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乐 烈日炎炎走大圈

回复: 烈日炎炎走大圈

“LONELE PLANET”上介绍说:“不要试图在一天之内从边缘到达河底,又当天返回。即使是最健壮的游客也不要做这种尝试----已经有很多人死在峡谷底了,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埋尸谷底。”

当然对高手来说,它只是一个挑战而已。在北美户外看到一牛人是这么度周末的:周五:多伦多飞LAS VEGAS,租车,开到大峡谷;周六HIKING RIM TO RIM,15MILES,12小时。周日,开车回LAS VEGAS,还车。 飞回多伦多。
牛人真多,牛姐也牛啊。:wdb6:
 
回复: 烈日炎炎走大圈

[FONT=宋体]九、[/FONT][FONT=宋体]激战羚阳谷[/FONT]

[FONT=宋体]周日中签了波浪谷,还得周一才能去。[/FONT] [FONT=宋体]所以我们当天去羚羊谷。[/FONT]

[FONT=宋体]羚羊谷,英文名叫“[/FONT]ANTELOPE CANYON[FONT=宋体]”,据说以前是野羚羊的家园。它位于印第安保留地区域,被印第安人开发为旅游景点。它分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FONT] [FONT=宋体]上羚羊谷游客很多,它干脆不是售门票,而是直接受团票。要跟他们的导游才能进去。一个半小时的团是每人[/FONT]25[FONT=宋体]美元,两个小时的团是每人[/FONT]40[FONT=宋体]美元(网上预订的话是[/FONT]50[FONT=宋体]美元)。游客不能自己直接进去。网上资料介绍说,摄影团才[/FONT]20[FONT=宋体]人,搞得我们心慌慌的,老担心去处不成。到了那里才发现,其实他们有很多的旅行社,每个社都可以接团,也许是每个团可以带[/FONT]20[FONT=宋体]个人的摄影团。而门口更不限人数,去了就有位。摄影团的时间都是[/FONT]11[FONT=宋体]点进去,因为[/FONT]11[FONT=宋体]点半左右正好有一缕光线从顶上洒入羚羊谷,使那个本来就曲线曼妙的山洞更加神奇。[/FONT]

[FONT=宋体]普通团和摄影团去的是同一个地方,差别在于,普通团在洞里面呆[/FONT]45[FONT=宋体]分钟左右,摄影团呆[/FONT]75[FONT=宋体]分钟左右。还有就是,摄影团的导游似乎更牛一点,吆喝的力气大一点,他能把别的游客支开,让我们占据最有利的位置。感觉很霸道的。在那小小的洞里面,长才几十米,却挤了上百人。我们的导游叫做[/FONT]JAY[FONT=宋体],不停地喊:“[/FONT]JAY’S GROUP, COME ON”. [FONT=宋体]他一只手拿一支长笛,另一手拿一把小锹。我们拍照的时候,时不时给我们吹一支曲子。有光线的时候,他就拿起小锹,将沙子融入光柱,使光柱更亮更质感。最后,他把我们集中在某一个位置,让我们别动,等着[/FONT]-----[FONT=宋体]。果然,等一拨游客从我们眼前过去,突然间有短暂的安静,没有其他人。这时,一缕光线开始从顶上照下来,开始很细,越来越粗,越来越耀眼,[/FONT]JAY[FONT=宋体]一直在扬沙子。我们团所有的照相机都对着那光柱咔嚓,咔嚓,[/FONT]------

[FONT=宋体]在这里我们碰到了一对从芝加哥来的台湾夫妻杨太和杨先生。一到羚羊谷,兔子即摔了一跤,腿上破了皮,当时我们其他人都在忙着买票,找东西。杨太夫妻及时地送上了他们的药品和关爱,很是温馨。交谈中得知,他们夫妻昨天刚去过波浪谷。他们是先在网上抽到了许可证,才开始的这次旅行。他们对波浪谷之行也很兴奋,虽然他们在里面一度迷了路,出来的路上又陷了车,那里没有手机信号,直等到有其他游客经过,帮他们叫了拖车,四个小时后才把车拖出来。他们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和见闻,真的很感激他们。[/FONT]

[FONT=宋体]本来还计划去下羚羊谷,昨天在纪念碑谷遇到的一对德国小青年去的就是下羚羊谷。他们说下羚羊谷不收费,游客很少。我们在上羚羊谷一番折腾以后,已经对下羚羊谷失去兴趣。觉得下羚羊谷再美也美不过上羚羊谷了,再说我们希望早些回去,补充供给,养精蓄锐,为明天波浪谷冲浪做准备。[/FONT]

 
回复: 烈日炎炎走大圈

第一缕光线----兔子拍摄
 

附件

  • 5070.jpg
    5070.jpg
    35.2 KB · 查看: 222
回复: 烈日炎炎走大圈

“LONELE PLANET”上介绍说:“不要试图在一天之内从边缘到达河底,又当天返回。即使是最健壮的游客也不要做这种尝试----已经有很多人死在峡谷底了,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埋尸谷底。”

当然对高手来说,它只是一个挑战而已。在北美户外看到一牛人是这么度周末的:周五:多伦多飞LAS VEGAS,租车,开到大峡谷;周六HIKING RIM TO RIM,15MILES,12小时。周日,开车回LAS VEGAS,还车。 飞回多伦多。

超人啊?:wdb17:
就是这个超人,两周前独自走温哥华岛的WCT,失败了,中途折返(当然他还是超人)。 另外的十几个人,包括咱们很多人都认识的那格格,于今年六月二十七日到七月三日成功集体走完WCT。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超人之外还有超人。
 
回复: 烈日炎炎走大圈

在介绍波浪谷之行以前,我先和大家分享网上的资料介绍:

[FONT=宋体]“帕瑞亚峡谷(包括狼狗垛及波浪谷)的地貌特征早在千百万年前由于地壳的运动历经沧海桑田般的演变,且借助于科罗拉多河大峡谷的风力将这个地处风口的谷地风蚀出一个美轮美奂的海浪型峡谷。其中最精华的波浪谷([/FONT]The Wave[FONT=宋体])约有[/FONT]2[FONT=宋体]平方公里范围之大(周围有无数个类同的小山垛,其实每个都很漂亮,只是波浪谷的规模最大且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波浪谷的魅力在于它没有被开放与公开展示而带有的神秘色彩(连当地小镇克奈勃的大多数居民都不知道波浪谷的确切位置)。[/FONT]

[FONT=宋体]波浪谷确实是一个神秘之谷,该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几位美国摄影师无意中发现后,他们拍摄的作品在国际摄影比赛中几乎是屡战屡胜获奖无数。评委、专家均为这奇景所倾倒,然而却无法得知其景其境出于何处何地(一般误认为是大峡谷的某一不为人知的局部山石)。其实,当这批为数不多的摄影师找到这块人间绝境时,他们就众口同声地保守秘密,绝不对外公开其位置。因此,尽管摄影作品已经面世,而有关峡谷的资料却一直无人知晓长达十年之久。所以,波浪谷一直是摄影人由衷神往却又不得其门而入的神秘之地。 [/FONT]

[FONT=宋体]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位德国摄影家有幸跟随这些美国摄影师中的一位去了波浪谷,回到德国后他在杂志上公开发表了这些摄影作品及这个神秘的地点后,大批的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开始取道犹他州,直奔波浪谷(反而是美国本地人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为了亲眼一睹这令人头晕目眩的旷世奇观。这件事开始惊动了美国政府,1997年美国土地管理局(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开始接管波浪谷的出入事宜。在经过实地考查与研究后,为了保护该峡谷的原始生态环境而决定不公开对外进行旅游宣传,除对已知的民众实施每天发放限量的二十张许可证外,严禁任何人擅自入内。”[/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难怪我查LONELY PLANET和INFORMATION CENTER的资料都看不到波浪谷的介绍. 如果不是因为网络的发达, 估计我们也无从知道这神秘的地方.[/FONT]
 
最后编辑: 2010-07-16
回复: 烈日炎炎走大圈

[FONT=宋体]十、波浪谷冲浪[/FONT]

[FONT=宋体]记得昨天中签后,管理员留下我们中签者。每组发一份地图和资料。又花了十分钟给我们讲解注意事项:[/FONT]1[FONT=宋体]、路途单程需要三小时,加上摄影,需做好来回[/FONT]8[FONT=宋体]小时的准备。[/FONT]2[FONT=宋体]、每人至少带一加仑水和午餐。[/FONT] 3[FONT=宋体]、带上急救包。[/FONT]4[FONT=宋体]、穿长袖衣服,使用防晒霜。[/FONT]5[FONT=宋体]、带好地图,指南针或[/FONT]GPS[FONT=宋体],没有现成的路,也不能依赖路标。[/FONT]6[FONT=宋体]、北面进去停车场的路虽然近,但路上有一处沙坑,容易陷车,强烈建议从南面绕道进入。[/FONT]

[FONT=宋体]再看杨太夫妇的经历,我们决定早晨尽早出发,避免中午毒辣的阳光。[/FONT]

6[FONT=宋体]月[/FONT]21[FONT=宋体]日,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最长的一天。我们四点起床,四点半出发,开车五十四分钟,到达指定的停车场是[/FONT]6[FONT=宋体]:24[/FONT][FONT=宋体]。就这一会,已经换了时区了。[/FONT]

[FONT=宋体]就是玩的豪华[/FONT]PICK UP[FONT=宋体]和[/FONT]GPS[FONT=宋体]很好使。[/FONT][FONT=宋体]我们是从所谓艰险的北面进入的,没注意就[/FONT]PASS[FONT=宋体]了那个传说中的沙坑。[/FONT]6[FONT=宋体]:[/FONT]30[FONT=宋体]从停车场出发,向波浪谷行进。就是玩似乎被[/FONT]ANGEL’S LANDING[FONT=宋体]触发了潜在的登山天赋,背着重重的像机和镜头冲在前面,兔子在中间,[/FONT]SKY[FONT=宋体]被我连累,和我一起拖在后面。有[/FONT]GPS[FONT=宋体]领着,我们没有走半步冤枉路,两个小时就到达目的地。[/FONT]

[FONT=宋体]虽然来之前看过波浪谷的照片,还是感觉无比震撼,简直无法想象这样的大自然的奇迹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巨浪,却是硬的;它有波纹,却是多彩的。整个峡谷只有我们四个人:我们可以唱、可以跳、可以喊、可以随意地照相。爽![/FONT]

[FONT=宋体]我们独享了两个小时,十点半开始往回撤。路上遇到其他的中签者三三两两地往里走。这时阳光毫不留情地烤着这一片土地,沙石又反射着热气。温度至少在[/FONT]40[FONT=宋体]度以上,这时候登山远没有我们早晨那般轻松。我们回来是下山了,只花了一个半小时。我背上去的六瓶水,只喝掉三瓶,十二点回到停车场。一路上没有碰到查许可证的工作人员,也许他们还没有上班。是不是没抽到签的,早早赶过去看一眼就回来,可以避开查证呢?嘻嘻,[/FONT][FONT=宋体]我只是猜想。[/FONT]

[FONT=宋体]看照片了。[/FONT]
 
最后编辑: 2010-07-16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