碌,这些洋鬼子干什么都往中国跑?现在回看那段经历,原来洋人们真的不是傻子啊,正是那段时间中国奠定了世界制造业中心的雏形,而且那是89.64刚刚过去没几年,一切都是有缘由的,不会是平白无故的出现。

我前面例举的纺织业的内容是因为我母亲就是纺织部退下来的,其他的例子都是我从朋友那里得到的他们各个行业中的情况,其实不需要特意的收集细节数据材料,仅仅是看历史规律就能明白这一切的必然性。

我觉得郎、时这类人物都属于伪学者范畴,这类人都没有真刀真枪参与过经济活动的人生经历,只是在利用专业上的头衔说些大众饶有兴致的话题而已。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请问下半年八九月份要用加币的话 是不是现在可以兑换一些?
还是说可以继续等?

时间因素很难讲,我现在也吃不准八九月份的时候加元能不能跌得足够深,所以不妨现在就趁着美元/加元阶段性的高点先解决一部分,等运行一段时间后再看八九月份加元大约能处在什么位置。


上面红字部分作为补充,有时候写出来的文字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文字表述中的错误和大脑有点距离,呵呵。
 
最后编辑: 2013-03-1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几年前在y2论坛上见过的老师,那时我还是一个学生,没想到又在这里见到了老师,我已经快要登陆了,真是有缘呀,呵呵

真是有缘在这里又相聚,可惜Y2的那个长贴被锁了,都是因为讲课的缘故,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好在很多Y2的汇友在那之后至今仍继续跟着我一起聊外汇,只是没有了当年的热火朝天的场面,其实也早说过,那般热闹场景是很难永久的。每次在这里遇到当年的老汇友,心底里都是有一种暖意升起,呵呵。

祝你登陆一切开心顺利。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时间因素很难讲,我现在也吃不准八九月份的时候加元能不能跌得足够深,所以不妨现在就趁着美元/加元阶段性的高点先解决一部分,等运行一段时间后再看八九月份加元大约能处在什么位置。


上面红字部分作为补充,有时候写出来的文字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文字表述中的错误和大脑有点距离,呵呵。

多谢!!嘿嘿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请教:
外汇的中间价,我的理解是卖价加买价之和,除以2.
比如人民币对美元,6.15买价 卖价6.25 那么中间价应该是6.2 (6.15+6.25=12.4,除以2,等于6.2)。
可是为什么不是这样,甚至中间价比任何一个都高,比如达到6.3.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请教:
外汇的中间价,我的理解是卖价加买价之和,除以2.
比如人民币对美元,6.15买价 卖价6.25 那么中间价应该是6.2 (6.15+6.25=12.4,除以2,等于6.2)。
可是为什么不是这样,甚至中间价比任何一个都高,比如达到6.3.
呵呵,你是从字面含义来理解这个“中间价”了,这个中间价是一天一个价,一天之内是不变化的,每天早上9点多发布中间价,发布之后,这一天之内就不再变动了,但不等于市场不再动了,所以这个“中间价”其实是一种央行每日“指导价”的意思,现在的政策允许人民币汇率兑主要货币每天的波动在基准中间价的基础上不大于百分之一,并且央行根据前一日世界上的汇率波动情况调整第二天的基准中间价,这种调整的机制就是建立在盯一篮子货币的基础上来执行的,因为现在能够进行人民币买卖的金融机构数量很有限,所以这些金融机构都是在根据当日央行给出的中间价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的交易,但不应超出中间价的1%幅度,所以,应该把这个中间价理解为政策性的当日固定牌价,但允许对美元产生1%市场化的波动,市场波动后产生的买卖价格的折中价格可能就是偏离央行的中间价的,或者高于或者低于,那就是市场的波动决定的。
 
最后编辑: 2013-03-21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今天加元涨了很多。什么时候能涨到1.03啊?那时候好换人民币,呵呵

要问时间,我现在也说不好,USD/CAD会震荡下跌,能不能到0.97真的是需要逐步观察。

附图美元/加元的日线图表,图中粗略画一条线示意可能存在的波动路径,权作参考吧。
 

附件

  • usd-cad-daily-2013-03-27.jpg
    usd-cad-daily-2013-03-27.jpg
    192 KB · 查看: 32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