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就业辅导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最近帮一些朋友review了简历,交流后发现,即使指出问题,讲了要点,自己在写简历时往往还是不得要领。

这里附上一个文件,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一份优秀的简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虽然你英语没有那么流利,经历可能没有那么出色,但是至少格式和味道可以做得和这些简历一样像模像样。
 

附件

  • Wharton_Resume_Sample_Class2001.pdf
    1.8 MB · 查看: 1,517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今天谈谈overqualified的问题。

这是国内新移民过来找工作一个颇为普遍的问题。很多人国内干着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到了这边因为英语等问题一时找不到好的工作,需要一份labor工过度一下。很多朋友担心自己因为overqualified而拿不到offer,因而隐藏了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甚至学历。

首先我想说的是,在加拿大overqualified并不是一个很罕见的现象,甚至可以说颇为普遍。根据最新的统计,加拿大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干overqualified工作的比例在OECD国家中排名第二,大约有40%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干着不需要其学历水平的职位。overqualified不会成为求职失败的主要原因。
http://www.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s/images-magazine/2010/09/11/ir/20100911_irc247.gif

此外,简历的不完整是求职十分忌讳的。招聘者看到不完整的简历首先会想到你是否隐藏了什么不良信息。大家都知道诚信是在法制国家中立足之本,如果给招聘者第一印象是你遮遮掩掩,效果就南辕北辙了。退一步讲,即使招聘者给了你面试的机会,通过面试了解到你是因为担心overqualified而没有把相应经历写入简历。虽然打消了你不诚实的疑虑,但又会增加对方对你overqualified的担忧,因为你自己很清楚在干overqualified的工作,一旦条件成熟可能就离开了。

面对这一问题最好是坦诚相见。简历就应该是一份客观完整的经历记录。如果对方完全不愿意收overqualified的人,隐藏记录也没有用,早晚会发现的。如果对方担心你因overqualified而不安分,你只要在面试或cover letter中让对方了解你的处境,表明目前你的确需要这份工作,打消他的疑虑就好了。哪怕明说,我需要一份更好的工作,2年后我也许会离开这份工作,不过2年内我会尽忠职守,也比遮掩事实好。(没有一个labor工的老板预期职员会和公司厮守很久)

最彻底的解决方法就是尽量不要找overqualified的工作,找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才是幸福的。有些朋友说:我需要现金收入应付日常开支,不得不找labor过渡一下。我的建议是:或者在国内就把英语或其它相关技能提高到适合过来直接找对应的工作再来;或者就带足够的钱过来,保证过渡期衣食无忧。因为除了labor工过渡的痛苦以外,一份down trend的简历会让你以后找合适的专业工更加困难。
 
转贴:求职信-有的放矢篇

很少看到不合美国牌理的求职信(Cover Letter),原因是很少看到同胞们的求职信。据说,30%的美国人发履历时不附求职信,我所遇到的同胞们,大约有90%不送求职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求职信比履历更重要。因为履历有一定的格式,基本上是流水账。而求职信则可有的放矢,直接了当的说服招聘人你是最好的人选

最有说服力的求职信是招聘广告上说什麽,求职信上就答什麽,同时加以说明。但在回答时要简练。以履历篇中提到的“跑得快,跳得高”之例来说,现在便是应聘人自由发挥的时候了“我曾在中国男足踢前锋,跑得既快,跳得又高,同时还会用头顶球。从简介中,我看到贵公司证明用鸡蛋碰石头的可行性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我觉得的以我头顶球的经验,用我的头比用鸡蛋可取得更有价值的数据。”这段话送出三个信息:(1)能在国家队踢球,不是一般二般之人,(2)我不仅符合你们现在的标准,同时具备将来工作的条件。(3)我对你们公司比较了解,连下一步要做什麽都知道了。

写求职信要注意语气。“看完招聘广告,我被说服了我是你最好的人选。”这句话听上去颇为自我中心,而且不合逻辑:应聘人被说服与否与招聘人无关。换成“我希望,我能证明我是你最好的人选。”付招聘人以主动权,不由得招聘人不开心。

对招聘人的称呼,是求职信的第一句,但不知为什麽,同胞们经常搞不清如何称呼招聘人。头开不好,求职信写的再好也没用了。

若不知招聘人的姓名 : Dear Sir or Madam。

若知道招聘人的姓名,学位:Dr. Mr. 或 Ms. 某某某。如果招聘人有博士或医学博士学位,一定要用 Dr.。用Ms., 绝对不要用Miss 或 Mrs. 去称呼女士,除非在招聘广告写明了是 Miss 或 Mrs.。职位不应用来作为称呼,如张科长,王主任等等。

最后说一下电邮送履历,有的应聘人,花好大功夫去写履历和求职信,但电邮却写的随随便便,结果是前功尽弃。电邮要写的简明扼要:“我从某处看到了招聘启事(启事号码),现送上我的履历和求职信,多谢。”写多了没有,反而给人罗嗦的感觉,因为招聘人的注意力多半集中在履历和求职信上。所附履历和求职信,尤其是送到人事科的履历和求职信,要有应聘人的名字,最好有启事号码,招聘人存档方便,用时容易找到。

总之,招聘人收到履历后,除了不合格和超合格的应聘人,要在众多之人中找出三到五人来面谈,只好放弃在履历上“出错”的应聘人。 美国人虽然平时很随便,但正式起来还是一丝不苟的, 应聘人 千万别因称呼,拼写,语气之类的“小”而失去面谈机会的“大” 。



« 我说说,你看看,法律责任我不担。你转帖,我无怨,废话多多拥版权。 »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又要找工作的时候有幸看到这么好的帖子。
目前自己最大的困惑是找不到方向,来到一个新的世界除了吃饭的压力外,就是徘徊在专业和职业方向的选择,尤其是我这样的没有技术的技术移民。现在想问个问题都难。
请教一下楼主这个时候是去读书改变命运还是骑驴找马呢?谢谢。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这么好的帖子一定要顶。上面斗嘴的请出门另外盖楼,至少尊重楼主的付出。
楼主是做consultant还是job agent,对行业这么了解?
能否谈一下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就业前景,薪酬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又要找工作的时候有幸看到这么好的帖子。
目前自己最大的困惑是找不到方向,来到一个新的世界除了吃饭的压力外,就是徘徊在专业和职业方向的选择,尤其是我这样的没有技术的技术移民。现在想问个问题都难。
请教一下楼主这个时候是去读书改变命运还是骑驴找马呢?谢谢。
这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看你个人情况。

如果你英语本来就不错,正常的办公室交流和文书都没问题,只要有耐心辅之适当的方法,一定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的。如果英语比较差,也没有特别强的专业背景,建议先去读个书,加强英语的同时为自己找一个新的专业方向。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这么好的帖子一定要顶。上面斗嘴的请出门另外盖楼,至少尊重楼主的付出。
楼主是做consultant还是job agent,对行业这么了解?
能否谈一下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就业前景,薪酬
我不是consultant,也不是job agent。业余义务给大家帮点忙。

supply chain抽象来说属于operation领域,据我所知在北美就业大多数是去大型超市,连锁商家。更广义的说Logistics行业,去Fedex,UPS之类大型货运公司的也有。这个行业一般只招有直接行业经验的人,最好所学专业也直接相关。Fedex, UPS这些公司更是很少从公司以外招人,一般都从内部底层员工提拔。

在美国具有本土MBA学历的进入公司起薪大约6-8w,加拿大这边不太熟悉,根据工资水平合理推断5-6w加币吧。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在中国,大家总有一种白领比蓝领高人一等的感觉。在这边,其实技术蓝领比技术含量不高的普通白领吃香的多,工资收入可能更高,而且不容易受到裁员的影响。综合来看就生活质量来说甚至高于普通白领。

我本人对技术蓝领认识不多,仅在此提供一个思路。
 
最后编辑: 2010-09-24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好帖,一定要顶。
一年前在多伦多上过Costi办的找工的Workshop,觉得还是获益匪浅。很有用的是,他们称之为SOMA的东西,就是要准备至少5个以上的successful story来帮助你面试,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用一个story来回答,不要只是回答Yes/No,真实的案例更使人信服。story开头最好两句话交代时间、project,然后大致内容,结尾的时候最好有可以用数字考量的Achievement.个人觉得这应该是面试的人所希望听到的。有这样的story成足在胸,应该不会太紧张。


这个我很有体会呀。
记得之前有去过这边一个非牟利机构的面试,第一面的时候我那天不知道抽了哪根筋,好像心血来潮一样,几乎每个问题我都说,我举个工作中的例子吧,然后BLABLABLA。。。当时感觉就不错,之后就入了二面还成为最后的两个CANDIDATE。。。最后败下来是因为另外那人已经拿到DESIGNATION还有5年的相关经验。。。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谢谢指点。
我的情况偏后一种,看来去学习可能更适合一些。
大概确定了方向再向LZ请教。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