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二宝病了。估计是在幼儿园里感染的病毒,腹泻,呕吐。吃不下东西。没有去医院,因为去了也白去,都知道结果肯定是给打发回来所以没送幼儿园,在家里照料着。注意多喝水。今天是第二天,已经基本不吐了。
因为在家,有大把的时间,二宝睡觉时,我居然还上网看小说了小说本身没什么,但其中有段情节深深感染了我。是有关人生离死别的。看过之后,我做出了决定:入籍。
如果有一天,父母需要我回去陪他们一段时间,我肯定会回去的。如果只为孩子考虑,太自私了。有时自己累了,盼望宝宝们快长大时,LG却说,别盼着他们长大,他们长大就该“飞”了,谁来陪咱们?
我就想到了父母……终于我长大了,可我却远离了他们。
所以,也许未来,真有可能会回国一段时间,不为别的,就为了多陪他们。如果那样的话,还是现在申请入籍了的好。要不然又该为了“枫叶卡”的有效性来回折腾了。而且,孩子终究还是会回这里上大学的。
要是能让他们也长期住在这里就好了
呵,不会罢。呵呵。
今天得知原来在国内时的一个同事也要来登陆了。还有论坛里的一位小MM也马上要全家来长登了。
而我身边,当初一起在COFI跟法语“叫劲”的几位战友,却在呆满了三年后,要回国了……
有的人走了,有的人要来。
加拿大,加拿大……
我们也呆满三年了。真快!
最初的一年里,真是“蹲监狱”之感,生活毫无乐趣,毫无希望。只盼快把“牢底”坐穿。
而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真不太记得了。只是去年夏天第二次回国时却感觉不适应那儿了……
你看,人是非常善变的。也是适应能力非常强的!
对了,我也弄了个"围脖儿”,地址见下面的链接。那里面更直接地记录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关注罢:)
这种情景,只能在我现在的梦里出现了。离开职场三年了,其实内心里我还是非常渴望有一天重新有一个岗位是属于我的。人的追求是无止境的罢?就像我们当初刚来时,什么也没有,慢慢地,LG找到了一个专业,然后是毕业然后是找到工作。有了自己的房子和一亩三分地,孩子又有了满屋子的玩具……如今我们在这里的家当甚至赶上了当年在北京时的家,满满当当。
孩子大了,上学的上学去幼儿园的去幼儿园,当我一个人在家做完全部家务的时候,不由会想:我难道一直这样下去吗?……
应该不是。根据马思洛的“需求”理论,我又有了更高的需求
一口气看完了楼主所有的帖子,感觉好像看到了你3年的悲和喜,写的非常真实,也很客观,真的是个好帖子。
一开始看到楼主在北京是在日资公司作HR的,我一样也在上海的日本公司工作,所以比较有亲切感。
看到你们当初刚到的时候的艰苦,使我想起了我20岁时候在日本打工的那3年。
现在我们又要再做出选择了,就是要不要准备办理移民。目前联邦移民已经收的很紧了,我们的职业都不在职业列表里面,估计去的话也是去魁省了,现在还在纠结于准备不准备学习法语然后试试递材料的阶段,所以还早着呢,随时都有可能放弃或被放弃。谁知道呢,走一步算一步吧。
还会再来光临你的帖子的,祝你全家一切顺利。
我们现在经常面临的是对大宝的“教育”问题。说出来,其实不怪孩子,而是我们当家长的有时缺乏耐心。他现在快五岁了,非常顽皮淘气,甚至有时很令人生气。我跟几位妈妈讨论了关于孩子在这里的教育问题。因为我有时感到很困惑和无助---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家里,语言都成问题,还有文化冲击更是令我有时感到迷茫。中国孩子在西式环境中成长,其实孩子也不容易。而我感到还有个问题就是我们还是喜欢跟中国人打交道,关起门来所有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还是中国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OPEN,如何OPEN。现在我还在家全职照顾孩子,我想尽快出去学习,以便不落伍,做个称职的妈妈。
有用?我们也是联邦技术移民在魁北克。现在看来选择在蒙城落地是很“明智”的。真的,这里真的很适合有孩子的新移民家庭。主要是来这里后一般不会感到经济和生活上有压力。
1,都说加拿大DAYCARE难排,这里也一样,但蒙城毕竟是大城市,由于城市大设施相对多并完善,多打听几家就排上了。我们来后两周就把儿子送到了DAYCARE。跟我们差不多时间来的另一家庭也是很快找到了。我们的DAYCARE一天7块钱,如果在那里吃早餐加2块钱。(这样算起来比在北京的幼儿园还便宜是罢。呵呵)我下个月参加法语学习班,DAYCARE费用可以“报销”呢。
2,房租一般是600元左右(因为我们离地铁近,所以贵些,还有500多的,当然也有贵的)从这两个月看,一般一个月1500元生活费(现在没买车没买房的情况下)有的房子还包电包暖,更好了。
3,我来之前学了几天的法语语音。现在看来,有点“好处”就是我来后就能听懂地铁报站和读一般的街道名字。呵呵。这里地铁报站全是法语的。老公就完全不懂。我学了几天语音还是有点用处的。但其它就完全不行了。如果英语好也一样呀。在这里问路、去办事,你说英语人家也都会的,并且也不“岐视”你。儿子的DAYCARE也是英语的。这点很是意外的惊喜。
4,至于还有一点,就是众所周知,在魁北克,孩子的补助金要额外地多些啦。这很能减轻家庭的负担。儿子是我家第一个“赚钱”的人呐!
5,联邦移民没有CSQ,所以不能来了马上就上学(上学也可,但L&B跟有CSQ的人不一样的。)但也没关系,等段时间就OK啦。就平等啦!
如老筒子们所言,这里适合有孩子的新移民和打算上学的筒子!
昨天我们去了市政厅,我由衷地对市长说了句:“I like this city! I like Montreal!”
同咱们这里许多人一样,他们移民也不是为了赚钱才出来的,也放弃了国内非常好的工作和生活。但他们在这里经过努力,现在生活得更好。我所说的这种“更好”不单指物质上的(我到现在还相信在中国赚钱比这里容易),更多的是他们的内心。我无法准确描述我对他们的感觉。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达到这种境界。
不是说中国不好,我觉得,无论在哪里,能达到一种心平气和、知足的心态,就好。
来加拿大,使自己从一个温柔乡跳了出来,经历着许多未曾经历的事情,将来,还会跨越更多的空间感受更多的风土人情。我现在,开始爱上这样的人生。
我们也是北京人,昨晚刚刚登陆,家住牡丹园儿,恨不得马上能在这儿找到组织
入乡随俗而我现在也是面临的问题.. 是在这里生.还是回厦门生.. 很多人劝我说在这里..可是在这里没有人照料我..我的婆婆都是老外. 她们也不懂中国的月子之说. 而且她们不会说英文.我目前还没学法语.所以根本无法沟通,而且离我家很远.开车还要快一个小时了. ....有报学法语.但是至今也没有消息.如果老公不带我出去.我都没地方可去.这里只有我一人..我该如何渡过这漫长的岁月.....
很久没来家园了。感谢朋友们的关注。
六月至八月,我带着两个孩子再次回到了北京,看望父母朋友。虽说距离上次回国也就一年多时间,但仍感到北京的变化还有我心理上的变化。北京炎热的夏天让我无所适从,车多人多噪音大,也让我感到疲惫。所以空闲时间基本是倦在家里开着空调看各个频道的电视剧。朋友们同学们都在忙,忙着赚钱,忙着应酬,忙着带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我们见面的时间也少之又少。
现在反倒好像不适应国内了。
在中国的家里基本也很少做饭,一是天热,二是外面吃着太方便了。这点还是让我非常“幸福”的,到现在还想着"沸腾鱼乡”“林家小馆”呢。
这次回来的行李中,添了不少新厨具,包括鸳鸯火锅呀,干锅套具呀什么的,还有花草茶壶。在加拿大有闲过这样的DIY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