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絮语

回复: 伦敦絮语

最近我们家忙,自己也懒,没有上来跟姐姐聊天。我们家的芹菜也放车库里冻坏了,化了之后变成了软绵绵,只好都扔掉。目前洋葱和土豆也都冻上了,还没有来得及吃,不知道化了以后还能吃不。真是两家超市竞争起来好多促销货很诱人啊,要抵制诱惑,不需要的,家里还有的,再便宜也不能买。呵呵。
 
回复: 伦敦絮语

能否请楼主介绍下伦敦的成人教育的学校情况,以及能否有类似蒙特利尔的政府补助和贷款。我已经登录了蒙特利尔,发现了年龄大的孩子如果到蒙特利尔读书有语言的压力问题,(我的孩子这次还没有来,),看到您的贴子跟我有类似的感受,所以想尽快调整地方,因此想了解下孩子读书和家长学英语和选择专业的学校等相关问题。谢谢。
 
回复: 伦敦絮语

能否请楼主介绍下伦敦的成人教育的学校情况,以及能否有类似蒙特利尔的政府补助和贷款。我已经登录了蒙特利尔,发现了年龄大的孩子如果到蒙特利尔读书有语言的压力问题,(我的孩子这次还没有来,),看到您的贴子跟我有类似的感受,所以想尽快调整地方,因此想了解下孩子读书和家长学英语和选择专业的学校等相关问题。谢谢。

楼主请介绍下伦敦的英语补习和家长去成人教育的COLLEGE可以吗?政府贷款补贴情况是怎样的呢

蒙特利尔属于魁北克省,是高福利省,所以成人学语言也有生活补贴,但在安省,移民学ESL阶段是没有生活补贴的,只有上全日制的大专以上才能申请安省学生帮助计划,简称OSAP。相关情况建议访问https://osap.gov.on.ca/OSAPPortal详细了解。其实之前在本帖中有不少篇幅是论及这一块的,其中有亲身体验者的经验介绍。
伦敦绝对是孩子读书的好地方,语言环境和教育质量都好。这里的“英语补习”一词没理解,是指大人还是小孩?小孩,伦敦的朋友孩子中都是跟着学校学,没有出现多伦多一些华人集中区课外送补习的情况。至于大人,来了后读ESL是免费的,读成人高中象征性收费。伦敦的Fanshawe College 号称安省课程设置最齐全的College,读这个学校可以申请OSAP。
所知有限,希望以上解答对你有帮助。
 
平凡的日子

昨晚接到同在伦敦的一个朋友的新年问候,祝福之余,顺带着敦促我要勤于笔耕,说,你的长贴还是不要荒废了吧,言语间颇多惋惜。由此检视了一下自己这些年写于网上的字,意外发现我从前的博客里的一些随笔和小诗,竟然在不少别人的园地里“重生”了,当然,都没有标明出处。更奇怪的是,对于那些字,自己读来也有些惊讶,不同时段的我,“文风”是截然不同的。竟至于自己写的几首诗,不过隔了三四年,“闭卷”写不齐整了。于是,使劲咧嘴笑,幸亏我不够格“公知”,不然也要谨防方舟子打假。

据说,文字和文学的本质区别,在于文学者可以进入跳脱自我的虚构之境,而文字者则止步于以我手写我心的阶段。毫无疑问,我是后者。也许因为成长,也许因为不可名状的割裂,回首看,这一阶段的心和那一阶段的心确实区别甚大,因而我手所写就缺乏连贯。一度耿耿于自己年轻时不得不“弃文从商”,并认定这是我一生无所成的起源,但自从看清了自己写我心的局限,便释然了。不过是会把玩三五千汉字的熟练工而已。至于文字所传达的“见地”,见仁见智。

但是,文字之于我,总是我彷徨时的倚靠,这一点我始终心存感激。远的不说,《伦敦絮语》就是最近的一例。痛定思痛,初登伦敦时的无助和无力还是显而易见的。借助于自我的絮叨和众多同学的互动,我在失重中找到了再平衡。至于絮语客观上为他人提供了帮助,算是文字的副产品。也许是因为自己从新移民渐渐变成了老移民,对于周遭已经不新鲜不敏感;也许是因为觉得关于伦敦的话题,能谈的基本都谈到了,所以我的絮语也就日渐少了。但是,新老朋友如有问题继续讨论的,我还是愿意继续尽店小二之责,送茶端水的。

伦敦的生活,是我热爱的平凡。老公有一份不高的薪水,儿子离家去大学了,但不远,说回就能回。家里住着几个中学同学的孩子,在伦敦读高中,因为读书上多少有些困难,常常需要我跟学校沟通,因此倒让我有了继续温习英语的机会。儿子已经带女朋友回家了,国内的高中同学,相约在加拿大的同一所大学再聚,据说成了他们中学的一段佳话了。我决心为儿子站好最后一班岗,在他被人家的女儿彻底接手前,殷切地把一对小情人都伺候好了。每次来,我都系着围裙在厨房忙得团团转,不但要保证在家的几天吃饱吃好,还要让他们一大包一大包地带吃的回校,工作量巨大。自以为,我的厨艺经过锻炼已经基本合格,2月9号大年夜,20几口人在我家过大年,菜品的去化率挺高,光是肉类就给消耗了30多磅。哦耶!

文字不文字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生命的本义。蛇年幸福。共勉。
 
回复: 伦敦絮语

各位前辈好,我和老公刚到伦敦生活,还不认识这里的华人。看到大家的帖子获益很多,希望有机会能与各位多多交流。蛇年大吉!
 
回复: 平凡的日子

昨晚接到同在伦敦的一个朋友的新年问候,祝福之余,顺带着敦促我要勤于笔耕,说,你的长贴还是不要荒废了吧,言语间颇多惋惜。由此检视了一下自己这些年写于网上的字,意外发现我从前的博客里的一些随笔和小诗,竟然在不少别人的园地里“重生”了,当然,都没有标明出处。更奇怪的是,对于那些字,自己读来也有些惊讶,不同时段的我,“文风”是截然不同的。竟至于自己写的几首诗,不过隔了三四年,“闭卷”写不齐整了。于是,使劲咧嘴笑,幸亏我不够格“公知”,不然也要谨防方舟子打假。

据说,文字和文学的本质区别,在于文学者可以进入跳脱自我的虚构之境,而文字者则止步于以我手写我心的阶段。毫无疑问,我是后者。也许因为成长,也许因为不可名状的割裂,回首看,这一阶段的心和那一阶段的心确实区别甚大,因而我手所写就缺乏连贯。一度耿耿于自己年轻时不得不“弃文从商”,并认定这是我一生无所成的起源,但自从看清了自己写我心的局限,便释然了。不过是会把玩三五千汉字的熟练工而已。至于文字所传达的“见地”,见仁见智。

但是,文字之于我,总是我彷徨时的倚靠,这一点我始终心存感激。远的不说,《伦敦絮语》就是最近的一例。痛定思痛,初登伦敦时的无助和无力还是显而易见的。借助于自我的絮叨和众多同学的互动,我在失重中找到了再平衡。至于絮语客观上为他人提供了帮助,算是文字的副产品。也许是因为自己从新移民渐渐变成了老移民,对于周遭已经不新鲜不敏感;也许是因为觉得关于伦敦的话题,能谈的基本都谈到了,所以我的絮语也就日渐少了。但是,新老朋友如有问题继续讨论的,我还是愿意继续尽店小二之责,送茶端水的。

伦敦的生活,是我热爱的平凡。老公有一份不高的薪水,儿子离家去大学了,但不远,说回就能回。家里住着几个中学同学的孩子,在伦敦读高中,因为读书上多少有些困难,常常需要我跟学校沟通,因此倒让我有了继续温习英语的机会。儿子已经带女朋友回家了,国内的高中同学,相约在加拿大的同一所大学再聚,据说成了他们中学的一段佳话了。我决心为儿子站好最后一班岗,在他被人家的女儿彻底接手前,殷切地把一对小情人都伺候好了。每次来,我都系着围裙在厨房忙得团团转,不但要保证在家的几天吃饱吃好,还要让他们一大包一大包地带吃的回校,工作量巨大。自以为,我的厨艺经过锻炼已经基本合格,2月9号大年夜,20几口人在我家过大年,菜品的去化率挺高,光是肉类就给消耗了30多磅。哦耶!

文字不文字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生命的本义。蛇年幸福。共勉。
拜读精彩文笔!!!
 
回复: 伦敦絮语

各位前辈好,我和老公刚到伦敦生活,还不认识这里的华人。看到大家的帖子获益很多,希望有机会能与各位多多交流。蛇年大吉!

欢迎加入伦敦华人圈。这两年,伦敦的华人社会确实在壮大。年前有好友跟我说,现在伦敦有两万华人了,我觉得应该没那么多吧,再怎么增长也不会至于两年翻倍那么快。不过,就看现在已经有的两家华人超市都生意盈门,再加上筹建中的,伦敦的华人生活圈应该是形成一定规模的良性循环了。:wdb19: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