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之道-----帮助孩子学习做一个大智若愚的聪明人
儿子小学三年级时告诉俺:他们年级里有一位被老师们公认为“天才”的孩子。从此,这个孩子就进入了俺的视线,因为每次孩子参加奥数比赛,都会以这个孩子的竞赛成绩,作为他自己成绩的参照。在孩子们四年级时,俺还与这个天才孩子的父亲交谈过一次,得知这个孩子在学习方面的确秉异过人:他通常能够将所有的语文课文全部背出,经常会参加高一个年级的奥数比赛并且还能取得骄人的成绩,他在小学四年级时,已经在准备参加公共英语三级的考试了。
由于这个孩子的成绩通常太过优异,结果引起了孩子们的广泛嫉妒。所以,儿子经常会在参加完竞赛后回来告诉俺:张三说:“如果**生病不参加竞赛就好了。”李四说:“**考试的时候还和他前面的同学对答案来着。”王二麻子也说:“老师对**很偏心,他和我错的一样,老师扣了我5分,却只扣了他3分。”。。。。。俺儿子虽然表面上都在引述别人的话,但是话里话外,也听得出那浓浓的嫉妒和艳羡的味道。
俺问儿子:你愿意别人这么说你吗?
儿子说:不愿意.大家都希望把我给拉下来,我就没有朋友了.
俺告诉他:你现在明白爸爸为什么让你“不要在班级里当第一”的原因了吧。
因为“木秀于林风摧之”,因为“枪打出头椽子”,所以,一般而言,人怕出名猪怕壮。
嫉妒是人的天性,当你成为一个团体中的第一时,除非你有绝对的控制权,否则,你将成为一人之下的其余所有人的注目对象和攻击目标。虽然你可能会因为暂时的高人一头而感到洋洋得意,但与此同时,所有人都在密切关注你的一举一动,不少人在用放大镜寻找你的过失和错误,他们不仅不会以你的成绩为荣,反而会对你的失败窃笑不已。
你读过很多历史书,所以你应该明白:即便是再贤明的君主,都很难容忍功高盖主的开国元勋,所以才会“兔死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种诛杀功臣们的行为反映出的,不仅是国君的极度狭隘,实际上,也反映了朝中其他官员们的卑劣心理。
但是若从根本上说,与这些被诛杀的功臣们自身的不谙人性,恃才傲物,锋芒太露和轻易树敌不无关系。
儿子说:是的,像范进那样的人,就是很聪明的知道激流勇退的人,所以,才能够避免了杀身之祸。 懂事的孩子!
俺说:是的.即便是现在,也不断地在发生一些因为自身不慎招致的惨祸.许多上了富豪榜的人不断地遭到牢狱之灾,就是因为他们树大而招风;许多爱炫耀自身财富的人死于非命.前不久,北京一个的杀人犯,就是因为看不惯同一小区中一个开着一辆很拉风的红色跑车的女子的嚣张做派,就伺机把她给杀了.
俺对孩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些都是你所熟知的先贤对我们的教诲.
所有的高明者,都是表现得与其真实的内涵很不相称的。唯其大,就表现得小,唯其高,就表现得低。因为这些真正的拥有大智慧的人,深谙人嫉贤妒能的本性。所以,
他们聪明地避其锋芒,用大多数人易于接受的平庸的表象来伪装自己,不显山不露水地发展壮大自己,如同流线型的车身一样,减少了外来的阻力,提高了自己进步的速度,从而,在不事张扬的前提下,悄悄地完成了自己的大业。 有时还做不到,我得牢记!
当然,那些拥有大智慧的人们因为始终觉得自己需要学习,一直在追求真理,所以,他们外在的谦虚,低调的表现,也是他们对知识永不知足,永远渴望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当然,因为他们的"缺""曲",最终造就了他们的"赢""直";因为他们的"讷""拙",最终成就了他们的"辩"
"巧".
俺告诉孩子:妈妈的同学们中,当年在班级里,学校中叱咤风云的头面人物,现在绝大多数都早已不闻其声.而当年调皮捣蛋鬼们中的一些人,却崛起而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了。
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说明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说明了,人生是长跑,长跑的冠军常常不是那些出发阶段的领跑者,而是那些具有持久耐力的聪明的跟跑者。作为跟跑者,他们无须背负很大的思想包袱,他们可以放松身心,无须提防太多的明枪暗箭,他们可以在长跑的过程中随心所欲地根据自身情况调节速度和节律,他们进退裕如,快一些不致招人嫉恨,慢一些也不会惹人耻笑。。。
所以,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若想取得最大的成功,你就尽量不要暴露自己的意图和能力,这样,才容易事半功倍,容易避免人为的羁绊和阻力。
帮助孩子学习成为大智若愚的聪明人,会让他们在人生旅途上少受很多的挫折和磨难,也会帮助他们在漫漫的人生长跑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