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关于你移民早死的理论缺陷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LV,你没有基本的科研常识。

一个研究的结论,只能局限在这个研究的对象上,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就事论事”,不能推论,不能引申,这是一个基本的科研常识。比如有研究说狗吃巧克力会死,那只能局限在说“狗不能吃巧克力”,但是不能由此推论到“人不能吃巧克力”,要证实这一点要做新的研究。这篇论文只是说“1991年的人口普查中,移民到达时健康状况比本土人群好”,但是不能推广到其他时期的移民,也不能做任何的引申,至于由此推论“移民早死”就更可笑了。
呵呵,
今天我吃的转基因食品说不定有新情况,孟山都是去年的研究。
转基因大公司时不时地给大众来点惊喜,比如大家还没知道的新物种,就从研究室里人不知鬼不觉地跑试验田或者餐桌上了。
 

confiture

熊猫出没注意
这个还是你的脑补,请拿出证据。

呵呵,
今天我吃的转基因食品说不定有新情况,孟山都是去年的研究。
转基因大公司时不时地给大众来点惊喜,比如大家还没知道的新物种,就从研究室里人不知鬼不觉地跑试验田或者餐桌上了。
 
俺早上去找蛋了,刚回来开文章看了,看完就写,一些想法未必成熟,可能有错误的地方,但是可以大家探讨一下。我以下讨论仅限于中国大陆移民。

1. 新移民是否有健康优势。就是这个healthy immigrant effect. 你可以看看数据来源,这个所谓健康优势是和For the adult non-institutionalized population of Canada overall 比出来的,这有明显的取样偏倚。

就是说,比如中国新移民,是一个群体,在国内是相对高教育,高于平均生活水准,体检的时候,排除了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亢等代谢疾病,排除了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各种各样的病,来的基本上都是一群身强体壮的,筛选过的人。

和你比的,这是加拿大同年龄的基本人群,就是,只要你还能爬得起床,去找工作的,除了没病得躺床上的,其他都统计进来,管你有没有慢性病啥啥的。

这不是田忌赛马,那自己的头等马去比人家的一,二,三等马混合编队吗?

如果真要证明新移民有健康优势,应该这样做:

a. 统计学上控制不同的因素,但是这个太多,不好做。

那只能:

b. 在加拿大同年龄组随机挑一批同等教育程度,然后进行同样的查体筛选,除掉不合移民标准的,再比较新移民和加拿大这帮被筛选过的人的mortality rates。这样才能下结论。

所以,首先你说的,新移民有健康优势,是不是存在,还有待考证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 新移民健康优势消失,是否等于早死?

就算你说的是真的,新移民有健康优势,那当健康优势消失,是否等于早死呢?真理往前再走一步,就是谬误。

举例吧,中国移民小孩由于信奉笨鸟先飞,很多在入学的时候,基本IQ高于同龄小孩。等大学毕业的时候,IQ与同龄无异,你可以得出结论,IQ优势消失,但是,不能就此结论: 中国小孩变蠢了。学术论文是非常严谨的,你应用的文章只敢得到优势消失结论,而且自己也先表明了数据有很多局限性,你再引伸,是不科学的。

当然,你可以得出移民早死的假想,但这不是结论,为了证明这个假想,你需要用数据来证明。

比如,当年,伟哥先是要治疗舒张型心衰的,结果病人反应对ED很好,于是产生了可以治ED的假说,但不是有这个假说就马上上市说有这个适应症了,而是在这个假说基础上,专门选了ED病人,做的各期药物临床,出了数据才可以用的。

如果真有移民早死假说,需要做的是:在中国筛选一群人,入组条件相似,样本要足够大,一半留中国,一半移民,然后10年后对比两组mortality rates。如果移民那组死的早,才能得出移民早死的结论。


其他,都是无证据的瞎说,你可以说移民早死,俺也可以说,亏得移民了,不移民,就算你壮年壮过牛,也死更早。。。
顶芳医生专业风范。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还有,对于楼主的分析,LV同学至今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反驳,不知道为啥?

方医生如果是质疑加拿大统计局论文统计方法和结论的,我早就劝她拟个英文稿,她自己或者我发统计局,提醒他们改进。
方医生如果是担心我对统计局研究的结论段的理解能力,其实很方便,就把最后四行字用最精确的中文翻译出来给大家看,我心服口服。
 
最后编辑: 2014-04-20
他们调查了整整十年,报告写了一年,医学博士数学统计学博士无数,花了民脂民膏无数,
居然连结论区区几行字几句话都笔误,真不象话。

New born babies arrive with better health than the average population,
初生儿带着比一般加拿大人更健康的身体来,
But that this health advantage tends to disappear over time .
但健康优势随移民时间增长而逐渐消失.

我改2个词,一样正确。
 

confiture

熊猫出没注意
神逻辑,你在这里胡乱引申人作者的结论,为啥要楼主跟统计局联系?告发你胡乱引申、歪曲他们的结论?有那个必要么?

为啥要翻译啊?你如果看不懂这段话,却又自认“恰如其分”地用四个字就能总结这段话,是不是有点滑稽?

还有,你不是说不要抠字眼的吗?怎么还在抠呢?用图表、数据说话比你写这么多有说服力多了,请。

方医生如果是质疑加拿大统计局论文统计方法和结论的,我早就劝她拟个英文稿,她自己或者我发统计局,提醒他们改进。
方医生如果是担心我对统计局研究的结论段的理解能力,其实很方便,就把最后四行字用最精确的中文翻译出来,我心服口服。
 
一个事实:移民加拿大的大多数华人在国内都是average或者above average的,包括很多方面。
另一个事实:移民加拿大的大多数华人在加拿大都是 below average,包括很多方面。
除非加拿大的人均寿命高出中国一大截,否则小和尚的说的或许多少make点sense。
相对贫穷不等于不健康。只有自找蛋疼,才会损害健康。
国内吃喝嫖赌毒样样夺命,我已经有3个熟知的朋友命陨,1位酒桌上倒下的,2位脑溢血,都是栋梁之材啊。这边愉快劳动,健康休闲娱乐,作息规律,饮食健康规律,怎么反而会短命呢?
 
楼上原来都是资深科学家啊,现在在加国都在干什么工作?还在科研机构、大学讲堂?
 

一庐春秋

居小庐看春去秋来
在哪儿都有因压力大、过劳而折寿的人,与压力大、过劳有关,与是不是移民无关吧。当然,如果认真说起来,移民后压力大不适应,这也是客观实际,但不代表人人如此,永远如此。善意地提醒和建议就可以

知足常乐最重要,其它都是浮云

我个人觉得加拿大不错。

噢,之前也聊到过,我妈墓地边上一位老人家,活到一百多。我还真留意看过,墓地华人区,各年龄段的都有,以七八十岁以上的居多。

早期移民,基本是零积累起步,那时移民的压力和艰辛不是现在的移民能比的

所以,十年前老移民的情况,与现阶段移民的状况又有很大不同
 
最后编辑: 2014-04-20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相对贫穷不等于不健康。只有自找蛋疼,才会损害健康。
国内吃喝嫖赌毒样样夺命,我已经有3个熟知的朋友命陨,1位酒桌上倒下的,2位脑溢血,都是栋梁之材啊。这边愉快劳动,健康休闲娱乐,作息规律,饮食健康规律,怎么反而会短命呢?
统计局的作用就是眼界放宽,让你不止看到你眼前这区区几个人。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