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看了两天了,还没看完。不过要先谢过!学到的东西太多了---平静的心灵家园,对生活的热爱,面对困难的阳光的心态,对自己的清醒的认识,对自然和神灵的朴素的敬畏,对同类的良善与热情,等等,敬仰敬仰!
除了这些“精神食粮”,还有具体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Kevin多次告诉大家不要道听途说,要看官方网站,这条原则至关重要啊。本人就是看到Kevin提及aircanada网站上有特价的信息,就上去查看,然后就在最后时刻订机票了。以我的观察,国内的朋友很少知道要去加航的英文网站看看。
如果有需要的tx,还可以抓紧到这里订:www.aircanada.comSpecial discount code for 20% off flights to China and Japan: Book by October 3 。10月 21到 2011年3月 31号的机票打8折。只是用国内信用卡付款的话,会产生一定的手续费用的。再次感谢Kevin提供的精神食粮和所有的信息!
下面接着读blog 连载。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支持开吻开辟新事业,不过自己当老板可能就会少了爬山涉水的时间,我们就会少了分享开吻户外生活精彩的乐趣啦:wdb7:,
我还在计划开着我的"?客"寻着开吻的足迹环温哥华岛多日游呢:wdb4: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当老板不是我的理想. 我也没有兴趣当老板. 太累.
等哪天事业成就了, 我就隐居山林间, 继续过神仙日子. 但愿那样的日子不会太远, 我不会太老.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支持开吻开辟新事业,不过自己当老板可能就会少了爬山涉水的时间,我们就会少了分享开吻户外生活精彩的乐趣啦:wdb7:,
我还在计划开着我的"?客"寻着开吻的足迹环温哥华岛多日游呢:wdb4:

别忘了叫上我. 我还没有去过岛上很多地方呢.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越看越离不开了,每天最充实的时间就是看开吻得BOLG,还舍不得一天全部看完,哈哈~~~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呢? 我经过1/3世纪的学习和探索,终于得到了这么一个结论: 那就是学习和探索.

吃喝拉撒是基本的生存条件, 不能称之为最大的快乐. 当然了, 最基本其实是最重要的. 那么在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之后, 人就开始寻找更深层次的快乐, 吃好的, 喝好的, 穿好的... 这些其实到头来仍然是最基本的层次. 玩乐其实成了进一步对人生快乐的追求目标. 你看,基本上所有的发达国家的人都不是很在乎吃穿,而是很在乎玩乐. 真正在乎吃穿的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 这个就是基本需求和深一层次需求在经济基础上的区别. 玩乐其实从本质上讲就是体验生活. 住在大山里面的去城里体验生活,叫做"民工", 城里的去大山里面体验叫做"驴友". 在中国的到外国去叫做"移民", 已经在外国的去中国叫做"海龟". 这不同的体验生活自然有不同的目的. 排除以挣钱以保证吃喝拉撒为目的的体验生活以外, 另外一种就可以认为属于以玩乐为目的的体验生活了. 那么以玩乐为目的的体验生活其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 那就是学习和探索.

(看我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才回到主题上来实在不符合西方的语言逻辑).

我属于特别追求玩乐的那一类. 不过在本质上我自己要和国内很多年轻人赶时髦吃穿名牌追求玩乐的有巨大区别. 我更在乎在玩乐过程中的体验,而不太在乎别人怎么评价我(比如出入高档娱乐场所, 穿名牌服饰等). 我喜欢各种类型的人生体验. 所以看我的Blog多的人就发现, 我好像干过很多不同的职业, 玩过很多不同的运动, 学过很多不同的东西. 其实这些追根到底地讲就是学习与探索. 体验一种自己以前没有经历过的生活, 探索一种自己以前没有了解的规律. 而生活的乐趣则正好是从这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得来的.

举一些例子吧.

以前从来没有住过一楼, 现在自己有地了, 虽然不大, 但是好歹有个院子. 和别的洋人学习,也借书来看, 自己平整土地,解决灌溉问题, 播种, 施肥, 经过一番学习和探索, 种了菜做了给自己吃. 不亦乐乎! (虽然这种菜的成本比买菜可不低.)

以前不知道这外国人怎么生活的, 到底和我们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看电影电视不够, 干脆自己亲身跑到外国在人家的土地上当一回"外国人". 不亦乐乎!

十年前写C++程序. 过了十年, 到了加拿大, 为了养家糊口,重新拿起C++这锈迹斑斑的武器重操旧业. 看市面上C# DotNET风起云涌, 心理痒痒. 利用产品发布后短暂的休息时间, 狂看N千页的大书, 三天学会C#,四天学会Web Application. 不亦乐乎!

以前听说养儿育女的艰辛, 虽然完全赞同但是没有亲身体验, 自己也造个宝宝, 养来试试. 果然是痛并快乐着, 看爱玛天天长大, 不亦乐乎!

人生就是短短的一段时间,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明天继续活着. 利用这短短的时间, 多去一个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 多学一种自己不会的语言, 多吃一种不同风味的菜肴, 多学一样自己不会的手艺, 多了解世界上另外一些人类的生活, 多体验不同职业的生活, 就会少一份遗憾多一份快乐.

因此, 我说, 学习和探索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真是太欣赏你这种生活态度了,从你身上我能看见阳光,雨露,真真切切,让人觉得生活很美好,学习了,积极的探索和学习!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这个有没有果子吃?
看起来可能是 绣球花 没果子的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
Posted on 2010年11月8日 by kevingzhang
勇气

面对前途未卜的航程, 你不知道前面会遇到什么凶险, 但是你相信前景无限, 你会勇敢迈出第一步吗?

毅力与坚持

Hiking到了艰险的地段. 你已经筋疲力竭, 看着前面还不知道还有几个山峰才可以得到预期的下一个大本营. 是就此打道回府还是继续坚持走下余下的艰险行程. 问题是你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到达预定营地, 如果现在回头还来得及在天黑前赶到出发的营地. 因为来的路程你都了解, 都经历过, 可以预计. 但是前方是未知的. 你不仅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毅力和坚持.

创新

你可以拿着乐谱弹一手好钢琴, 但是离开乐谱你可以随机创作出即兴的爵士吗, 你可以自己写出动人的歌曲和配器吗? 前者培养出出色的演奏家, 但不是音乐家. 我们的教育在培养演奏者, 缺少足够的音乐家甚至懂音乐的欣赏者. 别人有一个创造, 最简单的就是拿过来仿制一个,因为人家已经成功了, 你也应该顺理成章, 虽然只能吃一点残羹冷炙, 也比冒险创新强, 毕竟有可能死的很惨. 这时候, 创新也就成了一种勇气.

独立思维

周围所有人都说宇宙是围着地球转的时候, 你是不是可以怀疑一下. 用自己的脑袋考虑一下有没有其他可能而不是简单的接受别人似乎已经成为真理的观念 遗憾的是, 我们的教育缺乏鼓励独立思维的环节. 考试只要给出答案就行了.

服从和领导

我们的文化可以培养大量的工人农民,但是比较少的培养出Steven Jobs和Bill Gates. 服从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是被教育者推崇的. 毕竟乖孩子管起来容易, 至于日后是否成为Bill Gates和我们有啥关系.

在培养一个人才方面, 我们往往做得太低级. 拿个钢琴几级的证书, 几岁的时候可以背多少唐诗, 几年级参加什么数学竞赛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成为一个成功领袖的很次要的因素. 充其量是给父母脸上贴点金满足虚荣心而已. 真正需要的成功因素到底培养出几个? 勇气, 毅力, 创新思维与领导能力. 这些不是靠背唐诗就可以背出来的.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寻找开发者引起的思考
Posted on 2010年11月8日 by kevingzhang
我们的项目中继续一个Ajax Developer. 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我开始在论坛里面贴帖子.

因为考虑到需要使用中英两种语言进行测试. 我首选北美的华人论坛. 因为是创业项目, 我们不能提供薪水, 而是股份比例作为日后的高回报. 这是创业公司的常见方法, 也是让靠写代码谋生的开发者获得高额回报的好机会. 不过发帖以后得到的答复让我很吃惊. 体现到了文化的差异.

我发帖简单说明了我们项目的大致情况, 人员组成, 以及可以允诺等. 结果回帖的不是来应征的人, 而且一大堆嘲笑我的人. 大意就是这年头还有人来这里忽悠免费劳力的. 想干事儿先把钱拍出来. 没钱靠狗屁不值的未来股份和期权出来蒙事儿太幼稚了吧.

怎么中国人就是太聪明了, 骗子和被骗的是在太多. 在国内被骗过出来国外也一样, 本质没有变化. 于是我就回帖说明我们毕竟生活在法治社会, 你大可不必相信我, 你总可以相信法律. 我们团队中有律师, 如果有担心被忽悠成为免费劳力的尽管开口和律师讨论如果保护权益等问题. 事实上, 除了嘲笑我一番以外, 没几个真的探讨问题的.

于是我又去试试中国那边. 结果一样, 一听没有钱给, 基本上连回音都没有了. 在大多数开发者眼中只有摆到桌子上钱还要看看是不是伪钞才踏实. 幸亏Google, Twitter, Facebook不是在中国起家, 否则那些创始人要不是家财万贯就别玩了.

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 朋友介绍一个加拿大本地白人开发Ajax的高手, 说可以谈谈. 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 结果他主要问了几个问题. 项目背景, 技术架构, 商业前景, 团队有那些人, 法律保障如何等等. 然后就答应开始做技术测试题. 从目前的测试结果我还是很满意的. 除了他一句中文也不会, 测试的时候可能出点麻烦以外.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点感受. 作为开发人员, 不想一辈子打工的话, 可以考虑创业或者加入创业公司. 我一个大学同学就是运气好比较早的加入一家硅谷创业公司. 上市以后现在40岁不到已经开始半退休的生活了. 如果自己有想法, 自行创业. 或者加入好的创业团队, 通过大家齐心协力努力工作, 将成功变成回报. 这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万圣节的老人院
Posted on 2010年11月8日 by kevingzhang
一年一度万圣节. 在北美万圣节基本成为事实上的儿童节. 这一天孩子们最高兴了, 装扮成为牛鬼蛇神出没于各家各户的墓地坟场和鬼屋, 竭尽所能大闹天宫, 然后捞得各式糖果满载而归. 我今年前的Blog中已经过很多, 我今年想谈的不是孩子们, 而是老人们.

天还没有黑, 我已经带着Emma和几个朋友家的孩子准备出门讨糖. 今年Emma打扮成一只大的花瓢虫, 我的装扮是一个消防队员. 当然了, 如果哪儿真着火了, 别指望我能干点啥, 也就是帮着打911. 我穿那身反光服还带着很多闪灯, 一个目的是带着孩子夜间走路过街比较安全. 老远就看得见. 我们同行的一个家长给我们一个比较离奇的强烈的建议. 去老人院.

我很纳闷, 怎么要去那么一个地方讨糖. 难道那里也装成鬼屋, 一面一堆老鬼乱舞? 咳, 去了就知道了. 既然强烈要求肯定是有道理的. 那个老人院在我们的镇中心, 几分钟就到了. 在北美, 市中心不像中国的市中心. 通常一旦到了晚上, 中产阶级很少出入市中心, 多半都是穷人流浪汉和一些没有车的年轻人住在那里. 这样的地方一般不会吸引孩子们去要糖的.因为一般只有住在郊区大房子的中产阶级才有闲心和闲钱去装饰自己的房子成为鬼屋. 市中心大多是公寓楼房, 一来没法装饰, 二来门口用电子密码, 也进不去. 所以很少有孩子来这里要糖. 所以我对这个离奇的建议充满迷惑.

我们的车刚在停车场停好, 老远就来了两只厉鬼, 老远就招呼我们过去讨糖. 后来一问我才知道, 他们两个是老人院的工作人员(可能是护士)他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在街上拦截可能要糖的孩子, 或者路过的车停下来到他们的老人院去”大闹天宫”. 这就更让我奇怪了. 这万圣节开门迎接孩子的很常见, 上大街派人去拦截小土匪来要糖就有点离奇了.

等我们进入老人院的前厅, 一幅场景让我震撼. 前厅里面摆了十几张桌子, 每个桌子旁边坐在椅子或者轮椅上坐满了花白老人. 他们有的做了简单的打扮, 有的可能已经没有力气装鬼了. 我们刚进门的时候, 和门外的焰火爆竹气氛相比.觉得里面太安静了, 看见有孩子们进来, 马上气氛热闹起来. 有几个本来可能已经半睡着的老人一下子就醒了过来. 马上招呼孩子们过去讨糖. 他们用颤巍巍的手从早已准备好的糖果袋里面费劲的掏糖出来, 等孩子们过去. 这时候工作人员说, 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不方面动弹, 所以请孩子们一个一个桌子走过去讨糖. 只要孩子们从他们桌边经过, 一种久违的快乐的表情就从老花镜和满脸的皱纹中绽放出来. 拉着孩子们的手问这问那舍不得让他们离开, 直到后面一桌的老人们不住催促.

孩子们在桌子间穿梭. 旁边的工作人员和我说, 这可能是这里面很多老人的最后一个万圣节, 也可能是他们最近以来最快乐的时刻. 因为这里地处镇中心, 很好有孩子们老要糖, 为了不让老人们白期待, 他们每年这时候都会去大街上招呼路过的汽车和孩子,引导他们停车进来讨糖. 我看的出, 我们进来之前这里应该已经安静了好一阵子了, 我们的孩子进来给这些老人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 这不由得是的一阵阵心酸. 看着这些举手投足都很困难的老人, 想象一下他们也有青春岁月, 里面不乏有周游世界的旅行家, 不乏有运动场上的矫健身姿, 不乏有舞会上的明星和商场上的精英. 这一切光环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消退了. 现在他们无论曾经如何, 现在都是一群坐在桌边焦急等待孩子们过来哪怕呆几秒钟说几句话的老人. 我们只是在这里停车几分钟, 就可以通过我们的孩子给他们带来这么大的快乐.

这时候工作人员已经出门继续”拉客”去了. 我们的孩子们也差不多要完了糖. 这时候坐在房间角落的一个老头不停的用拐杖敲他的桌子, 嘴里听不清抱怨什么. 我猜可能是孩子们漏掉了这个老人没有去他的桌子要糖. 于是我让Emma赶快去. 这下子这个老人才心满意足, 给了一大把糖.

走出门口的时候, 我回头看了一眼, 几乎所有的老人们都微笑的目送我们一行人出门, 那眼光中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在门外又遇到工作人员站在冷冷的街边努力向每一个路过的汽车打招呼. 可惜很少有车停下. 那个工作人员见我们走了, 一边道谢, 一边问我们明年还来不来. 我说:”一定, 一定”
 
回复: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很不情愿的看到了最后一页,没有开吻的帖子看可能会不太适应了,哈哈,不过也好,我有大把的时间学习英语了,要不老想看这,但-但-但是,我相信开吻还会继续写出更多精彩的内容的,一起期待吧!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