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加拿大移民新生活日记 Blog 连载

我在Victoria住的地方旁边有两个湖. 东面是很著名的Thetis Lake. 西面上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Florance lake. Victoria的湖很多, 大的比如Elk Lake或者shawningen Lake这样的都建立的CRD或者省立公园, 小的有的就是一个大水坑, 想Florance Lake这样的算是中等大小吧, 至少还有个名字. 很早就在地图上看见过这个湖, 也知道距离我们的房子很近, 但是一直没有亲自打算去看看到底什么样子. 最终驱使我去看的原因是昨天偶然在maps.crd.bc.ca 的卫星地图上看见了一个想木板路一样的直线形状物体连接在 Brock Ave跨越Florance Lake的湿地区域. 单单从卫星上还看不出来它是一个什么东西, 于是打算干脆亲自去考察一下, 看看到底是什么.

中午趁爱玛睡觉的功夫开车几分钟就到了Brock Ave, 开车到湖边的尽头, 终于看到了这个物体的真面目. 其实它的确是一个栈桥. 是一个Trial的一部分. 由于Brock Ave跨过湖边的沼泽地带,不能直接通行,因此修建了一个木制的栈桥.

从卫星上看地球,然后发现一些感兴趣的地方,然后开车去亲自看, 已经成了我的业余爱好之一. 上次在卫星上看到在森林中有些地方明显的很规则的显示出一些直线, 这些直线绝对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而且颜色和周围的树木十分不同. 我就十分好奇. 后来亲自爬上去看了一次,结果是人类铺设的高压输电线, 为了避免底下的树长起来危及高压输电的安全,于是把沿途的树都砍倒了,形成了一条笔直的浅色地带. 这些东西不到现场去看还真的很难判断出来到底是什么. 今天的栈桥也是如此. 好了,这下多了一个可以带爱玛来玩的去处了
 
爱玛又见到大海了 December 31 2:52 PM

爱玛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大海了. 不过真正近距离接触大海,今天应该是第一次.
上次看见大海是在飞机上, 那还是去年, 爱玛刚刚过100天, 我们就带着爱玛成飞机从北京到温哥华, 路途穿越了部分太平洋和北部北冰洋, 降落在三面临海的温哥华机场. 爱玛那时候已经见过大海了, 只不过距离那么远, 和在电视上看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今天, 2006年的最后一天, 爱玛则亲自到海边痛痛快快的玩了一回.

今年冬天和往年十分不同, 居然连续几天不怎么下雨, 而且短暂的还有一些阳光. 这种天气在北美西海岸的冬天实在不多见. 我去年来维多利亚的时候第一次见到晴天是3个多月以后的3月份. 可能是太阳公公额外给我们爱玛开恩吧, 或者太阳公公也想见见爱玛.

带爱玛去海边玩的提议获得她妈妈批准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 爱玛妈妈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 不喜欢大自然和户外活动, 所以爱玛在这种氛围下居然得了缺钙才会引起的佝偻症. 好在目前看来并不严重, 但是大量增加户外活动和阳光照射是十分必须的. 所以我每天只要天气不下雨,就要坚持带爱玛出去运动一下. 爱玛也特别喜欢户外运动, 这个是她一天中惟一不见到妈妈而且不哭的时段. 一早我就给爱玛建议去看看大海, 爱玛十分高兴, 但是爱玛的妈妈坚决反对, 其理由无外乎中国的中老年人常见的诸如海边风很大, 天很冷,爱玛要感冒之类的无稽之谈. 事实上, 海洋性气候的地区,夏天海边最凉快,冬天海边最暖和. 不过这些科学原理她妈妈是肯定听不进去的. 干脆我也不理她,直接带爱玛去看海, 免得费口舌吵架.

爱玛坐上Car Seat,我们驱车直奔最近的Ocean Blvd. 爱玛坐Car Seat这个事情是我以前一直担心的. 我很担心爱玛不愿意坐Car Seat. 这里的交通法规规定了儿童乘车必须坐Car Seat的规定, 孩子不坐进Car Seat,车就不能开动. 自从她父母离开中国, 她就和姥姥在一起, 一直没有坐过 Car Seat,我担心她会不适应. 结果出乎意料, 爱玛刚一来到加拿大就对Car Seat一点不抵制, 甚至于坐进Car Seat比平时都老实. 这样爸爸就可以专心开车了.

十分钟车程就到了Ocean Blvd, 这是一条在海上开出来的公路. 我个人认为其观赏和游玩的作用远远大于交通的意义. 因为什么时候路边都停着各种车辆, 大人小孩都在路边的海滩上玩耍. 这条填海公路把Royal Roads大学的海湾分成内海和外海. 内海实际上形成一个海水湖. 成了海鸟的天堂. 里面总是停留了无数的海鸟, 还有天鹅. 这些天鹅是从阿拉斯加飞来躲避寒冬的候鸟. 爱玛看见了这些鸟儿兴奋不已. 当然了, 以前看到的海鸥和天鹅都是画在画片上的,现在他们居然就站在爱玛面前, 活蹦乱跳的. 爸爸给爱玛讲海鸥搏击长空的故事, 爱玛一边听一边点头, 虽然我知道爱玛估计也就听懂了20%而已. 不过爱玛知道爸爸在努力培养爱玛成为一个勇敢坚强开朗活泼的孩子, 这个就是爸爸的愿望.

在海滩上爱玛指着大海, 啊啊的叫. 她还没有学会怎么发出大海这两个音节, 但是显然, 大海之宽广让爱玛也赞叹不已. 很快爱玛就跟爸爸学会了从海滩上拣卵石让海里扔, 看着石头掉进海里溅起的水花, 爱玛高兴的哈哈大笑. 现在的爱玛不是一个爱笑的孩子, 看见爱玛不多的笑容, 爸爸实在高兴得不得了. 哪怕回去被爱玛妈妈批判也在所不惜.
 
开吻,你好。我刚搬到Victoria, 搜索关于这里生活的话题时偶然找到了你的帖子,很有帮助。谢谢你分享你在维多利亚的生活。祝你新的一年里更开心、更多乐趣!

还有请问你在哪里钓的螃蟹?我也想去抓螃蟹 :)谢谢。
 
一个下午看完了你一年来在VITORIA的生活,真的很感动. 我们短登的时候去过VITORIA, 当时就觉得那里是人间天堂, 但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生活在那里. 看来如果有准备, 有恒心, 万事都是有可能的.

现在还没资格给你加声望, 看来奔着这个目标, 我要勤快点, 多回帖.
 
开吻,你好。我刚搬到Victoria, 搜索关于这里生活的话题时偶然找到了你的帖子,很有帮助。谢谢你分享你在维多利亚的生活。祝你新的一年里更开心、更多乐趣!

还有请问你在哪里钓的螃蟹?我也想去抓螃蟹 :)谢谢。

抱歉,最近一直忙着和爱玛玩, 没有时间写回复

钓螃蟹的地方有三个. 一个在Sidney的Downtown最东边的码头南面, 另外一个在James island, 还有一个在Sooke的麦当劳往到头.

每年四月份开始销售或者Renew 钓鱼的执照.
 
一个下午看完了你一年来在VITORIA的生活,真的很感动. 我们短登的时候去过VITORIA, 当时就觉得那里是人间天堂, 但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生活在那里. 看来如果有准备, 有恒心, 万事都是有可能的.

现在还没资格给你加声望, 看来奔着这个目标, 我要勤快点, 多回帖.

有一句广告语. Impossible is Nothing
 
抱歉,最近一直忙着和爱玛玩, 没有时间写回复

钓螃蟹的地方有三个. 一个在Sidney的Downtown最东边的码头南面, 另外一个在James island, 还有一个在Sooke的麦当劳往到头.

每年四月份开始销售或者Renew 钓鱼的执照.

谢谢回复!

期待下文!:wdb10:
 
有一段时间没有写blog了. 自从爱玛来到加拿大, 生活就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围着孩子总有很多事情要做. 虽然相对来说, 孩子妈陪孩子干的事情比我干得多多了, 我还是好像没有太多闲功夫写blog了.

既然时间长了, 该写的东西也比较多了, 那么就分几个小标题, 流水账一样写吧

==== 儿童舞蹈班

这个舞蹈班是爱玛妈妈给报名的. 如果由我来决定的话肯定不会同意的. 才一岁半的孩子, 连话还不会说, 去上舞蹈班也就是去消磨时光. 结果和我想像的也差不多. 不过乐意掏钱去消磨时光的还不止是我们一家, 一共7个孩子都参加了. 星期六一早就去了 Juan De Fuca社区中心. 拿着打印好的确认信去问中心的前台在哪儿上课, 我看确认信上写着 JDF Room,就问前台JDF Room在哪儿, 前台一脸茫然. 原来JDF 就是Juan De Fuca 的缩写. 好比在王府井问人家王府井怎么走一样. 这些小事暂不提了. 上课开始了, 老师是一个很年轻的白人小姑娘, 是这里教儿童歌舞的老师. 确实很职业, 从开场白开始就一直用音符和歌声在和我们交流. 可是这帮全部不到2岁的孩子一点不领情, 老师在前面连唱带跳, 这帮孩子们自己在下面各玩各的, 是不是还发出些尖声怪叫作为给老师的喝彩. 个把淘气的男孩还跑去把老师下节课的玩具都倒在地上挑着玩. 场面确实比较混乱, 想必老师天天如此, 早就习惯了吧. 半个多小时的可很快就完了.算算十几块加币这一会儿就送走了. 其实也不是一点没有益处. 至少我知道了原来老外们唱的儿歌和我们小时候的其实是一样的, 只不过歌词都改英语了. 比如两只老虎什么的. 旋律一样, 不过不是唱的 Two Tigers.. Two Tigers.. they are really special...

==== 说说吃

说说吃. 民以食为天. 不管中国人外国人, 吃不好饭肯定没有好下场. 但是吃什么和怎么吃其实区别还是很大的. 绝大部分中国来的移民, 包括我们在内, 从小都是吃中餐长大的. 到了加拿大仍然不打算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不过在加拿大, 尤其在我们岛上, 如果想纯正的维持中国的饮食习惯的话, 一方面味道比中国的有很大差异, 另一方面是很奢侈的奢侈的生活方式. 如果在温哥华或者多伦多这样的大城市, 华人到处都是的地方, 这个问题不大. 比如在温哥华, 华人超市中已经可以买到几乎所有中国能够买到的中国食品和半成品调料等. 而且中国餐馆的味道, 尤其是近几年来自大陆的新移民们开的饭馆, 味道已经和中国没有什么差距了, 虽然价格比中国贵N倍, 但是还是可以承受的. 不过在我们这个岛上, 中国人就不是那么幸运了. 首先这里是白人的天下, 其他族裔的人都少得多, 中国人还算是比较高的比例了, 但是平时也很难见到. 在这种情况下, 超市里面能够买到的中国食品就品种少多了. 而且汉经常发生断顿的现象. 经常连续几个星期买不到某种东西. 比如今天, 我就发Fairway的白家炖肉调料全部包圆了, 估计下一个去买的中国人肯定气得直跺脚:"哪个同胞干的?". 前段时间, 整个岛上都买不到中国大米, 实在不能饿着,只好买了一包泰国香米凑合糊口. 那东西味道可真的不怎么样, 好在买的不多, 否则大家都得改吃面食了以后.

不光是品种供应少, 价格还十分贵. 这个也十分符合商业规律. 买的人少, 进货量也就少, 而且还都是来自中国进口来的, 不贵才怪.

根据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原理, 在这岛上能够生存的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要符合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 吃什么东西符合这个岛的自然环境呢, 那当然是原来就在这个岛上的人的吃的东西了. 仔细观察和分析以后, 果然得出同样的结论. 从价格上来看, 白人热衷于吃的食物都是在超市里面价格最便宜的. 比如牛肉牛奶鸡蛋面包要比新鲜蔬菜便宜多了. 而且超市里面大量的食物都是很容易加工的半成品. 回家简单的一弄就是一顿西餐. 营养绝对不差过中餐, 虽然味道不那么符合我们老中的口味, 但是本着入乡随俗的概念和勇于接收新事物挑战的原则下, 我还是在努力逐渐接受西方的进食方式. 不过道路还是比较曲折的.

要改变饮食习惯, 晚餐是肯定雷打不动的. 毕竟老爸老妈都在一起吃饭. 我们也就罢了, 让他们老人家也吃西餐完全就是 Mission Impossible. 早餐和中餐最容易改变. 早餐由于时间少, 不可能做饭, 都是学洋人的吃简便早餐. 午饭都是在公司吃, 而且限于办公环境的限制不可能吃味道比较大的中餐. 我已经多次被边上的洋人很体面的提醒过好几次. 不好意思再惹人家烦了.

早餐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 我的家庭医生给我开的早餐食谱只有一样东西. 那就是燕麦片. 目的是增加粗纤维的含量让胃肠蠕动慢一些. 这样也好, 省了做饭麻烦. 一冲就吃. 而且一上午都不饿. 中午饭我现在都是改吃三明治了. 加拿大人的中餐十分简单, 完全不想中国的时候一样, 一堆白领到办公楼附近的餐馆一顿海吃. 这里的洋人有的中午根本不吃饭, 还有的吃两个水果嚼几片菜叶子就打发了. 正式一点的就是吃三明治或者汉堡包. 自己做三明治是十分便宜的. 方法也很简单, 很省时间. 大约一到二分钟就做好了. 原料无非是面包片,火腿片,奶酪,酸黄瓜片, 生菜片,蛋黄酱,西红柿片等. 这些原料都是在加拿大基本是最便宜的东西了. 我最近有开发出了一种汤. 或者说发现更实际一些. 因为人家都吃了多少年, 在超市卖了多少年, 只是我刚刚才发现怎么做而已. 那就是蘑菇Cream汤. 可能中文叫蘑菇奶油浓汤吧. 很多老中可能一听这个词就直反胃. 好在我还能够接受, 于是省下不少银子. 做法更加简单, 到Costco买来12罐一包装的罐头. 早晨起来拿慨罐头机把罐头开了, 放进LockLock的盒子里面冲上水和牛奶就OK了. 到办公室中午拿出来微波一下就可以吃了. 味道一点不比西餐厅里面的差. 好像在北京的西餐厅, 这样一碗汤的大约1/3的量大约得卖20多块. 在加拿大自己做成本大约三加毛, 折成人民的币也才2块多. 1/10的价格啊.

我在图书馆借了很多关于做菜的书和DVD, 有空慢慢自己研究一下, 如何可以又快又简单又便宜的解决民以食为天的问题. 这样就给爸妈省下了给我做早饭午饭的时间和工作量了. 而且, 更重要的是在营养不损失的前提下, 大大的降低的生活成本. 一个字. 便宜!

==== Made in China

前两天看了底特律汽车展的一些相关报道. 感觉美国人现在心头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对中国的恐惧. 这种恐惧绝对不是爱中国主义者凭空捏造的, 而且彻彻底底发自内心的恐惧.

一些数字说明问题. 7年前, 在北美大陆, 70%的汽车是美国生产的, 而7年后的今天, 这个数字已经低于50%了. 大量来自亚洲的汽车把美国人家门口的地盘给蚕食掉了. 不止是亚洲人买亚洲车, 连老美自己也都青睐亚洲车. 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现在都惨淡度日,还不知道何时末日来临. 中国汽车进入美国不过是早晚的事儿, 那时候才真正的是美国汽车公司的末日了. 现在来自日本的汽车依靠其先进的设计和高可靠性把美国车打得一败涂地. 来自韩国的汽车虽然质量比不过日本车, 但是凭借其价格低,服务年限长, 把美国低端市场逐渐占得越来越牢. 这些都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其实是中国. 中国的造车的成本比日本和韩国还要低好几倍, 一旦冲进来了, 美国的汽车可能真的挡都挡不住. 现在美国几个汽车公司的工厂开工率都不高, 今年还要陆续关闭一些. 又会有成千上万的美国蓝领和加拿大蓝领工人面临失业. 他们不知道现在心理是什么滋味. 一定很不好受.

其实汽车还算是比较晚的惨遭被中国屠杀的厄运的了. 其他的比较简单的设计安全法规比较少的工业品早就被made in China给占领了. 以Wal-Mart为首的WTO推手,在最近的几年来, 把中国制造的产品卖到全球各地. 根据WalMart提供的数字, 目前80%的WalMart产品来自中国. 一时间, 不仅仅是北美本土,连墨西哥东南亚等国家的工业都被沉重打击. 美国破产的工厂多半都直接搬去中国开了, 没有去中国的, 要么给收购, 要么就关门了. 大批的蓝领工人失业. 这些人对中国是不是很恐惧呢?

记得中国进入WTO之前的几年里面, 报纸媒体上有很多关于狼来了的文章报道. 现在看来真正的狼其实就是中国. 这个狼来了给老美喊才最恰当不过了. 我现在很难想像, 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会是什么结果. 会不会美国的蓝领工人工会全部联合起来抵制WTO, 有没有可能有类似于抵制日货的活动在美国变成抵制中货. 听说已经有一些教会组织在号召老百姓不去WalMart购物,因为那里的东西来自于中国的血汗工厂...云云..

有一点可以肯定, 假设中国突然不和美国做生意了, 美国人可能在短时间都没有裤子穿了. 当然了, 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 对于中国也是灭顶之灾. 美国人很快会从其他国家进口裤子的, 但是中国就回有亿万人丢掉饭碗, 那问题就严重多了.
 
刚在你的博客上看了,其实中国现在的经济政策真的有问题,老是外向外向型,咱们国家地大物博,虽然闭关锁国是完全不对的,但也永不着牺牲子孙后代的财富去赚取现在的这些外汇啊。
中国的产品价格低廉,何止是血汗造就的,还有整个环境的基本不可逆转的被污染。
我不知道国家要那么多外汇干什么,将来很可能是颗定时炸弹。
这事儿太大了,说起来没边儿,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不过真的很担忧,现在的中国,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国家还是草民,都太急功近利了。
 
刚在你的博客上看了,其实中国现在的经济政策真的有问题,老是外向外向型,咱们国家地大物博,虽然闭关锁国是完全不对的,但也永不着牺牲子孙后代的财富去赚取现在的这些外汇啊。
中国的产品价格低廉,何止是血汗造就的,还有整个环境的基本不可逆转的被污染。
我不知道国家要那么多外汇干什么,将来很可能是颗定时炸弹。
这事儿太大了,说起来没边儿,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不过真的很担忧,现在的中国,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国家还是草民,都太急功近利了。

我自己并不是高人智者也当不了国家领导人, 不过我很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思索,探讨能够中国国富民强的方法. 随着年龄一步步增长,阅历的增加, 我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可以让我自己也信服的途径和方法. 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都被同一个症结所困惑, 那就是人太多了. 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什么更好的更人道的方式能够解决, 所以最终我自己还是选择了移民到外国. 这个纯属逃兵行径, 不过也属于无奈之举.

年轻的时候我也曾有过类似于愤青的观点, 现在再看很多社会问题, 我现在感到其实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比如环境问题. 这么多人要发展, 要吃好玩好, 惟一的途径就是再大力从地球上消耗更多的资源. 中国自己这块土地早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开采得差不多了, 现在只好去全世界开采.

加拿大相对来说, 绝对算是一个"新鲜"的国家. 这要感谢这里的原住民印第安人没有过早的发达起来. 如果印第安人也和中国一样那么早就开始"文明"了, 那么北美这块土地恐怕早就资源消耗枯竭了. "文明人"来到这里才几百年, 北美这块土地也还大, 估计还够人类消耗一阵的.
 
谢谢楼主的分享.
想问一下,楼主的夫人是做什么工作?如果说楼主一登陆就找到工作有一部分运气的成分,那么楼主的夫人是怎样一去就有工作做的?能介绍一下吗?
本人领导是市场分析员. 我分析她一来加拿大就找到工作的原因如下
1. 语言没有障碍. 她的硕士是在美国读的, 有北美的工作经历.
2. 有国际知名大公司的工作经历. 在中国的时候工作环境也是使用英语
3. 维多利亚很缺人. 后来得知, 她申请的这个职位只有她一个人递交了简历
4. 期望值不高. 有个工作就行. 没有指望和在中国时候同等的职位和地位. 只要不加班不出差可以每天按时下班和孩子玩就行.
 
谢谢楼主热心回复,崇拜ing.
另外还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1.滑雪服需要在国内买好带去,还是在加拿大买?
2.旅游鞋肯定是消耗量很大(因为又要日常穿,又要hiking),是否需要在国内多买几双带着?
我们打算登陆卡尔加里,但卡尔加里的论坛里始终没有看到楼主这样的好人好贴,很遗憾.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