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珍妮的小屋----浅谈孩子的培养教育
帮助孩子摆脱盲从心理
盲从心理也就是从众心理,盲从的行为就是个人放弃自己的主张,见解和看法,而符合多数人的意见,而随大溜地做别人都做的事,不管这事是对还是错.
俺儿子小的时候,欠缺自信,经常地会随大溜,起哄架秧子地干一些坏事.
在他二年级时,有一天放学俺去接他,他的一个同学看见俺就说:阿姨,我们今天全体男生都被老师批评了.俺问:为什么呀?那孩子回答:因为我们中午笑话同学来着.不过,只有***(班长)和***(俺儿子)没有被老师要求写检讨.因为班长没参加男孩子们的集体起哄,而俺儿子是因为读书好...
接到孩子,俺又问起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孩子说:中午饭是肉包子,因为班级里的两个又高又胖的女孩没吃饱,就一再地向老师索要,结果,每个人都吃了6个了还要,比所有的男孩子还吃得多,从而引发了男生们的嘲笑: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一边敲打着课桌,一边嘴里发出有韵律的"包子,包子...欧,欧,欧,欧...."的喊叫声,结果把两个小姑娘给气哭了,告到了老师那里...
这俩小女孩中,一个还是儿子的同桌,平时的关系还不错的.
俺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嘲笑别人?
儿子说:很可笑啊,都那么胖了还吃.
俺说:妈妈平时怎么教你的呀?不可以笑话和歧视那些身体有残疾,或者看上去和正常人不太一样的人,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你怎么就忘记了呢?而且,你平时不是都很乖的吗?怎么今天也欺负女生呢?
儿子说:别人都这样喊啊,我也就跟着他们一起喊了...
联想起孩子经常地口口声声说"老师是这样说的","老师是不会错的",俺觉得要开始注意帮助他克服盲从的问题了,否则,一旦养成了从众的习惯,问题就严重了.而且,毫无原则的盲从他人,也说明了孩子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对后果没有十分的把握,因此而随大流以求心安。
鉴于孩子还小,只能一步一步来帮助他分析和克服这种心理.
俺们首先拿老师开刀.先打破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绝对偶像的印象.
有的时候发现了老师批改作业中间的疏漏,俺们就对孩子说:你看,老师也是人不是神,老师也会犯错误.有的时候孩子会发现老师在一些事情上懂得还不如他们多,这时,俺们就抓紧这个机会,告诉孩子:老师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他们也有太多不懂的东西,也需要终生学习,提高自己.所以,你不要认为老师说的就都是对的,虽然他们大多数的时候是对的.
俺们还鼓励孩子课前预习,做好充足准备之后,上课积极发言,多看书,多和俺们讨论问题,这样他的思维就比较开阔,上课发言的质量较高,不仅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因为盲从的根本原因是对于自己欠缺自信.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俺们基本上能够做到尊重他,对于他明显是正确的意见,积极地附和,热烈地支持.事实上,孩子在遵纪守法方面,在公民的道德水准方面,因为在学校受的正面教育很多,所以,他们经常地表现出比俺们更高的水准.比如,孩子会不时地提醒俺们:开车要系安全带,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绿灯才能走,公众场合不能吸烟等...每当此时,俺们都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向孩子认错,并立即改正.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认识到:他并非那么弱小和无足轻重,他的意见我们是非常重视的.
LG经常对孩子说:那些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们都是不迷信于前人的成果,理论和发现的.他们因为怀疑这些,才会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发明创造.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因为这些重大的发明发现来推动的.当时孩子正十分崇拜科学家,所以,这样说的效果还不错.
俺们还对孩子说:一个只会从众,人云亦云的人,遇事没有主见,很难单独做事,永远都要依赖他人,永远都会仰人鼻息。虽然别人各有其长处,但是,如果你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一定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高明,那你只能让别人为自己做所有的重要决定,因此,你就没有活出自己来,你就会为别人一句赞赏的话高兴万分,也会为别人一句无关紧要的批评而闷闷不乐。
当你明知别人错了,也随声附和,为讨好他人甘愿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时,你自己的内心其实也会很痛苦的,因为,你养成这种从众的习惯之后,你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价值,和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生存在世的意义,你只是一只可怜的应声虫,一棵随风飘摇的墙头草,就像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的蝙蝠一样----被兽类和禽类通统拒之门外.
俺们还告诉孩子:从众的心理可能导致不少人犯错误,甚至犯罪,大到希特勒德国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中国文革中众多违背人性的人身迫害,小到企业决策中的集体盲目,个人择业选择中的误区,都是普遍的从众心理在作祟.
从众心理只有一点可资利用:那就是利用它进行商业推广---广告就是利用的这点.
即便是在企业管理中,如果你雇佣的都是具有从众心理的人,对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好处.
幸运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广,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严重的从众心理,慢慢地成长而为一个有独立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的人...
帮助孩子摆脱盲从心理
盲从心理也就是从众心理,盲从的行为就是个人放弃自己的主张,见解和看法,而符合多数人的意见,而随大溜地做别人都做的事,不管这事是对还是错.
俺儿子小的时候,欠缺自信,经常地会随大溜,起哄架秧子地干一些坏事.
在他二年级时,有一天放学俺去接他,他的一个同学看见俺就说:阿姨,我们今天全体男生都被老师批评了.俺问:为什么呀?那孩子回答:因为我们中午笑话同学来着.不过,只有***(班长)和***(俺儿子)没有被老师要求写检讨.因为班长没参加男孩子们的集体起哄,而俺儿子是因为读书好...
接到孩子,俺又问起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孩子说:中午饭是肉包子,因为班级里的两个又高又胖的女孩没吃饱,就一再地向老师索要,结果,每个人都吃了6个了还要,比所有的男孩子还吃得多,从而引发了男生们的嘲笑: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一边敲打着课桌,一边嘴里发出有韵律的"包子,包子...欧,欧,欧,欧...."的喊叫声,结果把两个小姑娘给气哭了,告到了老师那里...
这俩小女孩中,一个还是儿子的同桌,平时的关系还不错的.
俺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嘲笑别人?
儿子说:很可笑啊,都那么胖了还吃.
俺说:妈妈平时怎么教你的呀?不可以笑话和歧视那些身体有残疾,或者看上去和正常人不太一样的人,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你怎么就忘记了呢?而且,你平时不是都很乖的吗?怎么今天也欺负女生呢?
儿子说:别人都这样喊啊,我也就跟着他们一起喊了...
联想起孩子经常地口口声声说"老师是这样说的","老师是不会错的",俺觉得要开始注意帮助他克服盲从的问题了,否则,一旦养成了从众的习惯,问题就严重了.而且,毫无原则的盲从他人,也说明了孩子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对后果没有十分的把握,因此而随大流以求心安。
鉴于孩子还小,只能一步一步来帮助他分析和克服这种心理.
俺们首先拿老师开刀.先打破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绝对偶像的印象.
有的时候发现了老师批改作业中间的疏漏,俺们就对孩子说:你看,老师也是人不是神,老师也会犯错误.有的时候孩子会发现老师在一些事情上懂得还不如他们多,这时,俺们就抓紧这个机会,告诉孩子:老师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他们也有太多不懂的东西,也需要终生学习,提高自己.所以,你不要认为老师说的就都是对的,虽然他们大多数的时候是对的.
俺们还鼓励孩子课前预习,做好充足准备之后,上课积极发言,多看书,多和俺们讨论问题,这样他的思维就比较开阔,上课发言的质量较高,不仅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因为盲从的根本原因是对于自己欠缺自信.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俺们基本上能够做到尊重他,对于他明显是正确的意见,积极地附和,热烈地支持.事实上,孩子在遵纪守法方面,在公民的道德水准方面,因为在学校受的正面教育很多,所以,他们经常地表现出比俺们更高的水准.比如,孩子会不时地提醒俺们:开车要系安全带,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绿灯才能走,公众场合不能吸烟等...每当此时,俺们都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向孩子认错,并立即改正.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认识到:他并非那么弱小和无足轻重,他的意见我们是非常重视的.
LG经常对孩子说:那些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们都是不迷信于前人的成果,理论和发现的.他们因为怀疑这些,才会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发明创造.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因为这些重大的发明发现来推动的.当时孩子正十分崇拜科学家,所以,这样说的效果还不错.
俺们还对孩子说:一个只会从众,人云亦云的人,遇事没有主见,很难单独做事,永远都要依赖他人,永远都会仰人鼻息。虽然别人各有其长处,但是,如果你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一定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高明,那你只能让别人为自己做所有的重要决定,因此,你就没有活出自己来,你就会为别人一句赞赏的话高兴万分,也会为别人一句无关紧要的批评而闷闷不乐。
当你明知别人错了,也随声附和,为讨好他人甘愿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时,你自己的内心其实也会很痛苦的,因为,你养成这种从众的习惯之后,你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价值,和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生存在世的意义,你只是一只可怜的应声虫,一棵随风飘摇的墙头草,就像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的蝙蝠一样----被兽类和禽类通统拒之门外.
俺们还告诉孩子:从众的心理可能导致不少人犯错误,甚至犯罪,大到希特勒德国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中国文革中众多违背人性的人身迫害,小到企业决策中的集体盲目,个人择业选择中的误区,都是普遍的从众心理在作祟.
从众心理只有一点可资利用:那就是利用它进行商业推广---广告就是利用的这点.
即便是在企业管理中,如果你雇佣的都是具有从众心理的人,对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好处.
幸运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广,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严重的从众心理,慢慢地成长而为一个有独立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