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我再和楼主说几句:我不想因为我想送孩子去中国学习中文,接受一下中国的教育,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可以被人扭曲到欣赏陋习而沾沾自喜,我也无心想在你的博文上与人“开战”,既然有人说到了我就不得不得说几句,宽容和尊重和互相的,关系到原则问题就要立场坚定!

恕我不能容忍一味打击中国而追捧国外的中国人,或者说曾经拥有中国国籍的人,一个成熟理智的人绝不会片面的看问题,我相信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你分析的就很好!

你对孩子的教育看法我尊重和理解,那是您的想法!
有些人只会一味比照,放大中国的弱点,夸大国外的优点?我就挺不能理解的,现在来评判是不是为时尚早呢?

如果你今天快要活到生命的尽头再来比较再来分析,一定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

举个简单的事实吧,将来我们都会面临的,加拿大外出一定要开车比较方便,当你老眼昏花,无法开车,想买个简单的日常用品都困难时,你会不会怀念起出门走几步就是超市,便捷的中国生活呢?

我想移民不是为了要证明国外就是比国内强吧!这种人我还真看不上眼!不好意思,对这种人我还真不能理解和尊重了!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中国人当今比较普遍的问题是灾民心态、弱者心态及没有信仰及道德底线。
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 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本人认为, 最大原因是近一百多年来的战争、动乱,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好的部分基本断代。
试问现今从六十岁以下,有几人读过真正的中国的经典?
请问中国当今能学到什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台湾可能还留了点。
而为了生存, 和有些强势势力的故意误导, 我们又迅速地学了些西方的不好的东西。
我们需要学习恢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好的部分和西方文明的精华, 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不管是哪个国籍的人。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May 09
划船节
Ladysmith是Victoria北边的一个海滨小城. 平时去岛中部的时候总是从那里经过, 往往还停车吃点快餐接着赶路, 但是从来没有正式停下来看看. 今天碰巧有机会参加那里的一个温哥华岛划船节, 体会一下这个海滨小城还是很有味道的 (不是海腥味).

虽然说是划船节, 主要都是Kayak, 其他的船占的比例很低. 可能是因为Kayak在这里太普及的缘故. 我以前不知道Ladysmith有这么大的一块规划地很好的海滩公园. 就怕到时候去的车太多没有地方停, 我们去的很早, 基本上一开场就到了. 我的主要目的是尝试一下各个档次和品牌的Kayak, 为自己日后一旦有钱了升级换代自己的Kayak做点参考. 一早在海滩上就排满了各个品牌档次的Kayak. 以前从来没有机会体验一下高档的Kayak, 这次可真的可以好好过瘾一番. 不是不知道, 发现各个档次和特性的Kayak其实差别很大的. 不怪一个像样的Kayak都要3000以上. 划起来感觉确实不同. 今天海水很平静, 没有浪, 所以不知道在浪大起来的时候是不是会有更大的差别.

这次不仅仅见到了普通的Kayak, 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Kayak都出来了. 我还尝试了一种专门为钓鱼设计的Kayak, 用脚划而不是手. 这样双手都可以用来捕鱼了. 脚蹬的并不是像以前在公园里面的那种螺旋桨或者水拨子, 而是仿生学的一双水翼. 划起来的时候像鸽子的翅膀那样运动, 效率很高, 速度也很快. 而且还可以插上一个风帆当帆船开. 这年头费尽心思开发各种玩法的人真是大有人在.

我没有带相机, 同行的朋友照了一些, 随后我贴上来.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油泼扯面
前两天是Victoria Day, 有西安乡党自大陆来岛上访问. 这个大陆是北美大陆, 不是中国大陆. 既然是西安乡党自然得传授点小吃秘笈. 这次学到手的是老白家油泼扯面. 当然了, 对于大陆来的是, 他们享受的是不要钱的DIY温哥华岛的海螃蟹和牡蛎, 对于我们岛民来说,享受的就是油泼扯面. 中国这些小吃味道都特好, 成本也低廉, 唯一的问题就是工序太复杂, 加工时间太长. 油泼扯面比起凉皮来说实在算是简餐快餐了. 虽然我已经被传授了西安凉皮的制作秘籍, 但是后来也从来没有做过, 实在太费时间了. 如果哪天满街的麦当劳全成了凉皮店, Subway改做肉夹馍, TimHoutons里面全都是热腾腾的油泼扯面, 那还有什么地方比这个地方更称得上是天堂呢?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反应过度, 没啥可奇怪的
每次和国内联络, 总是被问及A流感的恐怖情形. 在中国的老百姓看起来, 加拿大美国现在肯定已经像中国SARS那时候一样, 满街白大褂, 人人戴口罩. 事实上, 至少在我们这个疫区没有什么感觉. 除了新闻上经常报道AFlu疫情以外, 平时没有任何感觉. 倒是在中国现在是全民上下齐动员, 坚决把AFlu疫情档在国门之外. 西方一些国家就此表示中国反应过度.

在我看来反应过度也没什么, 或者说很正常. 毕竟几年前由于反应太不过度, 造成了SARS那么大的灾难. 当时我是在北京亲身经历, 深有体会. 毕竟中国的整体医疗水平比北美差很远, 人口密度大, 居住集中, 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机会比北美大太多了. 一旦造成瘟疫, 拿可比北美难以控制的多. 严防死守是有必要的. 过度就过度吧, 总比亡羊补牢好.

再说了, 当年纽约被拉登同志给撞了以后, 恨不得裸体安检到现在, 难道不也是反应过度吗? 谁有说什么了? 对不对, 彼此彼此.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声明: 关于MSN上加我
不断有人在MSN上试图加我, 绝大部分我都不认识, 而且99%的我的回应都是拒绝.
但这不表示想加我的人就加不了. 我基本是按照如下原则判断此人可加或者不可加的.
1. 名字. 有些人的名字一看就很可憎. 比如XXX病咨询, XXX房屋中介之类的. 结果可行而知
2. 邀请. 有的人名字倒是不可憎, 但是也毫无意义, 比如XGS89782之类的看不出什么来. 往往在邀请附注中什么也没有写. 一般就直接Ignore了. 如果再次邀请, 就直接Block了. 永别了您啦.
3. 邀请人自身的Blog. 如果前两条都通过了, 我一般要看看发起邀请的人自己的Blog. 如果Blog里面空空如也, 或者放了一张80年代的照片20年来没有更新过. 一看就没有什么热情的人, 那么基本上也不予考虑.

所以如果有人真的想加我, 或者邀请我加入你的网络, 参考上面3条. 否则就是浪费你我的时间和带宽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May 20
太多人问我Victoria的房价, 我基本不予回答, 自己看www.mls.ca
这样简单的问题没有必要回答. www.mls.ca. 上面全有. 我也不是Realtor, 不记那么多无用的东西. 感兴趣的自己看, 或者需要我推荐Realtor我就推荐几个.
以后我连这样的回答也不再回答了. 不好意思啦.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糊里糊涂的垃圾清理公司
在加拿大, 没有可能像在中国那样每天有人来帮你把垃圾清运走. 通常来说, 每家都要自备一个大型的带轮子的垃圾桶. 根据你选择的垃圾清理公司, 每周一次, 或者两周一次, 甚至一个月一次来收垃圾. 到了收垃圾那天, 家家户户一早就把垃圾桶拖到路边放好. 收垃圾的公司开一种自动机械手的垃圾车, 沿途把你的垃圾桶抓起来倒进去拉走. 因为不是天天收, 所以容易腐烂的东西通常的处理方法就是用水池下面安装的垃圾处理器绞碎以后冲入下水道. 这样就避免倒入垃圾桶一两个星期腐烂变臭.

自从搬到现在这个房子以来, 三年如一日的每周四早晨收垃圾, 一直到最近几个月, 居然不给我们收垃圾了. 我十分诧异, 一开始以为他们漏掉了, 恰好有一个月我们全家回中国度假, 反正也没什么垃圾, 也就没有在意. 但是回来以后, 仍然不给我们收垃圾. 虽然加拿大人最常见丢三落四, 但是连续把我们漏掉就是一个问题了. 虽然我们垃圾不多, 但是连续一个月就怎么也装不下了. 我们的立刻找到原因. 结果十分可笑. 原来是我们搬进来以后垃圾清运公司并没有给我们寄信要求我们购买他们的服务. 我们从来没有在加拿大住过House,也不知道这里的规矩. 一直以为垃圾清运费都包含在税金或者物业费中了. 更加戏剧性的是那个在本地占据绝对多数市场份额的垃圾清运公司也懒得一家一户检查是否交钱, 干脆沿路全给收了. 这样一收就收了三年. 知道最近可能开始清理整顿了, 拿着名单收垃圾, 所以一看我们不是他们的客户, 就直接开走.

知道原因了, 赶快去补钱. 不收垃圾可是一个大事儿. 本以为人家会把前三年的垃圾费全要, 结果人家连理都没理. 把门牌号输进去就打发走了. 结果这个星期果然开始收我家垃圾了. 这加拿大公司办事儿真是比较逗. 你不去找它, 它也不会主动争取客户, 也不在乎你交不交钱. 他们三年内但凡给我写封信, 甚至留个条提醒我们交钱, 我们肯定毫无疑问的交钱. 可惜他们从来不理我. 我们也自然不知道. 也许这个是人家从小都知道的生活常识. 只有我们这些老中不知道吧.

顺便说一下, 收垃圾这种在中国看来很低贱的工作在这里绝对不低贱. 相反还是很关键. 垃圾清理不是官办的就是黑社会办的. 动不动还罢工什么的. 谁也不敢得罪他们. 我们城市的市长就是开这个垃圾清运公司的. 估计市民都不敢得罪他, 所以选他当市长了. 真个是一个官商, 要么怎么不在乎三年给你白清垃圾呢.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试驾了几款车
最近经济转好, 加元一个劲上涨. 开始琢磨是不是等加元差不多赶上美元的时候, 找个机会去美国那边买个车开回来. 美国那边汽车可比加拿大便宜不少. 有这个心思就开始看看现在市场上的车. 有时间就跑去车行试驾一下, 比较一下看看性能.

所有的车行都可以试驾, 现在经济不好, 汽车销售极度下滑, 只要你从他车行门口经过, 往他车上多瞄两眼, Sales肯定乐颠颠的请你去开一圈体验体验. 说不定就能成一桩生意. 前段时间特艰苦的时候看一个买车的写Blog说, 他们几个Sales一整天坐在车行里面闲着, 好不容易来一个人上门, 几个Sales围着问寒问暖, 结果人家还是来送信的邮差.

有的车行Sales太闲了, 乐意陪你一起试驾, 主要不是怕你把他的车开跑, 主要是想和你套套近乎, 了解你的需求, 争取一些销售机会. 有些车行销售员太少, 怕跟车出去丢了进门客户. 所以干脆把车钥匙给你自己开出去试. 不过要签一个协议, 必须几点把车开回来. 一般都是一两个小时. 对于我来说, 开个一二十分钟就够了解汽车的性能了. 而且我不太乐意有个絮絮叨叨的Sales跟着我在车上, 弄得我都不好意思猛加速试验加速性能.

开了两款Ford的车, 一个是Escape, 一个是Edge. Edge的设计做工和档次比Escape还是好多了. Escape只能被定义为很低当的SUV, 开出去两圈就不予考虑了. Edge还是不错的, 做工已经接近日本车的水平. 设计理念也很新. 外观很好, 不算太野, 也不算太面. 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发动机噪音按照丰田的标准来看不算小. Sales忙解释说这个是美国车的特点, 说美国人都喜欢听发动机的噪音云云. 我才不信呢, 那美国也有豪华车, 怎么没有那么大的噪音. 肯定还是在同样的成本下无法做到丰田那样的噪音控制水平.

又开了两款丰田的车. Venza和Highlander. Highlander不是第一次试驾, 这次主要想直接对比一下Venza和Highlander的驾驶感觉. Venza是最新推出的, 设计很人性化, 车内布局和设计十分好, 可能是我开过这些车中最舒适和方便的. 噪音很小, 一下子就把Ford Edge被超过了. Higlander噪音略大, 但是SUV的感觉更强, 不想Venza, 太轿车化了. Venza的拖车能力稍弱3500磅, Highlander达到5000磅, 一般性的拖车是满足了. Highlander我唯一觉得不适合我的就是它有7个座椅, 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 实在太多了.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May 29
买车修车
看我的Blog的还是来自中国的多. 很多人多说北美的汽车便宜中国汽车贵. 其实不尽然. 其实低档车绝对是中国便宜. 越高档的车北美越相对便宜.
另外一个要考虑的就是, 别看买车便宜, 修车可贵了. 这里的修车工人可算是高收入阶层, 比我们这些写程序的所谓高科技人才挣钱多了. 在丰田店, 报价是每小时144加币. 算一下, 找他们给搞点啥东西不得花千把块钱. 修几次就够买一辆车的了. 所以你看有时候看起来还挺新的车就被处理了没有人要, 因为修的价值已经超过车的剩余价值了. 除非你自己会修, 一般没有人敢买比较破旧的车. 我买的那个丰田车就是事故车, 虽然没有出过什么大毛病, 但是随便一修也花千把块钱. 现在车龄越来越老, 想卖都卖不掉. 虽然我自己了解车况很好, 但是人家一查是事故车都纷纷要求不愿意收, 因为他们知道收下来很难卖出去. 看来这车真的砸手里了, 只能一直留在我手里开下去, 指导哪天彻底开烂了回炉炼钢了.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June 01
出海打鱼
一哥们去年就买了条旧船, 一直说邀请我们一起出海打鱼, 可是一直没有机会. 一直到今年才凑到一个合适的时间. 这样我们一家就接受邀请登船出海, 我们只要Share一部分Cost就可以了, 还要出力当水手.

上个周末绝对是好天, 万里无云无风无浪. 我是第一次驾船出海, 那哥们虽然出过几次, 可也是一个新船长. 出师就不利. 费好大的劲把船从Launch Ramp中放下去, 船长大人才发现没有带钥匙, 没法发动. 好在我带来船桨, 只好手划回Lanuch Ramp, 船长大人跨上岸取钥匙. 想必其他人看着我们这群狼狈的家伙手划机动船牙都笑掉了. 等钥匙拿到了, 发现主发动机狂转船却不走. 看来这破船是坏了. 船长说上次登岸时候船尾触礁, 肯定是轴被打断了. 我们已经出海了, 不能再手划着回去, 岂不是要把岸上人笑出人命来. 好在还有一个备用的低功率发动机, 就凑活开出去兜个风. 那个小发动机也确实太小了点, 比拖拉机还慢. 因此我们就放弃了去钓三文鱼的计划. 离岸后就近下螃蟹笼子抓螃蟹吧. 反正螃蟹总是容易抓的. 毕竟是近海, 海鱼是没有的钓的. 临走的时候起笼子, 抓到大大的螃蟹足量, 也不算白跑. 只要离开岸边, 抓到的螃蟹就比岸边下笼子抓到的大好多. 随便哪个拿上来都算巨蟹了. 而且数量多. 笼子里面都塞满了, 就好象小时候参加春运时候的火车车厢一样. 因为法律规定只能拿走4个公蟹. 所以把其余的其实也都是巨大的螃蟹放归大海, 让他们好好长身体, 等下次我们再来.

出海体验:
1. 好玩, 刺激
2. 发动机坏了, 手划不好玩
3. Launch 船挺累的, 看来还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熟练. 我们都是新手, 上下船的时候还是手忙脚乱
4. 螃蟹还不错, 如果有三文鱼就更好了.
5. 改日我也搞条船出海, 不枉住在这美丽的海岛上.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单位集体组织看包场电影在我的印象里已经是至少15年前的事情了. 但是在加拿大,这个世界上最土的地方仍然很流行. 今天公司组织去看电影. 我觉得还是真挺新鲜的. 更为新鲜的是那个电影院. 这个电影院自爱sidney市, 距离我们公司比较近. 这是我见过的最小的电影院了. 设备也是极为简陋, 可以被认为是中国10年前的乡镇电影院. 电影的名字我已经忘了, 不过这个经历还是满有趣的.

今天是1月份最后一天, 据统计,一月份一共下雨29天,已经破了记录了.

刚才看电视, 说前两天有矿难发生,但是没有人员伤亡. 出来的那些矿工一个个并不是恐惧加疲惫, 都一个个乐呵呵的. 原来加拿大的矿井一旦发生危险,矿工都可以被迅速转移到一个地下庇护所, 里面有水食物甚至电视, 可以生活36小时等待救援. 想想中国的那些矿工, 自称为埋了还没有死的人. 还有一个触目惊心的PPT文件,叫做"有一种职业叫做生还". 觉得加拿大和中国的差距还却是很大的. 在这里人和生命被得到最大的关注和尊重. 真的是什么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

前两天在门口看见三只鹿, 站在我车的旁边. 当时我刚开门打算开车走, 看见了这些鹿, 这些鹿也直勾勾看着我. 我当时不知所措, 我很担心吓坏了这些温顺的动物, 不过看来这些动物一点不怕人. 看我没有搭理他们,他们就继续在停车场里面遛达, 然后转头回山上方向去了. 以前总是听说这里鹿很多, 今天自己亲自看见了. 整个加拿大就是一个大动物园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开吻,你好,写的很真实,我们希望你一直写下去,这样给新移民带来很多参考的资料,你可以成为新移民的老师了。等待你永远的亲身体会。。。。

DAVID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一直关注开吻的贴子,开吻是个懂生活的人,字里行间处处透着智慧,风趣,宽容,阳光,在这里,没有沮丧抱怨,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偏激焦虑,看来,LZ真是非常享受维多利亚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了.
经常看完后,梦想一下,什么时候我们也能住在维多利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既无远虑,也无近忧.
开吻接着写啊,(写了三年了,真不容易).这是我们的心灵鸡汤.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wdb17: 终于一气呵成从开吻登陆看到现在,要赶的活也扔在一边,不管啦!真的是好的态度。本来要去多伦多的,现在么,再考虑考虑。原来打算短登,现在放弃啦!什么也比不上和家人在一起重要呵!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刚在你的博客上看了,其实中国现在的经济政策真的有问题,老是外向外向型,咱们国家地大物博,虽然闭关锁国是完全不对的,但也永不着牺牲子孙后代的财富去赚取现在的这些外汇啊。
中国的产品价格低廉,何止是血汗造就的,还有整个环境的基本不可逆转的被污染。
我不知道国家要那么多外汇干什么,将来很可能是颗定时炸弹。
这事儿太大了,说起来没边儿,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不过真的很担忧,现在的中国,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国家还是草民,都太急功近利了。
非常同意!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来温哥华几个月了,不大有感觉,只是觉得很方便啦。前几天去了趟维多利亚,很有感觉的说,心神往之呢。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