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许志永两口儿
:
”有人打你的脸,连那边的脸也要由他打“,我们的人性几乎是很难去做到的,
有意思的是,约翰福音里,当差役打耶稣的时候,耶稣反问说“我若说的是,你为什么打我呢。” (约18:23)
看似矛盾,感觉“爱你的仇敌”,应该不是一味的忍让,
而是在公义下的宽恕吧,
所以说主的命令是融会贯通地来看的,当保罗被罗马的差役打了以后,罗马差役一知道保罗是罗马人,就要放他,可是保罗却要追究责任。当他被告还要上诉凯撒。所以说,爱你的仇敌,不是说随便给人捏,而是在法律无法帮助的情况下,不以暴制暴。下面是我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说明爱仇敌跟爱邻舍的区别。
爱邻舍和爱仇敌
圣经中的“爱人如己”,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爱邻舍如同自己”,请参考路加福音10章的内容,并参考英文版的圣经。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
路10:36-37 主耶稣回答说,那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是受伤者的邻舍,其他两个人不是,他们只是“路人”,只有那个对受伤者有恩的人,才是他的邻舍。因此,这个受伤者也应当爱那个邻舍如同自己。这里的精义是,所有对你有恩的人、对你有怜悯的人,就是你的邻舍,你要爱他如同自己。并非世上每一个人都是你的邻舍,并非所有路人都是你的邻舍。
马太福音5章和罗马书12章都有关于爱仇敌的教训。这其中也有关于爱仇敌的具体表现。太5:39-48,罗12:14, 17-21 中都指出,爱仇敌有以下几个要求:
1. 不报复(饶恕的前提是悔改,不认罪不悔改,饶恕无效)
2. 祝福、代祷(祈愿其悔改,而不是祈愿其继续作恶,更不是祈愿其作恶还一帆风顺)
3. 显出恩慈、有求就给、借贷不推辞(如果明知是拿去犯罪,当然就要推辞。这里说的“有求就给”,是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不是作恶的需要)
我相信,这也是基督徒对仇敌、以及其他所有人的要求。这些要求,和爱邻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同自己”,也就是说你所有的一切,你都要跟他分享,你的物质、你的情感、你的一切。爱仇敌,并没有要求对其要像对自己的家人那样的热情。仇敌,未必是自己仇恨对方,可能是对方仇恨自己。对于对方仇恨自己,竖自己为敌,特别是偏见和歧视,自己是很难改变的,这时候,“回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除非对方出于生计有求于自己,自己不能推辞,否则就可以回避。
圣经没有这样的要求,要对待仇敌如同对待邻舍,但是圣灵所结的果子,没有律法禁止(加5:22-23)。如果一个人凭着信心,能够爱其他所有人、以及他的仇敌,如同爱自己、如同爱自己的恩人一样,那么也是蒙神喜悦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爱仇敌像爱自己以及自己的恩师一样;如果他只是按照主的命令:不报复、代祷、祝福、显恩慈(有求就给),那我们也无法说这是违背圣经,他依然是行在主的道中。
不报复和饶恕又不一样,饶恕的前提是悔改;不认罪不悔改的,饶恕无效。饶恕是双方的,单靠一人无法实现饶恕,必须犯罪的那一方悔改,被伤害的那一方才可以饶恕。不认错、不悔改,无从饶恕。正如日本人杀死中国人,如果他们不承认自己杀过人,或者杀人了还是觉得没错,那么即使中国人愿意饶恕,也是无效的,因为对方不认错。另外,不报复不等于不保护自己,如果需要付诸法律或采取措施,来避免对方不继续伤害自己,或为其他受害人讨回公道、保护其他受害者,避免其继续伤害其他人,是完全合理的。圣经说不可见死不救,要为弱者发声、为穷人伸冤,必须尽力主持公道。
约翰福音14:22-24 显示,主对门徒的爱,和主对世人的普遍恩典,是不一样的情感。主对门徒的问题,总是有求问就必回答;对于普遍的听众,他常常只说比喻;但是到了私下里跟门徒独处的时候,他才会解释比喻;对于大祭司该亚法,他一句话都不回答。
马太福音5章中“有求就给、借贷不推辞”的命令,我们说是可行的,因为这个命令是带着应许的,路6:38“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我们信了神的应许、行了,也就能经历神的真实。因为圣经的话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句空话。如果说“有求就给、借贷不推辞”的命令,你都从未顺服过,也没有经历过这个命令的应许,那么你说“爱每一个人如同自己”,便只是一句空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