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VO是PT的北京统计帖
从学RN想到的...
作为工作10余年的我,深味到做护士想努力学习的不易,身边的护士们从毕业就开始上大专或上本科,学英语,很多护士立志一定要读下研究生。似乎从毕业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漫长的学习。而考RN,ILETS,移民的酸甜苦辣更只有自己能体会:首先,三班倒无法保证上课时间就是心中最大的痛;其次,每一天遇到的新问题,不愉快的事尤其对于年轻护士很难下班后一切释然;再则,大半的女性护士下班后只有在相夫教子,孝敬父母之余才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最后,体力上的疲惫是自己不能坚持学习的合理化解释。当然,还有在专业和英语方面基础薄弱,成为通过RN,ILETS道路上真实存在的劲敌。由于本人向往北美科学的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模式,也向往可以时常利用年假去诸多梦转千回的地方,以及中国现实工作的种种无奈,便义无反顾地踏上RN 学习的道路,目前体会如下:
首先,RN的出题思路与不论中国还是北美临床工作的思路完全一致。护士的职业是以临床经验为主的职业,而临床经验的积累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的过程,没有理论指导,盲目被动执行医嘱,会“暗藏杀机”,护士中的“催命鬼”不乏其人,有些时候并不完全是思想大意和疏忽,更多的是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上体会不到其根本,好在中国有庞大的医生队伍日夜坚守。只有了解每个病人病情和用药和特殊性,清楚自己该观察什么,区分是药物反应还是病情变化,分清轻重缓急,及时准确通知医生;遇不同紧急情况清楚自己该如何做,尤其是priority是什么,不至于抢救时手忙脚乱,以至于让家属看了心里都没底,不满,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危重的,病情不稳定的,存在潜在危险病人的严密关注,大病房不可能“眉毛胡子一起抓”。上班虽忙,但有条不紊,只有一切尽在心中,掌握工作节奏,病房就会安全,心里也会踏实。我们的老护理院长德高望重,为人和学术都在业内颇有建树,她认为护士工作原则:做什么一定要问自己为什么?如果不了解为什么,工作早晚会出错,死记硬背只能让学习枯燥乏味,且无效率,与人沟通和交往也会处处碰壁,在不知不觉中频频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生活,工作会一团糟!工作中不仅仅是“手疾眼快”,更重要是“从现象看本质,目光敏锐,头脑灵活”,多年来确实体会到这种职业素质的必要和必须。
其次,工作中如何交流和沟通,在RN中充分的诠释,并置于重要地位。而国内的教育中从来用“护士的工作是一门艺术,包括诸如心理学,社会学…..必须加强有效的沟通技巧.”并没有告诉护士,护士长如何在各种不同的,甚至尴尬的情况下,如何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大多是护士自己摸索,自己体会,“往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浑然间中伤了患者,伤了同事。老道些的护士只是简单使用“换位思考”的原则,是否恰当只有看患者反应,同事反应,其实中国人的“隐忍”是不同一般的,而护士自己甚至以为游刃有余。没有理论指导,不懂心理应对机制,RN题目中太多的错误选项在工作中使用,甚至耳熟能详。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该是护士自我培养的必修课。若干年前,我曾被派去护理原护理协会会长,她语重心长地说:“每一天都要体会别人交班的语言,护士长总结的逻辑思维,主任查房的思路和语言的严谨,院长发言的条理,甚至看电视,听广播,都不应只是听内容,或只给个耳朵,而早已心猿意马。话怎么都是说,关键看如何说,如何恰到好处,针对性强,思路流畅,语言简明,自信而坚定。换句话:即说出去的话要说到对方心尖上,让人深信不疑,信任所以依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来自信任,对医护的信任度。同时也深信语言的表达是锻炼出来的,从刚毕业与病人一说话就脸红,自己还戏称是肤色白所致,到现在时常不经大脑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甚至希望自己还能有羞涩的瞬间,但一去不复返。
一点题外话,了解大多中国护士工作并不愉快,诸多因素,诸多文字可见,不再此赘述。但相信一点:人和sunflower一样都有向阳性,即人要有梦想,或是belief,每一天完成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一步步接近目标,在享受积累的快乐的同时不断磨练自己的control-self,是人都有“七宗罪”,谁也摆脱不掉,而自控性的功力是战胜一切的法宝。
最后,送上我的致爱:“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淡然闲敲棋子,静观风云变色。在此与同在艰难跋涉的姐妹们共勉。
从学RN想到的...
作为工作10余年的我,深味到做护士想努力学习的不易,身边的护士们从毕业就开始上大专或上本科,学英语,很多护士立志一定要读下研究生。似乎从毕业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漫长的学习。而考RN,ILETS,移民的酸甜苦辣更只有自己能体会:首先,三班倒无法保证上课时间就是心中最大的痛;其次,每一天遇到的新问题,不愉快的事尤其对于年轻护士很难下班后一切释然;再则,大半的女性护士下班后只有在相夫教子,孝敬父母之余才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最后,体力上的疲惫是自己不能坚持学习的合理化解释。当然,还有在专业和英语方面基础薄弱,成为通过RN,ILETS道路上真实存在的劲敌。由于本人向往北美科学的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模式,也向往可以时常利用年假去诸多梦转千回的地方,以及中国现实工作的种种无奈,便义无反顾地踏上RN 学习的道路,目前体会如下:
首先,RN的出题思路与不论中国还是北美临床工作的思路完全一致。护士的职业是以临床经验为主的职业,而临床经验的积累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的过程,没有理论指导,盲目被动执行医嘱,会“暗藏杀机”,护士中的“催命鬼”不乏其人,有些时候并不完全是思想大意和疏忽,更多的是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上体会不到其根本,好在中国有庞大的医生队伍日夜坚守。只有了解每个病人病情和用药和特殊性,清楚自己该观察什么,区分是药物反应还是病情变化,分清轻重缓急,及时准确通知医生;遇不同紧急情况清楚自己该如何做,尤其是priority是什么,不至于抢救时手忙脚乱,以至于让家属看了心里都没底,不满,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危重的,病情不稳定的,存在潜在危险病人的严密关注,大病房不可能“眉毛胡子一起抓”。上班虽忙,但有条不紊,只有一切尽在心中,掌握工作节奏,病房就会安全,心里也会踏实。我们的老护理院长德高望重,为人和学术都在业内颇有建树,她认为护士工作原则:做什么一定要问自己为什么?如果不了解为什么,工作早晚会出错,死记硬背只能让学习枯燥乏味,且无效率,与人沟通和交往也会处处碰壁,在不知不觉中频频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生活,工作会一团糟!工作中不仅仅是“手疾眼快”,更重要是“从现象看本质,目光敏锐,头脑灵活”,多年来确实体会到这种职业素质的必要和必须。
其次,工作中如何交流和沟通,在RN中充分的诠释,并置于重要地位。而国内的教育中从来用“护士的工作是一门艺术,包括诸如心理学,社会学…..必须加强有效的沟通技巧.”并没有告诉护士,护士长如何在各种不同的,甚至尴尬的情况下,如何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大多是护士自己摸索,自己体会,“往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浑然间中伤了患者,伤了同事。老道些的护士只是简单使用“换位思考”的原则,是否恰当只有看患者反应,同事反应,其实中国人的“隐忍”是不同一般的,而护士自己甚至以为游刃有余。没有理论指导,不懂心理应对机制,RN题目中太多的错误选项在工作中使用,甚至耳熟能详。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该是护士自我培养的必修课。若干年前,我曾被派去护理原护理协会会长,她语重心长地说:“每一天都要体会别人交班的语言,护士长总结的逻辑思维,主任查房的思路和语言的严谨,院长发言的条理,甚至看电视,听广播,都不应只是听内容,或只给个耳朵,而早已心猿意马。话怎么都是说,关键看如何说,如何恰到好处,针对性强,思路流畅,语言简明,自信而坚定。换句话:即说出去的话要说到对方心尖上,让人深信不疑,信任所以依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来自信任,对医护的信任度。同时也深信语言的表达是锻炼出来的,从刚毕业与病人一说话就脸红,自己还戏称是肤色白所致,到现在时常不经大脑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甚至希望自己还能有羞涩的瞬间,但一去不复返。
一点题外话,了解大多中国护士工作并不愉快,诸多因素,诸多文字可见,不再此赘述。但相信一点:人和sunflower一样都有向阳性,即人要有梦想,或是belief,每一天完成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一步步接近目标,在享受积累的快乐的同时不断磨练自己的control-self,是人都有“七宗罪”,谁也摆脱不掉,而自控性的功力是战胜一切的法宝。
最后,送上我的致爱:“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淡然闲敲棋子,静观风云变色。在此与同在艰难跋涉的姐妹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