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谢茶兄指教,茶兄前面介绍过素里高贵林了:wdb17:,这里看到一个新的温哥华岛上的纳奈莫,不知茶兄是否能介绍下,谢谢

纳奈莫是温哥华岛上的第二大城市,第一大的是BC省省会维多利亚。维多利亚本身就没多大,可以想见纳奈莫也只是一个小城市。

从大温地区去温哥华岛,要乘BC渡轮。渡轮有一南一北两条主要航线,南线是从措瓦森到维多利亚的,北线就是从豪斯舒贝到纳奈莫的。

温哥华岛上有两所知名大学,一所是维多利亚大学,另一所就是纳奈莫的温哥华岛大学(好像是刚改的这个名字,原来叫马拉斯皮纳大学)。

纳奈莫也是温哥华岛旅游线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很多加国旅游手册上都有关于这座小城的介绍。靠港口附近的老城区很有历史感,这一点比大温的许多城市都棒。

港口区一带有一些公寓,有的还有很漂亮的海景。外围则主要以House主。纳奈莫的房价比温哥华和维多利亚都要便宜很多,但比起加拿大其他二线城市还是要高一些,毕竟这是在气候温暖宜人、有退休天堂之称的温哥华岛上。

之所以推荐纳奈莫,就是上面说的,那里既有低房价,又能享受到加西海岸地区的温暖气候。但是选择住在岛上有两点需要考虑:

一是生活习惯。不仅纳奈莫,连维多利亚都算上,其华人居民比例与大温、大多这些“热门儿”地区相比还是少很多的。以我个人的经验看,对多数中年以上的新移民来说,特别是英语不过关,当地再没有亲朋,置身于全西人环境中多少会感觉到不自在的。

二是交通。温哥华岛虽然与大温地区近在咫尺,但毕竟要走一段水路。如果是经常需要于中加之间往返的,每走一趟就要海陆空全齐。而且,一但赶上大风天气,渡轮可能会停航。所以,交通多少有些不便。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正在筹划春节的温哥华短登,正好参照!另外,请教若打算除了在温哥华游玩,再去维多利亚岛和西雅图转转,是否应该自己租车更合适?谢谢
吃:温哥华以丰富的亚洲菜系著名,不过,在我看来绝大多数都与国内、香港无法相比,只不过比国内和香港更便宜一些就是了。如果一定要说出点什么的话,我觉得这里的广式早茶还可以一试,多是香港人开的,所以还算正宗。

玩:温哥华的旅游景点主要就是Downtown的煤气镇、唐人街、斯坦利公园等;北温有个卡皮拉诺公园,就是峡谷吊桥那个;如果天气好,可以去白石镇看看海;再远一点,就是去温哥华岛或者威斯勒了。

博物馆:温哥华美术馆在市中心,但无论是规模和藏品都与多伦多的安省美术馆无法相比;UBC大学区有个人类学博物馆,主要收藏第一民族的艺术品,以及极地地区的文物,据说非常有价值,但不一定谁都有兴趣。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七杯茶,还真是不一样。
假期首要任务,细细研究七杯茶。期待。
Happy New Year!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纳奈莫是温哥华岛上的第二大城市,第一大的是BC省省会维多利亚。维多利亚本身就没多大,可以想见纳奈莫也只是一个小城市。

从大温地区去温哥华岛,要乘BC渡轮。渡轮有一南一北两条主要航线,南线是从措瓦森到维多利亚的,北线就是从豪斯舒贝到纳奈莫的。

温哥华岛上有两所知名大学,一所是维多利亚大学,另一所就是纳奈莫的温哥华岛大学(好像是刚改的这个名字,原来叫马拉斯皮纳大学)。

纳奈莫也是温哥华岛旅游线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很多加国旅游手册上都有关于这座小城的介绍。靠港口附近的老城区很有历史感,这一点比大温的许多城市都棒。

港口区一带有一些公寓,有的还有很漂亮的海景。外围则主要以House主。纳奈莫的房价比温哥华和维多利亚都要便宜很多,但比起加拿大其他二线城市还是要高一些,毕竟这是在气候温暖宜人、有退休天堂之称的温哥华岛上。

之所以推荐纳奈莫,就是上面说的,那里既有低房价,又能享受到加西海岸地区的温暖气候。但是选择住在岛上有两点需要考虑:

一是生活习惯。不仅纳奈莫,连维多利亚都算上,其华人居民比例与大温、大多这些“热门儿”地区相比还是少很多的。以我个人的经验看,对多数中年以上的新移民来说,特别是英语不过关,当地再没有亲朋,置身于全西人环境中多少会感觉到不自在的。

二是交通。温哥华岛虽然与大温地区近在咫尺,但毕竟要走一段水路。如果是经常需要于中加之间往返的,每走一趟就要海陆空全齐。而且,一但赶上大风天气,渡轮可能会停航。所以,交通多少有些不便。
受教了,确如茶兄所言,生活习惯和交通那两点还真是个大问题.但我也觉得温哥华非常好,:wdb19:就是那房价看起来有些吓人,:wdb14:哈哈,继续关注其他地方.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正在筹划春节的温哥华短登,正好参照!另外,请教若打算除了在温哥华游玩,再去维多利亚岛和西雅图转转,是否应该自己租车更合适?谢谢

在温哥华租车很方便,我居住的列治文就有很多租车公司,不过我没租过,具体手续、价格不太清楚。

从温哥华到西雅图一百多公里,开车去很方便。海关关口就在白石镇的和平门。

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岛”在北冰洋上,靠近北极了。呵呵,我知道你说的其实是维多利亚市所在的“温哥华岛”。温哥华岛环岛游是加拿大著名的汽车旅行线路之一,主要是指从维多利亚到托菲诺这一段。从温哥华开车去很方便,从措瓦森码头上渡轮。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加拿大全国性的房地产中介机构Royal LePage 日前公布了加国部分城市2010年四季度房屋(两层独栋住宅)均价,以及与2010年初时相比房价的涨跌幅度:

Halifax $291,000 (9.7%)

St. John's $327,627 (9.6%)

Montreal $375,222 (8.7%)

Ottawa $354,083 (6.7%)

Toronto $594,231 (5.6%)

Winnipeg $296,750 (6.4%)

Regina $282,500 (9.1%)

Saskatoon $359,250 (6.1%)

Calgary $404,622 (-5.3%)

Edmonton $334,286 (-2.3%)

Vancouver $1 million (9.8%)

Victoria $480,000 (6.9%)

该机构预测,2011年加国房价将继续“温和而稳定”地上涨。

4068680.jpg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七杯茶,还真是不一样。
假期首要任务,细细研究七杯茶。期待。
Happy New Year!




呵呵! 茶兄难道真是一个传说吗? :wdb17::wdb17::wdb1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一是生活习惯。不仅纳奈莫,连维多利亚都算上,其华人居民比例与大温、大多这些“热门儿”地区相比还是少很多的。以我个人的经验看,对多数中年以上的新移民来说,特别是英语不过关,当地再没有亲朋,置身于全西人环境中多少会感觉到不自在的。

二是交通。温哥华岛虽然与大温地区近在咫尺,但毕竟要走一段水路。如果是经常需要于中加之间往返的,每走一趟就要海陆空全齐。而且,一但赶上大风天气,渡轮可能会停航。所以,交通多少有些不便。



其实不光是咱中国人, 世界上各民族各族裔的人也都是喜欢扎堆的! :wdb19::wdb1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进了腊月门,又要过年啦。时间过得好快!

从开始关注移民这件事,也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很高兴在这里认识了茶兄,认识了很多移友!生活仿佛为我打开了另一扇门,看到了更加多彩的世界。

生活因为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了更多的对比、思考……感谢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对生活有多种选择的机会与权力,感谢有这么多的朋友一路同行……

新的一年快要到了,祝茶兄及各位朋友
\\
\\_
.---(')
o( )_-\_年快乐!心想事成!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37:新移民英语培训

[FONT=宋体]女儿入学后没多久,我太太也开学了。[/FONT]

[FONT=宋体]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加拿大政府是把移民事务当成一件大事来抓的,以至于国家专门为此设置了一个正部级单位――移民部。当然对这个事儿他不重视也不行,恐怕世界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国家像加拿大这样的,居民的族裔成份竟是如此的复杂,既使是美国这样的老牌儿移民国家,或许在族裔多样化方面跟加拿大有一拼,但论起各族裔在国民中占的比例,恐怕就不是加拿大的对手了――加拿大不仅族裔繁多,而且各族裔的比例也远比其他国家均实。没到过加拿大之前,一直认为加国是个白人国家,直到实地走在温哥华、多伦多的大街上,看到满街筒子五颜六色的人群、听着满耳朵南腔北调的声音,原来的观念被彻底颠覆了――联合国的牌子真应该挂到加拿大的大门口上来。[/FONT]

[FONT=宋体]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乱哄哄地凑在一起,头一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统一语言。谁让人家英国人、法国人来得早呢?先来的人立规矩,后来的人只好往他们的口音上靠,不会的就得现学了。为这事政府没少下功夫,最直接的一招儿,就是开办免费的新移民英语培训班――这是在英语区,在法语区就更狠了,不是免费,是倒找钱。[/FONT]

[FONT=宋体]我太太上的,就是[/FONT]BC[FONT=宋体]省给新移民开设的免费英语培训班。[/FONT]

[FONT=宋体]这种英语班是政府的一项“福利”,不是强制的,新移民自登陆算起,[/FONT]5[FONT=宋体]年内都可以报名,你不想上也不会有人来拿绳子把你绑了去。到写这篇“杂记”为止,我还没有主动去接受这个培训,所以关于这方面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太太的,我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二道贩子的角色,所以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本人特此声明不负责任。[/FONT]

[FONT=宋体]前面说过,我家租房时曾有一个附带条件,这个条件是我太太提出来的,就是要求新居离新移民英语培训学校近一些。过来后先学英语,是老婆大人在国内就做好的打算,对这个打算我很支持。尽管来加拿大之前很多人都告诉过我们:别太担心语言问题,当地到处都有中文服务,有很多老移民在加拿大呆了一辈子了,一句英语也不会说……或许他们说的都是事实,但对这个事我的看法却不同:既然到了加拿大,咱这个岁数了不说融入,起码也要尝试着去了解和体验人家当地的文化吧?如果连基本的交流都不行,寸步离不开华人社区,那这个国出的多没劲呢。[/FONT]

[FONT=宋体]到了加拿大、切身感受当地的语言环境以后,我多少有点懊丧――不是感觉自己当初的观点错了,而是发现语言问题要比我想象的更突出。列治文的华人不少吧?你也只是在去菜市场买菜、去中餐馆吃饭的时候碰不到语言障碍,前提还得是你能对付着听懂[/FONT][FONT=宋体]“广普”――广式普通话。最多了,你去银行或是买房买车的时候,能给自己找个说中文的“客服”,但是再往远了说,比如你去政府、学校、医院这些地方,邪了,出来支应你的不是白人就是南亚人。当然你要真是一句英文也不会,也不至于活人就让尿憋死,人家也会帮你想办法,但是咱出国不是找罪受去的,这么憋屈,何苦呢?[/FONT]

[FONT=宋体]老婆大人是乐观主义者,对困难一贯持藐视态度,坚信“语言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参加英语培训,先要进行现有水平测试,而测试的时间需要提前进行电话预约。太太从朋友处找来电话号码,电话打过去,不等对方发问,抢先告诉人家我不讲英文,只能说[/FONT]Mandarin(中国普通话)[FONT=宋体]。这是不懂英文的华人移民对外沟通时的惯用策略,讲究的是以我为主、先发制人。但是没想到这回这招儿不好使了,那边接电话的坚持让太太尝试着说英语。也是,您不是想学英语吗?那就从这个电话开始吧。人就是这样,被逼得没办法、只能闭着眼胡抡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虽然费点劲,但还真用“英语”把测试时间约下来了。[/FONT]

[FONT=宋体]测试的地点在温哥华Downtown。太太按照约好的时间赶过去接受测试,测试结果和女儿当初在教育局测出来的一样:[/FONT]ESL[FONT=宋体]二级。虽然都是[/FONT]ESL[FONT=宋体]水平测试,但我想成人的测试标准和中学生应该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家那二位的英语水平有多大差异我还是了解的。[/FONT]

[FONT=宋体]测试完了以后,当时在测试中心就可以选择上课的培训点。新移民英语培训点大温各个城市都有,像列治文这样新移民扎堆儿的地方,培训点还不止一个。太太选择的上课地点距离我家不足[/FONT]300[FONT=宋体]米[/FONT][FONT=宋体]。当初租房时的深谋远虑这时候就看出效果来了,因为培训点地处闹市,没有自己的停车场,和太太一起上课的同学们为了找个免费停车的地方整天和“城管”打游击,隔三差五就让人贴罚单。[/FONT]

[FONT=宋体]培训班有全天班和半天班两种,半天班又分上午班和下午班,一个班大约20人左右。去培训点选好了上哪种班,至于什么时候能上课,得看人家有没有空位,没空位就得等着。太太好像没过几天就接到通知去上课了。[/FONT]

[FONT=宋体]以太太的英语水平能上二级班,我很好奇一级班都是些什么人。太太说一级班都是华人老头儿老太太,就那班热闹,老师整天带着“老同学”们唱歌,还净唱中文歌。我估计连老师带学生都是一个想法:已经这把年岁了,啥学不学的,乐呵乐呵得了。[/FONT]

[FONT=宋体]太太上的这个二级班有三多:女的多、人到中年的多、不工作的多。三多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一多:家庭妇女多。这些人基本都是投资移民家属,换个时尚点的称呼叫“专职太太”。[/FONT]

[FONT=宋体]一个级别是[/FONT]400[FONT=宋体]个学时,在学时之内如果通过测试可以升到上一级;如果学时满了还没有通过升级测试,就再给学[/FONT]100[FONT=宋体]个学时,然后再测。每个级别的学生都不是整进整出的,而是随时进、随时跟着学、随时测试、测试通过随时升级。[/FONT]

[FONT=宋体]太太的二级班学时用满之后,经过测试顺利升入三级。到了三级班感觉跟二级班就不一样了,学生有年轻化的趋势,多了许多边打工边读书的年轻人。另外,来自俄罗斯和一些中东国家的移民也冒了出来――外国人的英语底子好像普遍比咱们好,一般起步都是三级以上,看来中国教育部门有必要检讨一下国内的英语教学问题了。[/FONT]

[FONT=宋体]据我观察,加拿大政府的这笔钱不白花。刚登陆的时候,我们家每每遇到只能说英语的时候,便是我硬着头皮出面,靠着连比划带说、连蒙带猜地与“鬼子”周旋。而这一年多下来,我的英语水平已堕落成全家最逊的一个了,必须说英语的场合,如果女儿不在,也是太太上前跟人家侃了。[/FONT]

[FONT=宋体]加拿大政府举办语言培训班的用意,除了提高新移民的语言能力外,同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为新移民打开了一扇了解、接触当地文化的窗子。在这个课程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课时是老师带着学生们走出教室去体验、参与社会生活,比如搭乘公交车、观看圣诞灯饰、了解福利机构、组织募捐活动等等。[/FONT]

[FONT=宋体]有这么个班儿上着,我觉得太太这个加拿大移民当的,可比我有感觉多了。[/FONT]

听起来心里踏实多了,谢谢详解。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进了腊月门,又要过年啦。时间过得好快!

……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上周末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度假村里参加了公司年会,而感觉上一次开年会似乎就是不久前的事情。

一年中不断地在北京温哥华两地之间跑来跑去,时间感觉更是快如飞梭。

也高兴能在这里认识这么多朋友。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开始认真研读七杯茶,很给力啊!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37:新移民英语培训

听起来心里踏实多了,谢谢详解。

呵呵,听得出来,你对移民后的生活多少有些忐忑。我觉得对异国他乡完全陌生的生活多想点困难并不是件坏事。不过多数人(特别是女士和小孩)都能很快适应并喜欢上那里,这也是事实。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37:新移民英语培训

呵呵,听得出来,你对移民后的生活多少有些忐忑。我觉得对异国他乡完全陌生的生活多想点困难并不是件坏事。不过多数人(特别是女士和小孩)都能很快适应并喜欢上那里,这也是事实。

加拿大是儿童的天堂。只要没有财务的压力,老人和女士也很快乐。就是苦了男同胞啦,养家的责任让男人活得累啊

投移的朋友,特别是女士朋友,做好贤内助吧,在漫长等待的过程中,做好财富的规划,学习加拿大的法律、规则,为将来的登录做好打算。这样,漫长的等待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还可以防止大脑僵化啊,一举数得,呵呵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