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2012短登记录

艾米丽娃娃

THE Defiant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我来了快一年了,可惜小孩没有来。我倒认为,要是小孩再不来,就耽误了。别在中国get lost

另外,与其道听途说,在网上搜索只言片语,不如好好浏览一下加拿大的历史。看看人家四百年如何发展,哪怕看看人家是如何书写历史的,要是不怕睡不着觉,还可以比较一下中国这四百年的历史。或许对文明和进步会有全新的认识。

看你说的,好像加拿大人个个都是精品?大环境和小个体还是两回事。当然我不否认出国对于孩子成长的好处,起码见多、识广就是一利,中国教育也有其明显的硬伤。但是你的妄自菲薄还是让我感到很难受。

同样地,加拿大因其自然条件,是个可爱的国家,但是作为当年的殖民地,它的文明得益于英法,若要说400年来的进步,经济上依然主要仰仗自然资源的它大大落后于其邻居 -- 才区区200多年历史的美国。我倒觉得加拿大的发展史恰恰是这个国家最没什么好谈的一面。

我想再引用昨日所提作家周濂的书名“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移民本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无所谓对错,甚至谈不上好坏。但是如果因为移过去了,就一味放大对方国家好的一面,甚至把缺点也当成优点,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装睡?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人性是相通的,不论黑白棕黄,精品和垃圾广泛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我认为加拿大的可爱不仅在于自然条件,更在于它的社会价值体系(诚然也有些缺点)。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考虑过的,不过这的确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女儿已经快小学毕业了,这点为我赢得了一定的时间,i.e.,我最多只要再陪伴她初中高中共6年就可以了。另外,国内的办学目前看来也在变得更加多元,也可以走国际学校之类的路线,高中毕业后考国外的大学(其实现在国内公立学校里的好学生,高中毕业申请国外好大学的也很多) - 这样的话就不见得非要考加拿大的大学,不过与之相伴的弊端则是1)竞争更加激烈(因为是和全球的国际生竞争);2)留学成本更高。所以这个就要看自己的取舍了,经济条件、孩子年龄、孩子技能上的准备等等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并且也会有风险,自己的risk appetite有多大也要结合考虑。

这是个问题,我女儿明年可以在加拿大上小学一年级,如果那样,她注定只能走国外的教育体系,如果回流,国内必须有足够高的收入,能够支撑她在国内上国际学校。真是一个矛盾的怪圈:一方面觉得还好移民移早了,否则也出不去了;另一方面又觉得,移的又过早了,似乎越临近长登越觉得自己还没有计划好。唉,看来还是得多花点心思,想想自己如何能够适应和融入长登后的生后。
娃娃选择长登哪里?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我来了快一年了,可惜小孩没有来。我倒认为,要是小孩再不来,就耽误了。别在中国get lost。

另外,与其道听途说,在网上搜索只言片语,不如好好浏览一下加拿大的历史。看看人家四百年如何发展,哪怕看看人家是如何书写历史的,要是不怕睡不着觉,还可以比较一下中国这四百年的历史。或许对文明和进步会有全新的认识。

这是一组矛盾,对于孩子而言,我希望她在一个相对完善和健康的体系内成长;但是对于自己而言,奔四的人去到异国他乡再重新开始(而且前提是雇主看了简历后还愿意让你从junior position做起),有点后怕,长登的时间越是临近,这种害怕的感觉越强烈。
 

艾米丽娃娃

THE Defiant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这是个问题,我女儿明年可以在加拿大上小学一年级,如果那样,她注定只能走国外的教育体系,如果回流,国内必须有足够高的收入,能够支撑她在国内上国际学校。真是一个矛盾的怪圈:一方面觉得还好移民移早了,否则也出不去了;另一方面又觉得,移的又过早了,似乎越临近长登越觉得自己还没有计划好。唉,看来还是得多花点心思,想想自己如何能够适应和融入长登后的生后。
娃娃选择长登哪里?

不过孩子小的话,我个人倒也是觉得出去了就出去了,那就好好在国外一路读下去吧(不是因为psd同学说的不要被“耽误”,而是反正在国内还没正式接受学龄教育,各方面的学习还没正式开展,尤其是中文,不存在半途而废的遗憾)。

至于收入问题,我倒觉得这个问题要这样看,国内的国际学校是很贵,但是也别忘了比较一下自己在国内挣钱的能力和在国外的区别。国外即使读公立学校,如果要发展兴趣爱好等,也是一样要额外掏钱的,此外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和旅游方面的开支。有个做IT的老移民曾经和我聊起,他们夫妻在加拿大都有工作,收入还行,但是因为他们坚持每年要带孩子出去旅游等,这方面的开销很大,还是觉得手头很难积攒下钱来。他说他公司里有个西人老太太羡慕地说,wow,我活那么大年纪了,去过的地方还没你儿子多。我举这个例子,不是说孩子非得那样养,而是想说,养孩子,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养得很贵,也可以养得很便宜。关键先想好自己到底想要啥,然后加以取舍。

长登应该是大多地区,具体地点还真没做最终决定,到时候定了我一定告诉你!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不过孩子小的话,我个人倒也是觉得出去了就出去了,那就好好在国外一路读下去吧(不是因为psd同学说的不要被“耽误”,而是反正在国内还没正式接受学龄教育,各方面的学习还没正式开展,尤其是中文,不存在半途而废的遗憾)。

至于收入问题,我倒觉得这个问题要这样看,国内的国际学校是很贵,但是也别忘了比较一下自己在国内挣钱的能力和在国外的区别。国外即使读公立学校,如果要发展兴趣爱好等,也是一样要额外掏钱的,此外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和旅游方面的开支。有个做IT的老移民曾经和我聊起,他们夫妻在加拿大都有工作,收入还行,但是因为他们坚持每年要带孩子出去旅游等,这方面的开销很大,还是觉得手头很难积攒下钱来。他说他公司里有个西人老太太羡慕地说,wow,我活那么大年纪了,去过的地方还没你儿子多。我举这个例子,不是说孩子非得那样养,而是想说,养孩子,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养得很贵,也可以养得很便宜。关键先想好自己到底想要啥,然后加以取舍。

长登应该是大多地区,具体地点还真没做最终决定,到时候定了我一定告诉你!

其实关键的落差还是自己,倒不是说去到加拿大还要有怎样的收入,而是个人的价值实现问题,看来只有边走边看了。
settle down后一定告诉我啊!
 

艾米丽娃娃

THE Defiant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接触过亲友家在这边长大的孩子,我觉得也很一般。没必要神化加拿大的教育。

是啊,我接触了我女儿学校的一个学长,一个非常优秀的男孩子,从小在中国的公立教育体系内长大,去年高三毕业,自己申请被美国哥大录取,人聪明阳光,书是苦读了,奥数是做了,但是待人接物也很好,体育也不错,高中期间还坚持去一个养老院做义工,各方面全面发展,还不是近视眼!(他妈妈介绍经验,坚持每天晚上他每学习一小时左右,就帮他做眼睛按摩操)。如今在美国一年读下来,依然成绩名列前茅,教授表扬他的写作也已开始接近native speaker了。面对这样的孩子和他妈妈,我深深地反省,同一个体制下,甚至是同一所学校里接受教育的孩子,我和他妈妈之间的差距,我女儿和这位大哥哥的差距,归根到底是在于我们自身,而不是环境。

所以,我移民的原因曾经是教育,而现在,更多地是想要看看更大的世界。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看你说的,好像加拿大人个个都是精品?大环境和小个体还是两回事。当然我不否认出国对于孩子成长的好处,起码见多、识广就是一利,中国教育也有其明显的硬伤。但是你的妄自菲薄还是让我感到很难受。

同样地,加拿大因其自然条件,是个可爱的国家,但是作为当年的殖民地,它的文明得益于英法,若要说400年来的进步,经济上依然主要仰仗自然资源的它大大落后于其邻居 -- 才区区200多年历史的美国。我倒觉得加拿大的发展史恰恰是这个国家最没什么好谈的一面。

我想再引用昨日所提作家周濂的书名“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移民本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无所谓对错,甚至谈不上好坏。但是如果因为移过去了,就一味放大对方国家好的一面,甚至把缺点也当成优点,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装睡?

同意.
我也一直疑惑,为什么加拿大抱着金元宝(资源大国),让人民承受这么大的失业率. 这么多高素质的移民,为什么经济就是发展不起来?
人少?不是理由,很多行业不一定要本地消费者,不一定要大量工人,搞点高科技好不好?一边移民,一边浪费大量人才,还得花钱养活他们重新上学,对移民对国家,那是双输!
加拿大缺少有经济头脑的政府.
别批评我,说加拿大就是不想过度开发,浪费资源啥的,像现在这样葛朗台式的就好?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是啊,我接触了我女儿学校的一个学长,一个非常优秀的男孩子,从小在中国的公立教育体系内长大,去年高三毕业,自己申请被美国哥大录取,人聪明阳光,书是苦读了,奥数是做了,但是待人接物也很好,体育也不错,高中期间还坚持去一个养老院做义工,各方面全面发展,还不是近视眼!(他妈妈介绍经验,坚持每天晚上他每学习一小时左右,就帮他做眼睛按摩操)。如今在美国一年读下来,依然成绩名列前茅,教授表扬他的写作也已开始接近native speaker了。面对这样的孩子和他妈妈,我深深地反省,同一个体制下,甚至是同一所学校里接受教育的孩子,我和他妈妈之间的差距,我女儿和这位大哥哥的差距,归根到底是在于我们自身,而不是环境。

所以,我移民的原因曾经是教育,而现在,更多地是想要看看更大的世界。

关于教育,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的孩子基本是放养的,我相信她有天赋她自己也努力,但我不希望她成为所谓"学霸",认为那不值得.知识是应该学习,但中国的教育基本拼的是记忆.我认为培养性格更重要.
孩子经过了小升初,即将经历中考.凭她的能力保送市重点应该没问题,但要进排名第一的中学就玄了,因为很多人课外参加了很多比赛,能在平时和重要考试成绩基础上额外加分. 起先我还自责,我和LG没怎么关心这些比赛机会,孩子一个都没参加,做家长真不称职;中考高考不是孩子一个人参加的竞争,也有拼爹成份.昨天碰到一个非常称职的爹,聊起中考,他说他的孩子只能加10分,最多可加36分, 我问: 你一直很关注,你的孩子也很要强,怎么没加到满分呢? 他的话让我释怀:
他说,很多比赛都是学校安排少数学生参加, 我们根本不知道.参加的学生也基本是教职工子女.特长生老早内定了,现在报名只是走走过场,你没机会的......
我很能理解,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么,中小学老师也不容易,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资源之一,为啥大大小小的官员们能用自己的资源为子女谋福利,中小学老师就必须保持公平公正?上梁不正,老百姓都不容易.
曾经跟高中老师谈高考改革,我认为高考还是相对公平的提拔人才的方式,如同过去的科举,即使它不科学.如果放开自主招生,权力寻租立马有很大市场,有钱有权即能绕过公平~~~

跑题了.
 

艾米丽娃娃

THE Defiant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关于教育,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的孩子基本是放养的,我相信她有天赋她自己也努力,但我不希望她成为所谓"学霸",认为那不值得.知识是应该学习,但中国的教育基本拼的是记忆.我认为培养性格更重要.
孩子经过了小升初,即将经历中考.凭她的能力保送市重点应该没问题,但要进排名第一的中学就玄了,因为很多人课外参加了很多比赛,能在平时和重要考试成绩基础上额外加分. 起先我还自责,我和LG没怎么关心这些比赛机会,孩子一个都没参加,做家长真不称职;中考高考不是孩子一个人参加的竞争,也有拼爹成份.昨天碰到一个非常称职的爹,聊起中考,他说他的孩子只能加10分,最多可加36分, 我问: 你一直很关注,你的孩子也很要强,怎么没加到满分呢? 他的话让我释怀:
他说,很多比赛都是学校安排少数学生参加, 我们根本不知道.参加的学生也基本是教职工子女.特长生老早内定了,现在报名只是走走过场,你没机会的......
我很能理解,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么,中小学老师也不容易,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资源之一,为啥大大小小的官员们能用自己的资源为子女谋福利,中小学老师就必须保持公平公正?上梁不正,老百姓都不容易.
曾经跟高中老师谈高考改革,我认为高考还是相对公平的提拔人才的方式,如同过去的科举,即使它不科学.如果放开自主招生,权力寻租立马有很大市场,有钱有权即能绕过公平~~~

跑题了.

我觉得你说得还是不够客观。我女儿的学校,因为是小学、初中、高中连一块的,学校倒不对参加竞赛有硬性要求(当然考试题目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竞赛题),不过还是有家长因为对自己孩子要求比较高,自己报名参加各类竞赛。我女儿班上就有一个男孩子,最近在应该说是小学阶段最难的数学竞赛“亚太杯”上一路冲进决赛,和学校老师没有一点点关系。所以说如果想要参加比赛,却不知道比赛机会,这的确是家长自身问题;如果选择了不参加比赛(比如你所说的认为培养性格更重要),那么对因此而与看重比赛成绩的学校失之交臂,也就不要介怀。

权利寻租是事实,但并没有不公平到完全不给普通人一点机会。强者恒强。甚至,只要中国不倒退回封闭状态,出国留学或者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项目的大门应该说会越开越大,凭能力而不是凭条子的机会还是存在的。若论孩子的教育,在国内大城市里,其实比不公平更大的挑战还是在于人太多,竞争激烈。在加拿大也许尽8分力已经可以优秀,在中国却可能尽10分力都不够,12分也不为过。小城市当然挑战更大些,囿于机会甚或教育资源,若要从小城市跳到大城市获取更好的教育意味着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从这点上说,移民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确有积极的意义,但并不是说,一移民,教育质量就有保证了,该操的心,到哪里都一样要操。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我觉得你说得还是不够客观。我女儿的学校,因为是小学、初中、高中连一块的,学校倒不对参加竞赛有硬性要求(当然考试题目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竞赛题),不过还是有家长因为对自己孩子要求比较高,自己报名参加各类竞赛。我女儿班上就有一个男孩子,最近在应该说是小学阶段最难的数学竞赛“亚太杯”上一路冲进决赛,和学校老师没有一点点关系。所以说如果想要参加比赛,却不知道比赛机会,这的确是家长自身问题;如果选择了不参加比赛(比如你所说的认为培养性格更重要),那么对因此而与看重比赛成绩的学校失之交臂,也就不要介怀。

权利寻租是事实,但并没有不公平到完全不给普通人一点机会。强者恒强。甚至,只要中国不倒退回封闭状态,出国留学或者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项目的大门应该说会越开越大,凭能力而不是凭条子的机会还是存在的。若论孩子的教育,在国内大城市里,其实比不公平更大的挑战还是在于人太多,竞争激烈。在加拿大也许尽8分力已经可以优秀,在中国却可能尽10分力都不够,12分也不为过。小城市当然挑战更大些,囿于机会甚或教育资源,若要从小城市跳到大城市获取更好的教育意味着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从这点上说,移民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确有积极的意义,但并不是说,一移民,教育质量就有保证了,该操的心,到哪里都一样要操。

小学阶段孩子过得非常充实开心,我倒没感觉到老师不公平. 现在的中学也没硬性规定要你参加比赛,挂"素质教育"之名,把各类比赛算作加分项目而已, 我们没有为此介怀,没所谓,能进第一名高中就进,不能进就出去了.这个高中校长非常懂得教育,而且很开明,不看重高考,虽然他们每年高考成绩也不差(很自然的成果),该学校学生从高一到高三很多都中途出国留学,其他高中是不支持学生这么做,因为影响升学率,这个高中非常支持自己的学生寻求更好的发展,所以桃李满天下.
同意移民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途径,在不同层次都有要面对的问题.
我经常劝年轻人,别为了移民不惜一切代价,加拿大不是天堂.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这是一组矛盾,对于孩子而言,我希望她在一个相对完善和健康的体系内成长;但是对于自己而言,奔四的人去到异国他乡再重新开始(而且前提是雇主看了简历后还愿意让你从junior position做起),有点后怕,长登的时间越是临近,这种害怕的感觉越强烈。


患得患失。你担心的不是从junior做起的问题,而是担心失去你现在拥有的看上去自我感觉不错的状态和职务。

我倒是觉得这个矛盾化解比较简单,1)既然希望孩子在一个相对完善和健康的体系内成长,为什么自己不想在这样的体系里? 2)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3)四十还早,按照平均寿命,你才过了一半,按照工作到退休的年龄,你一半都不到。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看你说的,好像加拿大人个个都是精品?大环境和小个体还是两回事。当然我不否认出国对于孩子成长的好处,起码见多、识广就是一利,中国教育也有其明显的硬伤。但是你的妄自菲薄还是让我感到很难受。

同样地,加拿大因其自然条件,是个可爱的国家,但是作为当年的殖民地,它的文明得益于英法,若要说400年来的进步,经济上依然主要仰仗自然资源的它大大落后于其邻居 -- 才区区200多年历史的美国。我倒觉得加拿大的发展史恰恰是这个国家最没什么好谈的一面。

我想再引用昨日所提作家周濂的书名“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移民本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无所谓对错,甚至谈不上好坏。但是如果因为移过去了,就一味放大对方国家好的一面,甚至把缺点也当成优点,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装睡?


我觉得和你对话不公平,我浏览了历史,你却主观臆断。历史远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我可以简单阐述一下我的理解,但是因为对话不公平,除非你也看了同样的历史记录,讨论才有意义。

I believe by sharing the past we can build the strong future.
 
最后编辑: 2013-04-08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同意.
我也一直疑惑,为什么加拿大抱着金元宝(资源大国),让人民承受这么大的失业率. 这么多高素质的移民,为什么经济就是发展不起来?
人少?不是理由,很多行业不一定要本地消费者,不一定要大量工人,搞点高科技好不好?一边移民,一边浪费大量人才,还得花钱养活他们重新上学,对移民对国家,那是双输!
加拿大缺少有经济头脑的政府.
别批评我,说加拿大就是不想过度开发,浪费资源啥的,像现在这样葛朗台式的就好?


这帖怎么吵起来了?
说两句啊,世界范围的经济不景气,加拿大也不能独善其身,前几年经济扩张期工作可真好找,我们公司每天都招人,介绍人好有介绍费,可是经济周期目前还没有人能躲得过。人口还真是一大因素,2011年加拿大GDP全球排第11,前十位国家的人口大大超过加拿大。另外失业率的问题,美国GDP高吧,失业率更高。高科技有一些,手机,软件,商业飞机火车都有,规模就那么大,当然有进步的空间。至于资源,加拿大政府没有那么高尚,合乎商业利益原则的基本上都开发了。移民问题,坛子里讨论够多了,这里就不说了。
 

艾米丽娃娃

THE Defiant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我觉得和你对话不公平,我浏览了历史,你却主观臆断。历史远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我可以简单阐述一下我的理解,但是因为对话不公平,除非你也看了同样的历史记录,讨论才有意义。

I believe by sharing the past we can build the strong future.

历史不一定是要身处加拿大才能浏览的,另外为什么非要看同样的历史记录?那么就是说,打动你的,更多地是历史的记录方式,而并非历史本身?请注意你原本的论点是,看看加拿大这400多年的历史,会对文明和进步有新的认识。这个调调,把加拿大的文明和进步拔到了相当的高度,故引起我的质疑,其实更为确切地说是反对。因为加拿大恰恰是在这两方面并不具有代表意义的国家。我不避讳中国在制度文明、进步模式方面的问题,甚至光就历史的记录方式而言,也很成问题:wdb4:,但是这不代表着身处中国,就无法建立对文明和进步的充分认识。

如果你要说的,仅仅是加拿大目前依然是个比中国文明程度更高的社会,那我完全没有异议 - 因为这一点本来就是地球人都知道。

再扯一句有关历史的记录方式。去年在渥太华参观战争博物馆时,时逢1812战争200周年,我买了一本Four Wars of 1812的小册子。之所以该册子取名“Four Wars ...”,是因为对于这场战争,从加拿大人、美国人、英国人和原著民的角度来说,可以有四种审视的视角。

There is more than one side to every story - in the Wars of 1812, there were four. For Canadians, the war was about American invasions. For Americans, it was about standing up to Britain. For the British, it was an irritating sideshow to the Napoleonic Wars raging in Europe. And for Native Americans - whose presence in the war is too often forgotten - it was a desperate struggle for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as they fought to defend their homelands.”

所以正因为历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对于历史的诠释本就是多元的。基于同一部历史记录的对话,看似公平,却未必能保证全面客观。就让我们各执己见,保持多样性吧。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同意.
我也一直疑惑,为什么加拿大抱着金元宝(资源大国),让人民承受这么大的失业率. 这么多高素质的移民,为什么经济就是发展不起来?
人少?不是理由,很多行业不一定要本地消费者,不一定要大量工人,搞点高科技好不好?一边移民,一边浪费大量人才,还得花钱养活他们重新上学,对移民对国家,那是双输!
加拿大缺少有经济头脑的政府.
别批评我,说加拿大就是不想过度开发,浪费资源啥的,像现在这样葛朗台式的就好?

还好加拿大没有过度开发,否则岂不是第二个天朝?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患得患失。你担心的不是从junior做起的问题,而是担心失去你现在拥有的看上去自我感觉不错的状态和职务。

我倒是觉得这个矛盾化解比较简单,1)既然希望孩子在一个相对完善和健康的体系内成长,为什么自己不想在这样的体系里? 2)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3)四十还早,按照平均寿命,你才过了一半,按照工作到退休的年龄,你一半都不到。

为什么到处质疑别人的看法呢?而且有些评论是毫无根据的。这样的心态又如何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历史不一定是要身处加拿大才能浏览的,另外为什么非要看同样的历史记录?那么就是说,打动你的,更多地是历史的记录方式,而并非历史本身?请注意你原本的论点是,看看加拿大这400多年的历史,会对文明和进步有新的认识。这个调调,把加拿大的文明和进步拔到了相当的高度,故引起我的质疑,其实更为确切地说是反对。因为加拿大恰恰是在这两方面并不具有代表意义的国家。我不避讳中国在制度文明、进步模式方面的问题,甚至光就历史的记录方式而言,也很成问题:wdb4:,但是这不代表着身处中国,就无法建立对文明和进步的充分认识。

如果你要说的,仅仅是加拿大目前依然是个比中国文明程度更高的社会,那我完全没有异议 - 因为这一点本来就是地球人都知道。

再扯一句有关历史的记录方式。去年在渥太华参观战争博物馆时,时逢1812战争200周年,我买了一本Four Wars of 1812的小册子。之所以该册子取名“Four Wars ...”,是因为对于这场战争,从加拿大人、美国人、英国人和原著民的角度来说,可以有四种审视的视角。

There is more than one side to every story - in the Wars of 1812, there were four. For Canadians, the war was about American invasions. For Americans, it was about standing up to Britain. For the British, it was an irritating sideshow to the Napoleonic Wars raging in Europe. And for Native Americans - whose presence in the war is too often forgotten - it was a desperate struggle for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as they fought to defend their homelands.”

所以正因为历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对于历史的诠释本就是多元的。基于同一部历史记录的对话,看似公平,却未必能保证全面客观。就让我们各执己见,保持多样性吧。

:wdb10:娃娃
 
回复: 2012短登记录

这帖怎么吵起来了?
说两句啊,世界范围的经济不景气,加拿大也不能独善其身,前几年经济扩张期工作可真好找,我们公司每天都招人,介绍人好有介绍费,可是经济周期目前还没有人能躲得过。人口还真是一大因素,2011年加拿大GDP全球排第11,前十位国家的人口大大超过加拿大。另外失业率的问题,美国GDP高吧,失业率更高。高科技有一些,手机,软件,商业飞机火车都有,规模就那么大,当然有进步的空间。至于资源,加拿大政府没有那么高尚,合乎商业利益原则的基本上都开发了。移民问题,坛子里讨论够多了,这里就不说了。

没有吵架吧?我不喜欢在论坛上吵架,但欢迎观点的碰撞.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