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日常生活费用支出

回复: 温哥华日常生活费用支出

9. 电话电视网络手机等
现代社会,衣服汽车可以不买,电话电视网络手机相信谁都不能没有。

温哥华共有多家公司经营电话电视网络业务,分别是SHAW,BELL,TELUS等。每家运营商都可以同时提供三种服务。由于竞争,客户如在同一家公司选择三种业务,总价上会有一些折扣。

住宅电话计费与国内不同。加拿大所有电话公司均采用包月制,即无限拨打本地电话。收费每月约20.95加元。

和国内一样,电视信号在加拿大已基本更新为数字信号。不同的是,电视服务收费则明显高于国内。收费标准基于所选频道。基本费用在40加元/月左右,大约可看44个频道,不过热门频道如HBO,DISCOVERY,电影频道是不在其中的。如果想看更精彩的节目,必须升级增加频道,当然费用也会增加。

北美很多电视频道已支持高清信号。高清画质清晰,相当于蓝光DVD品质,其视觉效果普通电视信号根本无法与之媲美。可想而知,如果希望享受到高清电视的超高质画面,必须额外付费。高清频道的播放需配备高清电视(1080P)和高清电视机顶盒。高清机顶盒可租可买。租用约10-20加元/月。购买则分两种,一种能录制节目回放,一种则仅仅普通播放。价格分别是450,250加元。根据频道选择不同,接收高清频道收费分为普通高清台,电影台,HBO等等,价格从16.95-39.95加元/月不等。

运营商的网络服务都是宽带网络。收费根据带宽不同而不同,网络带宽从普通1Mbps到极速100Mbps不等,价格也从每月19.95加速至149加元,前后价差相当悬殊。

为吸引新客户,运营商们通常在前6个月使用期间给予用户很高的优惠。优惠幅度折算下来,最高可相当于普通原价的4折。对于高清电视频道,则允许客户免费观看所有频道一个月,待用户试看后再做决定。

(以上价格与促销皆以SHAW公司收费标准为例,其它公司差别不大。)

加拿大有近十家手机服务运营商。著名的是ROGERS,TELUS,FIDO,KOODO等等。手机服务收费相对于国内不低。其中月租费就需6.95加元,远高于国内。如需来电显示等功能则需另外再付3-5加元。对于长期居住的移民来说,如选择普通按通话时间计费显然不划算。手机用户们通常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计划,即每月最低消费可包含多少服务内容,根据档次不同价格不同,其实这种收费方式对于来自国内的移民并不陌生。以一个收费约为30加元/月的计划为例,其内容包括:平时时间每月可拨打100分钟,平时下午7点后和周末免费畅打,以及100条短信等。不合理的是,通话时间是按双向收费的。

提到手机,不得不提IPhone。IPhone在加拿大流行度远超国内。无论在哪里,都会看到有各式各样的人在摆弄IPhone。IPhone的销售形式全世界统一,即与运营商捆绑销售模式。如购买IPhone,客户需要与运营商签三年使用合约,每月最低消费45-55加元(根据公司不同,价格略有差异)。不过手机本身则只是象征性收费,只约100加元,促销时甚至免费。

本人在国内也是忠实的IPhone爱好者。到了加拿大后似乎一切从简。比较了很久,最后选择了价格最实惠的KOODO公司。这家公司的市场策略确实值得称谓。手机是免费送的,服务计划可随意更改,不受限制。通话时间以秒计算,而且不收月租费。本人通常每月手机消费在35加元左右。

关于手机服务,有一点与国内显著不同。在加拿大,用户一旦选择手机号码,即有权长期拥有,如果换运营商,手机号码也可跟着过去。这可以算是真正的自由竞争。相比之下,在国内只有手机号码能移动,才有可能打破中国移动的垄断地位。

对于国内移民,长途电话卡必不可少。与十年前常有因隐形收费陷阱而导致电话卡公司与客户纷争不同,现在的电话卡既便宜又公道。以本人购买的CHINAONE为例,致电国内仅需0.016加元/分钟。一张20加元的长途电话卡,竟然打了5个月,而且是隔三差五的在使用。由于允许IP电话业务,很多其他电信公司专营IP网络电话。以姚明做广告的ITALKBB为例,每月支付24.99加元即可包月拨打加拿大市内长途,美国,中国,香港,台湾等很多国家及地区,确实相当实惠。

以本人在这方面消费为例,每月总支出约140加元。
 
回复: 温哥华日常生活费用支出

8.医疗

医疗支出中最大部分是医疗保险。此项费用已在保险篇中介绍过,本篇略。

虽说医疗保险已为家庭或个人医疗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并不意味着除此之外无需再付其它任何费用。医疗保险所覆盖的主要为就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就诊费用是指去家庭医生诊所或医院应支付的问诊及治疗费,住院费用则是住院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床位,住院期间药物,手术等一切支出。医生就诊后或出院开的处方药是不在保险范围之内的。与国内不同的是,加拿大实行的是医药分离制度,诊所和医院只负责看病治疗,不允许出售药物。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在各药房有售,患者凭医生开的处方在药房抓药。

非处方药多限于普通感冒,咳嗽,发烧等症状,可在药店直接购买。药物品牌多为以下几种:泰诺(Tylenol),阿司匹林(Aspirin),Nuprin,Motrin,Advil等。90%的药品价格在6.99-16.99加元之间。

处方药由医生开单,病人必须在配药房购买。与国内不同的是,处方药费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药品本身价格,二是配药费,相当于药剂师为病人配药的服务费。以本人经验,配药费大约每次在10加元左右,有时甚至超过药品本身。因此对于那些周期性服用的药物,如女性避孕药等,最好一次多配一些,这样可省下不少配药费。

如医疗保险可申请补助一样,低收入家庭亦可申请药物津贴,最多可获得全额补助。

另外借此篇以本人亲历见闻介绍一些在加拿大看病与国内不同的地方。

相比于在国内生病频繁,由于环境差异,无论本人,妻子,还是小孩在加拿大都很少生病。我和太太在温哥华和加东生活前后五年期间,印象中只有寥寥一两次因生病看医生,其它则是由于烫伤及一些必须处理的意外去医院。回国同样差不多五年时间,本人几乎每三五个月必定因咳嗽或发烧上医院挂盐水,刚回国期间甚至因免疫力下降患过带状疱疹。小孩同样如此,在国内他们是儿保医院的常客,来温哥华后好像顿时提高了免疫力,虽然偶尔也会有发烧感冒,不过没两天就自己好了。

众所周知,在国内医院看病,通常是问诊,验血,挂盐水三部曲,无论病情轻重大概都是如此。在加拿大看病则很少挂盐水,甚至验血也不常见。本人太太有一次咳嗽时间较长而且相对不轻,医生看完后竟然连药都没开,只是告知回去多休息多喝水,虽然心存怀疑,但两三天后居然真的就完全好了。如果同样情况发生在国内,不懂医学的我也知道肯定挂三天盐水,开一大堆药。一位北美的西人朋友在国内看完病后对我说:“简直不敢想象,在美国只有看上去病重的病人才会挂盐水,在中国看病几乎是家常便饭,实在太可怕了。”其实相信国内的医生不是不明白药物过用会降低免疫力的道理,本人在国内看病时就曾亲耳听见医生对她的朋友说:“如果自己患病,不严重的话连药都不吃,多喝水就好了”。看病三部曲的现象只是国内医院既看病又卖药的体制使然。

值得推崇的是,加拿大诊所和医院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令人感动。

温哥华家庭医生诊所和医院看上去整洁,干净,温馨,医生护士大都真诚热心。相比之下,国内小医院卫生条件不敢恭维。大医院则豪华有余,温馨不足,冷冰冰的花岗岩大理石墙面地面昭示着昂贵药费和基建回扣。

国内移民无论以前是否有小孩,都很有可能在加拿大再生一两个,为负增长的加拿大人口做贡献。在温哥华生小孩全程免费。住院期间,大到手术药物,小到午餐奶粉,甚至孕妇卫生用品,病人都无需自备。产房与病房床位都采用全自动升降的病床,相当于国内很多大医院所谓的“VIP”病房。

太太曾在加拿大东部诊所做过B超检查。做过此类检查的朋友都知道,做B超时需要在病人腹部涂上一层润滑油之类的液体,以方便仪器操作。在那间诊所,该B超液体居然事先被加热过,以防止病人感觉不适,那种温暖的感觉是直通心窝的。

病人需要医疗急救时,医疗机构表现也相当及时。本人的一位好友酷爱骑马,曾带队到温哥华十小时车程外的旷野骑马游玩。由于意外,好友摔下马来跌断了大腿骨。拨通急救电话后,直升飞机从六小时车程外的地方飞过来将他接走送往医院紧急治疗。不过此项服务并非免费,但也只需100多加元,而且对于低收入家庭此项费用可申请全额补助。

当然加拿大医疗远非尽善尽美。有病看家庭医生如预约及时,效率相对还算可以。但如果去医院,如果不是躺着进去或生命垂危,足够病人等上一壶的。太太因妇科问题需要X光检查,如在国内通常当时就可办理,在温哥华居然预约到四周之后。

不光上医院看病要等,而且误诊的案例也有不少耳闻。好朋友的姐夫腹部经常不适,在加拿大一直诊断不出什么问题,而且经常需排队检查。回台湾后则被诊断出肾病。电视新闻中报道过在温哥华有一位医生曾误诊多位病人,最严重的是将一位病人的乳腺肿瘤从良性误诊为恶性,并动病人乳房进行了部分切除手术。当然这位医生后来被吊销了执照,但对那些被误诊的病人来说则为时已晚。

所以对于身体较弱的移民和老年朋友们,如感觉有慢性疾病,最好在国内也检查检查,同时做好可能回国及时治疗的准备。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