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烦恼的根本

回复: 一切烦恼的根本

深深感谢您的再次指导。解除了多重迷惑,增强了多方面的知识。于我个人收获来说,您功德无量。

发帖本意一是便于自己查找,二是也供别人了解一下。想不到能得到您的指点,真是是意外欣喜的收获。非常感恩。

顺便提一下,经您提醒,我已将前面没加尊称的地方都尽量改了过来,以后我会注意。礼敬三宝:佛法僧,此事非小,不可轻慢,感谢您的慈悲提醒。


真不敢当啊!大家都是同学,只是互相讨论提醒一下吧! 也谢谢您!

如你不介意,我想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师父有明师和名师,名师不一定就是明师,当然有很多是明师也是名师的.在选择随学一位师父之前细心地观察思考其言行是非常必要的.在现今末法的时代跟随正知正见的慈悲心广大明师修学比跟随名气大的名师修学来的更加重要!至于如何辨别,用心多读佛经以佛法的角度去思考就显得很重要了.当然无论如何,出家人是三宝之一,在家人是不可轻慢的,可以不随学但不可轻慢或宣说其过.

"佛法难闻今已闻 人身难得今已得 此身不作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真心希望我们都能跟随正法,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回复: 一切烦恼的根本

真不敢当啊!大家都是同学,只是互相讨论提醒一下吧! 也谢谢您!

如你不介意,我想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师父有明师和名师,名师不一定就是明师,当然有很多是明师也是名师的.在选择随学一位师父之前细心地观察思考其言行是非常必要的.在现今末法的时代跟随正知正见的慈悲心广大明师修学比跟随名气大的名师修学来的更加重要!至于如何辨别,用心多读佛经以佛法的角度去思考就显得很重要了.当然无论如何,出家人是三宝之一,在家人是不可轻慢的,可以不随学但不可轻慢或宣说其过.

"佛法难闻今已闻 人身难得今已得 此身不作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真心希望我们都能跟随正法,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不仅不介意,而且非常感谢,您的明师说是真知灼见,我自然深知您的真诚善意。

如果您不介意,也可以更具体地、直接地说说您的看法,给一些建议,我能接纳任何善意的意见。

深深感谢。
 
回复: 一切烦恼的根本

以下实际上是四位法师、大和尚的座谈会


海濤法師-茶座談會-佛學問答01.
(探讨基督教与佛教的问题,有点意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vU8A3bU8EQ

海濤法師-禪茶座談會-佛學問答02

(提及慈悲与神通的关系)

http://www.youtube.com/watch?NR=1&v=txGD_Tdnx4w&feature=endscreen

……

系列:

海濤法師弘法講座_菩提道業(1)_台中無極三清總道院(方言及字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JLcMOzaOdQ&list=PL06182422AD05196D


海濤法師主講 我的出家因緣(共三集)01:點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BhYfwCBSko


在婚姻中修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fvwp&NR=1&v=5PRcJIuUuT0
 
最后编辑: 2013-04-25
回复: 一切烦恼的根本

今天早上我很烦恼,没理由的烦恼,觉得生活苦的没有尽头,疲惫,消沉,绝望,遗憾总追随者我。很多愿望无法实现,尽管这些愿望都是很基本的很普通的。我也要奋力一搏才能达到,生活怎么那么艰难呀。觉得欠了一大堆人情不能报答。有深深的负罪感,自己生活也不满意,于是我了杯咖啡,开始狠狠地开会,会上找茬,刁难别人,现在心里舒服了很多。天哪,原谅我的罪恶把,以前我是最讨厌办公室里这样人的。现在我也成了他们的一员。可悲呀
 

irene999

反面典型
回复: 一切烦恼的根本

今天早上我很烦恼,没理由的烦恼,觉得生活苦的没有尽头,疲惫,消沉,绝望,遗憾总追随者我。很多愿望无法实现,尽管这些愿望都是很基本的很普通的。我也要奋力一搏才能达到,生活怎么那么艰难呀。觉得欠了一大堆人情不能报答。有深深的负罪感,自己生活也不满意,于是我了杯咖啡,开始狠狠地开会,会上找茬,刁难别人,现在心里舒服了很多。天哪,原谅我的罪恶把,以前我是最讨厌办公室里这样人的。现在我也成了他们的一员。可悲呀

跟你一起烦恼。:wdb5:
 
回复: 一切烦恼的根本

今天早上我很烦恼,没理由的烦恼,觉得生活苦的没有尽头,疲惫,消沉,绝望,遗憾总追随者我。很多愿望无法实现,尽管这些愿望都是很基本的很普通的。我也要奋力一搏才能达到,生活怎么那么艰难呀。觉得欠了一大堆人情不能报答。有深深的负罪感,自己生活也不满意,于是我了杯咖啡,开始狠狠地开会,会上找茬,刁难别人,现在心里舒服了很多。天哪,原谅我的罪恶把,以前我是最讨厌办公室里这样人的。现在我也成了他们的一员。可悲呀

跟你一起烦恼。:wdb5:

所以,还是尽一切力量去探索人生的真相,这样就好点。也许能解脱。
 
回复: 一切烦恼的根本

佛法的精髓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5007


佛法的精髓—一海涛辑

1.佛陀教法的精髓是:舍弃负面的行为,建立完美的德行,同时净化我们的心灵。

2.佛陀给予我们很宽广的教授,帮助我们活得更好,让我们与他人更能和平相处,这才是重点所在。

3.什么是佛陀教法的精髓?简单地说,就是避免伤害别人并尽力帮助别人。

也可以用以下常被引用的偈颂来说明:

一、舍弃负面的行为(诸恶莫做):舍弃如伤害别人、愤怒、执着、闭塞等破坏性的动力,我们因而停止伤害自己和别人。

二、建立完美的德行(众善奉行):如平静、爱、慈悲、喜悦等有建设性的行为,我们开发出对自己与别人有益的态度。

三、净化我们的心灵(自净其意):由净化心灵、了解真相,我们把所有不实的投射抛诸于后,让我们能沉着、平和。

四、这就是佛陀的教法(是诸佛教)。

4.佛陀教法的精髓也可以用「四个高贵的真理」(即四圣谛)来说明:苦的真相(苦),苦的原因(集),苦与苦因的止息(灭),以及止息的道路(道)。

5.佛陀所谓的「苦」,是指我们无法拥有满足的感受。即使感受到的是快乐,也不会永久持续,因为我们都处于这样的情况,以致我们不满足。

6.然而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不在于外在的环境与事物,而在于我们的心。烦恼、负面情绪,如执着、愤怒、无知(即「贪、瞋、痴」),才是造成我们不快乐的根源。

7.既然苦的根源是基于我们对事实的本质有错误的了解,我们可以把它们从心相续中去除,我们于是可安住于涅槃的极乐状态中——没有不满足的经验,也没有造成不满足的因。

8.通往涅槃这条道路,就在于认识真相及增加我们良善的心性。佛陀描述了这条道路,我们则有实践它的能力。

佛法的精髓—二海涛辑

1.这条道路也有人以「三种提升训练」(即三增上学或三学)来叙述:道德的纪律(戒)、禅定的安住(定)、智慧(慧)。

2.首先,我们必须成为在社会上运作没问题、能与人和谐相处的好人,透过三种提升训练中道德的纪律,能做到这一点。

3.接着,由于我们的行为举止和言语已经较沉稳,可以经由集中的专注或三训练中的禅定安住,开始驯服自己的心,这让我们能断除苦的根本——也就是与生俱来的无明。为此,我们开发出三训练中的智慧,使我们能觉知到事实的真相。

4.三种提升训练还可分为「八条崇高的道路」(即八正道)。

◎属于戒律方面的包括:

一、恰当的话语(即「正语」):指确实、亲切、合宜的言语。

二、恰当的行为(即「正业」):指不伤害别人的行为。

三、正当的生计(「正命」):指以诚实、无害的手段取得如衣服、食物等赖以维生的物资。

◎属于禅定安住的包括:

四、正确的努力(即「正精进」):由修定而努力对治烦恼与负面情绪。

五、正确的心念(即「正念」):指为了对治修定时而有的散乱与亢奋。

六、正确的修定(即「正定」):指心可以持续定在一个特定的道德目标上。

◎属于智慧的包括:

七、正确的见解(即「正见」):指彻悟空性的智慧。

八、正确的思想(即「正思」):指想把佛法的道路清楚地解说给人听,并希望听的人都能自痛苦中解脱。

5.佛法的精髓也可以说包含在「三条主要道路」(即三主要道)中:求解脱的决心(即出离心)、利他的目的(即菩提心)、彻悟空性的智慧(即空正见)。

佛法的精髓—三海涛辑

1.刚开始,我们必须先有想要脱离对问题的困惑的决心,远离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看到别人跟我有同样的问题,依着爱与慈悲,我们会想成佛,因为如此才有足够能力帮助别人。

2.为了要成佛,我们必须开展出了悟自我本身及现象真实本性的智慧,这样才能消灭不实的假相。

3.审视学佛道路的目标。学佛道路是要引导我们藉由脱离轮回——现在就能体验到的、问题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去发现一个让我及他人永恒快乐的境界。

4.从生到死,我们都受到无知、烦恼及不清净的行为(业力)所影响。虽然每个人都想快乐,也都尽力去得到让自己快乐的事物,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全然地满足于自己的生活。

5.虽然我们都想脱离困境,然而问题仍毫不费力地跟着我们。看起来大家的生活似乎都有美好的事情发生,但是当我们跟他们谈话超过五分钟后,他们就会开始谈论自己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成佛的我们,就是所谓的「众生」。

6.轮回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无知:我们不了解自己是谁,如何存在,或其他现象界是如何存在的。

7.在不察觉于无知的情况下,我们幻化地投影出自己与他人的存在,以为所有的人和物都有实质的本性,并且独立存在,因而产生了贪着(把人与事物的好处夸张或附加上去),然后对这些人或事紧握不放,认为它们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8.因为贪着,所以当事情不是我们所希望或期望时,或我们的快乐被干扰了,我们就生气。

9.由于这三种基本的烦恼——无知、贪着、愤怒(即「贪、瞋、痴」)——连带地引起了更多烦恼,如嫉妒、骄傲、怨恨。

10.这些心态推动着我们去行动、说话、思考,于是在我们的心识(也就是心相续)中留下印记,影响我们未来的际遇。

佛法的精髓—四海涛辑

1.藉由了悟空性或无我,我们产生智慧,因而脱离轮回的束缚。

2.虽然无我与空性的道理有区别,但一般而言,这两个术语是同义词。由了知空性的道理,我们能净除内心的污秽与障蔽。

3.目前我们的心被无知所遮蔽:我们看自己和现象界的存在方式,并不是它们真正存在的方式。

4.就好像整天戴着太阳眼镜的人,看到的一切都是灰暗的,于是就认为一切事物就是这个样子。事实上,如果他们拿掉太阳眼镜,会发现事物其实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5.生起直观空性的智慧后,我们了解自己和现象存在的方式,即我与现象并没有我们加诸在上面的想象投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实有存在的投射。有这样的智慧了悟真相,我们就能渐渐摆脱被无知所系缚。

6.以空性来熟悉我们的心,我们将逐渐消除所有的无知、生气、贪着、骄慢、嫉妒和其他烦恼,以及心相续中的负面情绪。

7.因此,我们将不会再做由烦恼所策发的恶行。能不受无知、负面情绪、恶行所影响,我们就能脱离问题产生的根源,问题也就不会发生。

8.世尊所宣说的空性,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关于现象存在的方式,那就是非实有。也就是说,事物的存在,不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自己方面、独立于其他事物而成立。

9.了解空性,会让我们觉得生命有意义且充实的感觉,因为我们能脱离所有被限制的错误观念和烦恼。了知这样的空性,必须经由研读、思维、禅修佛陀教法才能达到。所以,了知空性的智慧,才是真正达到快乐的道路。

10.智慧能消灭所有的无知、错误的概念、烦恼和负面情绪,于是终止了所有错误及污秽的行为。这种被解放的状态,称为「涅槃」或「解脱」。

11.所有众生都有达到解脱,即永恒快乐境界的潜能。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