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啊,为什么如实申报可以安全并完全通过,为什么有人不申报呢?为什么那么多人卡着那个10000的最高值携带呢?
是不是如果多申报了,就相当于这个钱在税务登记了,以后要报收入中去的,然后就涉及到报税的问题了。这样理解?
对此问题也不明白。还有,如果原来的存款划到加拿大或者取现带入加拿大都要说明来源的话,是不是必须把自己在国内的所有银行存款记录全部在报税时呈给税务局了? 不然的话全按收入课税就傻了,是这样吗?谢谢!
把原来的存款无论是带入、还是通过银行汇入加拿大,都不需“说明来源”。海关只要求“报金额”(1万加币以上时),往银行的户头上打钱就更用不着告诉银行这钱是哪来的了。
关键是第二年你报税时,如果税务局从移民局或是银行方面查知你曾带进或是汇进钱来了,而且你在报海外资产时也没有报过这笔钱,那这就是问题了:
这钱是哪来的?如果是海外收入,对不起,你要全额交纳所的税;
如果是原来就有的存款,那你为什么不报为海外资产?这些钱在海外产生的收益你报过税了吗?这种情况下加拿大不会把这笔钱全部认定为“收入”而要求你全额纳税,但是因为你违反了申报规定,要罚你,罚完了还要补交这笔钱的存款利息的所得税。
加拿大的罚款金额是很重的,而且不像在国内,找找人儿、请请客就能把事平了。前一段时间,一个加拿大国会议员出国回来因为有一瓶酒没有申报,被海关查出来了,都上了电视新闻了,闹得沸沸扬扬。想想,这事儿在中国有可能吗?
那如果我不想向加拿大政府申报海外资产,又想把钱带到加拿大,是不是只有这“愚公移山”一个办法,就是每次回国就往加拿大带一万元加币过来。是吗?
如果你是投资移民,你几乎不可能不报海外资产,因为投移的条件就是你要有80万加币以上的资产。
另外有很多投移到加拿大后不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不太可能不报海外资产。你在加拿大没工作,在中国也没家底儿,那你吃什么呢?这个不符合逻缉,经不住人家审。
很多人每次带一万加币,并不是想把家里那座金山,一次一点儿地给“移”进加拿大,而是想尽量少上点税。比如:某人在加一年需要6万加币的开销,包括生活费、房贷、孩子学费、旅游、娱乐等等。如果他这一年中从国内揣回两万来,那他只需报4万加币的收入就可以了。4万的收入和6万的收入,税可差着不少呢。如果他一年跑6趟,一趟揣1万,这6万全从国内带进来,然后报税时一点收入都不报……那就太假了吧。
其实大笔的钱从中国汇往加拿大,也不是都会涉及到海外资产。举个例子,比如你在国内的房子,没有出租,自己偶尔回国住,那这房子就不必作为海外资产申报,将来你把房子卖了,把钱汇入加拿大,如果加国调查这笔钱的来源,只要你证明这房是海外自住房,就没问题。
这段经历很让人感慨。
从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那十年间出国的人都是当时的幸运儿,令人羡慕得不得了。
但是他们错过了中国最好的二十年。虽然说机遇总是存在的,但是像中国这么好的机遇、这种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带来的机遇,百年不遇!
当然,有机遇能不能抓住要看个人的本事和造化,可是当时出国那批人(特别是出国留学的)绝大多数都是人精。再“人精”,到了资本主义那边也只能按部就搬了,因为人家那边时势造英雄的年代早在100多年前就溜过去了。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个道理。
这不奇怪呀,政府强力干预,这是咱的特点,要不怎么有那么多国家不承认咱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呢?
别看有那么多西方政客攻击这种体制,其实他们中也有不少人很羡慕这种体制:强力干预、不看其他人的眼色、牵着市场走、高效率、立竿见影。
比如这一波全球金融危机,咱受的冲击最小、恢复得最快,不得不承认这里面有政府强力干预的作用。
但是,这种体制下的“强力”如果使对了,好处很大;如果使错了,后果也很糟。
对小老百姓来说,无论是这个“力”对你是有利的还是无利的,你都没有办法左右,只能顺时而动。有空子呢,你就钻一钻;密不透风的时候呢,你就忍一忍。
政策嘛,哪能是永远不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