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7月1日国庆节,我和女儿逛了AT WATER的老农贸市场。这可是个历史悠久的市场,超过200年的历史。去年,COFI的老师带我们看过,那时还有好多东西不明白。现在,我们对这里的水果和蔬菜以及肉类熟食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逛着就有意思多了。我们品尝了一种很有名的德国式三明治,酸大头菜加肉肠,好像我们东北腌的酸菜,好吃。那里还有极品巧克力,每一小块就两块多钱,有许多口味。
随后,我们去参加JAZZ音乐节。音乐节为期10天。去年我们错过了,今年可不能再错过。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the B-52s是个闻名乐坛30多年的摇滚乐队,卖出的唱片超过2000万张。今年的JAZZ音乐节请他们来做压轴演出。此等好事,蒙城人自然抓紧时机。我8点半来到place des arts 时,从地铁出口,警察就开始人流疏导,同时检查异常包包,不允许带玻璃瓶、罐装啤酒等有危险的物品进入剧场。我到的时候,剧场已经80%满员。我赶紧在后面中间找了个位置站好,免得万一人满关门。
之后的演出,不断博得全场喝彩。观众们随着歌曲扭动、挥舞双臂,其中不乏白发老人。摇滚乐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从欧美流行开的,那个时候的青少年现在已是垂垂老矣,但是对摇滚乐的热爱从未减退。在国内绝对看不到老人家们如此疯狂。
演出一直到十一点,由于人流太多,地铁站一直关闭到guy。我们只好一路走了三站才赶上地铁。
 
最后编辑: 2012-07-0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这几天光忙着玩了,有空就接着写啦。玩的太开心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今天,我们登陆两周年。用句老话,时光飞逝。两年的移民生活,酸甜苦辣,但更多的是快乐、幸福的感觉。感谢佛菩萨、感谢自己。改变命运,永远要自己先走出去。今早出去锻炼,鸟儿在枝头轻盈地啼叫,松鼠在草坪上悠游自在地嬉戏。我还在想,什么时候,我的家乡也能变成这个样子?自然与生命与人类的和谐,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极致的美。我会一直很享受这种感觉,爱我的新家园。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炎炎烈日下,我站在皇家山的半山腰,望下面的蒙城。虽然以前也登顶看过,特别是从多伦多回来后,感觉还是不一样。极目远眺,整座城市尽收眼底。没有过多的摩天大厦、绿树掩映的蒙城像个小家碧玉,恬静柔美。圣劳伦斯河环抱着怀中的美女,那么安详。没有喧嚣和繁杂,一点不像大都市。游人们也不见酷热引发的倦怠。
正当我望远处的时候,旁边的人以眼神示意我看脚下。我低头一看,哎呦!一群浣熊正在抬头看我们。其中四只体形较大、另外三只一看就是baby,是一家。他们立起前爪向游人讨食。有人给他们倒水,他们就喝;有个小孩喂冰淇淋给他们,他们吃得可起劲了。开始他们沿着台阶玩耍,后来有只大浣熊干脆从树丛里爬上来。游人们小心地躲到一边,惟恐惊扰了他。浣熊一路从人群中穿行过去,爬到了垃圾桶上面。也许他真的很饿了,可我没带吃的来。浣熊看了看垃圾桶里好像没什么他感兴趣的东西,,就原路回到树丛里,带着一家子离开了。唉!好有趣哦!
等我逛到seint-Catherine步行街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件让我“恐怖”的事情。满街临时摊位吸引了好多的人,我正走着,突然迎面来了一大群“吸血鬼”。他们衣装破烂的、满身鲜血淋漓的,还有的脸上青面獠牙、眼珠暴突的;有个女生翻着白眼仁朝我走过来,吓得我尖声惊叫,用手捂住了脸。结果惹得旁边的人和吸血鬼们都笑起来。他们的惊吓目的达到了。等了半天,我觉得他们走过去了,就继续往前溜达。没想到又来了一群。我旁边有个女士牵着一条狗。那狗也觉得这伙人有问题,索性扭过头去,不看他们。有个女吸血鬼趴到地上朝狗主人爬过去,边和旁边的人说,“这条狗应该挺好吃!”狗的主人比我勇敢,哈哈大笑。这回我学乖了,我拍照,但是坚决不正眼看他们。

今天不知道是什么音乐会,走到place des arts 的露天剧场时,那里已经聚集了好多人。有个黑人小伙子在台上领众人跳了一会街舞,又调节灯光音响,气氛好热烈。舞台前摄像机也只好架子,只等好戏开场。在前面的人群大部分懒散的坐在地上聊天。我一打听,音乐会要九点半开始。我可等不了,赶紧打道回府。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When live gives you a lemon, you make a lemonade.It is easy to say but very hard to practic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new immigrants except someone who are very rich. I admire you.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FONT='宋体'] [/FONT]云南高院副院长田成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社会[FONT=宋体]更理智一些[FONT=宋体],因为[/FONT][FONT=宋体]绝不能以一种公众狂欢式的方法来判处一个人死刑[/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很吃惊,尽管类似的惊天之语已经层出不穷;吃惊于民意的表达在这些人眼里竟被看成了游戏的方式。[/FONT]司法者不反躬自省,却轻蔑地称之为[FONT=宋体]公众狂欢[FONT=宋体],显然是比[/FONT][FONT=宋体]公众狂欢[/FONT][FONT=宋体]更大的情绪化。[/FONT][/FONT][FONT='宋体']何以出此言?为何此言能出于执法者之口?[/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FONT]
面对的生命的生与死,我不知道作为执法者,他们是否还记得公众的概念。[FONT='宋体']百度上[/FONT]公众的概念是:对个人而言,公众的基本含义有二: 1[FONT=宋体]、从广义上说,公众是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具有排己性。 2[FONT=宋体]、从狭义上说,公众是除自己及与自己有相当关系或一定交往的人(或团体)外的人群,具有排他性。 而与自己有相当关系或一定交往的人就是自己的特殊群体。如亲戚、朋友、同学、邻居、同事、员工、合作伙伴或单位等等。 就个人而言,法律意义上的公众必须是狭义上的公众。如果法律意义上的公众是广义上的公众,则立法毫无意义、司法会出现严重的逻辑错误和法理混乱,从而造成冤、假、错案。[/FONT][/FONT]

公众狂欢,为了可以多看一个生命死去?这让我想起了阿Q[FONT='宋体']。[/FONT]我们的公众难不成回到了阿Q[FONT=宋体]的时代了吗?我们的社会难道真的到了所有的人都良知泯灭的地步了吗?他们是执法者,他们真的如此悲天悯人了?[FONT=宋体]顶着压力[/FONT][FONT=宋体]?我看是顶着良心的压力吧。要李昌奎死,乃是公众、也就是百姓从良知、道义上的抉择,而不是枉杀生命。[/FONT][/FONT][FONT='宋体']法律的产生源于公正,百姓也许背不出那些条文,但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千古以来的法律底线以及道德底线。[/FONT]这本质的区别何以用[FONT=宋体]狂欢[FONT=宋体]二字评价?![/FONT][/FONT][FONT='宋体']这些法官是否以为公众还要去喝彩或者抢几个血馒头?民意何以成了儿戏?[/FONT][FONT='宋体'][/FONT]

还记得前几天看到的哈尔滨17[FONT=宋体]名警察喊冤申诉的案子,当事情降临到自己头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时候,他们发出了[FONT=宋体]没想到连警察喊冤都这么难![/FONT][FONT=宋体]下句话的含义不言自明,[/FONT][FONT=宋体]何况百姓呼![/FONT][FONT=宋体]司法者究竟是迎合还是对抗公众意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迎合还是对抗,请给出法律的正当理由。[/FONT][/FONT][FONT='宋体']那才是他们的职责,而不是以这样的言论来指责公众。当他们讲出这句话的时候,貌似他们很伟大、很公正,公正得高于民众,有着一种上帝版怜悯终生的感觉。他们以为他们是什么?还是人吗?或者是神?凡人看待事情,总是从自己习惯的角度和态度出发。在这之前,从没有哪一位公众说出“狂欢”二字,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意识。法官们为何可以出此惊天之语,因为他们的意识、角度就是这样的。司法在他们的眼里不过是一种工作、一种可以赚钱或者赚大钱的职业。判定一个生命是否存活就是一种游戏,只有游戏的时候人才会有“狂欢”的概念,不是吗?哪个稍有良知的人会用另一个生命的灭亡来换取狂欢?[/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 我想说,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国的百姓、公众是善良的,课本里我们学到的是“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我们几时成为了法官嘴里的以血腥为乐的“狂欢”公众?他们是否想颠覆一下“民为天下”的法则?法律还在吗?他们的职责是为民众体现法律的职能,他们还记得吗?他们以为他们是什么?我们想听到他们的回答,以人的名义,以中国民众的名义,我要他们回答![/FONT][FONT='宋体'][/FON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21日,蒙城达到了创纪录的高温,37度。烈日下,汽车的温度计显示华氏100度。妈妈呀!热死了!我跑到皇家山顶去避暑,好不错。在山顶的松鼠们一点都不怕人,会跑到你手里吃东西。
 
最后编辑: 2011-07-26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明天带女儿去渥太华换护照。要一早驾车出发,希望一切顺利。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带着疲倦和喜悦,我们从渥太华归来了。进入蒙城的时候,女儿欢呼,哈哈,终于回到家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今天从头看了帖子,真是伟大的妈妈:wdb17:。加声望了,也献花花了。
我的儿子和你女儿同年,估计还要一两年才能拿到身份。我去过蒙城,很喜欢那里,不过,就是担心儿子去的时候,年纪过大,不适合学习法语了,况且他本身英语就不好(其他都非常好)。
尽管办的魁移,还是考虑定居多伦多,又听说移民局对魁移不登陆魁省管理很严。很是纠结。。。:wdb14: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今天从头看了帖子,真是伟大的妈妈:wdb17:。加声望了,也献花花了。
我的儿子和你女儿同年,估计还要一两年才能拿到身份。我去过蒙城,很喜欢那里,不过,就是担心儿子去的时候,年纪过大,不适合学习法语了,况且他本身英语就不好(其他都非常好)。
尽管办的魁移,还是考虑定居多伦多,又听说移民局对魁移不登陆魁省管理很严。很是纠结。。。:wdb14:
纠结的事情太多了,不如少想点。也许先登录蒙城再离开,移民局就没话说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女儿去学校做义工了。刚做了两天,她就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老师表扬她了,说她比其他同学干活快、麻利。而后她说,干工作好像很有意思的,虽然有些辛苦。我回答是啊,只要你喜欢,工作就是乐趣。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还有40几天就要登陆蒙城了,身边的人都问,你们在那里有朋友吗?有认识的人吗?你们考虑好了吗?
被问及时,虽然是笑着回应,但心中仍是不免些许忐忑,长到这么大,没有出过远门,这次一走就是十万八千里。。。
今天看了楼主的日记,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字里行间中对那份对生活的乐观、勇敢深深地打动了我。或许于其忐忑,不如坦然面对,路到桥头自然直。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单亲妈妈与女儿的蒙城故事

考虑太多的时候,就只会想到不好的东西。想得少,想得实际,就够了。这几天,每天都会沿着河边散步、锻炼身体;同时也在想,怎么样走遍北美这块广袤的土地。在国内的时候,认为这是奢望;这里,我会把它变成现实。因为它不再遥远。66号公路,我不需要莫文蔚的广告,我会带着自由的梦想、带着简单的行囊,用我的心和我的眼睛去丈量。让我变成一只鸟儿吧,栖息在枝头,为蓝天和白云、为鲜花和绿草歌唱。地球就是我的故乡,哪片土地都是家园。这个世界如此美好,让我去和世界融为一体吧。


呈对角线的66号公路,从芝加哥一路横贯到加州圣塔蒙尼卡。 66号公路(Route66),被美国人亲切地唤作“母亲之路”。66号公路全长: 2450英里 (3943公里)通车使用: 1926年11月11日1985年6月27日,研究66号公路60多年的学者迈克尔华利斯说:“66号公路之于美利坚民族,好比一面明镜;它象征着伟大的美国人民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
此公路由芝加哥一路连贯到洛杉矶,甚至还向南延伸至圣塔蒙尼卡(Santa Monica)。途经伊利诺州密苏里州堪萨斯州、奥克拉荷马州、德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以及加州;全长2448哩(约3939公里),横跨八大州、三个时区,串联并缩短了当时美国中西部到西岸的路程
66号公路曾经是一条西部移民的主要途径,是一条充满传奇的路。它不是因为某些著名人物的传说而出名,而是因为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故事而富有怀旧色彩。这些普通人曾经奔行于这条路上,充满着希望或者失望。而后许多其它高速公路的建成,逐渐取代了66号公路。沿路的小镇子也萧条下去,有些成为鬼城,但仍继续演绎着66号公路上的那些陈年往事。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