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进入仙境,pm2.5高达1000

  • 主题发起人 gordondeng
  • 发布时间 2013-10-21
回复: 哈尔滨进入仙境,pm2.5高达1000

现在确实还有农村的人偷偷烧秸秆,比较落后的村落甚至拒绝使用现代化的炉灶,北方很多农村还是在烧土炕,室外烧秸秆也应该不会在今天,因为周日东北刚下了雨,烧湿柴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的这样干,那就真的是成心捣乱了,看报道是说东三省都有雾,只有含水量大的气流才有可能突然造成这么大面积的雾气。

我现在北京,窗户没有关,已经能闻到平房区烧小煤炉取暖的味道了。

我修改了一下上面那个帖子,希望可以表达得更清楚。烧秸秆和工业污染一样,不是直接形成烟雾弥漫城市,而是形成大量悬浮颗粒污染物。而固体悬浮物是形成大雾的重要条件之一。悬浮物不是今天一天产生的,而是由于缺少空气流动(风)而在当地积累下来的,在某一天碰到合适的湿度,就能凝结成雾
 
回复: 哈尔滨进入仙境,pm2.5高达1000

我修改了一下上面那个帖子,希望可以表达得更清楚。烧秸秆和工业污染一样,不是直接形成烟雾弥漫城市,而是形成大量悬浮颗粒污染物。而固体悬浮物是形成大雾的重要条件之一。悬浮物不是今天一天产生的,而是由于缺少空气流动(风)而在当地积累下来的,在某一天碰到合适的湿度,就能凝结成雾

你前面说到雾是气溶胶,我倒是头一回看到这样说法,查了一下百度,在“烟雾”、“冰雾”的解释中确实有气溶胶的说法。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0616/6493411.htm?fromId=10616&from=rdtself

我理解雾的主要构成条件是水分子,而不是固体,如果有固体,那就是霾了。
 
回复: 哈尔滨进入仙境,pm2.5高达1000

你前面说到雾是气溶胶,我倒是头一回看到这样说法,查了一下百度,在“烟雾”、“冰雾”的解释中确实有气溶胶的说法。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0616/6493411.htm?fromId=10616&from=rdtself

我理解雾的主要构成条件是水分子,而不是固体,如果有固体,那就是霾了。

任何固体或液体组成的微小颗粒均匀悬浮在气体介质中,都叫气溶胶。所以雾是气溶胶。

雾的小颗粒是水汽依靠凝结核聚集产生的。凝结核可以是自然的空气粉尘,也可以是非自然的固体悬浮污染物,这些凝结核本身也是气溶胶,雾只是让它们更明显的现形了。

你的百度链接里就有这个描述:

"形成条件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蒸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如被称为“雾都”的伦敦。"

结合这次的哈尔滨大雾,这三大条件就是这样满足的:入冬的前的降温 + 空气湿度大 + 各种污染源产生的大量背景溶胶颗粒作为凝结核 = 史无前例的浓雾
 
回复: 哈尔滨进入仙境,pm2.5高达1000

前段时间有个帖子里说同学发了石景山的照片天空是蓝色的,我觉得这里面有个误区,北京只要不是刮沙子的大风天,不是雨雪天气,不是大雾天,不是多云天气,其余的都会是蓝天,但是蓝天的时候污染照样存在,因为向上看肯定是蓝色的,如果横着看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的高层建筑上向市区看去就很明显,上面是蓝色天空,越靠近地面,空气就变成灰色了,往反方向去看,就没有这么明显,坐飞机接近北京上空的时候也会感觉很明显,各位有机会做飞机降落北京之前仔细观察一下。所以站在北京市区中心仰望天空并不会看不到蓝天,甚至在北京看到蓝天的时间可能比温哥华还要多一些。但是北京市区地表上空几百米范围内的污染其实已经很严重了。
 
回复: 哈尔滨进入仙境,pm2.5高达1000

didn't you guys notice that we have similar foggy weather here in Vancouver for quite a few days, Just wondering if we also have serious pullition problem here?
 
回复: 哈尔滨进入仙境,pm2.5高达1000

任何固体或液体组成的微小颗粒均匀悬浮在气体介质中,都叫气溶胶。所以雾是气溶胶。

雾的小颗粒是水汽依靠凝结核聚集产生的。凝结核可以是自然的空气粉尘,也可以是非自然的固体悬浮污染物,这些凝结核本身也是气溶胶,雾只是让它们更明显的现形了。

你的百度链接里就有这个描述:

"形成条件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蒸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如被称为“雾都”的伦敦。"

结合这次的哈尔滨大雾,这三大条件就是这样满足的:入冬的前的降温 + 空气湿度大 + 各种污染源产生的大量背景溶胶颗粒作为凝结核 = 史无前例的浓雾
除去哈尔滨市区,广大郊区也有大雾,分布到几乎整个东北平原,所以统称为雾霾我觉得可能性不大,真正意义上的大雾天气倒是很正常,雾气笼罩以后,空气流动性差,加之大密度人群活动,造成排放物在空气中累积不能落地,局部地方PM2.5数值迅速升高就顺理成章。

所有在北方长大的人都会对冬天有很深的印象,就是冬天早晨烧炉子的烟味儿,尤其是市中心的老居民区,大面积的平房住宅各家各户独立的小煤炉,很有生活气息,这部分的改造到目前都没有完成,但总归是比以前少了很多,城区的拆迁改造之后,就应该是对老住宅的设备改造,冬季烧煤的传统看看什么时间能结束,天燃气采暖炉在平房区的普及,基础设施上面的工程可不小呢,每个胡同都要挖沟埋管线,呵呵,迟早政府要吐血...
 
回复: 哈尔滨进入仙境,pm2.5高达1000

didn't you guys notice that we have similar foggy weather here in Vancouver for quite a few days, Just wondering if we also have serious pullition problem here?

只要有大雾笼罩,再有大量人群活动,就会造成排放物在空气中累积,雾气不消散,污染浓度就会持续增加,以前在一个帖子里举过一个例子,就类似放屁的时候捂上了被子,一个屁接一个屁不停的放,要么人跑掉,要么赶紧掀被子...
 
回复: 哈尔滨进入仙境,pm2.5高达1000

除去哈尔滨市区,广大郊区也有大雾,分布到几乎整个东北平原,所以统称为雾霾我觉得可能性不大,真正意义上的大雾天气倒是很正常,雾气笼罩以后,空气流动性差,加之大密度人群活动,造成排放物在空气中累积不能落地,局部地方PM2.5数值迅速升高就顺理成章。

所有在北方长大的人都会对冬天有很深的印象,就是冬天早晨烧炉子的烟味儿,尤其是市中心的老居民区,大面积的平房住宅各家各户独立的小煤炉,很有生活气息,这部分的改造到目前都没有完成,但总归是比以前少了很多,城区的拆迁改造之后,就应该是对老住宅的设备改造,冬季烧煤的传统看看什么时间能结束,天燃气采暖炉在平房区的普及,基础设施上面的工程可不小呢,每个胡同都要挖沟埋管线,呵呵,迟早政府要吐血...

上帝偏心,中国的煤矿藏远多于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烧煤供暖,烧煤发电的成本远低于其他化石燃料
 
回复: 哈尔滨进入仙境,pm2.5高达1000

我人不在东北,但有QQ上的朋友在东北,今天下午还问了一下,他说确实是大雾,碰巧赶上供暖,两个因素凑在一起了,因为这场大雾并不是只覆盖哈尔滨市区,而是他出城到绥化路上都有雾气,两个城市之间道路上不存在市区那种高密度的排放,所以肯定是雾气,而不是烟尘造成的雾霾。在北方,天气干燥又寒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水分子容易形成雾气,南方湿热的天气倒不容易形成雾气,所以秋冬季节华北、华东、东北就会经常形成大雾,而且突然就会覆盖几个省的面积,夏季有时候气压的关系也会出现高湿但水汽不凝结的大雾,是不是雾气,看看室外停放的汽车机器盖上面是不是有湿气凝结成水珠就知道了。所以呢,污染是有的,但大雾可不是污染造成的,别动不动就喊雾霾。一个人都没有的大海上还经常会出现大雾呢,也是雾霾?

真难为你了。天一少爷有救了。
 

lerouge

马拉多纳
回复: 哈尔滨进入仙境,pm2.5高达1000

俺猜测烧煤取暖是主要原因
 
回复: 哈尔滨进入仙境,pm2.5高达1000

东北很少有大雾天气,极少。

现在农村已经不烧荒了,起码过去10-15年没有这个东西出现。

污染严重的很大因素是和汽车尾气排放有关系和大量的高层楼房的建设,空气流通太差,汽车数量增加几十倍是有了。尾气差不多是现在最大的污染源了

哈尔滨的污染确实挺严重的,冬天正常的天气,都可以闻到煤烟的味道,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城市大了。
 
G

gordondeng

Guest
回复: 哈尔滨进入仙境,pm2.5高达1000

中国城市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对局部环境的破坏是难以修复的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